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吉教育合作仍有巨大潛力

2024-02-27 04:45李坤
神州學人 2024年1期
關鍵詞:吉爾吉斯斯坦兩國交流

文 李坤

曾經的歷史對吉爾吉斯斯坦的文化、民族和社會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塑造了吉爾吉斯斯坦獨特的身份和傳統。吉爾吉斯斯坦是一個多山地國家,山地占國土面積的82% 左右,東北部被天山山脈環繞,西南部被帕米爾高原環繞,在這樣的天然屏障保護下,吉爾吉斯文化得以較好地傳承至今。吉境內天山東西橫亙,將該國分割成南北兩個相對獨立的地域,人們集中居住在北部以楚河谷地為中心的平原地帶和南部費爾干納盆地周邊地區,由此逐漸形成了吉爾吉斯斯坦政治文化傳統上的南北差異。

中國對吉爾吉斯人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西漢時期,司馬遷《史記·匈奴列傳》將其族名譯作“鬲昆”。班固所撰的《漢書·匈奴傳》以“隔昆”“堅昆”等漢字表示該族。其后在漢文文獻中又相繼出現“康居”“扶余”“烏孫”“紇骨”“契骨”“紇扢斯”“黠戛斯”“轄戛斯”“乞兒吉思”“吉利吉思”等諸多稱謂,雖然名稱不同,漢字譯寫也存在差異,但這些族名均指代不同時期的吉爾吉斯人,已為學界公認。19 世紀末,沙皇俄國開始向吉爾吉斯斯坦地區吞并擴張,并逐漸建立起政治和經濟控制力,吉爾吉斯斯坦成為沙皇俄國的附屬地,被劃為吉爾吉斯州。1917 年十月革命后,俄羅斯帝國解體,后形成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1924 年,蘇聯將吉爾吉斯地區設立為吉爾吉斯自治州,并最終成立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吉爾吉斯斯坦)。1991 年蘇聯解體后,吉爾吉斯斯坦宣布獨立。自此,吉爾吉斯斯坦成為獨立國家,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和行政機構。

中吉兩國交往的歷史源流

自漢代起,中國與吐蕃、突厥、回紇等游牧民族之間的文化、經濟交流已經相當頻繁。絲綢之路的開通,推動了中國和中亞地區的商品交換、物品流通和百姓間的流動,頻繁的經濟和文化往來,促進了雙方文化傳統的交流與融合。中國的語言、宗教、醫學、建筑等在中亞得到廣泛傳播和發展,成為中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也包括如今的吉爾吉斯斯坦。

考古學家在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發現一處1000多年前的古代遺址,其中有兩塊寫有漢字的石碑,雖然殘破,但字跡依然清晰。經辨認,碑文內容為“□西副都□碎葉鎮壓十姓使上柱國杜懷□”,考古學家參考中國歷史文獻,結合當地歷史和傳說,確認碑文內容與唐代安西都護杜懷寶有關。由此可見,在當時,漢字的使用已輻射至此地。

漢唐時期也是佛教在中亞傳播的重要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漢代時佛教經由吉爾吉斯斯坦地區傳入中國境內,到了唐代,佛教又由中國傳播開來,反向影響著中亞?,F在吉境內發現多座佛教遺跡(碎葉城遺址、紅河古城西側佛寺遺址、科拉斯納亞·瑞??ǚ鹚逻z址),反映了佛教在當地的影響力(寧琰,2020)。

吉爾吉斯共和國比什凱克國立大學

在吉爾吉斯斯坦國家博物館和美術館展示的服飾和毛氈地毯圖案中,可以觀察到中國藝術和民俗文化的痕跡,可見漢唐藝術、雕塑、繪畫、紡織、服飾等對吉爾吉斯斯坦藝術領域產生了一定的啟發和影響。唐代和元代時期吉爾吉斯斯坦地區多個城市和要塞(如阿克-貝希姆遺址、烏茲根遺址)的建筑風格和規劃方式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

兩國間悠久的交往歷史,參與了吉爾吉斯斯坦歷史文化的塑造,使之形成了獨特而豐富的面貌,也展現了中國與中亞地區之間緊密而持久的互動關系。

兩國教育交流合作面臨的挑戰

盡管中吉兩國間有著悠久的交往歷史,但仍存在語言、宗教、教育體系等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可能會對兩國間的教育交流合作造成一定障礙。

在語言方面,雖然最近幾年吉爾吉斯斯坦在不斷強化本國母語吉爾吉斯語的地位和使用范圍,但俄語作為其官方語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較為廣泛,高校一般也以俄語授課,對于非母語的國際學生會造成一定障礙,因此國際學生需進行1-1.5 年預科學習并通過考核,才能開始接受下一步的學位教育。

在教育方面,吉爾吉斯斯坦的教育體制繼承了蘇聯的分支型學制模式,教育理念倡導個性化發展和全面發展,學生在求學過程中尋找滿足自身興趣愛好的特點,再決定未來發展方向。吉爾吉斯斯坦的大學課堂一般沒有指定教材,授課方式以講座加小課形式為主。講座一般是多個班級一起上課,課程多為公共課,授課方式以教師講授加提問和分享為主,展示課件為輔。小課(研討會)是由老師專門為學生講解專業知識、學術理論等內容,老師會提前發送要討論的主題及相關材料書籍等,在課堂上學生與老師可以互相提問解決問題,學生也可以就主題和書籍內容準備доклад(講演題目)和реферат(中心思想),以老師和學生互相交流的方式鞏固講座中學到的內容,為學生后期的作業、考試或寫論文做好準備??荚嚳己私Y果分為зачёт(通過)和незачёт(不通過)兩種,結合學生日常課堂表現、回答問題、作業規范、文娛活動等進行綜合評定,實行5 分制,在有些情況下,也有學校使用10 分制。

另外,中吉兩國教育體量存在差異,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目前兩國在教育、文化、旅游領域的跨國合作機制還不夠完善,合作項目和交流渠道相對有限,這些都可能影響到兩國教育領域交流合作的進一步發展。

比什凱克國立大學孔子學院學生學習中國書法

兩國教育交流合作的潛力

在文化領域,中亞地區和中國都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且相互交融的歷史源遠流長,兩國之間可以進行廣泛的,包括藝術、音樂、舞蹈、文學等領域在內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以加深兩國人民彼此間的了解和認知;在語言教育方面,近年來中文教育在吉發展快速,吉爾吉斯斯坦已成為亞洲孔子課堂最多的國家,中國也在2012年增設了吉爾吉斯語專業,兩國應進一步加強語言教育交流,為彼此提供更多語言學習機會;在旅游產業方面,兩國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獨特的自然風光,可以進一步開展旅游文化合作,推動旅游產業發展,為兩國培養更多旅游領域人才;在文化遺產保護與交流方面,吉爾吉斯斯坦地區留存了許多漢唐元清時期兩國文化交融的遺產,如佛教寺院、古城遺址等,對其開展研究保護等也可成為雙方交流合作的方向。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中亞峰會等合作平臺的搭建,為兩國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和更廣闊的空間,雙方應充分發掘合作潛力,加強高層次交流合作,建立更緊密的合作機制,創造更多合作機會。

未來教育交流合作的發展方向

以文化消弭隔閡。近年來,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活動日益增多,涵蓋音樂、舞蹈、戲劇、美術、電影等多個領域。中國的文化交流團體訪問吉爾吉斯斯坦,開展傳統藝術表演、舉辦文化展覽、進行文學作品翻譯、組織藝術展覽等。同時,吉爾吉斯斯坦的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也會赴中國參加文化活動。2023 年,作為中國-中亞峰會成果之一的“中國同中亞國家人民文化藝術年”啟動,進一步推動了中國與包括吉爾吉斯斯坦在內的中亞國家在文化領域的交流。通過不斷加強兩國間的文化交流合作,促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縮小因文化差異造成的隔閡,有助于兩國開展更進一步的深度合作。

探索語言教材編撰交流合作。兩國可以積極探索俄語和中文雙語語言類教材編寫經驗共享機制,包括基礎語法、詞匯、聽說讀寫等方面內容,并結合兩國文化和國情,以適應兩國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兩國學生更好地了解彼此??蓪⑽覈鴥炐忝驼Z言教材翻譯成俄語和吉語,在吉國基礎教育和大學選修課中使用。

建立跨國合作機制??稍O立中吉教育合作機構或聯合委員會,參考現有成功經驗,如西北工業大學哈薩克斯坦分校、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哈薩克斯坦分校、吉爾吉斯斯坦土耳其瑪納斯大學、吉爾吉斯-俄羅斯斯拉夫大學等,積極開拓雙方境外辦學、合作辦學項目,根據各自優勢,共同設置課程,制定相關的管理機制,確保教育質量,建立評價標準,引進雙方優秀師資團隊和科研機構、企業等,在合作辦學的過程中促進雙方學術和科技交流合作,推動雙方在科技與教育領域的跨國合作機制逐步完善。

加強人才培養交流合作。中吉兩國在人才培養方面可以開展更多的合作項目,包括學生交流、教師培訓、聯合研究項目等,共同探索創新教育模式和方法。目前,中吉兩國人才培養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在不斷加強。通過中國政府獎學金和交換項目的設立,越來越多的吉爾吉斯斯坦學生到中國留學,近年來中國學生學者赴吉爾吉斯斯坦留學訪問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中吉兩國可向基礎教育師資培訓和學者交流訪問方向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促進中吉教師隊伍建設和學術領域成果分享與合作發展。同時,通過建立線上平臺授課,提供課程和文化資源,使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也能了解、熟悉、理解彼此的歷史和文化,提供更豐富多元的學習機會。

增進旅游產業交流合作。吉爾吉斯斯坦是一個自然風景優美的國家,境內有著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如有“藍色之眼”之稱的伊塞克湖,以及七牛巖、阿爾金阿拉善、蘇萊曼山等山地風光。2023 年5 月,中國-中亞峰會的召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前往中亞地區旅游。中吉可共同開發和推廣具有雙方特色的旅游產品,包括自然風光、文化遺產、民俗風情等;可加強兩國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間的宣傳推廣合作,互相了解和借鑒對方的旅游經驗和資源優勢,提高兩國的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可以通過媒體等渠道宣傳兩國旅游資源和文化特色,吸引更多游客前往;可在旅游產品開發、宣傳推廣、旅游運輸安保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人才培養合作。

同時,建立中吉交通運輸聯通機制,加強兩國航班、鐵路和公路等交通線路的聯通和開通,提高旅游交通的便利性;開展中吉旅游大巴等旅游交通工具的開發和合作,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務;加強兩國旅游服務人才培訓合作,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推動旅游產業健康發展;還可建立中吉旅游人才培養交流機制,開展相關培訓課程和實踐性教學活動。同時,進一步加強兩國在旅游安全保障領域的合作,對旅游景點、旅游交通線路和旅游從業人員等進行全方位監管,建立應急聯合機制,提供旅游安全的應急保障服務。

歷史上,中吉兩國有著密切的交往,雖然由于戰亂和政治動蕩,雙方的交流曾一度中斷,如今,共建“一帶一路”為雙方帶來更多的合作機會,促進了雙方在文化交流、教育合作、旅游發展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共同發展,加深了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推動了兩國經濟和文化發展的良性互動,更有助于兩國在全球范圍內更好地展示自身文化魅力,提升文旅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實現互利共贏。

猜你喜歡
吉爾吉斯斯坦兩國交流
飛馬圖彩色絲巾:中朝兩國友好情誼的見證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中美兩國學生高考和求職之路的比較研究
從中日兩國宗教基本概念的語意表達看兩國對宗教的認識
吉爾吉斯斯坦《福樂智慧》研究成果評述
吉爾吉斯斯坦擴大絲綢之路經濟帶東向貿易的研究
當前吉爾吉斯斯坦國內形勢
“交流”等5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