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測度與提升路徑研究

2024-02-26 15:11于夢夢李慧玲
生產力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州市產業鏈制造業

于夢夢,李慧玲

(新疆師范大學 商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7)

一、引言

2020 年,習近平總書記基于各種復雜形勢變化,提出“逐步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產業鏈現代化是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實現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推動產業鏈現代化建設的主戰場。當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加速發展,全球產業鏈格局發生巨大變化,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著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兩端擠壓”。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加快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建設有利于推動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確保產業循環暢通,提高產業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1]。

有關產業鏈現代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內涵界定及基于制造業層面研究產業鏈現代化兩個方面。一是關于產業鏈現代化的內涵,學者們主要從產業基礎、產業鏈的自控能力、競爭力和鏈接能力等方面界定。盛朝迅(2019)[2]認為產業鏈現代化就是要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和價值鏈高端化;羅仲偉和孟艷華(2020)[3]認為產業鏈現代化的實質是用當代科學技術和先進產業組織方式武裝、改造產業鏈,使產業鏈具備高端鏈接能力和領先于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鄭江淮等(2021)[4]認為產業鏈現代化的重要一環是保證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性。二是基于制造業層面對我國產業鏈現代化進行研究。周濟(2019)[5]、江小國(2021)[6]從我國制造業產業鏈存在的問題出發,對如何提升我國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進行路徑分析,認為我國制造業雖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條,但是產業基礎不夠牢固、整體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存在嚴重的“卡脖子”短板,應采取壯大“專精特新”創新型企業、“補鏈”“強鏈”培育世界領先產業等措施提高我國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新疆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區[7],推動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具有重大戰略意義,但是關于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的評價體系并沒有形成系統的分析框架。因此,本文基于產業鏈現代化的內涵構建一套全面的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體系對2011—2020 年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變化及2020 年新疆各地州市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進行綜合評估,并對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提升路徑進行分析。

二、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發展現狀與現實挑戰

(一)發展現狀

1.制造業規模不斷擴大,增速明顯。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結合《中國制造2025 新疆行動方案》,新疆全力推進制造業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發展,制造業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制造業在工業經濟中的比重由2011 年的30%上升至2020年的65%,新疆制造業成為新疆工業經濟的重要增長點。2011—2020 年新疆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36%,高于全國制造業增加值年均6.23%的增速,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數量由2011 年的1 351家增加到2020 年的2 616 家,年均增速達7.76%;并且2011—2020 年,新疆制造業產值總體呈上升趨勢,制造業產值由4 316.16 億元增至6 984.48 億元,年平均增速達7.43%。2020 年新疆制造業產值為6 984.48 億元,利潤總額達350.67 億元,分別為2011 年的1.6 倍、2.5 倍,并且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1.1 倍(見表1)。十年間新疆制造業快速發展,產業鏈現代化基礎條件逐步提升。

表1 2011—2020 年新疆制造業經濟效益主要指標

2.依托資源優勢,部分產業呈集群化發展。新疆擁有豐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能源資源。多年來,新疆依托資源稟賦,形成了以煤炭開采、石油煉制、天然氣開發和電力生產等環節為主的能源產業集群。從表2 可以看出,新疆石油化工產業集群、礦產資源冶煉與加工產業集群占工業比重均超過20%。此外,新疆擁有廣袤的農田和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如棉花、小麥、玉米、水果等,新疆發展了農產品加工產業,形成以棉紡織、面粉加工、果蔬加工等為主導的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同時,新疆裝備制造業形成了以風電裝備、輸變電裝備為特色優勢,汽車、農牧機械等為主的裝備制造產業體系。2020 年,新疆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達600 多家,主要分布在烏魯木齊、昌吉地區,占比約達到60%;截至2020年底,實現增加值307.4 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8%。

表2 2020 年新疆制造業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利潤總額

3.制造業向智能化發展,競爭力不斷增強。為加快人工智能、大數據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新疆推進制造業向智能化發展。近年來,制造業企業將智能制造技術、物聯網和大數據應用于生產過程中,優化生產效率,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控制,競爭力不斷增強。同時,政府大力推廣工業機器人及數字化車間,出臺精準產業扶持政策,包括稅收優惠、科技創新基金的設立、技術研發支持等。2011—2020年新疆在輸變電、輕工、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建材、紡織等行業領域共培育出了9 個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企業,共認定39 家省級智能工廠。此外,“十三五”期間,新疆認定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42 家,技術創新體系進一步完善,重點企業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到42.8%,“疆企上云”企業達2 萬多家;并且重點發展石化、化工、鋼鐵、航空等領域的智能制造產業,推進智能制造、數字化工廠和智能化供應鏈建設。

(二)現實挑戰

1.產業鏈處于低端,協同能力不足。新疆制造業大多處于產業鏈上游粗加工環節“原”字號產品多,銷量居全國前10 位的產品仍以石油、天然氣、多晶硅、電解鋁、棉紡等附加值較低的原材料、初級產品為主。能源資源產業處在產業鏈低端或價值鏈底部,多晶硅下游硅片電池片、光伏組件等高附加值產品幾乎是空白。部分高技術、高附加值的重大裝備產品及關鍵器件的生產配套能力弱,向價值鏈高端攀升難度大。此外,新疆多數制造業企業在開展生產時,需要大量的零部件、原材料等,但由于當地的供應商相對較少,導致企業生產周期延長、成本增加。同時,制造業缺乏鏈主企業,產業結構單一,缺乏產業多元化和交叉融合,并且上下游企業之間缺乏聯合研發、聯合采購、聯合生產等合作機制,難以實現資源共享、協同創新,這使得新疆的產業鏈“斷鏈”風險較高,制約制造業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競爭力,同樣也制約了當地的產業升級和轉型,只能滿足一部分中低端市場需求,難以適應大規模、高質量和多樣化需求。

2.高技術人才不足,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新疆制造業發展對于創新的投入相對較少,在制造業產業鏈中沒有建立完備的科技創新體系,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2020 年新疆制造業R&D 經費支出28.2 億元,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3.4 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 經費投入強度僅為0.34%,不足全國平均水平1.54%的一半;2020 年新疆有2 588家制造業企業,其中具備研究與發展試驗活動的企業有146 家,占比僅為5.6%,制造業企業的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非常薄弱;2020 年新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 人員全時當量為4 752 人/年,全國投入全時當量為346 萬人/年,僅占全國的0.14%,科技人力投入的不足嚴重阻礙新疆高新技術制造業發展。另一方面,高級人力資本的匱乏制約了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鏈升級,截至2020 年新疆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口大約有427 萬人,占全區常住總人口的比例為16.5%,低于全國平均數近3 個百分點。此外,新疆創新人才缺乏與流失并存、高端人才和產業工人雙重不足、結構性矛盾突出。

3.地區差異明顯,產業發展水平不均衡。根據2020年新疆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數據,新疆制造業主要集中在烏魯木齊、克拉瑪依、昌吉、巴州、伊犁五個地州市(見表3),合計占全疆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4.76%,分別占25.22%、16.73%、15.28%、10.78%、6.74%,其他地州市則占比較小。同時,新疆高新技術制造業主要集中在烏魯木齊、昌吉等地區,正逐步形成以電子信息、航空、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為主導的高新產業結構,而其他地區經濟發展相較落后,基礎設施方面仍存在很多短板,科技創新能力也相對薄弱,高新技術制造業發展緩慢??傮w來看,新疆各地州市制造業發展差異顯著,烏魯木齊、克拉瑪依作為經濟中心城市,制造業產業鏈較為完整;伊犁、昌吉、巴州等地的制造業發展水平在逐年提升,但與中心城市仍存在較大差距;而博州、和田、塔城等地區制造業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規模及技術水平偏低,產業鏈基礎非常薄弱。

表3 2020 年各地州市規上工業產值及占比(按工業總產值排序)

三、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指標體系構建

(一)評價指標的選取與說明

通過對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的現狀及問題分析,并借鑒蔡烏趕和許鳳茹(2021)[8]、姚樹俊和董哲銘(2023)[9]的研究,本文從產業經濟效益、產業鏈創新性、產業鏈綠色化、產業開放合作四個維度構建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其中,產業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生產效率及企業的獲利情況;產業鏈創新性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基石,分為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產業鏈綠色化的衡量主要在于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治理兩個方面;產業開放合作旨在促進產業內貿易合作及互利共贏,包括引進來和走出去兩個方面。

本文選取的指標數據來源于《中國工業統計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新疆統計年鑒》及新疆2011—2020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對于個別年份及個別地區的缺失數據采用插值法補齊?;跀祿目色@得性、綜合性等原則,本文最終構建出由十七項具體指標構成的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指標體系。具體指標如表4 所示。

表4 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二)綜合評價方法的選取

鑒于客觀賦權法能避免主觀誤差,精確得到評價結果,所以采用其中的熵值法確定權重;并考慮到本文選取的指標之間并不是完全獨立的,存在不確定關聯,故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法進行綜合評價。因此,本文選用熵值法賦權的灰色關聯分析模型對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進行綜合評價。

四、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測度結果及評價分析

(一)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整體分析

首先采用熵值法計算各指標權重(見表5),其次在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的基礎上,采用灰色關聯分析模型計算新疆2011—2020 年十七項具體指標的關聯度,最后得到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綜合得分。為更加直觀地分析2011—2020 年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指數變化趨勢,本文將新疆整體的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測度結果繪制成折線圖(見圖1)。

圖1 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變化趨勢

表5 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指標權重

總體看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綜合得分總體呈逐年上升態勢,根據圖1 可總結出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水平的三個階段:2011—2014 年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得分低于年平均值76.83,為初始起步階段;2015—2018 年為發展高峰階段,呈現指數型增長趨勢,新疆制造業產業鏈規?;?、創新化、高端化以及綠色化程度不斷提高,產業現代化水平總體保持快速上升趨勢;2018 年之后進入回落穩定階段。此外,2020 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制造業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安全帶來較大沖擊,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也受到影響,出現下降態勢。

在初始起步階段,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指數雖處于較低值但在緩慢上升,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新一輪對口援疆的推進和扶貧攻堅戰略的實施,促進了新疆經濟發展,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只是速度較緩慢。

2015 年國家明確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定位,新疆從開放“末端”走到了發展“前沿”,汽車制造、航空航天制造、化工制造、電子信息制造、建材制造等多領域協同發展,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進入發展高峰階段,新疆在“一帶一路”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逐步提升。

2018 年以來,經濟形勢趨于平穩,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發展進入穩定期。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各維度趨向于穩中求進態勢,同時推動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趨于平穩。進入新發展階段,尋求新動力引領產業鏈現代化是目前新疆制造業發展的核心問題。

(二)四大維度綜合得分分析

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發展的具體層次,本文利用灰色關聯法計算2011—2020 年四個維度的綜合得分,如表6 所示。

表6 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各維度綜合得分

由表6 可知,2011—2020 年產業經濟效益得分整體呈上升趨勢,這主要得益于全員勞動生產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逐年上升,這些因素對制造業的經濟效益有重要貢獻。其中,2011—2017 年經濟實效水平增速較快,由4.235 增長至4.603,年均增長率為1.4%,這主要是由于國家實施向西開放的戰略,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把新疆確立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2017 年國家經濟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制造業產業經濟效益水平增速開始放緩。

新疆制造業產業鏈創新水平呈現緩慢上升的趨勢,由2011 年的5.493 增長至2020 年的5.751。雖然近年來新疆大部分制造業企業已加大在創新方面的投入,2011—2020 年新疆制造業企業R&D經費支出占其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由0.28%增長為0.38%,但其增長速度過慢,新疆制造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未明顯提升。此外,R&D 產學結合度、專利價值度等創新競爭力的發展趨于緩慢,制約了制造業發展。

2011—2016 年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綠色化水平下降趨勢明顯,一直以來新疆制造業發展以資源的高投入高消耗為代價,并且其綠色發展意識淡薄,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方式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廢水、廢氣排放和污染問題異常嚴峻。近年來新疆制造業逐步向綠色制造轉型升級但成效并不明顯,產業鏈綠色化水平下降態勢趨緩。

新疆制造業產業開放合作得分逐年上升,由2011 年的4.59 上升至2020 年的5.585,增長幅度超過20%,這主要是由于新疆具有發展開放型經濟的區位優勢,同時在西部大開發、對口援疆等政策的支持下[10],新疆全方位開放格局逐步形成,制造業對外貿易水平快速增長,出口產品涉及紡織、建材、化工、機械等多個領域,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三)新疆各地州市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評價

為了對新疆各地州市的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進行分析,本文選取2020 年新疆十四個地州市的制造業指標數據,采用熵值法賦權的灰色關聯分析模型得出各地州市四大維度的綜合得分并將各地州市的得分進行綜合,最終得到各地州市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綜合得分與排名(見表7),使用SPSS 軟件進行系統聚類分析,結果如圖2 所示。

圖2 新疆各地州市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聚類分析樹狀圖

表7 2020 年新疆地州市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各維度綜合得分與排名

根據聚類分析結果可知新疆十四個地州市的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為烏魯木齊,烏魯木齊在產業經濟效益、產業鏈創新性、產業開放合作等維度具有明顯的優勢。烏魯木齊市作為新疆的經濟中心和省會城市,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較高,擁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和較為發達的現代制造業,在汽車制造、電子信息、食品加工、紡織服裝、建材等領域具有較高水平和較大規模的產業鏈。

第二類包括克拉瑪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死斠朗性谀茉椿ゎ惍a業方面較為發達,石油化工類產業在當地占據了主導地位,產業鏈相對完整,并且擁有一批知名的制造業企業,如克拉瑪依石化公司等,這些企業吸引了大量的相關企業、機構和人才聚集在此,形成了制造業企業集聚效應,經濟保持較高增長。但克拉瑪依的生態環境脆弱、經濟結構單一,制約了當地制造業產業鏈綠色可持續發展。昌吉依托烏昌經濟一體化的區位優勢,制造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此外,昌吉已初步形成以輸變電裝備、工程機械、農牧業機械、煤礦機械等為主的裝備制造業,正加快建設高端電力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但當地制造業發展依托于煤炭資源,產業鏈綠色化水平低。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依托于霍爾果斯口岸的發展及鐵路、高速公路的建設開通,極大促進了貿易、加工等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在制造業產業鏈開放合作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此外,霍爾果斯已成為新疆信息產業比較集中的區域之一,吸引了多家國內外科技企業入駐,涉及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以及智能制造等多個領域,為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提供了新的動能。

第三類包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魯番、哈密、阿克蘇地區、阿勒泰地區、喀什地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制造業發展以傳統產業和資源型產業為主,其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其中以塔里木盆地的石油資源開發最為突出,但當地自然環境較差,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產品結構單一,制約了當地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發展。吐魯番以果園經濟為主導產業,是世界最大的葡萄生產基地之一,旅游業是吐魯番市經濟的另一個重要支柱。吐魯番的產業結構偏重,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緩慢,產業鏈創新性不足。此外,吐魯番的水資源相對匱乏,且水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有待提升,制造業產業鏈綠色化水平處于低位。哈密的能源資源非常豐富,主要包括煤炭、天然氣、石油等。其中,哈密市煤炭儲量約占新疆儲量的七分之一,天然氣資源位居新疆前列,工業以資源加工業為主,但是哈密市產業結構單一,生態環境脆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其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發展。阿克蘇地區的農業發展良好,工業薄弱,整體經濟實力相對較弱,產品和服務的市場空間和規模相對較小,市場競爭壓力較大,并且人才流失嚴重,高端人才培養落后,人口素質不高,也制約了當地制造業的發展。阿勒泰地區以畜牧業為主,是新疆養殖肉類、乳制品的主要產區之一。該地區經濟發展緩慢,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低。但阿勒泰地區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因此在加工及利用這些資源方面也有相當大的潛力,特別是鎢、錫、錸、銅、鉛、鋅等貴金屬元素具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前景和高附加值??κ彩切陆匾霓r業基地之一,工業發展較為薄弱,但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實施,喀什作為中巴經濟走廊的起點,在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將要開建的中吉烏鐵路擬從喀什出鏡,也將推動當地制造業發展。中巴經濟走廊和中吉烏鐵路的建設,將使喀什成為重要的國際交通樞紐,給當地的制造業發展將帶來新機遇。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近年來依托阿拉山口口岸貿易,制造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阿拉山口口岸已經成為中歐班列的主要陸運口岸通道,途經新疆的鐵路運量正在快速增加,未來該地區的制造業產業開放合作水平將有提升。塔城地區以農牧業為主,同時礦產資源豐富,主要包括天然氣、鐵、鋅、金、銀等。目前,礦業資源已逐漸成為該地區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但是塔城地區制造業規模較小,產業經濟效益及產業鏈創新動力不足。

第四類包括和田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和田以傳統的農業經濟為主,和田玉的加工制造業在這一地區具有比較重要的地位,但和田地區缺乏工業基礎,人口素質低,經濟發展緩慢。但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和田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該地區的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未來將得到極大提升??四晾仗K柯爾克牧自治州經濟以牧業為主,該地區人口較少,素質偏低,工業發展落后,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偏低。新時期當地應堅持高質量發展理念,加快發展制造業并向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方面推進。

五、提升路徑

綜合上述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發現,2011—2020 年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水平經歷了上升趨勢后逐漸趨于平穩,這主要是由于產業經濟效益、產業鏈創新性、產業鏈綠色化、產業開放合作四大維度的協同作用,其中產業經濟效益、產業鏈創新性對提升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貢獻最大。此外,新疆各地州市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水平差異顯著,烏魯木齊、克拉瑪依等地州市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水平較高,而喀什、和田等地州市發展水平偏低。綜合以上分析,新時期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發展的提升路徑可從以下五個方面考慮。

(一)夯實產業鏈創新基礎,提升基礎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是影響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發展的首要因素,因此增強制造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是首要之舉。推進科技創新,人才是核心。提高產業鏈與創新鏈、資金鏈和人才鏈嵌入緊密度,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能力提升行動,培養新疆制造業產業鏈、價值鏈升級所需的本地高素質人才。同時,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支持烏魯木齊等地州市建立人才引進和使用基金。依托現有戰略性新興產業基礎,以提升產業基礎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延伸產業鏈創新鏈,著力打造特色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群,聚焦硅光伏、輸變電裝備、新能源裝備、電子信息制造等重點領域,培育產業新增長點。

(二)實施補鏈、強鏈和延鏈戰略,著力推進制造業集群化發展

堅持延鏈補鏈強鏈建鏈,積極培育大企業大集團、重點和鏈主企業,提升供應鏈核心競爭力,全力支持現有重點企業、鏈主企業加快發展,重點培育特變電工、中泰化學發展壯大。同時,實施優勢產業集群工程,建設一批重大項目,培育、孵化一批產業鏈關鍵環節重點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圍繞特色產業集群,加快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應用,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調整,擴大硅基材料、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規模,加快推動紡織服裝、農副產品加工、電子信息制造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實施國家級園區創新提升行動,加強上下游產業布局規劃,積極爭取布局一批國家級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提升產業集中度。

(三)推動資源型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鏈綠色化發展水平

堅持推動資源型產業轉型升級,首先在石油加工、煤電煤化工等重化工領域,以安全環保、集約發展為重點,提升石油開采及煉化水平,擴“疆油疆煉”規模。同時,加快建設準東、哈密國家煤制油氣戰略基地,抓好煤炭分級分質清潔高效綜合利用,構建以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為核心的循環產業鏈。在農副產品加工領域,依托豐富的肉類乳品、番茄等農畜產品資源,充分發揮葡萄、枸杞、薰衣草、核桃、紅棗等特色林果資源優勢,強化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提升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水平和林果產品就近就地加工增值比率,打造農副產品深加工全產業鏈。同時,全力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發揮供應鏈上核心企業的主體作用,基于上下游采購關系,對上游供應商提出相關要求,提高環境因素對供應商的考核權重,進而推動全鏈條綠色低碳升級。

(四)以開放合作為引導,拓寬制造業產業鏈深度

新發展格局下,推動新疆制造業高水平開放,是構建自主可控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要之舉,也是推動新疆制造業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的關鍵所在。積極構建全球產業鏈的國際布局[11],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合作,積極對接沿線國家的優勢技術。同時,加強國外投資環境風險預警、政策分析,鼓勵有實力的制造業企業參與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支持新疆企業在內地和海外建立研發中心、制造基地和營銷服務體系,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充分利用歐亞經濟聯盟成員政策,打開歐亞經濟聯盟和歐盟國家市場,提升對外開放平臺功能。針對政府層面,政府需要積極推動各項政策的落實,并著力建設新疆國際物流樞紐,打造集物流、貿易、金融于一體的服務平臺,為制造業企業發展提供更為便利的條件并創造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五)協調地州市發展差異,打造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新格局

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發展存在地州市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因此需要針對各地區發展缺口,制定政策并積極落實。一方面,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較高的地州市應發揮帶頭作用和輻射作用,帶動周邊地州市的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升。另一方面,針對各地州市的實際情況,根據其資源稟賦和優勢產業,制定差異化的產業發展規劃,同時加強各地州市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產業布局。支持跨地州市產業合作,推進南北疆產業協同發展,探索建設南北疆制造業示范區、兵地制造業共建區、軍地制造業融合區,提高產業鏈供應鏈承接能力,打造新疆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新格局。

猜你喜歡
州市產業鏈制造業
冰雪制造業的魯企擔當
書畫展示
廣州市培正中學作品集
“饸饹面”形成產業鏈
喜看新中國七十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
產業鏈條“鏈” 著增收鏈條
產業鏈春之奏鳴
騙保已成“地下產業鏈”
基于TOPSIS的新疆15個地州市碳排放經濟效率評價研究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