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及數字科技創新“雙引擎”驅動雄安新區“空中飛躍”

2024-02-29 09:14黃劍輝
金融理論探索 2024年1期
關鍵詞:雙引擎新區改革開放

黃劍輝

經過6年多的規劃和建設,今天的雄安新區已經初具規模,富有生機。要把雄安新區打造成新時代投融資的創新高地,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標桿,如何才能夠實現這個目標?只在地面競爭、海上競爭已經不夠,需要構建一個“雙引擎”才能使它在“空中飛躍”。改革開放及數字科技創新就是驅動雄安新區在未來幾十年發展中實現“空中飛躍”, 成為新標桿、新高地的“雙引擎”。

一、 新一輪的改革開放——雄安新區飛躍的引擎之一

2023年12月18日, 將迎來我國改革開放45周年。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5.0版,將啟動新一輪改革開放。

(一)我國改革開放的歷程

1978—1991年,改革開放目標的探索階段(改革開放1.0):從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至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發表南方談話前,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目標探索階段。這一階段是以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相繼進行,其間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誤的教訓,但總體上為改革總體框架的構建奠定了基礎。

1992—2002年,框架構建階段(改革開放2.0):從1992年初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至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前,是我國改革開放目標模式確立和基本框架的構建階段。這一階段,國家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大步推進了財政、稅收、金融、外匯、計劃、投資、價格、流通、住房和社會保障等體制改革,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宏觀調控的框架建立并完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繼續深化,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

2003—2012年,持續推進階段(改革開放3.0):從2002年黨的十六大召開至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前,是我國改革開放事業持續推進階段。這一階段,黨中央、國務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的基礎上,堅持改革方向不變,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以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包括:取消農業稅;穩步推進財稅、金融、投資、社會領域改革;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2013—2022年,全面深化改革階段(改革開放4.0):從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至2022年黨的二十大召開,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階段。這一階段,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任務,我國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改革廣度、深度進一步拓展。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主要領域的改革框架。

2023年—(改革開放5.0):紀念改革開放45周年,開啟新一輪高標準改革開放,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其主要特征是持續深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加快推進制度化高水平對內、對外開放,建設與國際高標準制度規則接軌的一流營商環境。具體路徑將聚焦于主動對照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深入推進跨境服務貿易和投資高水平開放,擴大數字產品等市場準入,深化國有企業、數字經濟、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等領域改革。

(二)新一輪改革開放(5.0):從加入WTO到加入CPTPP——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

2020年,習近平主席在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講話中釋放一個重要信號, 中方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根據CPTPP有關約定, 加入這個組織必須滿足以下5個條件:穩定和透明的政治體制; 開放且自由的經濟環境;具備長遠的市場潛力值; 良好的勞工生活工作權益;其余會員國的一致同意。2021年我國向《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提交了中國正式申請加入CPTPP的書面信函。

新一輪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開放的主要舉措,主要是八個方面: 著力推進服務貿易重點領域開放;加快構建數字貿易和數字治理框架體系;推進貨物貿易關稅及管理體制改革; 推動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建設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和政策體系; 加快改革扭曲市場的補貼制度;提高勞動保障制度國際化水平。

推進改革的主要路徑:一是以自貿區或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區為抓手推動加入CPTPP談判; 二是發揮自貿試驗區的先行先試作用;三是進行法律政策調整,廢止或修改不適用的法律法規。

(三)把雄安新區建設成強化市場型、服務型、創新型模式

我國要加入CPTPP,面臨來自規則標準方面的挑戰。對標CPTPP規則,除面臨需要全面實施貨物貿易零關稅、市場準入、服務貿易開放、數據跨境自由流動等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措施挑戰外,還涉及補貼、競爭中性、國有企業改革、勞工標準、知識產權保護等一系列規則方面的改革, 也是我國加入CPTPP的短板, 這些都對我國擴大開放和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未來幾十年的努力方向。

設立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雄安新區除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 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外,還要成為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把雄安新區打造成具有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 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范區、開放發展先行區,努力打造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創新發展示范區。雄安新區要實現高定位目標,就需要將雄安新區管委會建設成為強化市場型、服務型、創新型政府,來吸引全世界優秀的企業家。但只有中央企業是不夠的,還需要實行市場化,將全世界的優秀企業家吸引到雄安新區來創辦企業,為此要打造市場化、法治化、民主化、科學化、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和優美的生態環境這樣一流的營商環境。一流營商環境不是審批事項多少的問題,不是審批快慢的問題,而是上述六個方面構成了與國際接軌高標準的營商體系。

建議引入“四分法”,將經濟社會領域劃分為戰略性領域、公共服務領域、民生領域(教育、醫療、住房、養老)和競爭性領域,從根本上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關系。持續改善民企營商環境,將雄安新區建設成為企業家友好型新區,吸引全世界的優秀企業家到雄安新區創辦企業。

二、 數字化+碳中和+人工智能——雄安新區飛躍的引擎之二

人類經歷了三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蒸汽機、印刷術,第二次電信、內燃機,第三次新能源、互聯網,又迎來了第四次工業革命——數字化+碳中和+人工智能?!督洕鷮W人》以生產方式的變革作為分期標準,第一次產業革命是機器生產,第二次產業革命是流水生產線,第三次產業革命是制造業數字化,第四次工業革命——數字化+碳中和+人工智能。也就是第四次產業革命為雄安新區的飛躍安裝了第二個引擎。

1.工業互聯——第四次工業革命競爭焦點。目前,美、德、日均在基于國際和國內產業形勢判斷下作出互聯網+先進制造的決策,同時都注重CPS(信息物理系統) 技術在未來工業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在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全局化等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創新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進展。

2.人工智能——驅動智能化變革時代到來。人工智能已經成為當前全球最熱門的投資領域之一。除中國之外,美國與歐洲投資較為密集,數量較多,其次為印度、以色列等國。在歐洲各國中,英國的企業數量最多,根據2018年統計數據,英國擁有人工智能企業267家,占全球總數的4.42%。

3. 清潔能源——有望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近年來,歐美發達國家在環境保護、低碳技術、清潔能源工業以及監管規制等方面采取積極的政策措施,競相爭奪未來清潔能源市場,以期獲取綠色能源技術帶來的經濟效益。

4.新材料——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基礎。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智能化時代,超級計算機、大數據、人工智能裝備是感知、學習、存儲、運算、決策的載體,這些智能裝備的制造, 需要有更新型的材料支持。例如納米材料、稀土材料、復合材料、定制有機材料及多元合金,甚至單原子、單晶的金屬絲,單原子的石墨烯等。

5.生物技術——第四次科學技術革命的“王冠”。全球生物產業集聚態勢愈發明顯,集中分布在美國、歐洲、日本、印度、新加坡、中國等國家和地區。 美國生物產業研發實力和產業發展領先全球,生物藥已被廣泛應用于癌癥、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治療;歐洲擁有堅實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緊隨美國走在世界前端,同時人口老齡化的加深,使生物藥在歐洲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6.智能制造——多國爭相競逐的焦點。智能制造產業鏈已涵蓋智能裝備、工業互聯網、3D打印以及將上述環節有機結合的自動化系統集成及生產線集成等。結合全球智能制造發展趨勢,考慮此次新冠疫情影響, 預計到2025年全球智能制造工業領域產值將達到1.53萬億~2.03萬億美元,保持11%以上的年均復合增速。

“數字化+碳中和+人工智能”與“雄安新區打造成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目標的契合,成為推動雄安新區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們要抓住機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數字化+碳中和+人工智能”步伐。切實理解未來趨勢、精準把握發展趨勢,從全球、全國的低碳化、智能化、人口形勢變化等重大機遇中,基于各地資源稟賦,聚焦“數字化+碳中和+人工智能”,實現跨越性發展。

(責任編輯:李丹;校對:盧艷茹)

猜你喜歡
雙引擎新區改革開放
雄安新區設立五周年座談會召開
網安天下擔使命數智引領向未來"雙引擎"驅動現代警務創新人才培養(計信系攝影報道)
改革開放是怎樣起步和前行的
我們,與改革開放同行
改革開放四十年頌
河南工業大學:打造人才科技雙引擎 助力糧食產業新發展
改革開放 如沐春風
雄安新區的期許
關于雄安新區,總書記最關注什么
產業與資本“雙引擎”布局 東旭光電“烯王”呼嘯來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