?

支撐海港發展的連云港內河水運體系建設思路

2024-02-20 02:48王進
中國水運 2024年1期
關鍵詞:海港海河內河

王進

(連云港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江蘇 連云港 222000)

1 連云港內河水運發展優勢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要求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連云港作為江蘇沿海地區的主要成員,內河航道通達內陸縱深腹地,又擁有國際樞紐海港,是雙循環體系中的重要節點和通道,具備承擔外貿交流、內貿運輸的優良條件。

1.1 設施供給有保障

航網供給基礎好。近年來,連云港加快骨干航道的建設,通過多年的航道整治,省干線“瓶頸”得到疏通,全市形成了蘇北運河與連申線兩大縱向水系的高標準互聯。截至2020 年底,連云港市境內等級航道為512.65公里,占全市航道總里程的46.5%,千噸級航道達標總里程144.62 公里,達標率為7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9%,千噸級航道通達縣級及以上節點包括連云區、海州區、灌云縣、灌南縣,縣級節點覆蓋率達到66.7%?;拘纬梢赃B云港疏港航道、鹽河、灌河為主的干線航道網,構筑了疏港有力、牽引產業、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內河航道體系[1]。

港口服務效能強。近年來,連云港加快干線航道上的公用作業區建設,重點完成了五灌河霄洋碼頭、板浦作業區碼頭及灌南港區城北作業區新安碼頭等工程建設,市域主要支線及其配套作業區逐步完善,港口服務地方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貨物由原來的建材單向運輸為主,向集疏運(海港)貨物、臨港產業貨物雙向運輸為主過渡,內河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長[2]。2020 年,全市內河港口吞吐量達到1373 萬噸,其中內河集裝箱吞吐量達到8.6 萬標箱,全省排名第三,僅次于淮安和宿遷。以連云港港主體港區為龍頭、新云臺轉運碼頭為支撐,內河泊位與海港泊位合理配套的轉運設施體系初步形成。2020 年,海河聯運量達到1811.6 萬噸(其中內河轉運碼頭承擔821 萬噸),較2015 年增長422%,年均增速達39.2%。

圖1 2020 年全省各市三級及以上高等級航道情況圖

圖2 2015~2020 年連云港市內河港口碼頭情況變化圖(不含中云臺轉運碼頭)

1.2 港航服務有優勢

以連云港港主體港區為龍頭、新云臺轉運碼頭為支撐,內河泊位與海港泊位合理配套的轉運設施體系初步形成。依托連云港海港的腹地輻射能力,形成了由4 省10 市24 家港口企業組建的蘇魯豫皖海河聯運港際聯盟,連云港內河港已先后開通“蘇魯豫皖”四省的淮安、泗陽、宿遷、邳州、徐州、步鳳、阜寧、海安、濟寧、蚌埠、周口等內河航線11 條,試運行航線3 條,集裝箱海河聯運形成“一港四線”格局,各成員單位在流向調度、航線布設、宣傳推介等方面開展合作,海河聯運航線不斷拓展。2020 年海河聯運量達到1811.6 萬噸(其中內河轉運碼頭承擔821 萬噸),較2015 年增長422%,年均增速達39.2%。

圖3 2015~2020 年連云港市內河港口吞吐量變化圖

2 連云港內河水運存在問題

目前,連云港內河水運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內河航道和港口依然需要進一步匹配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2.1 面向區域一體化,干線航道網覆蓋度、聯通性有待提升

一是航道建設要素制約趨緊。目前連云港東西向高等級航道尚未達標,航道建設受資金制約日益明顯,制約了船舶向大型化、標準化、現代化發展[3]。目前較為重要的市干線航道淮沭新河、薔薇河等航道均未整治達標。二是航閘養護壓力較大。灌河鹽灌船閘下游回淤嚴重,目前僅能通行空船,已成為連云港與鹽城溝通的通航“瓶頸”,阻礙了航道網絡效益的進一步發揮。三是航閘通航條件受水位影響較大。連云港市部分航道同時具有防洪通道功能,航道順暢通航、船閘安全運行在水利排水期間受到較大影響,限制了航閘效能的發揮。

2.2 支撐國際樞紐海港建設,內河水運設施的服務能級有待提升

一是內河港口服務效能有待提升。目前連云港內河港口總體承載能力較低,碼頭泊位數及綜合通過能力處于全省下游,且規模集約化發展水平有待提高。二是海河聯運優勢尚未充分發揮。中云臺作業區設計通過能力800 萬噸,但目前吞吐量已達820 萬噸,現有碼頭支持服務能力不足,無法承載未來日益增長的海河聯運需求。規劃建設滯后制約海河聯運,徐圩港區海河聯運通道線路方案尚未完全穩定,徐圩港區和灌河港區內河轉運碼頭均未建設。

3 連云港內河水運發展路徑

連云港內河水運應緊抓發展契機,主動適應供需結構新變化,繼續發揮基礎保障作用,更加注重海河聯運優勢的發揮,有力支撐國際樞紐海港建設。

3.1 構建暢通高效的千噸級航道網

加快構建國際海港的內河水運集散通道,進一步優化市域支線航道網布局規劃,逐步形成以“十字形”高等級航道為主骨架的干支結合、布局合理的航道網絡,著力提升航道服務保障能力,打造我市結構完善、支撐有力的航道網絡體系。

一是加快建設市域骨干航道網絡。充分發揮千噸級航道效益,加快連云港市骨干航道建設,形成疏港有力、牽引產業、綠色低碳、安全高效的高等級干線航道網[4]。二是構筑海河聯運新通道。加快推進宿連航道(京杭運河至鹽河段)連云港段整治工程、徐圩港區疏港航道整治工程建設,逐步形成京杭運河—宿連航道—徐圩港區出海通道,構建蘇北、魯南地區最佳物資出海通道,拓展延伸國際樞紐海港內陸腹地。三是強化船閘服務保障能力。有序推進航閘專項養護,提升航閘養護現代化水平,完善航道服務設施配置。

3.2 構建支撐有力的內河港口格局

結合戰略布局、上位規劃、產業轉型升級等新要求,完善港口規劃體系,指導內河港口的有序建設。加強港航規劃與城市、國土等相關規劃的銜接,確保多規融合發展。加快港口基礎設施服務能級提升,重點加快作業區工程建設,強化我市內河港口對地區經濟產業的帶動和支撐作用,增強區域發展競爭力。謀劃內河轉運碼頭布局落地,進一步完善國際樞紐海港的綜合集疏運體系,加快推動海河聯運發展,助力連云港高質量發展。

一是提升港口基礎設施服務能級。推動內河港口集約化規?;l展,重點突出干線航道上千噸級碼頭建設,同步推進重要支線航道上規?;鳂I區建設,加快推進服務城鎮節點的碼頭建設。二是謀劃內河轉運碼頭布局落地。加快海河聯運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中云臺碼頭泊位功能調整,加快中云臺作業區內河轉運碼頭及配套設施建設,滿足各類貨物裝卸需求,提高海河聯運效能。推進海河聯運前期研究,加快開展徐圩新區海河聯運作業區前期研究工作,加快開展灌河港區海河聯運區前期研究工作。三是完善內河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公鐵水等集疏運基礎設施建設[5],構建江海河、鐵公水多式聯運體系。加快推進宿連航道(京杭運河至鹽河段)連云港段貫通,推動灌云支線、東海支線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徐圩港區及臨港產業區等鐵路專用線建設,加快推進311 國道等建設。

3.3 提升一體融合的水運服務水平

以海河聯運為重點,以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為導向,聚焦港口資源整合、腹地市場拓展、集裝箱運輸、港產城融合等重點環節,優化提升港航服務質效,建設人民滿意港航。

一是推進港航一體發展。深化內河港口資源整合,深入開展港口整治相關工作,提高內河港口岸線利用效率,推進港口規?;l展。探索推動內河港口一體化改革,推動港口分工協作,實現港口錯位發展。提升區域合作水平,加強與沿江沿海港口港際資本合作,吸引太倉港、南京港、鹽城港等沿江沿海港口參與連云港內河集裝箱碼頭建設、場站開發等領域,探索托管、合資經營和承包經營等合作方式,促進內河集裝箱運輸的發展。二是提升海河中轉效能。積極拓展海河聯運腹地,鞏固拓展省內市場,深入挖潛省外市場,適時對接周邊地區港口,吸引適水貨物轉向水路運輸,增強連云港海河聯運發展后勁。完善集裝箱航線網絡,依托區域高等級航道網絡和連云港港輻射能力,逐步提高內河集裝箱航線運行質量,同時新增開辟航線,延伸集裝箱海河聯運腹地,完善連云港市海河聯運集裝箱航線網絡。提升海河聯運服務水平。探索構建海河聯運全程物流鏈,強化集裝箱海河聯運服務支撐。三是推進港產城融合發展。依托海港發展內河臨港經濟,充分發揮海河聯運優勢,推進徐圩港產園聯動發展[6],積極引導適應地區稟賦特色和發展優勢的“海港樞紐+”產業集聚,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優化港航空間布局,促進港航基礎設施空間資源有效預留,推動內河港口岸線與后方土地統籌開發,為構建與港口有機互動的臨港產業留足遠景戰略空間,增強內河港口的輻射帶動作用。

潮涌岸闊催人進,風勁揚帆正當時。連云港內河水運正搶抓水運發展機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未來應進一步加強連云港內河水運體系的建設,更好地發揮連云港內河水運優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連云港內河水運將會更好發展,為支撐連云港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服務連云港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猜你喜歡
海港海河內河
海港追盜
《海河水利》2021年總目次
一種臨近海河的超深地下室新型防水體系
如何提高內河船舶應急部署執行有效性
幸運海港游
海港清潔工
破冰開河
內河集散船艙口角隅甲板應力分析
一月的海港
內河搜救風險評估模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