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倫古湖濕地公園緩沖帶濕地生態修復設計

2024-02-26 02:49唐雨語楊鳳娟黃文達
東北水利水電 2024年2期
關鍵詞:緩沖帶封育蘆葦

唐雨語,楊鳳娟,黃文達

(1.中水珠江規劃勘測設計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610;2.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水生態工程中心,廣東 廣州 510610;3.廣東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廣東 廣州 510610)

1 項目背景

1.1 研究背景

濕地是地球上最具生態價值和重要性的生態系統之一,對維持全球生物多樣性、水資源調節和氣候調節等方面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然而,隨著人類活動的不斷加劇和自然環境的變化趨勢,全球范圍內許多濕地正面臨著嚴峻的生態退化和破壞的問題。

烏倫古湖國家濕地公園作為我國西北綠洲生態屏障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獨特的生態景觀。然而,由于過度的農業活動、捕撈壓力、旅游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因素的影響,該濕地生態系統面臨著嚴重的破壞和退化。

為了保護烏倫古湖濕地的生態環境,實現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的目標,進行緩沖帶濕地生態修復設計勢在必行。通過恢復湖泊周邊的生態功能,凈化水質、改善棲息地條件、促進物種保護,可以重建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復原能力,以實現生態保護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雙贏目標[1]。

1.2 項目實施必要性

我國積極參與《濕地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等國際公約,承擔著保護濕地和生物多樣性的國際責任[2]。烏倫古湖國家濕地公園是一個濕地生態狀況良好、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區域,對于水禽的棲息和繁殖、候鳥的遷徙具有重要意義。該濕地公園不僅是我國履行國際協議的實際行動,也有助于加強國際合作,聯合保護瀕危和極度瀕危的鳥類種群。通過該項目的實施,中國將進一步提升在保護濕地和物種多樣性方面的國際聲譽,為國際社會樹立起良好的示范和表率。

額爾齊斯河流域位于阿勒泰地區,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接壤,由額爾齊斯河、烏倫古河、吉木乃諸小河3 個子流域組成。額爾齊斯河全長4 248 km,在我國境內流域面積為9.72萬km2,是我國流入北冰洋的唯一國際性河流[3],是國際關注的跨境水安全問題焦點區域之一,是關系我國生態大國形象和生態權益的重要區域。烏倫古河流域是我國唯一注入額爾齊斯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維系中國屏障生態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作用[4]。

2 濕地公園概況

2.1 烏倫古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

烏倫古湖位于我國西北地區,處于準噶爾盆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北緣和阿爾泰山南麓的干旱平原區交界處[5],在中國生態安全屏障格局中擔負著重要的角色。烏倫古湖作為天然生態屏障,扮演著關鍵的保護和平衡功能,控制沙漠北侵,預防土地沙化,并對調節綠洲氣候起到重要作用。同時,烏倫古湖還容納著珍稀瀕危魚類等生物群落,對當地生態系統的保持和平衡做出了重要貢獻。作為“地球之腎”和“物種的基因庫”,烏倫古湖在維護和支撐北疆地區生態環境的健康持續發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地位,也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提供多種資源支持[6]。

烏倫古湖國家濕地公園由烏倫古湖和吉力湖兩部分組成[7]。公園內主要包括區內的湖泊型濕地、沼澤濕地、河流型濕地及其它用地等。

2.2 濕地類型

根據《福海烏倫古湖國家濕地公園范圍與功能區劃調整報告》,烏倫古湖國家濕地公園規劃區涵蓋了多種濕地類型,包括永久性淡水湖、富養沼澤、灌叢沼澤和永久性河流等。經過實際測量和調查,規劃區的總面積確定為123 514.73 hm2,濕地所占比例為86.84%。其中,永久性淡水湖面積為106 466.48 hm2,富養沼澤占據364.08 hm2,灌叢沼澤面積為391.55 hm2,永久性河流濕地面積為34.57 hm2。

2.3 湖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根據《烏倫古湖生態安全評估研究報告》,烏倫古湖各類服務功能及服務功能綜合狀態見表1。

表1 湖泊生態服務功能綜合狀態評估結果

通過表1 可知,湖泊生態服務功能綜合狀態處于較好水平,表明湖泊能較好地維持人類和其他有機群落健康,為湖泊流域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較好的支撐作用。但生態服務功能綜合指數逐年緩慢減小,2008 年至2013 年6 年間,生態服務功能指數由73.52 降至73.29,表明烏倫古湖的生態服務功能在逐年緩慢下降。

2.4 現狀問題

烏倫古湖濕地是一處資源豐富的濕地,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和資源價值。但20 世紀末,烏倫古河流域受日益增多的農業開發活動影響,林、草、濕地等重要生態類型大量減少且呈現破碎化,流域生態屏障嚴重退化,烏倫古湖作為流域最后的物質能流歸宿,在逐年增加的高強度壓力下,水體質量下降,濕地呈現持續退化趨勢。與1986 年相比,2010 年濕地面積減少到0.407 萬hm2,濕地面積凈減少0.158 萬hm2,占流域濕地面積(1986 年)的28.19%,可見烏倫古湖國家濕地公園生物棲息地逐漸減少。

3 濕地公園緩沖帶濕地系統修復設計

3.1 總體思路

以生態空間管控的理念為指導,嚴格遵守濕地保護紅線,并堅持“保護優先、科學恢復、積極拓展、適度利用”的原則,旨在增強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建立完善的濕地保護體系。通過重點保護和修復湖濱帶、緩沖帶濕地,在充分利用現有保護設施的基礎上,加強項目區濕地環境的軟硬件設施建設。同時,積極推動科學恢復和合理利用濕地資源,平衡生態保護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通過增強濕地保護與恢復管理、宣傳教育和科研監測,努力保護濕地的生物多樣性,恢復棲息地生態系統,并實現濕地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3.2 生態修復設計

此次緩沖帶濕地系統修復工程位于烏倫古湖東側沿湖路沿線,總長約為27 km,工程范圍內沿湖道路兩岸總體生態狀況良好,濕地類型多樣,鳥類品種繁多,有極其寶貴的科研和學術價值。設計對退化的棲息地進行恢復,主要以蘆葦復壯和封灘育草的方式來恢復濕地植被的自然狀態,增加濕地的生態功能和穩定性,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濕地的生態系統健康,維持濕地的生態平衡和功能。

1)蘆葦復壯

烏倫古湖是斷層陷落形成的湖盆,北部有阿爾泰山,烏倫古河匯集山區地表水注入湖盆。由于河水攜帶泥沙,長期淤積,三角洲不斷向湖心推進,湖水逐漸變淺,地下水位上升或地表凸起,適于水生植物生長,形成大片的蘆葦沼澤地。烏倫古湖周邊的淺水地帶,地質肥沃,蘆葦生長茂盛。蘆葦濕地在防風固沙、維持生物多樣性、調節氣候、凈化水質、改良土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但由于受氣候變化及蘆葦收割、管護不到位的影響,烏倫古湖部分蘆葦濕地呈現退化、萎縮的趨勢,需采取科學的方式對蘆葦進行收割復壯。

蘆葦在秋季陸續開花、結實,不再進行增高增粗生長,而且蘆葦須根根層(蕻層)過厚,不利于蘆葦生長,尤其是在烏倫古湖地區,冬季漫長而嚴寒,湖面結冰,蘆葦莖稈逐漸老化、活力較差。為促進蘆葦健壯生長,選擇在冬季結冰后對冰面以上的蘆葦進行收割,以恢復其較佳的生長活力。

選取3個呈現萎縮態勢的蘆葦蕩進行蘆葦復壯,分別為環湖公路、天鵝湖和吉力湖,共113.70 hm2。對蘆葦進行收割時,在結冰較厚的湖面區域使用小型收割機割除冰面以上的蘆葦桿葉,在收割機無法進入的湖面區域通過人工方式進行收割。在施工過程中,需做好避開惡劣天氣、防止進入危險冰面區域、施工人員穿戴安全裝備等工作,確保施工安全。

收割后,收集的蘆葦桿葉由貨運車運輸并填埋至臨近的天鵝湖封灘育草區中因開采石料而廢棄的大坑中。一方面,封灘育草區中的采石坑要進行削坡回填,以蘆葦桿葉填充替代土方量,節約成本;另一方面,蘆葦在坑中腐敗轉化為有機肥料,為封育區內植物的生長提供絕佳的營養來源。蘆葦生長密度約為40 株/m2,每株桿粗4 cm,收割填埋處理的蘆葦平均高度計為1.5 m,運輸和填埋體積約8.56 萬m3。

2)封灘育草

緩沖帶作為湖濱帶外圍重要的保護圈,對湖濱帶生態系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有寬而健康植被的健康緩沖帶被認為是防治湖泊面源污染的天然屏障。但烏倫古湖緩沖帶部分區域為戈壁荒漠,植被稀少,生態脆弱。為恢復緩沖帶生物多樣性及其生態系統功能,保護烏倫古湖水生態,選擇退化嚴重的3 塊區域實施封灘育草,即駱駝脖子、鳥類繁育站、天鵝湖,總面積為123.00 hm2。

在封育區,禁止開荒、放牧、打柴、拉沙取土等不利植被生長繁殖的人為活動。封育方式為全封式,選用木樁鐵絲圍欄,木樁兩兩間距設為3.0 m,高度設為1.2 m,封育年限為3 年。

其中,駱駝脖子封灘育草區域位于烏倫古湖緩沖區,緩沖區內植物的吸附和分解作用,能夠有效減少農業區中氮、磷等的營養物質進入河道,因此,該緩沖區可以被視為控制面源污染的最后一道防線,起到保護和改善水質的關鍵作用。但區域內植被長勢良莠不齊,且距離烏倫古湖水域最近處只有150.0 m,植被生長的茂盛、健康與否對烏倫古海水生態保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選取該區域進行封育。該區域土地平坦,封育時僅需拔除之前耕作農作物留下的秸稈,在邊界范圍設置臨時簡易圍欄進行封育即可。秸稈通過人工的方式拔除后直接堆填在地里,漚成肥料為植物生長提供養分。

鳥類繁育站灘育草區位于鳥類救治繁育站附近吉力湖緩沖區內,區域內土壤貧瘠,植被稀疏。為保護烏倫古湖水生態,需對該區域內的植被進行恢復。區域內土地平坦,封育時僅需在邊界范圍設置臨時簡易圍欄進行封育即可。

天鵝湖封灘育草區域位于烏倫古湖緩沖區。區域內地形復雜多樣,有私人開挖的魚塘,有依水形成的濕地,有石料開采未進行恢復的采石坑。對于私人開挖的魚塘,應責令其在規定期限內進行整改,可考慮在不影響生態結構的前提下,適當保留魚塘下部塘基,土質田埂拆除后就地拋填在塘埂兩側,形成斜坡;對于開采石料遺留的采石坑,按照1∶1.5 的坡度進行削坡,并將產生的土方回填。封育時僅需在邊界范圍設置臨時簡易圍欄進行封育即可。

為有效管理和保護封育區,應在該區域周界的明顯位置設置堅固的標牌,并清晰地標明項目名稱、封育范圍、面積、年限、實施方式、措施和責任管理者等相關信息。對封育區內自然繁育能力不足的間隙地塊,可進行播撒草種。

4 結語

濕地保護與修復項目是國家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烏倫古湖國家濕地公園湖濱帶濕地系統修復工程和緩沖帶濕地保護與構建工程的實施,可以有效保護濕地生態系統,豐富生物多樣性,提升濕地的水源涵養、氣候調節、水質凈化及防洪蓄水等功能。該項目的實施將有助于保護和管理項目區內的自然資源和環境,提高生物多樣性水平,促進社會經濟與濕地保護事業的協調發展,進一步增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烏倫古湖國家濕地公園濕地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緩沖帶封育蘆葦
河岸緩沖帶植被布局對氮流失的影響
自然封育條件下毛竹林內凋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變化研究
石磨豆腐
封育和放牧對牧草甘青針茅營養成分的影響
不同封育措施對荒漠草原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
蘆葦
封育對荒漠草原土壤有機碳及其活性組分的影響
蘆葦
太湖流域流經不同類型緩沖帶入湖河流秋、冬季氮污染特征?
蘆葦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