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川源:先找到“我”,再找到“我們”

2024-02-24 03:15王卓爾
傳媒評論 2024年2期
關鍵詞:新聞獎長三角基層

文_王卓爾

楊川源

浙江廣電集團融媒新聞中心主任助理、高級記者,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代表,中宣部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中國記協第九屆理事,全國十佳出鏡記者,先后10余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電視大獎,60 余次獲得浙江新聞獎。2020-2022 年連續三年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2023年,浙江廣電集團專門為她建立“川源蹲點工作室”,并在全省市縣設立“基層觀察點”。她蹚出了一條增強主流媒體輿論引領力、感召力的創新實干之路。

2023 年的最后一天,楊川源參加了杭州市上城區彎灣托管中心的新年聯歡會,不是作為浙江廣電集團的記者,而是作為一名普通嘉賓。一到現場,她就迅速融入了這個由50個心智障礙青年家庭和志愿者們組成的大家庭。因為同為亞殘運會火炬手,她與彎灣托管中心的創始人徐琴老師相識,開啟了一段與彎灣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的情緣。雖然手上不帶工作,但那天她還是沒能忍住,時不時舉起手機拍了起來,“好吃嗎?”“這是巧克力味的嗎?”“要上臺了,緊張嗎?”屏幕之外,是她爽朗的笑聲。

這是楊川源一年中難得的放松時刻。就在幾天前,她還在為記錄彎灣的新聞專題片《演出之后》忙碌著,連續兩周奮戰在機房。用她自己的話來講:每天睜開眼睛是彎灣,閉上眼睛還是彎灣。為了把內心的感受和新聞背后的深意表達清楚,文稿、剪輯、配音被她一遍遍推翻重來,為的就是讓這一年“在一個溫暖的故事里收尾”。于是,兩個多月的拍攝、100多個小時的龐大素材被精心剪輯濃縮到15分鐘里,許多個“一瞬間”讓人潸然淚下,又如沐陽光。

那天還有一個“意外”。原本第一批被邀請上臺發言的她,一再推辭,堅持站在最后一排,為臺上的孩子們加油鼓勁。最后一批頒獎嘉賓要上臺了,主持人再次點了她的名字。沒想到,走上臺的她,話還沒說出口就哭了,兩個月來憋在心底的話一股腦噴涌出來:“對不起,沒有早一點和大家在一起,沒有陪你們走過那段最艱難的路,這是我作為一個記者的失職……”臺上臺下,真情與淚水交融?,F場經久不息的掌聲包裹著她,讓這位看起來風風火火的“女漢子”覺得,自己藏在心底里的柔軟被讀懂了,以及那份竭盡全力捧出的真誠。

一直鼓舞這位奮戰在新聞一線22年女記者的原動力,也正是一份不變的真誠和愛。22 年來,她筆耕不輟,腳步不停,越挫越勇,以心換心地挖掘浙江大地上的好故事,結識了無數從“陌生人”到“鐵哥們”的好朋友。她坦言,自己更想做的,正如彎灣倡導的理念:幫助他們,減少幫助,讓每一組報道成為一次人與人之間的連接,讓有限時長的新聞,發揮無限空間的價值。

掙扎與堅持

團隊伙伴認知中的“川源姐”算不上一個“聰明人”,她的經歷甚至有些“大長今”。2006年,她接受組織安排,從主持人轉型為新聞記者,開始了極其痛苦的一個階段。原來只需要念遞過來的稿子,現在卻要和其他記者比拼寫稿。沒有關系網,沒有采訪條線,甚至連打電話都是件痛苦的事,“給陌生人打電話,我不知道前三句該說什么,容易把天聊死?!泵刻?,她翻報紙找選題,可是等其他同事拍完回來,她的選題還沒著落。那段時間,她經常夢到自己“明天就要考試、今天卻還沒復習”。

轉機來自于一場新聞行動。2006年,正值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之際,浙江衛視策劃了大型年度新聞行動《新長征路上的浙江人》。作為出鏡記者,楊川源加入重走長征路的團隊,歷時7個多月,先后跨越了8個省,爬雪山,過草地,經歷了被困信豐、高溫中暑、嚴重暈車等一系列考驗。也是從這時開始,她學會放下焦慮,在一次次新聞尋訪和鏗鏘有力的出鏡中找到了自信。用她自己的話說,她的新聞“長征”正是從那一年開始的。

緊接著,她開始在各種直播及報道中嶄露頭角,2008年還在央視新聞協作系列獎項評選活動中入選“全國十佳出鏡記者”。然而,剛剛走出困境的她,面臨的轉變與挑戰依然一個接一個。2010年,在中央提出“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氛圍下,楊川源被從專欄部調到了《浙江新聞聯播》,熟悉了民生節目話語方式的她感到無所適從,時常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所在,甚至做好了去當編輯的準備,然而,在提出轉崗請求時,被領導拒絕了。

2014年年初,楊川源接到浙江省“清牌減負”主題報道的任務。她憑著記者的職業敏感和責任心,想要搞清摘牌背后的難言之隱,硬是把主題報道做成了調查報道。她和團隊多次來到余杭、臨平、平湖等地深入了解情況。為了拉近距離,她每天與基層干部一起上班、搞活動、做臺賬,熟悉他們的工作流程,也逐漸了解到,并非摘了牌就能解決基層形式主義層出不窮的問題。

然而,正在糾結如何構造成片的時候,因為保留的素材超過了時間期限,竟然全部被刪了。面對重拍,她沒有抱怨和退縮,而是著手更深入、更精準的“再觀察”。也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基層牌子何其多》余杭廟前社區大門口從外到內連數18塊牌子的“名場面”。成片完成后,她和團隊才恍然大悟:原來主題報道還可以這么干!這給了她創新主題報道莫大的信心。

重復與差異

過去的2023年,楊川源有一半時間在路上,做了近50 個選題。曾有人問她:有沒有印象特別深的報道?她回答:印象都很深。這五個字其實分量很重,因為她對每個報道都全情投入,全力以赴。

這或許有些不可思議。因為現實工作中,不是每個選題都能打動人心,意義深遠。更多時候,記者面臨的是重復的勞動和疲憊的身心。在20 多年的職業生涯里,楊川源難道沒有懈怠的時候嗎?

2023年11月21日,楊川源作為全國唯一的省級衛視記者,參加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國新聞獎頒獎報告會,分享她獲第32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報道《數字化改革之道》的創作經驗,以及連續三年獲得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帶來的基層改革推動力。當天,她帶來的改革話題,振奮人心,贏得了在場中央領導及全國新聞界代表的高度認同和好評。但其實,楊川源在前一天晚上因為過度疲勞引發腸胃炎,整晚沒怎么睡?;氐胶贾?,她又馬上投入數貿會、義烏改革開放45周年蹲點工作中。報道播出后的第二天,免疫力下降的她終于被流感放倒了。住院的日子里,楊川源還在調度團隊推進蹲點,不能落下進度。這股怎么也不能“躺平”的勁兒,正是因為她深知,解決問題必須“盯、關、跟”,一條報道不僅是記者與被采訪對象、廣大受眾的簡單連接,更是相互間信任的建立,寶貴的支撐。放不下,也正是因為這份信任不能斷,報道要一直圍繞人,講述人,激勵人。楊川源一直相信,主流媒體的記者用蹲點的方式到老百姓中去,全過程都有價值。雖然屏幕前的觀眾看不到,但老百姓看得到?!叭绻e起話筒才聊正事,聊完后就覺得這件事和自己再也無關,這樣的報道即使再精彩,也是失敗的”。把做一個報道變成做一件事,才是最重要的。

利己與利他

2023年9月中旬,浙江廣電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川源蹲點工作室”推出新媒體節目專欄《一瞬間》,用小切口講大道理,從親歷者、觀察者的角度反映社會情況、引發觀眾共鳴。比如,《一瞬間:在一起就會了不起》以“彎灣”學員語晨因為沒得到倒垃圾的機會放聲大哭作為開端,這在正片中只是作為演出之后的一個變化,而在新媒體端,這一哭,哭出了受眾的好奇,哭出了亞運給彎灣的孩子們帶來的改變,也哭出了傳播的價值。

按照楊川源的理解,短視頻的“黃金3秒”是傳播中利他性的集中體現,從受眾的角度去思考他們需要什么?“我”能給什么?怎么給更有價值?這也正是傳統電視新聞工作者需要尋求的轉變:找到共鳴的觸點。換句話說,必須花時間,鍥而不舍在新聞現場“蹲”。為了找到觸點,可能要花一周、兩個月,也可能是三年甚至更長。比如,獲得第33屆中國新聞獎典型報道二等獎的作品《阿偉書記的承諾》,楊川源團隊聯合多地媒體跟蹤拍攝了4年。而所投入的時間,主要都用在如何更貼近基層、如何更真實地展示采訪對象的狀態上。她把自己交給現場,把現場的主動權交給采訪對象,不對他們做任何預設。這讓不少與楊川源合作的攝像記者改變原有工作方式,養成全程錄制的習慣。

更難能可貴的是,當很多人都認為“三連冠”后,她可以歇一歇的時候,楊川源反而變得更加時不我待,要把“三連冠”轉變成深化媒體融合的推動力,帶著全省基層記者一起干,一起強起來。在浙江廣電集團上下一致地推動下,2023年6月8日,首批“川源蹲點工作室——基層觀察點”正式掛牌,為的是連通省、市、縣三級主流傳播平臺,共策劃、共開發、共傳播,引導各級記者蹲下去,發現基層好新聞。但其實,從虛到實,從工作群到觀察點,工作室已成立三年多了,成員也從最初的190人增加到240人。當隊伍越來越龐大的時候,她思考的是如何有效利用資源和人力,精準發力,在各地帶出一支專門做蹲點報道的團隊,通過創優提升積極性,逐漸提高隊伍素質。

浙江新聞界的老前輩、《浙江日報》原總編輯江坪老先生曾給楊川源團隊寫過一篇寄語,其中提到:一,要有赤子之心,聽黨的話,講黨性是第一位的;二,要有竹子品格,要正直、講真話、實事求是;三,要有釘子精神,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四,要有輪子作風,要24小時關注新聞事件的發生,隨時準備出發。

“四子”要求也是楊川源對自己的鞭策?;仡櫜⒉凰闫巾樀穆殬I發展之路,現在的她更加篤定,自己追求的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成功,而是為像她一樣愿意扎根基層、踏實做好新聞的記者闖出一片新天地,提供一個新可能。不管前面是山是海,她說,干就行了!

以下是我們與楊川源的對話。(傳:浙江傳媒研究院,楊:楊川源)

傳:您從業20多年的履歷非常矚目,讓人羨慕,同時,能夠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也是很不容易,想知道讓您能堅持這么多年的事件或者瞬間是什么?

楊:其實我沒想那么多。但我是個比較倔的人,有兩個想法:第一,我不能讓別人瞧不起我;第二,我不能讓別人瞧不起我的片子。要做到這兩點,我不能停下來。人一輩子中的高光時刻轉瞬即逝,追求的過程卻色彩斑斕。如果你在為失敗而失落,應該抬起頭,回頭看看,一定會發現那是因為還不到時候,我們的每一步都不會白走,都是為了邁好下一步臺階。

傳:那下一步臺階是什么?

楊:就是要讓大家一起提高起來,“水漲”才能“船高”。我希望讓所有人都敢于成就自己的“高原”。慢慢看到小伙伴強大起來,發現基層的干部群眾愿意把自己發展中的困惑告訴你,那才是一種踏實的成就感。

傳:您覺得您的成功經驗可復制嗎?

楊:能復制的是理念,而不是方法。理念決定方向,方向對了,面對不同的問題,才能找到最佳方法。新聞傳播在更大程度上是一門經驗學科,一門社會學科,是對記者人生閱歷,價值觀最直接的一種展示和檢驗。我常對身邊的伙伴說:什么樣的人,做什么樣的片子,見片如面。所以,當記者要更鼓勵大家“于無字處讀書”,向生活學習。

傳:每年做那么多選題,您如何找到對選題的興奮點?

楊:我覺得興奮點其實就是不斷跟過去做得不一樣,去掉套路,去找適合每個選題的方式方法。沒有一條片子是可以通過所謂的模式和經驗去制作的,要以初學者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個選題。

傳:聽說您每年互聯網大會開拍前都會焦慮,會去西柵街上買定勝糕為自己鼓勁加油?,F在很多記者、特別是年輕記者在面對面采訪時都顯得有些“社恐”和焦慮。您現在還會焦慮嗎?如何消除焦慮?

楊:焦慮沒法消除,很多記者面臨一種“職業態”和“自然態”之間的轉換或拉扯。職業態中,面對被采訪對象時,你可能刻板地停留在簡單的問題層次上;回到自然態時,其實你會對那些問題不屑一顧。面對這種焦慮,我們首先要學會自洽,積極地在職業態和自然態之間找銜接點,讓現場每個提問的角度是你在下班之后再碰到這個人也很想問的。尊重自己的第一感受,尊重被采訪對象的第一感受。所以年輕記者也不用過分擔心,多去關注別人,保護好自己的好奇心,從有價值的傳播中找到成就感,得到激勵,這對于減少焦慮有所幫助。

傳:您曾說您喜歡記錄各種各樣的人,“人”對于您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

楊:可能性。通過記錄各種各樣的人,我們能夠看到自己,去想明白我們應如何對待和解決類似的問題,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比如在陳立群校長身上,我們學到怎樣堅持做一件事,怎樣忘我,去成就更多人;在阿偉書記這個不會掩飾情緒也不會說漂亮話的村支書身上,我們看到人就應該活得真實,要敢于做看起來很傻或很吃虧的事。這樣的例子我們每一次蹲點都會有。所以我希望我們蹲點團隊可以越蹲點越豁達,越進基層越智慧,越深入故事越溫暖,這是我在記錄各種各樣的人的時候,最大的期待和感受。

傳:對于今年的工作您有何重點打算?

楊:繼續單點突破,整體提升。首先是理順川源蹲點工作室的體制機制,并不斷提高基層觀察點數量、擴大覆蓋面。我們有一個比較創新的“復盤會”機制,以開放課堂的形式定期對過往報道做一次整理,來提升觀察點的內容建設。目前看來,大家參與的期待值和積極性都非常高。同時我們還要開展一系列基層采風活動,讓大家在實戰中鍛煉,讓更多年輕記者嶄露頭角。第二是全力做好省委宣傳部、集團融媒體新聞中心交給我們的“第一視點”欄目的宣傳報道工作。我們把它當作蹲點工作室在激活主題報道資源中很重要的一個實踐基地。我們發現,地市的報紙、廣電融合之后,有了大量的歷史新聞素材。怎樣利用好歷史資源,把浙江故事講得更有含金量和歷史縱深感,也是我們把規定動作變成改革實踐的一個重要載體。第三就是“一瞬間”欄目。去年年底,“一瞬間”欄目入選國家廣電總局“創新理論傳播工程”扶持項目,是全國唯一一個理論節目新媒體傳播輕量化轉型的案例,從延伸傳播空間和提升理論程度的方向來說,我們計劃擴大兩支隊伍:智囊團隊伍和基層觀察員隊伍。既要高質量完成組織交給我們的任務,又要充分激發創新力和主動性,對于觀察點的小伙伴是不小的考驗。其實大家都從內心期待好新聞,如果一年中能夠記錄更多好的瞬間,我覺得是對自己的一種鼓勵,也是對職業歷程的一個交代。我在改革的路上,也正是這樣一步步找到自己,找到“我們”的。

全國市縣媒體融合發展長三角研究中心揭牌

本刊杭州1 月26 日訊 1 月26 日下午,由中國報業協會、中國傳媒大學、浙江省報業協會聯合組建成立的全國市縣媒體融合發展長三角研究中心在浙江杭州揭牌。

市縣媒體融合發展長三角研究中心旨在加快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更好地服務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心將聯合組織開展長三角地區市縣媒體融合調研工作,發布調研成果,推薦優秀典型案例;開展長三角地區市縣媒體融合創新骨干人才培訓,組織專題學術研討活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和做法;主動推進和強化長三角地區的新聞合作,集聚和整合各類資源,共同打造長三角主流媒體合作平臺,助力推動長三角地區的新聞事業繁榮興盛,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提供有效輿論支持。

據悉,全國市縣媒體融合發展長三角研究中心秘書處設在浙江省報業協會。

沈報偕

猜你喜歡
新聞獎長三角基層
基層為何總是栽同樣的跟頭?
緊扣一體化 全面融入長三角
基層在線
“首屆長三角新青年改稿會”作品選
基層治理如何避免“空轉”
河南10件作品獲第27屆中國人大新聞獎
走基層
河北省第二十五屆人大新聞獎獲獎篇目
長三角瞭望
長三角瞭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