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2020年武漢市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結果趨勢研究

2024-02-24 01:53劉小麗王一梅
中國感染控制雜志 2024年2期
關鍵詞:患率橫斷面年份

劉小麗,宋 育,龔 林,王一梅

(1. 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防制所,湖北 武漢 430024; 2. 武漢市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控制中心,湖北 武漢 430024; 3. 武漢市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湖北 武漢 430024; 4. 武漢市蔡甸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科,湖北 武漢 430100)

醫院感染已經成為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2015年調查結果[1]顯示,每年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發病率為5%~10%,且醫院感染導致住院患者的住院時間延長、發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疾病負擔加重[2],直接影響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是現代醫院管理的難題和面臨的重要挑戰[3]。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是了解醫院感染情況的重要方法之一,連續的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可用于醫院感染的長期流行趨勢分析。為進一步了解武漢市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社區感染流行趨勢,對2016、2018、2020年全國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武漢市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以期發現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與難點,為醫療機構以及衛生行政部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全國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每兩年開展一次,本次研究選取2016、2018、2020年全國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武漢市的數據。研究對象均為住院患者,包括調查當天的出院患者(不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但不包括當天新入院患者;18歲以下的患者需在監護人陪同下完成調查;2016、2018、2020年參加全國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的醫療機構分別為33、31、22所,且實查率均>96%。

1.2 調查方法 按照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管理培訓基地制定的全國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計劃書開展調查,醫院感染管理科室負責整個調查的實施工作,調查結果使用“全國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數據網絡處理系統”處理、報告。

1.3 調查內容 包括個案登記表和床旁調查表,收集患者一般情況、感染情況、病原體等信息。

1.4 診斷標準 按照《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試行)》2001年版對醫院感染病例進行診斷。

1.5 統計分析 應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分類資料采用χ2檢驗,趨勢性檢驗采用線性趨勢χ2檢驗,變量期望計數<5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規模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社區感染現患率比較 2016、2018、2020年醫院感染現患率分別為2.66%、2.21%、1.85%,整體呈下降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趨勢=43.248,P<0.001)。不同年份床位數600~899張和≥900張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現患率均呈下降趨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2016、2018、2020年社區感染現患率分別為17.81%、17.82%、16.29%,整體呈下降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趨勢=17.747,P<0.001)。不同年份床位數<300張和600~899張醫療機構社區感染現患率均呈下降趨勢,床位數≥900張的醫療機構社區感染現患率呈上升趨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不同規模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社區感染現患率比較

2.2 主要科室醫院感染、社區感染現患率比較 2016、2018、2020年醫院感染現患率較高的科室為綜合重癥監護病房(ICU)、血液病科(組)、神經外科、胸外科、兒科新生兒組,其中綜合ICU醫院感染現患率均最高(2016、2018、2020年分別為20.51%、17.95%、18.89%);上述科室(組)不同年份醫院感染現患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2016、2018、2020年呼吸科(組)醫院感染現患率分別為2.85%(41/1 438)、1.27%(32/2 519)、0.84%(9/1 070),呈下降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趨勢=16.973,P<0.001)。社區感染現患率較高的科室為兒科非新生組、呼吸科(組)、感染病科(組)、綜合ICU、兒科新生兒組;其中呼吸科(組)、兒科新生兒組不同年份社區感染現患率均呈下降趨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趨勢值分別為7.977、5.118,均P<0.05)。見表2。

表2 不同年份主要科室醫院感染、社區感染現患率比較

2.3 不同年份醫院感染發生部位比較 醫院感染部位構成比最高的均為下呼吸道,2016、2018、2020年分別占50.20%、53.11%、56.40%,其中術后下呼吸道感染分別占12.85%(64/498)、18.39%(71/386)、22.09%(38/172),有升高趨勢;其次泌尿道、腹腔組織、表淺切口、血流感染構成比也較高。不同年份醫院感染發生部位的分布不同,差異有統計學差異(χ2=42.815,P<0.05)。見表3。

表3 不同年份武漢市醫療機構醫院感染部位分布情況

2.4 不同年份社區感染發生部位比較 社區感染發生部位構成比最高的均為下呼吸道,2016、2018、2020年分別占48.49%、45.36%、48.87%,其次泌尿道、皮膚軟組織類、上呼吸道構成比也較高。不同年份社區感染發生部位分布不同,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0.846,P<0.001)。見表4。

表4 不同年份武漢市醫療機構社區感染部位分布情況

2.5 不同年份不同手術類別手術部位醫院感染現患率比較 2016、2018、2020年手術部位醫院感染現患率分別為0.99%、0.82%、0.69%;不同年份Ⅱ類手術手術部位醫院感染現患率呈下降趨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趨勢=7.33,P<0.05)。見表5。

表5 不同年份不同類別手術部位醫院感染現患率比較

2.6 不同年份醫院感染分離病原體情況 2016、2018、2020年醫院感染病原體均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分別占65.87%、65.02%、63.96%,其中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構成比較高;革蘭陽性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構成比較高。不同年份檢出醫院感染的病原體種類分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36.604,P>0.05)。見表6。

表6 不同年份醫院感染分離病原體分布情況

2.7 不同年份社區感染分離病原體情況 2016、2018、2020年社區感染病原體均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分別占45.87%、57.73%、57.24%。革蘭陰性菌中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構成比較高;革蘭陽性菌中金黃色葡萄球菌構成比較高;支原體構成比也較高。不同年份檢出社區感染的病原體種類分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42.542,P<0.001)。見表7。

表7 不同年份社區感染分離病原體分布情況

3 討論

2016、2018、2020年全國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武漢市醫院感染現患率分別為2.66%、2.21%、1.85%,呈逐漸下降趨勢,在2010—2014年全國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湖北省結果[4]的基礎上繼續下降,略高于黑龍江(1.71%)、內蒙古(1.65%)地區的同期調查結果[5-6],與海南(2.57%)、安徽(2.01%)地區同期調查結果相近[7-8],表明武漢市醫院感染管理防控工作較往期已取得顯著成效,但仍需進一步完善,加強侵入性手術、住院時間和手衛生設施配備等方面的管理有利于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的發生[9]。與同期國外地區相比,武漢市醫院感染現患率較低,2015年美國199所醫院共12 299例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現患率為3.2%[10];2010—2022年非洲地區Meta分析合并醫院感染現患率為12.76%[11],導致此差異的原因可能與國內外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不同有關[12],也可能與醫療水平差異有關。床位數≥900張的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現患率最高,與2014年武漢市和國內其他地區調查結果[5-7,13]一致,可能與規模大的醫療機構收治的住院患者病情相對復雜,癥狀相對嚴重,病程相對較長有關,提示管理部門需要重視規模大的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管理防控工作。2016、2018、2020年全國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武漢市社區感染現患率分別為17.81%、17.82%、16.29%,整體呈下降趨勢,與2014年武漢市調查結果[13]相比進一步下降,表明近1/5的患者在入院前已經存在感染,提醒醫療機構應重視環境日常清潔消毒,加強手衛生,患者隔離診治,以減少交叉感染的發生。

2016、2018、2020年武漢市醫院感染現患率最高的科室均為綜合ICU(19.09%),與海南、安徽地區的調查結果[7-8]基本一致,提示綜合ICU仍是醫院感染管理的重點科室,可能與入住綜合ICU患者病程長、侵入性操作多等因素有關[14-15]。另外,呼吸科(組)醫院感染、社區感染現患率均呈下降趨勢,可能與醫療機構醫院感染防控工作加強,患者個人防護意識逐漸增強有關,也與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背景下,患者養成戴口罩等良好衛生習慣有一定關系。

醫院感染和社區感染感染部位均以下呼吸道為主,與2014年全國調查、2018年內蒙古、2019年云南地區的調查結果[6,16-17]一致。值得關注的是術后下呼吸道醫院感染構成比呈上升趨勢,提示術后下呼吸道醫院感染問題日趨嚴重,需要特別引起重視。氣管插管留置時間過長、吸痰不及時、呼吸機使用過程中污染等因素都會導致術后下呼吸道醫院感染的增加[18]。武漢市應重點關注和預防術后下呼吸道醫院感染的發生,提高醫療器械消毒滅菌質量,縮短呼吸機使用時間等措施均可降低術后下呼吸道醫院感染發生率[11,19]。

不同手術類別中Ⅳ類手術部位醫院感染現患率最高,與Ⅳ類手術切口較大、手術時間較長、護理方式等因素有關[20-21];Ⅰ類手術部位醫院感染現患率低于2014年全國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報告的結果(1.01%)[16],但高于2015年我國手術部位感染管理現狀調查的結果(0.31%)[22]。對比2018、2020年結果,發現Ⅱ類手術部位醫院感染率低于Ⅰ類手術,可能與Ⅱ類手術通常會使用抗菌藥物預防感染發生,而Ⅰ類手術不常規使用抗菌藥物,并且國家要求Ⅰ類手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比率不超過30%有關。提示手術部位醫院感染管理有待進一步提升,可以通過集束化護理模式,縮小手術暴露面積等措施降低手術部位醫院感染的風險[20-21]。

20世紀60年代以來,醫院感染病原體革蘭陰性菌構成比超過革蘭陽性菌[23],本研究中3次全國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武漢市的結果也均是如此。其中革蘭陰性菌構成比居前5位的細菌與2014年全國、2018年內蒙古、2019年云南地區的調查結果[6,16-17]一致。社區感染病原體中鮑曼不動桿菌構成比呈上升趨勢,可能與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率增加有關,需在后續工作中加強監測、預防和管理。提示武漢市醫療機構需重點加強以上病原體監測管理,進一步做好醫院內環境、醫療器械等消毒工作,以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

本次研究僅納入3次全國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武漢市的結果,且該項調查每兩年開展一次,因此研究結果只能近似反映2016—2020年的變化趨勢。綜上所述,2016、2018、2020年武漢市醫院感染現患率、社區感染現患率均呈下降趨勢;醫院感染現患率最高的科室為綜合ICU;醫院感染發生部位以下呼吸道為主,且術后下呼吸道醫院感染問題尤其值得關注;革蘭陰性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在醫院感染病原體中占比較高。武漢市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管理在多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多數指標優于國內其他地區水平,但仍有部分重點問題需要在后期工作中強化改進。

致謝:向參與2016、2018、2020年全國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的所有武漢市醫療機構致以衷心感謝。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患率橫斷面年份
特殊的一年
城市道路橫斷面設計研究
廣州市健康體檢人群種植修復情況的橫斷面研究
什么是閏年?
一樣的年份
四川省23家醫院2011年6月25日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與分析
2012~2013年醫院感染現患率調查分析
我院感染現患率及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的調查與分析
2014年某院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
中醫院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