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問題管理模式為指導的健康教育對結直腸癌造口患者術后自護能力、疾病知識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2024-03-01 09:52韓玉環張荊曉王曉嬌周夢雨付瑤瑤張艷俠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24年4期
關鍵詞:造口術造口直腸癌

韓玉環 張荊曉 王曉嬌 周夢雨 付瑤瑤 張艷俠

1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胃腸外科,徐州 221000;2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徐州 221000

大腸癌為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其包括結腸癌與直腸癌。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大腸癌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其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腹痛、便血以及排便習慣的改變,好發于中老年人群〔1〕。結直腸癌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早期的診斷以及及時的手術治療是關鍵〔2〕。在臨床中CRC的治療方案多以外科手術治療為主,主要為結直腸造口術。造口術在患者的腹壁上做一個人為的開口,同時將患者的一段腸拉出后翻轉并縫于腹壁上,其目的是為了讓腸道與腹壁相通,在腸造口處轉流糞便,減輕腸梗阻或腸道的壓力〔3〕。但對于結直腸癌患者而言,行造口術后對其日常生活與習慣帶來了極大的改變與麻煩,因此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與認知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初臨床中使用常規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但經過臨床護理長時間的實踐后發現其教育效率不高、效果不顯著,因此在現代醫學不斷發展的同時許多新型的健康教育模式應運而生,以問題管理模式為指導的健康教育就是其中一種〔4〕。本研究將探討以問題管理模式為指導的健康教育對結直腸癌患者在腸造口術后的自護能力、疾病知識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胃腸外科接受腸造口治療的102例結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符合《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指南》中結直腸癌的診斷標準〔5〕;②教育過程完整者;③經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①一般資料缺失者;②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③合并精神障礙或智力障礙者。根據教育方式不同分為觀察組58例和對照組44例。觀察組男35例,女23例;年齡40~75歲,平均(62.87±6.54)歲;腫瘤類型:結腸癌28例,直腸癌30例。對照組男26例,女18例;年齡40~74歲,平均(61.27±6.68)歲;腫瘤類型:結腸癌20例,直腸癌2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常規健康教育3~4次,護理期間開展知識小講座以及教育課堂等宣教活動,出院前給予患者院后健康教育指導,出院后囑咐患者及時隨訪且給予隨訪健康教育。護理6個月。

觀察組采用以問題管理模式為指導的健康教育,具體細節如下。①組建護理小組:將經過系統以問題管理模式為指導的健康教育培訓的醫護人員(包括2名副主任以上醫師及6名具有豐富護理腸造口術后患者經驗的護士)選入進組,合理討論,制定計劃,實施干預。②發現分析問題:醫護人員讓患者首先發現自身健康情況的問題所在,幫助患者建立術后健康理念,使其對自身情況有大概的了解,且同時讓患者知道初步的治療與自我管理措施。入院3 d后,讓患者參與到“發現問題”的教育課堂中來,在課堂上醫護人員與患者講述關于結直腸癌簡略的疾病知識,同時對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問題以及如何初步自我護理等問題進行指導,并在這過程中幫助患者發現并解決相關疾病問題。在患者入院1 w后,收集患者的問題解決情況,初步了解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程度,囑咐患者準備進行第2次健康教育課堂。在此次課堂上重點講述結直腸癌的疾病知識,在第1次課堂的基礎上更加深入地講解疾病相關知識,且幫助患者了解基本的護理,如如何觀察造口、更換造口袋、去除夾子排放氣體等。第3次教育課堂則是將所有患者的發現的疾病相關問題以及難以理解之處進行匯總分析。③解決問題:護理人員及時開展健康小講座,在每次小講座上對教育課堂中的問題進行及時解決,可讓患者與患者之間進行溝通協商解決,護理人員從旁指導,從而帶動整個積極學習并解決問題的氛圍,讓患者在即將出院之前能夠真正做到自我情況全面了解,對于造口的日常護理和自身疾病情況有著更深入的認知,方便其出院后的自我護理。在小講座上教授患者日常飲食,健康且對造口無損害的肢體運動等。④跟蹤與反饋,在患者出院后1 w和1個月期間,護理人員囑咐患者及時進行跟蹤隨訪,收集患者的反饋情況,了解患者的預后和自我管理的水平,且繼續給予院后教育支持,護理6個月。

1.3 觀察指標

1.3.1兩組自護能力比較 采用自我護理能力實施量表(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ESCA)〔6〕評估,該量表共由43個條目,滿分172分,得分越高表示自護能力越強。

1.3.2兩組疾病知識比較 采用疾病知識調查問卷(Cronbach α系數為0.857)〔7〕評估,內容包括疾病的基本概念、病因、癥狀、診斷以及治療等,滿分100分。評定標準為:全部知曉:≥90分;基本知曉:70~89分;未知曉:<70分,總知曉率=(全部知曉例數+基本知曉例數)/總例數×100%。

1.3.3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8〕評估,共有物質生活和社會、心理、軀體功能4個維度,滿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1.3.4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兩組護理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造口出血、造口周圍皮炎、造口旁疝和電解質紊亂等。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前后ESCA評分比較

兩組護理后ESCA中各項得分均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ESCA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護理后疾病知識知曉率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疾病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后疾病知識知曉率比較〔n(%)〕

2.3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護理后GQOLI-74各項評分均較護理前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比較(分,

2.4 兩組護理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護理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3 討論

結直腸癌造口術后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不便,配合更具有針對性、更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大大改善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以及心理狀態,同時還能提高患者的術后自護能力〔9〕。

以往常規的健康教育重心是讓患者重視以及遵守醫囑,使患者缺乏了對疾病知識的認知以及對健康問題的正確評估,只能加強患者在短期內的認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10〕。而采用以問題管理模式為指導的健康教育模式,是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模式使患者對自身情況和疾病有更加深層次的認知,以此來提高其自護能力以及生活質量〔11〕。劉娜等〔12〕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問題管理模式教育能夠提高患者自護能力,降低造口術后的并發癥發生率,與本次研究結果相似。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護理后ESCA評分中各項評分均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在于,教育課堂讓患者發現對于自身情況以及疾病的認知缺陷,使患者對于自身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認知,方便其造口術后的日常自我護理,從而提高了患者術后的自護能力。進一步研究顯示,觀察組護理后疾病知識知曉率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讓患者發現問題后,及時對其進行分析和解決,從最基礎的疾病知識開始教育,然后在每一次的教育課堂中逐步進行更深層次教育,不斷加深患者對疾病知識認知;再加上小講座中患者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激發了患者之間的正性類比心理,取長補短,相互進取,從而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知識的認知。兩組護理后GQOLI-74各項評分均較護理前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原因在于,本次研究通過課堂及小講座等模式幫助患者解決對于造口的錯誤認知情況,在患者出院后進行跟蹤和回訪,持續性關注患者的造口護理問題,若有問題則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同時還能在回訪中鼓勵患者多使用積極的心態應對生活的事物,讓其降低了負面情緒的產生,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之能夠更快地回歸生活。觀察組護理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在住院期間所實施的教育課堂以及小講座等方式讓患者對造口的護理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時對患者灌輸“并發癥重在預防”的理念,讓其重視對造口的護理以及日常生活的注意,從而降低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對結直腸癌造口患者實施以問題管理模式為指導的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其術后的自護能力和對疾病知識的認知度,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預后有著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造口術造口直腸癌
皮橋造口在預防性回腸造口臨床中的應用及觀察
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直腸癌的效果觀察
網絡平臺對腸造口術后患者遠程隨訪的應用研究
延續性保健指導對老年直腸癌造口術患者院外生活質量的影響
一例陰道成型10年后經腹聯合會陰宮頸造口術患者的護理
直腸癌術前放療的研究進展
COXⅠ和COX Ⅲ在結直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GRP及GRPR在結直腸癌中的表達及意義
護理干預在腸造口術患者中的臨床價值分析
結腸造口并發癥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