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劇旦角分類及表演藝術分析

2024-03-02 08:01雷飛霞
藝術家 2024年1期
關鍵詞:旦角川劇表演藝術

□雷飛霞

川?。ㄓ址Q川戲)起源于唐代,形成于明末清初,是中國戲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經過一代代戲曲工作者不斷發展和完善,川劇至今仍活躍在戲曲舞臺上,其發展對于巴蜀文明的延續起著重要作用。川劇唱腔由“昆”“高”“胡”“彈”“燈”五種不同的聲腔組成。其中昆腔、高腔、燈調為曲牌體,胡琴和彈戲為板腔體,五種聲腔各有其獨到之處。川劇行當分生、旦、凈、末、丑,其中又以“三小”(即小生、小旦、小丑)稱著,川劇中的旦角形形色色,豐富多彩,其表演也是一門包羅萬象的藝術。與其他戲曲類型的旦角相比,川劇旦角有著獨特韻味?;诖?,本文在分析川劇旦角分類的基礎上,以鬼狐旦為例,對其表演藝術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討。

一、川劇旦角分類

(一)青衣旦

根據川劇發展歷史,青衣大多扮演的是妻子、母親類角色,主要靠“唱”。青衣類角色勤勞、嚴肅,代表的是貞潔、高尚,如《鍘美案》中的秦香蓮、《別窯從軍》中的王寶釧、《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等不屈不撓、忠貞不渝的典型人物形象。

(二)花旦

花旦大多是性情開朗、嬌俏可人、敢愛敢恨的年輕女子,比較有四川女子的性格特點。在川劇里,花旦深受觀眾喜愛,如《珍珠衫》中的王三巧、《御河橋》中的二奶奶、《闔宮歡慶》中的郗氏等?;ǖ┏S玫谰哂轩Z毛扇、手帕等。

(三)奴旦

奴旦大多熱情洋溢,機靈活潑,聰明勇敢,嬌憨可愛。如《西廂記》中的紅娘,《花田寫扇》中的春鶯、《春草闖堂》中的春草、《荷珠配》中的荷珠等人物特色鮮明,十分討喜,常用道具有團扇、手帕等。

(四)搖旦

在川劇中,搖旦以幽默、詼諧、潑辣的形象出現,比較典型的如貴婦、媒婆等。在川劇演出中,搖旦“搖”的動作尤為明顯,其步伐跨度大,腰肢靈活。比如《雙蝴蝶》中的官媒婆,其表演既夸張又詼諧,具有較強的喜感。

(五)武旦

在川劇中,武旦代表的是勇武的女性角色,既可以是將軍,也可以是英雄女俠。在川劇舞臺上,武旦講究的是武術與獨門技藝的使用。在武旦演出中,通常需要扎實的臺步、身段等功夫,提得起“柴塊子”(把子功)。武旦表演難度較高,需不斷訓練相關技巧,其表演時呈現出的觀賞效果極好。

(六)老旦

老旦是指老年婦女,多以老年人身份出現在舞臺中。老旦多為好人,心地善良,和藹可親。但也有少數人物角色是反派,喜歡以老為尊。例如,《玉簪記》中的姑母,便是老旦的代表角色。

(七)鬼狐旦

鬼狐旦是一種獨特的川劇行當表現形式,在四川戲曲表演中占有一席之地。鬼狐旦是專演仙、鬼、神等化身人物的角色,其特征主要表現為外表妖嬈美麗,性格溫柔多情。如封三娘、聶小倩等人物以及《宮人井》中的白鱔仙姑等。

(八)潑辣旦

潑辣旦多是語言尖刻、性格潑辣的女性角色。潑辣旦的舞臺動作、一言一行均讓人膽戰心驚。如《殺狗驚妻》中的焦氏、《鐵籠山》中的杜后、《箭射馬踏》中的郗氏等。在川劇中,潑辣旦大多性情暴戾,令人生厭。

二、川劇旦角的表演藝術分析

(一)造型演繹藝術

在川劇表演中,旦角服化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魅力韻味充實了川劇的藝術表現力。旦角的造型演繹范圍較廣,包含頭飾妝容、衣著裝扮等內容,可以用多種方式表現出川劇角色的人物身份和性格特點。

與其他角色相比,旦角發髻、妝容最為細膩。旦角化妝要有“吊眉”“包頭”“貼片”“帶絲辮”“扎網巾”“系子”“戴發髻”“佩頭面”之分。

旦角妝容中,眉毛、眼睛、面容百變萬千,令人目眩神迷,大大增強了欣賞效果。旦角面部妝容的色彩、花樣與人物形象密切相關。如閨門旦代表的是正值妙齡的少女,只需略施粉黛;仙狐旦形象嫵媚,需濃墨重彩,才可讓其顯現姿色。

服飾也是川劇表演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表演時,旦角穿上鮮艷服裝,可以更好地展現角色性格和情感,讓觀眾對表演內容形成更深層次的理解。

(二)唱腔表演藝術

唱腔是川劇中必不可少的基礎功法,集各家之所長。唱腔的表現需將劇本中的臺詞以抒情的形式進行歌唱,要求表演者具有扎實的基本功,且努力練習和鉆研,從而取得最佳的舞臺表演效果。川劇旦角的五種唱腔方式各有特色。昆腔多為文人寫詞,字詞文雅,個別情況下與百姓日常生活脫節,同時其韻律節奏較慢,過分講究吐字。高腔最大的特色就是徒歌式演唱,只靠角色嗓子發揮,其演唱曲調時而嘹亮,時而優美動聽,時而婉轉動情,個別情況下,還需與其他演員配合,這便是舞臺表演中的“一唱眾和”。胡琴指的是西皮和二黃兩類聲腔的合稱,西皮腔調明亮瀟灑,激越簡練,樂調順暢,自成一派。二黃聲腔既有深度,又婉轉且輕快,可增加旦角的舞臺表現力,還可更為深刻地表現旦角人物形象。彈戲源于陜西“秦腔”,由“苦皮”“甜皮”兩種曲調組成,一種唱腔輕快活潑,節奏明快,變化幅度大,表達豐富,常被用來表達旦角的喜悅之情;一種則以4、7 音為主,常被用來表達旦角的憂傷情緒,節奏鮮明,可描繪角色情緒,以音樂來表達感情,富有濃郁的生命色彩。

(三)身韻表演藝術

川劇旦角的身體韻律美主要表現為身體的姿態、神態和表情之美。身韻之美的核心在于表演者對角色身體姿勢的掌控,這就要求演員對角色的各肢體動作進行熟練掌握,通過不斷練習,表現出人物的怨恨、悲哀、恐懼、驚慌、憎恨等情緒。舉例來說,《金山寺》中的白蛇,其角色蛇身需前后搖擺,蜿蜒盤旋,靈活多變,這就要求演員能利用好身體和臉部表情,加強與觀眾的溝通,使其感受角色情感變化。除此之外,表演者還要關注到蛇身的抬高、放低、擺動、拉伸等身體動作之間的協調配合,加速故事發展節奏,提高舞臺表演視覺沖擊力,展現情感氣氛,讓觀眾跟著人物的情緒步伐,對故事的情節有更深層次的了解,進而將身韻之美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四)情境表演藝術

川劇旦角的情境表演,既要有舞臺上的道具加持,也要有戲劇情節背后豐富文化內涵的潤色。在技術方面,作為演出的關鍵因素,道具的使用既可以增加角色的可塑性,又可以讓演員在舞臺上的表現更為生動。道具可以是長袍、發簪、腰帶、寶劍等特定人物配飾,也可以是場景裝飾品,如寶珠箱等,甚至可以是折扇、手帕等生活常見的小玩意。這些豐富多樣的小玩意,可以給川劇旦角演出增添一抹絢爛的色彩。此外,燈光也是營造表演環境的關鍵內容,不但可以在表演劇情和場面上突出人物特征,還可以增強表演視覺觀賞效果,使觀眾獲得沉浸式的觀看體驗。川劇旦角的情境表演能夠打動人心,其中很關鍵的原因便是其凝結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是一種特殊的藝術表現形式。

三、川劇旦角表演藝術實例分析——以鬼狐旦人物為例

(一)以《情探》為代表的鬼狐旦人物形象

《情探》是《焚香記》中的兩折戲,講述的是王魁高中狀元后拋棄焦桂英的故事。焦桂英前往海神廟,打神告廟,海神派拿鬼跟隨焦桂英活捉王魁,在這部戲劇中,鬼狐旦角色刻畫經過了多個階段。晚清時期曾有“周王頻臨江吸水,譚蕓仙幽會放裴。楊素蘭貴妃醉酒,蔡羅羅海神廟活捉王魁”的傳說。其中的蔡羅羅指的是著名川劇大家蔡月秋,這一時期的《打神》旦角為青衣,妝容恐怖,滿臉清油,眼凸出,嘴烏黑,帶著一對馬耳,形象與真正的鬼魂無異。直到周慕蓮、楊云風、陽友鶴等老一輩大師出現,表演時的怨氣大大收斂,再加上調整了周慕蓮、楊云風兩人的妝容打扮,讓焦桂英也多了幾分嫵媚,多了幾分溫柔,少了幾分怒火?,F代川劇中常見的紅敷粉、口紫紅、打水發、戴銀泡子、眼膛涂凡士林的妝容,均是定型于楊云風妝容風格。在《情探》里,焦桂英出場使用的是圓場,水袖和綾子都是無風自舞,左右旋轉,走旋風后在舞臺定像,水袖下垂,雙腳后縮,看起來與鬼無異,隨風飄蕩,從風而行。隨后是圓場,焦桂英一邊走一邊偏頸溜肩,仍是鬼魂姿態,走到小邊時停住,輕聲抽泣,全身放松,背對舞臺,此時說明她已接近王魁的家,內心的悲傷已經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此時她的形象也從一個冷酷、怨恨的鬼魂,轉變成了一個被遺棄的、無助的,想要在自己的勸說下讓丈夫改變心意的小女人。面對王魁時,焦桂英百般試探都無濟于事,負心人已然絕情,一紙休書落地之時,她的心也徹底破碎,而當王魁揮袖時,其形象也在剎那間轉變,化作一只來取負心人性命的厲鬼,劇照如圖1。

圖1 《情探》劇照 崔光麗飾焦桂英

(二)以《放裴》《活捉三郎》為代表的鬼旦人物形象

《放裴》是《紅梅閣》中的折子戲,講的是賈似道在李慧娘對裴禹說了一句“美哉,少年!”之后殺死李慧娘,意取裴禹性命,卻被李慧娘鬼魂解救的故事?!痘钭饺伞分v述的是閻婆惜為宋江所殺,耐不住陰間寂寞,來到張文遠家中將張文遠生擒,與其同赴黃泉路的故事。和《焚香記》《狐仙恨》不同,這兩部折子戲不是因為被負心人所害后取其性命的故事,而是尋找心上人,因此扮相似鬼足矣。但要求其形象妖艷美麗,在自己心愛之人面前展示自己最漂亮的一面。因此,李慧娘無論救不救、急不急都需在心愛之人面前展示其美貌。不管是告知裴禹恐怖事實,還是在月光下觀尸這種怪異場景,又或是為了保護裴卿而跳墻的緊張氛圍,都需利用手中之綾展示美好畫面。這一來可以消除自己愛人的恐懼,二來既已陰陽兩隔,不如在裴卿心間留下一抹永恒的美好。而閻婆惜雖然對宋江恨之入骨,但對張文遠的感情卻是絲毫不減。演員的圓場步伐靈活飄逸,進門時,難以做出人鬼之分。張文遠轉身之時,燈光下,一個絕美嬌娘站立于此,美得不可方物,讓張文遠即便知道她是鬼魂,仍抖了抖衣袖,驚呼一聲:“呀!好美??!”也正因這種美毫無戾氣,才讓張文遠把鎖套毫無怨言地戴在自己的脖子上。同樣是索命,有些鬼魂兇狠可怕,有些鬼魂則美麗動人。川劇就是在這種廣袤而精巧、細膩而生動的舞臺表演語言中,展現出了一個又一個生動又形象的人物角色,劇照如圖2。

圖2 《活捉三郎》劇照 廖曉萍飾閻婆惜

綜上所述,川劇旦角是川劇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強烈的地方色彩。川劇旦角在表演上講究細膩與精致,善于將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極具觀賞性。與此同時,川劇旦角的表演藝術十分注重表演技巧,突出人物性格特點,強調塑造人物形象,在川劇藝術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猜你喜歡
旦角川劇表演藝術
神奇的川劇變臉
探究戲曲旦角身段藝術特征
戲曲扮相的“變”與“?!薄獜那宕撩駠呐影l式與旦角容妝
楊麗萍表演藝術中心
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The REACH加建項目
施光南在京劇創腔領域的探索——對現代京劇《紅云崗》旦角唱腔的顛覆性設計
川劇版畫傳四方
1949年以來漢劇表演藝術資料述論
梁素珍廣東漢劇旦角表演藝術特色簡析
對人性的重新審視與反思:論荒誕川劇《潘金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