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訓練干預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社會功能的影響

2024-03-01 09:52楊國芳李玉帥楊榮榮張芳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24年4期
關鍵詞:服藥精神分裂癥依從性

楊國芳 李玉帥 楊榮榮 張芳

聊城市第四人民醫院,聊城 252000

精神分裂癥易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衰退或殘疾,且多數患者易出現反復發作或病情進行性發展的傾向。據統計,精神分裂癥具有較高的患病率和致殘率,由該病所致的精神殘疾占比為78.75%〔1〕。近年來,我國的精神衛生服務多為醫療服務,大部分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仍處于封閉式管理狀態,易導致患者社會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退化〔2〕。藥物治療雖能控制患者病情、改善陽性癥狀,但缺乏社會服務易造成患者與家庭、社會生活嚴重脫軌。綜合訓練干預不僅可為患者提供醫療層面的幫助,還通過與社區建立聯系、家庭指導等方式,為患者提供社區和家庭的連續性服務。該干預方式主要以患者為中心,通過社交技能訓練或游戲互動來提高患者人際交往與生活能力。本研究主要分析綜合訓練干預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社會功能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聊城市第四人民醫院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接收的85例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干預方法分為觀察組(45例)和對照組(40例)。觀察組男21例,女24例;年齡:19~53歲,平均(37.58±4.34)歲;病程:1~8年,平均(4.78±1.01)年。對照組男19例,女21例;年齡18~54歲,平均(38.14±4.17)歲;病程:1~10年,平均(5.03±1.14)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颊呒凹覍僦橥獠⒑炇稹吨橥鈺?。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②患者具有一定的認知、理解能力,精神癥狀基本消失,臨床診斷為恢復期的精神分裂癥患者;③未接受過生活、社會技能訓練。排除標準:①嚴重意識障礙;②合并其他軀體疾??;③病歷資料缺失者;④伴有腦器質性精神障礙或精神發育遲緩。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對照組:在藥物治療基礎上采取常規干預,護理人員密切關注患者精神狀態變化,督促患者按時、按量服用藥物,注意用藥不良反應。觀察組:采用綜合訓練干預〔4-5〕,①生活能力訓練:采用行為矯正法指導患者進行穿衣、吃飯、洗漱、如廁等自理能力訓練,2~3次/d,20 min/次。同時訓練患者購物、洗衣服、打電話等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由患者家屬監督并協助完成,1~2次/d,15 min/次。②語言表達能力訓練:護理人員與患者圍坐一圈,鼓勵患者自我介紹,并引導患者使用恰當的語言介紹自己的姓名、家庭及興趣愛好等。介紹結束后,讓患者說出旁邊人的姓名,可通過看胸牌或主動詢問等方式獲取信息。③社交技能訓練:通過模擬過生日、外出購物等生活場景或角色扮演等方式,讓患者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如何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讓患者充分了解生活中需遵守的社交禮儀。同時,定期開展團隊合作的情景演練或小游戲,培養患者的社交能力,在訓練中途及時給予患者鼓勵、表揚,以此強化患者合理、正確的行為。④控制情緒訓練:結合患者的自身愛好,定期開展相關文娛活動,如下棋、打球、繪畫及唱歌等,豐富患者的業余生活,幫助其盡早融入正常的社會生活軌道。指導患者學習中國傳統養生功法,如八段錦、五禽戲等,幫助患者尋找合適的情緒宣泄窗口。責任護士需向患者講解穩定情緒的基本技能,如深呼吸、適當的體育鍛煉等,并定期邀請心理醫生或精神??漆t生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讓患者及家屬學會一般癥狀(幻聽、抑郁、焦慮、不協調性興奮易激惹等情況)的識別及處理措施,在遇到困難時能主動尋求他人的幫助,在出現病情復發跡象時能及時向醫生反映,得到積極治療。⑤藥物管理能力訓練: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用藥指導,包括識別藥物的不良反應、學習精神類藥物的基本知識等,提高患者對藥物的管理能力。⑥社會職能訓練:根據患者以往從事的職業對其進行職業模擬訓練,30~60 min/次,2次/w。同時,在家屬的陪護下讓患者參與家務勞動或社區服務,30~60 min/次,2次/w。兩組均持續干預8 w。

1.3 觀察指標

1.3.1兩組生活自理能力比較 分別在患者干預前、干預后1個月及干預后2個月由康復醫生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數)〔6〕進行評價,該量表共包括10項,總分為100分,患者得分越低則生活能力下降程度越嚴重。

1.3.2兩組社會功能比較 分別在患者干預前、干預后1個月及干預后2個月由精神科醫生使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7〕進行評估,該量表共包括10項,單項評分為0~2分,分數越高則患者社會功能缺陷越嚴重。

1.3.3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在干預前、干預后2個月由精神科醫生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74)〔8〕進行評估,總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3.4兩組服藥依從性比較 由專業人員統計患者治療期間的服藥情況。分為完全依從:患者自覺遵醫囑服藥;部分依從:患者存在偶爾拒藥、藏藥等情況,需在責任護士的監督下按時、按量服藥;不依從:患者拒絕服藥,需強制進行。服藥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

干預后各時間段兩組Barthel指數評分均上升,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SDSS評分比較

干預后各時間段兩組SDSS評分均下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SDSS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干預后2個月兩組GQOLI-74量表的軀體、心理健康及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GQOLI-74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服藥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服藥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服藥依從性比較〔n(%)〕

3 討論

遺傳、社會環境及心理等多種因素均可造成精神分裂癥的發生,該病易引起患者思維、感知、情感等多方面功能障礙。而長時間的藥物治療及封閉式環境易導致患者出現服藥依從性下降、生活懶散、興趣缺乏等情況,隨著脫離社會的時間逐漸延長,患者的社交、溝通能力呈下降趨勢〔9〕。為幫助患者盡早融入社會生活軌道,許多康復模式被廣泛應用于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中。

綜合訓練干預不僅重視患者的社會功能恢復情況,同時還對藥物管理、情緒控制等多方面進行指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Barthel指數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說明綜合訓練干預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給予患者更系統性、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朱妍等〔10〕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接受軀體生活自理或家庭職能訓練后,能有效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為患者回歸家庭和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同時,本研究進一步分析了患者社會功能恢復情況,發現干預后觀察組SD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與黃海曉等〔11〕研究結果相符。分析原因在于,綜合訓練干預可通過場景模擬或團體游戲等方式激發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幫助患者掌握基本社交技能,不僅給患者提供了良好的人際互動氛圍,還能促使患者探索、認識并接納自我。同時,患者在家務勞動或社區服務中能多接觸社會和人群,在改善患者行為退縮、情感淡漠等方面產生了積極影響〔12〕。另一方面,本研究對患者進行GQOLI-74量表評估,結果顯示,干預后2個月觀察組患者GQOLI-74量表的各項內容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在于,綜合訓練干預中的語言表達及控制情緒訓練能有效幫助患者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及需求,學會合理的宣泄與放松。同時,根據患者個體化的興趣傾向進行職業技能訓練,增加了患者的自我肯定度,還幫助患者重拾康復的信心,間接提高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生活質量〔13〕。以往對照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堅持服用抗精神病藥物能有效降低疾病復發率,不服藥者在康復4~6個月內復發率為40%~60%,間斷服藥者的復發率保持在15%,而服藥者復發率僅為5%,故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是防止復發的關鍵〔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服藥依從率高于對照組,與國內外研究結果相似〔15-16〕。推測可能與藥物管理能力訓練密切相關,其能有效幫助患者識別藥物的不良反應、學習精神類藥物的基本知識,給予患者系統化的健康教育與認知心理治療,讓其充分了解維持治療的重要性,以此提高服藥依從性、降低疾病復發率。

綜上所述,綜合訓練干預在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積極影響,能有效幫助精神分裂癥患者早日回歸社會。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服藥精神分裂癥依從性
被這病賴上得終身服藥,變胖還沒勁兒?千萬別忽視
服藥禁忌
食品防腐劑治療精神分裂癥,靠譜嗎
警惕服藥期間的飲食禁忌
服藥先分陰陽
品管圈在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標的一項新技術
五行音樂療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治療作用的對照研究
腦爾新膠嚢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初步臨床觀察
氨磺必利治療精神分裂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