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孩子,不要一味加碼

2024-02-23 04:31陳冬霞
莫愁·家教與成才 2024年2期
關鍵詞:加碼拖拉橡皮

陳冬霞

問:孩子今年上初一,期末考試不理想,每天除了督促他完成老師布置的寒假作業,我又買了各科習題冊讓他多練習,并天天檢查。他很抗拒。我也不想天天盯著他學,但如果我不督促,他是不會自覺做的。我該如何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力呢?

答:先講兩個小故事:

故事1:一位媽媽帶兒子來到我的咨詢室。媽媽說孩子上小學三年級,作業特別拖拉,每晚都要磨蹭到10點以后。做作業前,上廁所、喝水,各種借口;做作業時,一塊橡皮被他搓得不像樣子;做完作業,長舒一口氣,再不愿意多看一眼,別說檢查了。

跟媽媽溝通了解到,每天孩子完成作業后,還要再做媽媽布置的一張試卷、看半小時書。經過與孩子溝通,明白他拖拉、搓橡皮,很大程度上跟媽媽不斷加碼提要求有關。

故事2:某天在校門口,我看到一位接孩子的媽媽。她已經接到了上一年級的小女兒,在等四年級的大兒子。

為了讓等待不那么漫長,媽媽提議玩游戲,先隨意說一個數字,讓女兒顛倒順序反過來說。剛開始是2位、3位數字,女兒很熟練答出。當媽媽加大了難度,說了一個4位數“6458”,女兒試了好幾次都答不上來,情緒肉眼可見地低落下來。

媽媽看女兒有點氣餒,說了個比較有規律的4位數:3456。女兒很快答了出來,非常開心。那個媽媽很智慧,及時調整了策略,降低難度,讓女兒不會抗拒這個游戲。

這兩個故事在表明同一個事實:當我們不斷要求孩子再接再厲,孩子卻可能感到無能為力;當我們主動降低要求,多說“沒關系”,孩子反而會增強前進的動力。您的孩子抗拒寫作業,缺乏學習動力,會不會跟您平時的高要求、不斷加碼有關呢?

在我身邊有不少這樣的例子,當孩子完成了1,就會要求做到2;完成了2,又要求做到3;做到3,又要求做到5……孩子被不斷追趕,身心俱疲,和父母也經常產生矛盾。

有教育專家提到,在學習過程中,家長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布置過難的任務,孩子怎么努力都無法達成,時間長了,可能會形成一種思維模式,即“我怎么努力也無法改變結果”,于是選擇躺平和擺爛,使本可以掌控的學習任務也變得無能為力。

前段時間接觸到一個孩子。男孩上三年級,在旁人眼里,他很優秀,成績數一數二,是老師的寶貝、同學的榜樣。他說他的哥哥、表姐,分別考了上985、211高校。我問他將來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他說:“老師,如果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個普通人,可以嗎?”我說當然可以啊,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普通人,過好普通的生活就很好了。他沉默了,眼睛望向遠處。那一瞬間,我真的很想抱抱那個孩子。

今年1月,還沒放寒假,很多家長便已經嚴陣以待、蓄勢待發了,我在書店看到,賣教輔書處總是擠滿家長。家長們渴望孩子更上一層樓,希望孩子能照自己的期望一步一個腳印去做。

您和不少家長一樣,對孩子的期望之心殷殷切切。我只想提醒您的是,要注意家庭教育中的超限效應。在孩子學習方面,一定要多給予看見、鼓勵、肯定,多看到孩子的努力,為孩子的每一次進步感到高興。

您可以略帶請教地問他:“孩子,你這些習慣是怎么改掉的呢?你這么棒的成績是如何做到的呢?”或者,你先肯定他的付出:“我看到你比以前懂得更多了,我看到你在努力跟上大家,我知道你很辛苦,我們慢慢來,繼續跟上,好不好?”其實孩子已經竭盡全力了,父母要做的,就是看見、擁抱、鼓勵。

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在學習活動中,我們要注重對孩子身心需求的積極滿足,重視孩子學習過程中的情緒感受,引導他們體驗學習本身的價值和意義。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培養孩子的學習內驅力,讓孩子愛上學習,也更愛自己。

(作者系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編輯 喬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猜你喜歡
加碼拖拉橡皮
平臺加碼,一波輕喜劇“來襲”
“專業照護”為失能人員幸福生活“加碼”
拒絕拖拉
我喜愛的橡皮
你是“拖拉王”嗎
玫琳凱 加碼中國市場
橡皮收了
怎樣才能不拖拉
自我管理讓拖拉變高效
橡皮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