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差點沒VP”構式的識解機制再探:推論—構式語用觀

2024-02-28 02:43
東北亞外語論壇 2024年1期
關鍵詞:趨向差點規約

白 悅 薛 兵

大連外國語大學 大 連 116044 中 國

一、引言

“差點沒VP”結構歷經60年的研究,一直是學界的熱點話題(魯承發 陳振宇,2020)。該結構的形式和意義之間呈現非常復雜的關系,例如:

(1)有個人小時候成績很差,初中差點沒考上,高一留級,高二退學被迫讀軍校。(BCC語料庫)

(2)我差點沒摔倒在地。 (BCC語料庫)

例(1)傳達的語義是“考上了初中”?!安铧c”是一個隱性否定詞(朱德熙,1980;石毓智,1993),和顯性否定標記詞“沒”的結合構成雙重否定,二者的否定意義相互抵消,從而“差點沒VP”作肯定意義解讀,例(1)的語義便來源于此。然而,例(2)傳達的語義是“沒摔倒”,此時“差點”和“沒”的否定意義并沒有相互抵消,依然表達否定意義,學界將這種非常規用法稱為“冗余否定”(戴耀晶,2004;吳淑瓊,2021)。由此可看出,“差點沒VP”具有雙重否定和冗余否定兩種解讀方式,即解讀中的歧義問題。

那我們不禁要問:“差點沒VP”在何種情況下作雙重否定解讀?在何種情況下作冗余否定解讀?該問題早已引發學界熱議,但尚未形成共識?;诖?,本文聚焦于“差點沒VP”結構,在梳理先前研究的基礎之上,從推論——構式語用觀視角出發,對其進行新的探討,以更好地解釋其解讀過程中的歧義問題。

當前,針對“差點沒VP”結構的歧義問題,不少學者已提出了眾多闡釋方案,這些解釋可劃分為兩派觀點:“企望說”及“常規說”,下文對其展開具體評述。

1. “企望說”

朱德熙(1959)率先提出“企望說”,以此來鑒別“差點沒VP”這一結構。他依據企望因素將事件劃分為說話人企望和說話人不企望兩種類型,即:“(1)凡是說話的人企望發生的事情:肯定形式表示否定意義,否定形式表示肯定意義;(2)凡是說話的人不企望發生的事情:不管是肯定形式還是否定形式,意思都是否定的?!睋Q言之,如果VP是說話人企望發生的事情,那么“差點沒VP”作雙重否定解讀,反之則作冗余否定解讀。這一觀點對鑒別“差點沒VP”的語義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解釋力是有限的,具體表現在兩方面:

(1)“企望說”僅關注到了企望和不企望事件兩種類型,忽視了中性事件(楊子, 2017; 魯承發 陳振宇, 2020)。例如:

(3)早晨給格格發脾氣,差點沒送她去上學,她今天還考試呢! (BCC語料庫)

在(3)中,“送她去上學”是一個中性事件,很難將其劃分到企望事件或者不企望事件的范疇之下,那么企望因素在這種情況下似乎就失效了。事實上,朱德熙(1980)本人也指出了這一點,但是并沒有針對該問題提出進一步的解決方案。然而,這并不影響我們對該句話進行有效解讀。依據“她今天還考試呢”這一語境信息,“差點沒送她去上學”作冗余否定解讀,表達的意思是“送她去上學了”。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在不考慮企望因素時,我們仍然可以對“差點沒VP”結構的語義進行有效的識解,這似乎也表明識解該結構的語義另受其他因素的制約。

(2)有一些例子并不受說話人企望與否的限制。具體而言,即使有些事件是說話人所企望發生的,也并不一定就是作雙重否定解讀,需要理解為冗余否定,例如:

(4)感動得我差點兒沒掉下眼淚來。 (CCL 在線語料庫)

(5)傷心得差點兒沒掉下眼淚來。 (引自楊子, 2017)

如果依據“企望說”來解釋,例(4)中“因為感動落淚”是說話人所企望的事情,理應解讀為“掉下了眼淚”,例(5)中“因為傷心落淚”則是說話人不企望發生的事情,應當作冗余否定解讀,即“沒掉下眼淚”。然而事實是,兩句均作冗余否定解讀,即“掉下了眼淚”。在這種情況下,僅依賴企望因素并不能讓我們對(4)有一個正確的解釋,這也進一步表明企望因素的解釋力是有限的。

基于此,后來不少學者嘗試對“企望說”進行修正,如毛修敬(1985)、石毓智(1993)提出了“積極——消極成分說”,即“差點沒VP”的解釋受制于VP是消極事件還是積極事件,如果VP為消極事件,則該結構解讀為冗余否定義。但有一些成分既不是積極成分也不是消極成分,很難通過“積極——消極成分說”來進行解釋??梢哉f,該觀點只是“企望說”的變體,二者本質上無異。與“積極-消極成分說”的路徑不同,董為光(2001)提出了“趨向說”。該觀點不再走先前的單因素的老路,而是融合了“趨向”和“意愿”兩個因素,“趨向”被分為“成果趨向”和“事件趨向”,前者針對主動實施的行為,有完成和未完成兩種可能,后者針對偶發事件。當事件為成果趨向時,話語做真值否定解讀,當事件為“偶發事件”,話語做冗余否定解讀。但是在判斷事件為“成果趨向”還是“事件趨向”時,董指出如果事件對說話人是不利的,無論事件是否是說話人主動實施的,都將事件判定為偶發趨向,“意愿”因素又被置于首要位置,削弱了“趨向”的因素,依然沒有擺脫“企望說”的弊端,對“成果趨向”和“偶發趨向”缺乏統一的判斷標準。

可見,“積極——消極成分說”、以及“趨向說”本質上只是“企望說”的變體,都僅強調說話人的主觀意愿,解釋力較為有限。

2. “常規說”

鑒于“企望說”的弊端,Biq(1989)提出了“常規說”,認為“差點沒VP”的語義闡釋受制于“語境反?!?。具體而言,對“差點沒VP”的解讀要依據VP的反常與否:如果VP是反常的事件,那么該結構解讀為冗余否定,反之作真值否定解讀。渡邊麗玲(1994)也同樣指出,VP的反常與否是解釋“差點沒VP”語義的關鍵。

在此基礎上,楊子(2017)將“預期”因素引入到“差點沒VP”這一結構的語義鑒別之中。他贊同先前董提出的“趨向”的存在,進而將其劃分為“客觀趨向”和“主觀趨向”兩個維度,前者指事物自身發展的趨向,不涉及說話人的主觀意愿,后者指交際者對事件發生概率的推測。從而,“預期”指的就是交際者對客觀趨向的認知,是一個“度”的概念。如果預期值高,“差點沒VP”結構傾向于真值否定解讀,如果預期值低,“差點沒VP”結構則傾向于作冗余否定解讀。該觀點相比“企望說”更為客觀,更注重事件本身的客觀情況。該觀點其實是繼承了“常規說”的觀點。然而,交際者進行預期的依據是什么?換言之,交際者依據何種因素來對事件發生的概率進行預期?這一點楊子并沒有對其進行說明。范曉蕾(2018)指出“差點沒VP”結構的語義闡釋依賴于“語境預期”,其“語境預期”指的是在特定語境下,交際雙方依據預先持有的信息對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或合理性進行預期。此外范曉蕾還指出,“企望因素”和“預期因素”對“差點沒VP”呈現出相似的闡釋結果只是一種巧合性的對應,認為“企望因素”只是表象,“語境預期”才是闡釋該結構的本質因素。然而,袁毓林(2013)通過對CCL語料庫中“差點沒VP”結構進行統計與分析,指出大部分情況都可以通過“企望”得到正確解釋。這意味著我們無法摒棄“企望”因素在解讀“差點沒VP”語義的重要作用,其“巧合性”這個說法似乎有些欠妥。最近,干薇、陳振宇(2023)在先前研究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明確了預期的具體因素,包括意愿預期、能力預期、道義預期和認識預期等多個情態維度,認為“差點沒VP”這一結構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即不同的預期維度適合不同的情況。然而,該解釋過于復雜,和奧卡姆剃刀原理相悖,違背了語言經濟原則。

整體而言,盡管“常規說”可以規避“企望說”的弊端,但是更注重事件本身的客觀情況,且相關解釋過于復雜,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二、“推論-構式語用觀”

根據構式語法研究(Goldberg,2006),構式是形式和意義的配對,其形式或意義的某些方面不能從其組成部分推測出來?!安铧c沒VP”結構的形式和意義呈現出非常復雜的關系,其意義并不能簡單等同于其組成成分意義的相加。因此,“差點沒VP”結構可以被看作是一種構式。

近年來,構式語法與語用因素逐漸受到學界關注。侯國金(2015)在對構式語法進行批判的基礎上,提出應加強對構式的語用分析。文旭(2017)也指出語境對構式識解過程具有重要作用,提出創建“構式語用學”學科。Kolkmann(2019)也認為構式義的識解必須依靠語用推論加以確定??梢?,“構式語用學”似乎已成為學科發展趨勢。

在這一背景下,薛兵、林璐(2022)基于對構式語法研究和后格賴斯語用學的反思提出了全新的一種構式義識解分析模式,即“推論——構式語用觀”,以解釋語法構式使用中形式與意義之間的復雜關系。具體而言,推論——構式語用觀認為,在具體的語言使用中,構式并非單純的形式與意義的配對體,構式義的識解在很多情況下并不確定?;蛘哒f,大量的構式的意義內容本身呈現不確定性,構式的識解在本質上依賴于語法規約意義、語用規約意義與語用推論成分三種信息來源之間的“構式并合表征”,如下所示:

如圖1所示,構式的形式表現為詞匯與句法結構的構成,其意義來源于語法規約意義、語用規約意義及語用推論三者之間的互動與統合。其中,語法規約意義指的是由語法結構系統所編碼的字面意義。這種意義是推導說話人命題意義的基礎,通常不可取消。然而,這種由詞匯及句法所編碼的意義通常并不完整,體現為“語義不確定性”(Carston,2002)或“語法不確定性”(Ariel,2008)。換言之,語法規約意義無法體現構式的完整意義。語用規約意義指的是語法構式所反映的語用價值或語用效果。這種意義往往可以用來區分真值條件同義構式之間的差別,其和語法規約意義的組合也尚不能構成構式的完整意義。這里的語用推論指的是由語法結構觸發的推論成分,不同于格賴斯模式下完全由語境驅動的會話含義(Grice,1989)。換言之,語用推論在構式識解中的作用主要體現為對特定不確定構式義進行語用充實,從而更為準確地反映說話者意義。換言之,不確定構式義的識解離不開語用推論,由此可見,語用推論也是構式義識解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1 構式的并合表征

整體而言,推論構式語用觀認為只有充分考察語法規約意義、語用規約意義及其語用推論的相互作用,才能得到相對完整的構式意義,這一構式分析模式為理解“差點沒VP”的語義識解機制提供嶄新的思路。

三、推論-構式語用觀視角下“差點沒VP”的語義識解

根據構式語法的解釋,“差點沒VP”構式是句法結構、語義特征和語用意義的整合,在句法上體現為“差點+沒VP”,在語義上通常表達“VP了”(該意義來源于隱性否定詞“差點”和顯性否定標記“沒”二者否定義的互相抵消),而在語用上標記了“事件實現符合經歷者意愿,在敘事中的作用則是將聽者的注意力引向導致事件差點兒沒發生的阻礙因素”(彭馨葭 陶文,2023)。然而,通過前文我們已經知道,“差點沒VP”并不總是表達“VP了”,即其中的隱性否定詞“差點”和顯性否定標記“沒”二者的否定義并不總是互相抵消,這似乎違背了先前的“差點沒VP”構式形義匹配方案。

袁毓林(2013)通過對CCL語料庫的檢索與統計,發現“差點沒VP”還可表冗余否定義的“沒VP”,該情況占94.4%,這說明類似于(2)的構式并非是違背語法規范的錯誤用法,而是一種非常規的冗余否定構式,凸顯了說話者的主觀情感,具有語用交際價值(Tovena,1995;Abels,2002; Zanuttini & Portner,2000)。彭馨葭、陶文(2023)通過自建語料庫,發現“差點沒VP”表冗余否定義的有402例,遠超其雙重否定義的用法,這也進一步印證了其冗余否定用法的普遍性與可接受性。那么究竟哪一種意義是說話者想要表達的意義,聽話者如何對其進行有效識解?

從推論——構式語用觀的基本主張出發,本文認為“差點沒VP”語義識解的本質依賴于語法規約意義、語用規約意義及語用推論成分三種信息的“構式并合表征”。

由于語法是意義建構的資源(薛兵 張紹杰,2018 & 薛兵 張紹杰,2020),“差點沒VP”中“差點”所表征的“接近義”構成該結構語義解讀的基礎(彭馨葭 陶文,2023),呈現為該結構的語法規約意義。此外,“差點”作為一個正向的論辯算子,往往體現出言者積極的心理認知狀態(李強,2021)或趨利避害的心理趨向,呈現為語法規約意義之外的語用規約價值或語用效果。然而,由語法規約意義及語用規約意義尚不能構成“差點沒VP”的整體構式義。換言之,僅依賴于語法與語用規約意義無法準確對其構式義進行識解,即到底是“VP了”還是“未VP”,我們不得而知。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結合語用推論成分來消解其構式本身的語義不確定性。例如:

(6)差點兒沒踢進去。 (引自李強,2021)

在該例中,對“差點兒”的選用決定了該句話傳達一種接近義,也凸顯出說話者的樂觀心態,往往引導聽話人對其做出積極性的推斷。然而,聽者僅依賴其語法規約意義及語用規約意義無法對該句話做出準確識解。換言之,對該句話識解還必須要考慮發話者的身份、能力等信息。如果這句話是踢球者發出的,那么這句話傾向于解讀為雙重否定;如果說話人是守門員,則傾向于解讀為冗余否定。此外,如果說話者球技很好或者是個運動小白,不同的情況也會使該句話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解釋。換言之,對“差點沒VP”意義準確識解不僅要考慮語法及語用規約意義,還必須考察語用推論成分。其構式識解體現為如下所示的構式并合表征:

圖2 “差點沒VP”構式的并合表征

先前的“企望說”僅考慮言者意愿,雖能解釋一些實例,但是對一些情況仍無能為力,因為有些事件為中性事件而無法劃分到企望或者不企望事件范疇之下,此外,根據企望因素來解讀“差點沒VP”構式的語義有時會呈現出和事實截然相反的結果。而“常規說”的“常規”也難以衡量,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且相關的解釋也過于復雜。推論——構式語用觀充分考察語法構式的語法規約意義、語用規約意義及語用推論成分,可以對“差點沒VP”構式做出相對全面且準確的解讀。具體而言,基于推論——構式語用觀,“差點沒VP”的語法規約意義和語用規約意義可以首先得到識解,進而結合語境對其完整構式義進行確定,統合了語法和語用兩種意義來源,比“企望說”和“常規說”更為客觀。

四、結語

本研究分析指出,先前針對于“差點沒VP”構式提出的識解方案均存在解釋力不足的問題:“企望說”僅注重言者主觀意愿,對一些情況無能為力,而“常規說”側重事件客觀趨向,且相關解釋也過于復雜。在先前研究的基礎之上,聚焦于“差點(兒)沒VP”構式,從推論-構式語用觀視角出發,對其語義識解機制進行新的探討。研究發現:“差點沒VP”構式的不確定性需通過考察語法規約意義、語用規約意義及語用推論成分來消解。本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推論——構式語用觀”對不確定構式具有較強的解釋力。

猜你喜歡
趨向差點規約
實用趨向
The Study on the Syntactic Ambiguity of“差點沒(chadian mei) +VP”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論西夏語動詞第二類趨向前綴
差點100分
網絡文學趨向“一本正經”
含有不可數個無界變差點的一維連續函數
電力系統通信規約庫抽象設計與實現
一種在復雜環境中支持容錯的高性能規約框架
一種改進的LLL模糊度規約算法
修辭的敞開與遮蔽*——對公共話語規約意義的批判性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