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陶瓷藝術與影像藝術的跨界融合*

2024-02-23 10:25王珍妮
陶瓷 2024年1期
關鍵詞:陶藝家觀者媒介

王珍妮

(景德鎮陶瓷大學 江西 景德鎮 333000)

1 影像藝術介入陶瓷藝術的時代特征

1.1 傳統陶瓷藝術與新科技的融合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國內外陶瓷藝術家在大環境的影響下開始出現一些以實驗性、自由性的手法進行創作的陶瓷藝術作品。陶瓷藝術不再以單一的材料進行創作,綜合材料以及現成品的融入,一系列表現形式應運而生,意義不再必定只屬于已完成的作品,價值可能體現在臨時性,體現在程序與過程中。隨著科技發展,多媒體技術等技術加入陶瓷藝術創作之中,多媒體技術中的影像被當代陶瓷藝術創作者運用在作品中,影像藝術流行于20世紀60年代,最早使用該技術進行藝術創作的是影像藝術家白南淮。當代陶藝家充分發掘陶瓷材料的潛能,將影像藝術的鏡頭語言、敘事語言運用到陶瓷作品中。一部分陶瓷藝術家會直接通過影像即有的表現形式和藝術語言進行直接表達,這也是對于影像技術這一媒介的本體表達。當2種材料相互融合時,這不單只是一件陶瓷藝術作品,同樣也是一種裝置藝術,組合成了新的裝置空間,兩者結合也擴寬了當代陶瓷藝術的表現形式增強了觀眾的視覺效果。陶瓷藝術與影像藝術中的圖像、聲音、畫面結合形成一個更為豐富的全新的藝術空間。

1.2 影像介入陶瓷藝術的特性

陶瓷作為一種質感很強的物質性媒介,其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語言以及特性,傳統陶瓷藝術采用手工技法捏塑、泥條盤筑、模制法、拉坯成形等。相對來說是對于客觀對象的視覺呈現,同樣也是有體積可直觀感受觸摸的靜態實體。傳統陶瓷雕塑大多使用單一材料構成,展示形式也多為架上展示。

影像則屬于去物質化的傳播媒介,影像藝術主要是以實驗性和前衛性的媒介探索為主,通過捕捉對象的呈現形式構成畫面,影像作為新時代科技產物增加了陶瓷藝術創作方式,是當代藝術中主要的創作媒介之一,首先是對社會活動的肌理,形成再現的現場性表達,同樣也是以錄像的方式出現,可以用數字化,抽象的技術合成,可分為動態影像和靜態影像,其創作主體是藝術家本身,用于觀者“對話”影像所具有的視覺引導作用被當代陶藝家作為一種有效的藝術表現形式手段,將觀者引入到陶瓷裝置藝術空間中,讓觀者從自身角度出發引出個人的聯想和解讀,影像在陶瓷藝術中的運用豐富了陶瓷藝術的多樣性和實踐范式,同時改變了傳統陶瓷藝術創作方式,也重新創造了一種作品與觀者之間的關系,形成了更為復雜的藝術體。

陶瓷藝術中影像藝術的介入是藝術語言的融合,首先這2種相對獨立的媒介相互融合,影像藝術自身的特性對陶瓷藝術語言有一定的拓展,同時陶瓷藝術家也將傳統陶瓷語言轉換,陶藝家對于影像藝術的運用將陶瓷藝術帶向多元共生、多維敘事的藝術空間之中。當代陶藝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具有使命和表現力,陶藝家對于傳統文化的嘗試再創造是具有實驗精神的。

2 陶瓷藝術與影像結合的跨界探索

當代陶瓷藝術在電腦科技的影響下,陶瓷藝術語言進一步擴展,多媒體影像藝術的介入將陶瓷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視覺視角,在“瓷的精神”——2021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中展出多種藝術形式的陶瓷作品。雙年展倡導陶瓷的新材料、新工藝、新觀念在新時代的全新表達,其中不乏陶瓷影像類作品。其中耿雪的作品《金色之名》(見圖1)運用雙屏影像將泥塑所做故事人物呈現,耿雪運用視頻、音響和圖像等多種媒介跨越了雕塑、影像之間的界限,呈現出的作品富有生命力,形象飽滿,同時也留下一個開放式的空間,與觀者產生思想互動,引導進一步的思考,耿雪的作品采用象征性、多視角、多元化的敘述方式,通過各種媒介講述著自己編制的故事。

圖1 圖片來源于百度百科

耿雪2014年創作的《海公子》(見圖2)是一部以陶瓷為主題的影像藝術作品,其作品故事選用了《聊齋志異》里的一段凄美動人的故事,結合動態影像每一個陶瓷人物都好像賦予了生命力,給予冰冷的陶瓷溫度,精選演繹了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影像作品,該作品所有陶瓷人物的設計、描繪、捏塑以燒制都有耿雪制作,陶瓷的靈動傳神與影像、聲音、畫面色彩相互呼應,在流光幻影間,營造出亦幻亦真的情境,整個影像在視聽上給觀眾強烈的刺激?!逗9印凡粌H成就了媒介之間的對話,也塑造出了瓷動態的流轉之光與影像實驗性的用慣,這種藝術語言描繪出整個作品的視覺效果。

圖2 圖片來源于百度百科

陶藝家在結合影像藝術進行創作時在保留原本的思維和意識的技術上,在技術和手段上尋求新的突破,在自身領域以及其他領域中獲得靈感,讓看似毫無聯系的實物擦出藝術火花,中國當代陶藝家陸斌的作品《大悲咒》(見圖3)以陶藝粘土作為主要材料,作品分為塔形和經卷兩個部分,結合其表達的觀念主題,融入傳統文化的底蘊,試圖以一種新的藝術形式來詮釋中國社會現代化進程以及人們信仰與生活的關系,以佛經題材入手借喻眾生物質世界的虛無與苦難的源泉,粘土在進行高溫燒制后一定的時間里產生了開裂以及完全崩塌的效果,陸斌以定時逐格攝影的方式記錄作品的坍塌過程,并形成影像畫面結合其粘土實物進行展出。這種陶瓷藝術作品結合影像同時展示的畫面效果給觀眾的視覺沖擊力是極為震撼的。陸斌的創作以實驗性陶藝為主,觀念先行,他的作品拓展了當代藝術與傳統陶瓷藝術的便捷關系,以及藝術實踐與社會生活的關系,同時也對新媒體和新材料進行實驗性的探索。陸斌的作品《碎歲》系列選用了明清時期的各種紫砂壺,運用了其專業復雜的制作技法手段展現了一只壺從逐漸成型又從內部崩裂至碎片的過程,還有一些造型并不只是那么流暢的紫砂壺,最后用影像的方式呈現,影片最后選用了木心的詩,與觀者產生共鳴。其作品選用傳統文化題材結合了當代影像藝術的表達方式將作品的藝術感官無限放大。

圖3 圖片來源于百度百科

藝術家是藝術創作的本體,藝術家通過藝術媒介,來向觀者表達自己的藝術思想,陶藝家李見深用DV拍攝了一部關于陶瓷的紀錄片《景德鎮,我在中國的家》,其影片采用藝術家自身視角將景德鎮這千年窯火不斷滋養的土地用記錄的方式進行拍攝,在這作品之后陶藝家李見深也進行了其他有關陶瓷的拍攝,作品《唐朝記憶》采用雕塑與陶土來定格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瞬間,呈現歷史的歲月感,其作品靈感就源于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富有詩意的遙遠回憶的關注。對于陶瓷藝術的文話底蘊和內涵,李見深采用了影像藝術的方式進行記錄。

3 影像介入陶瓷藝術的發展趨勢

3.1 影像藝術介入陶瓷藝術的作用

陶瓷藝術作為蘊含深厚文化底蘊的藝術形式,在當代藝術文化觀念的沖擊下一直在找尋新的突破,當今社會多媒體文化發展相當之迅速。影像藝術作為其中的一個主要領域,其主要作用擴展了文化傳播的方式,也改變了大眾對以往架上美學的固有認知,引導社會意識映泰,同樣對于陶瓷藝術創作者本身而言,其創作思路也隨著增加,對于新材料的探索也在逐步加深。影像藝術的介入為陶瓷藝術領域提供了多元化的表現形式,在藝術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促使了藝術作品與創作者、觀者之間產生情感交流以及共鳴,讓觀者更能讀懂當代陶瓷藝術家傳達的觀念。

3.2 當代陶瓷藝術實驗性發展趨勢

影像藝術介入陶瓷藝術是當代藝術的一個新的突破,也代表了藝術與科技相互滲透,科技已然成為藝術本體的一個部分,當代陶瓷藝術緊跟時代的步伐,在科學技術以及多媒體的傳播方式里汲取了新的血液,對于當代陶瓷藝術來說如何把握多媒體時代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是值得思考的。

當代陶瓷藝術工藝的突破是科學實驗得必然結果,藝術媒介在不斷探索連接陶瓷藝術觀念與工藝技術,在科技的發展中,陶瓷藝術的觀念和形態在不斷地創新,當代陶瓷藝術未來的發展方向必定是緊跟時代腳步與科技緊密相連的。

綜上所述,筆者通過對陶瓷與影像結合的研究和思考,從藝術創作中在探索這兩種藝術媒介存在的更多表達的可能,綜上述得出結論,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對新生實物的接受能力以及掌握合作已經是當代陶瓷藝術創作的大勢所趨,當然將影像藝術運用到陶瓷創作之中,怎樣將創作思路與科技相結合,也成為陶瓷藝術創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相信在多媒體時代當下,陶瓷藝術的創新也能讓未來的展覽上出現的藝術作品更具有時代化語言,給觀眾更加強烈的視覺感受,也能更好的表達創作者本身的藝術觀念輸出。

猜你喜歡
陶藝家觀者媒介
端午節觀龍舟賽
媒介論爭,孰是孰非
書,最優雅的媒介
歡迎訂閱創新的媒介
陶元浴素——中國當代陶藝家黑白影像(NO.2)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反思媒介呈現中的弱勢群體排斥現象
心中的風光
陶元浴素——中國當代陶藝家黑白影像(十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