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理解TikTok在海外的流行

2024-02-22 19:29史芮菲
天涯 2024年1期
關鍵詞:瓦爾德受訪者語境

史芮菲

2023年第45卷第8期的《媒體、文化與社會》期刊上,刊載了安德列斯·謝勒瓦爾德的文章,題為《從用戶體驗理解TikTok的流行與可供性》。

該文通過一年半的田野工作、以2019年末至2020年初開始接觸TikTok的英國年輕人為樣本,來描述他們是如何形成了使用該應用的習慣的。該文所關注的核心概念是“可供性”,即社交媒體應用的特征和性質,它配置而非規定了用戶對其的使用。就此而言,“可供性”就是某種關系特性,因為同樣的應用對于不同人而言會有不同的意義,并為不同人在不同場景提供不同的東西。進而言之,“可供性”也并非某種固定死了的東西,而是可以想象的特質,其意義和功能與人們看待并使用技術的方式密切相關。從理論脈絡上來說,該文遵循英國文化研究的受眾研究傳統,一方面認為TikTok的算法盡管塑造但卻并未徹底決定用戶行為,一方面注重在分析上的雙重聚焦,即既關注用戶與媒介的接觸,也同樣關注媒介消費行為得以展開的更為寬泛的語境。與之相關,該文采用了經典的受眾民族志研究方法:2020年前半年,作者對TikTok平臺進行了廣泛的熟悉;然后,作者通過推特招募和滾雪球的方式,抽取了30名英國青年用戶(居住在大倫敦區域,年齡在18-24歲之間)作為樣本;對樣本的深度訪談主要圍繞三個問題展開:受訪者的日常慣習和媒介使用習慣、受訪者的TikTok使用情況及其與TikTok算法的互動、受訪者對TikTok的看法與評價。

謝勒瓦爾德發現,就TikTok本身而言,它的目標是“為你帶來快樂”,但僅僅如此,并不能確保它的流行——對謝勒瓦爾德的訪談對象而言,他們之所以喜歡TikTok,是因為它能提供可以滿足其“逃避現實”愿望的相關內容,但它同時又可以是增進社會互動的有用資源。所以對TikTok之所以流行的最好解釋,就是“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即對樣本受訪者來說,當接觸TikTok時,一方面,各類既有社交媒體(TikTok發布于2017年)的意義和功能已得到明確界定,但其中并不包含能夠滿足“逃避現實”愿望的應用——有受訪者表示,她在推特上看到的是世界一團糟、在Instagram看到的是朋友炫吃炫玩,只有TikTok能讓她單純看看萌萌的小狗;另一方面,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人們“逃避現實”的需求越發強烈,而TikTok的出現,正可謂恰逢其時。

謝勒瓦爾德由此指出“嵌入式受眾研究”的重要性,因為任何形式的快感都是在特定的社會和歷史語境中被建構并發揮功能的,而地方性體驗又總是與某些全球性變遷聯系在一起的。就此而言,如今越發關注算法的研究趨勢固然重要,但文化研究的受眾研究傳統是否依然還是應該引起人們的注意呢?

猜你喜歡
瓦爾德受訪者語境
今天,你休閑了嗎?
關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幾件小事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
五成受訪者認為自己未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馬打滾
語言學習中語境化的輸入與輸出
跟蹤導練(三)2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語
上帝“住”進手機里
偉人的共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