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河干流防洪提升工程防浪林補植設計

2024-02-26 02:49牛志華
東北水利水電 2024年2期
關鍵詞:護堤堤段遼河

牛志華

(沈陽市遼中區水務事務服務中心,遼寧 沈陽 110200)

1 遼河干流堤防防浪林現狀

遼河兩岸此次治理范圍內堤防長度總計655.756 km,20世紀遼河大堤建設時,臨水側50 m、背水側20 m 護堤地內均栽植護堤林,多年來,除盤錦市管理堤段在2016 年進行過較為系統的防浪林補植外,其他市縣均普遍存在防浪林缺失的問題。防浪林缺失的原因:一方面是受自然條件限制,建堤時栽植的防浪林適應環境能力不足,無法維持原規模,比較典型的是部分堤前地勢低洼,在大水年洪水堤前積水時間較長的情況下,楊樹等耐澇能力較差的樹種自然干枯腐爛,以致防浪林缺失;另一方面是人為破壞,其中臨近護堤的耕地種植有意無意地造成了很多林木死亡,牛羊等牲畜對防浪林的踩踏和啃食破壞,以及農業秋冬季節的燒荒等均是防浪林缺失的重要原因。

若想防浪林的缺失得到根本性的解決,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其中非工程措施即加強管理和保護,目前適逢全國大力推行河長制確權劃界及水利部對河道管理范圍內強監管的要求不斷加強,遼河流域綜合治理中河道管理范圍內全封育規劃也為加強管理和保護創造了便利條件,因此,在非工程措施可以得到有效保障的前提下,對堤防迎水側護堤地內的防浪林進行針對性補植,以增加遼河生物工程防洪能力。

2 防浪林補植原則

遼河堤防防浪林破壞的主要原因:1)由于局部堤段特別是迎水側形成洼地,防浪林常年受水淹沒浸泡;2)由于種植的樹種適應性差,耐旱、耐澇性不強,遭遇蟲病災破壞;3)防浪林地遭到一定人為破壞,如堤防兩側農田農藥噴灑、牲畜損害、燒荒等。因此,此次防浪林補植設計的基本原則:1)因地制宜,選取適宜樹種。根據遼河不同堤段的土質鹽堿性、含水量、肥沃程度的不同,選取適宜生長的樹種。2)功能不同,栽種樹種應有區別。遼河防浪林主要功能應為防風、防浪,降低大堤風剝破壞和近岸水流沖刷,且遼河上游段風沙較大、洪水時間較短且水深較小,中下游反之,根據各段防浪林的功能、客觀環境不同,樹種選擇和栽種應有所區別。3)加強管理,避免人為破壞。明確護堤地權屬,加強對護堤地的監督和管理,嚴禁堤防兩側進行放牧、農田燒荒、農藥噴灑等對防浪林造成威脅和破壞的行為。

3 工程布置

根據防浪林缺失范圍、現場林木存活率及林木平均分布狀態,綜合考慮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實施后種植的存活量和林木密度,對分段防浪林補植比例進行估算。

此次需補植的防浪林長265.131 km,涉及遼河兩岸的10 個縣區及1 個國營農場。防浪林補植工程布置統計表見表1。

表1 防浪林補植工程總體布置統計表

目前,一般堤段迎水側可以保證20~50 m 寬護堤地,堤防加固后,剩余有條件種植防浪林的管理用地平均寬度約40 m(護堤林距堤腳最近距離不小于3 m,避免林木根系進入堤基范圍,影響堤防滲流穩定)。

4 樹種及苗木規格

防浪林主要作用為消浪、抗沖、穩固堤腳、提升沿河生態水平等,屬防洪工程的一部分,其設計首先應滿足GB 50286—2013《堤防工程設計規范》[1]、SL/T 171—2020《堤防工程管理設計規范》[2]和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關于臨水防浪林的相應管理規定,補植方式、樹種選擇等均要突出體現適用性、經濟性,確保主體功能發揮,達到預期補植和栽種的目標。

根據防浪林較為先進的研究成果,結合遼河國家公園建設經驗,此次補植比例超過70%的堤段設計采用喬、灌相結合的防浪林植物搭配,灌木林帶寬為總防浪林寬度的30%,并與喬木林帶有2~3 m 的重疊區域;補植比例小于70%的堤段,只采用喬木補植。

4.1 喬木樹種選取

喬木樹種選取主要考慮的因素:1)遼河干流屬北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選擇樹種應具有較好的抗寒性,保證越冬后的成活率;2)防浪林樹種還應選用耐水濕喬木,保證在洪水中長時間浸泡仍可以成活。

根據SL/T 171—2020、GB/T 16453.2—2008《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技術規范荒地治理技術》[3]、GB/T 15776—2006《造林技術規程》[4]、GB/T 18337.3—2001《生態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5],以及國家和省河道管理條例等,結合遼河干流氣候特點,征求各市縣水利主管建議,此次遼河干流迎水側防浪林樹種選擇以楊樹、柳樹為主,與現有防浪林樹種保持一致。

堤腳地勢相對較高,堤前較少積水區域選擇小葉楊、青楊、旱柳,主要利用它們的速生性和耐旱、耐寒性;地勢低洼或汛期容易長時間積水區域,通過局部整地后栽種垂柳、大白柳,主要利用其耐寒、耐水濕性,同時垂柳也具有較好的生態和景觀性。各補植段可以采用楊樹、柳樹混種,也可間隔堤段種植,避免樹種單一引發病蟲害。

由于此次主要為補植防浪林,苗木過大不易成活且初期養護費用較高,苗木過小不但短期內難以見效,且由于周圍已成防浪林樹木過大過高和周圍難以完全禁絕的非法放牧,使矮小和纖細的樹苗成活率過低,故此次設計選用樹苗規格為胸徑4~5 cm、根系帶0.5 m3土球。

4.2 灌木樹種選取

灌木較林木矮小,其對較低量級洪水的消浪、降低較高量級洪水的上灘流速等具有較好的效果。灌木帶栽植在林木帶外側,根據遼寧省沿河種植灌木的經驗,應選取耐水性好、抗寒性好、易于成活,植株高度在70 cm 以上的灌木。

通過調查,故此次灌木樹種選取適宜在遼河流域生長且具有較好防浪效能作用的灌木,主要以杞柳、烏柳、紫穗槐為主,樹苗選取株高不小于70 cm 的苗木,并按照每叢5 株種植。

4.3 質量要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規定,所有苗木必須具備“兩證一簽”,即植物檢疫證書、質量檢查合格證書、產地標簽。

1)喬木

樹干挺直,不應有明顯彎曲,小彎曲也不得超出兩處,無害蟲蛀干和未愈合的機械損傷。分枝點高度在350 cm 以上,樹冠豐滿,枝條分布均勻。根系發育良好、無嚴重病蟲危害,移植時根系應帶不小于0.5 m3土球。

2)灌木

株高不小于80 cm 的苗木,根系發達,生長健壯,頂芽發育較好,灌叢勻稱,樹冠豐滿,無嚴重病蟲危害。灌木規格按設計要求執行。

5 栽種方式及成活要求

遼河干流歷史上曾采用臨堤取土筑堤,導致部分堤段迎水側形成洼地,雨季容易積水,對于這部分堤防,可利用此次堤防加固時清出的基土進行堤腳回填,形成植樹臺,種植防浪林。防浪林栽植區域若局部過于低洼,可考慮進行小范圍內土方調運并平整樹木栽種位置至適宜高度。

喬木設計株行距為3.0 m×3.0 m,按正方形分布;灌木種植株行距為1.0 m×1.0 m,按品字形分布。

苗木栽種后,回填原坑穴開挖土,盡量保持原表層土仍覆蓋在表面,利于生態恢復?;靥钔寥酪浞执蛩?、打松,以恢復土壤結構,局部土地肥力較差的還可以在回填時添加有機肥料。

防浪林的補植成活率要求達到85%以上,且補植作業未對現有林木造成破壞;對于防洪風險較為突出的堤段,應確保防浪林在該段的成活率不低于80%。

6 結語

防浪林主要作用為消浪、抗沖、穩固堤腳、提升沿河生態水平等,在進行防浪林補植設計時要突出體現適用性、經濟性,確保主體功能發揮,達到預期補植和栽種的目標。

猜你喜歡
護堤堤段遼河
遼河口
基于聚類算法理論的七八一七堤防單元堤段分類研究
傾聽
沅江市堤垸警戒水位調整的必要性及調整值分析
遼河文訊
相似單元堤段模糊聚類分析
基于ELM算法的遼河沈陽段水污染評價
生態混凝土護堤施工技術創新與應用
堤外海區保灘促淤技術探討
基于原位觀測試驗的甘肅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地質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