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賦能未來人才培養智慧教育助推榆陽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4-02-23 16:29賀彥峰
陜西教育·綜合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榆陽區智慧課堂教學

賀彥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近年來,榆林市榆陽區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大力推進AI技術應用,為智慧教育發展“贏”得先機。

一、投入強基,贏得教育支持保障

崇文尚教不可變。榆陽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把發展教育事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把推進智慧教育作為建設智慧榆陽的重要內容。一是搶占先機超前布局。確立“以點帶面、穩步實施、整體推進、聯動提升”的發展思路,以推進城鄉融合、促進優質高效發展為目標,以創建智慧校園為抓手,一體布局,集成規劃,建成市級信息化示范校24所、市級智慧校園示范校11所,區級智慧校園示范校62所,基本實現全域優化、整區提升。二是加大投入全力保障。堅持高標準配置、高質量提升,投入近20億元,補充配備教學一體機2971套、微機室362間、遠程互動教學設備78套、學生移動終端8060個、師生微機近30000臺,建成智慧課堂155個,打造機器人教室21間、動漫教室16間、創客教室31間、智慧書法教室48個、智慧心理教室11間、校園微書房126個、未來職業體驗館6個。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全部建成錄播室、校園電視臺,硬件配備基本實現現代化。

二、化危為機,贏得教育轉型升級

危機意識不可無。榆陽區主動求變,推陳出新,提前布局AI技術賦能未來人才培養路徑。一是豐富智慧學習資源。充分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充分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引導教師更新理念、提升技能、轉變方式,注重從學、研、用、評等方面發力,系統化推進“三個課堂”課程體系建設,運用人工智能、機器人、創客教育等優質資源,廣泛開展智慧學習、社團活動、數字化教學等工作,人機互動充實課堂,“一站式”體驗優質教育資源,搭建起高效輕松、和諧融洽的教學橋梁,實現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發展同步進行。二是提供智慧學習服務。充分發揮智慧班牌、學生終端等現代化教學設備輔助作用,為學生提供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教學指導服務,線上線下一體推進知識鞏固、作業輔導、答疑解惑等工作,構建課內課外銜接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核心素養、關鍵能力等進行實時分析、智慧評估,輔助教師因材施教,提升課堂教學實效。三是優化智慧評價機制。投入1000多萬元,引進學生體育、實驗、藝術素養測評軟件,應用人工智能技術,從過程、行為、結果等方面,開展多維度、多層次“知識+能力”評價,實現數據采集、統計、分析、匯總、存檔全程線上操作,科學陽光、公平公正評價學生綜合素養,助力素質教育全面落實。建立智能考試系統,匯集全區學生數據,全程跟蹤分析學情,及時把脈學生學業,精準提供個性化指導建議,全面助力教師減負工作。

三、傳道授業,贏得課堂教學持續深耕

傳統手段不可丟。榆陽區抓住育人根本,以AI技術賦能課堂增效。一是強化智慧師訓。扎實推進信息技術2.0培訓,持續用力深化“三訓三賽兩研修”活動,統籌抓好直屬單位干部、學校領導班子、學科教師全員輪訓,每年公需科目和專業科目培訓不低于80學時。常態化開展優課大賽、微課制作比賽、新媒體新技術競賽,突出抓好校本研修和課題研究,著力提升教師應用能力。三年來,累計培養省市區級骨干教師979人,建成了一支信息化素養過硬的中堅力量。二是推進智慧研修。突出抓好智慧教育與課堂教學的融合提升,搭建起區域、學段、校際平行、垂直的教研平臺,按科目、按年級扎實組織開展教材解析、教學設計、知識探究、難點突破、素質拓展等多類型教研活動,共同研究破解教學難題,齊力推進教育質量提升,做到了“青藍工程”全區線上一張網,實現了備課研課、聽課評課一盤棋,名師帶徒高質量完成區級以上課題322個,教師專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充分彰顯。三是深化智慧教改。深入探索雙師課堂模式,全面推開雙線英語教學改革,實現鄉鎮中心小學以上學校全覆蓋。全力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形成泛在、靈活、智能的“互聯網+”教學改革新模式,所有學校每周安排1課時開展線上名師授課互動活動,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推動規?;?、常態化、深層次課堂教學改革。新高考改革以來,充分根據學校師資、場地、設備等要素,建立大數據分析平臺,積極推進選課走班、課程設置、生涯規劃、綜合素質評價等工作,為學生成長提供多元、多向、多層指導。

四、與時俱進,贏得教育管理效能大幅提升

管理質效不可減。榆陽區緊跟時代步伐,巧借AI技術,打通數據孤島,推動教育管理從單向到多向轉變。一是學校管理實現高效化。積極推廣應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教師管理網、陜西省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系統等平臺,實現人、財、物等信息線上管理、全程監管。建立一體化OA辦公系統,增強區校之間、校際辦公交流,推進文件流轉、信息發布、事務審批等全部實現智能化,驅動學校智慧化發展。二是家校共育實現數字化。創建了“教師云、學生云、家長云”等服務平臺,實時準確為師生、家長提供作業、學業、綜合素養等方面數據,有針對性地推送體質健康、家庭教育、心理疏導等專題視頻,實現教學活動、家?;?、保障服務“一鍵登、一碼通”,形成家校共育、融合推進的長效機制。三是校際交流實現便捷化。通過智慧校園點播直播平臺、遠程互動平臺、信息化應用遠程監管平臺,全區2對教育聯合體、62對發展共同體的136所學校、155間智慧教室實現互聯互通,數據實時可視,資源全面共享,課堂教學、教師培養、學生交流、教育活動實現了“線上四同步”,撬動了教學改革,聯動了城鄉教育,形成了以強帶弱的發展新格局。

五、堅持不懈,贏得長效發展動力

守正創新不可止。榆陽區立足實際,著眼未來,探索AI支持下的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舉措。一是為內涵建設謀新路。全程依托AI技術,支撐學校課后服務、社團活動、藝術教育、綜合實踐等工作,開設航模、創客、機器人、3D打印、軟件編程等社團,推出“云上田”智慧農場項目式學習,引導學生動手實踐、探索創新,素質教育理念、方式、方向發生了重大轉變,學校內涵建設全面提質增效,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二是為教學改革蓄動能。堅持以AI助力引領、數據驅動發展為先導,深入探索推進資源融合創新,持續優化名師授課、在線研討、線上交流等活動,賦能“雙線英語”、新教育實驗、語文主題學習等教學改革縱深發展,促進線上線下教育資源融合創新,實現了課堂教學效益和質量雙提升。三是為學校發展增活力。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理念,在AI技術支持下,持續優化教育管理,相繼推出了辦學體制、人事管理、隊伍建設、招生入學、課堂教學等近20項改革,建立了以評促學、以評促用、以評促效、以評促改的長效機制,激發了學校發展活力,提升了綜合辦學水平,帶動了教育質量連年攀升。

發展無止境,育人路正長。2016年,榆陽區成功舉辦了全省教育信息化現場會;2019年,被評為全省教育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2021年,成功創建為全省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區;2023年,成功舉辦陜西省智慧教育建設與應用榆陽現場會。下一步,榆陽區將持續聚焦發展短板,統籌抓好資源配置應用,以AI賦能教學轉型,加快實現人才培養和教育高質量發展雙“贏”目標。

猜你喜歡
榆陽區智慧課堂教學
陜西榆林榆陽區:盤活伙場資源 拓寬增收渠道
榆陽區文化館:“魅力榆陽 多彩非遺”榆陽區首屆泥娃娃節系列活動
追趕超越看榆陽
榆陽區紫花苜蓿需水規律與灌溉定額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法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