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渝水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模式與效果分析

2024-03-02 12:54胡星星
農業技術與裝備 2024年1期
關鍵詞:蜜桔產業化農戶

胡 蓉,胡星星

(渝水區農業農村和糧食局,江西 新余 338000)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帶動力量。解決分散的農戶適應市場,進入市場的問題,是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難點,關系著結構調整的成敗。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的農業生產以多樣化和優質的農產品而聞名全國,同時面臨著加工產量低、附加值不足和銷售渠道受限等挑戰。為了應對挑戰并提升農業的綜合競爭力,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品牌提升,致力于探索和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涵蓋了傳統的種植和養殖業務,集成了環保、綠色、能源和有機肥生產等領域的創新[1],在全面實施“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后,渝水區不僅在提高農產品市場價值和品牌影響力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而且還促進了區域農村環境的改善和農民收入的增加?,F通過深入分析渝水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模式及產生的具體效果,揭示了該模式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示范作用,旨在加強市場營銷策略和供應鏈管理,以實現更全面的發展和長期盈利能力。

1 渝水區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1.1 農業資源豐富

渝水區農產品以品種豐富和品質優良而著稱,涵蓋了各類蔬菜、畜牧等產品。其中,新余蜜桔種植面積達0.85×104hm,總產量約為13×104t,品牌價值高達約6.54×108元;全區肉牛存欄量5.8×104頭,年出欄量1.9×104頭,顯示出該區域在特色農產品培育方面的強大潛力。

1.2 面臨的挑戰

盡管渝水區農產品資源豐富,但農業產業化經營仍面臨一系列挑戰,其中最為顯著的是產品附加值不高。目前,渝水區大部分農產品仍以初級狀態銷售,缺乏深加工,導致農產品的市場價值未能得到充分挖掘。例如,新余蜜桔種植面積和總產量都很可觀,但由于加工技術和設施的限制,大量蜜桔仍然以原始形態進入市場,未能形成更高附加值的產品。加上缺乏有效的市場推廣和銷售網絡,限制了農產品的市場覆蓋范圍和銷售潛力,制約了農戶的收入和地區經濟的增長[2]。

渝水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呈現資源豐富但利用不足的特點,需通過技術創新、加工提升和市場拓展來解決這些問題,以實現其農業經濟的全面發展和升級。

2 政策和支持措施

渝水區委區政府努力提升農產品品牌和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主要體現在政策支持、降低農戶生產經營成本,以及推動農產品品牌發展等多個方面。

2.1 政策支持與品牌提升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農產品品牌的提升工作,專注于提升產品質量、品牌建設和銷售環節。積極統籌政策資金和社會資源,探索新的農產品消費幫扶和增收路徑。例如,通過創建渝水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立渝水區農產品展銷館,拓寬農產品與市場鏈接的渠道,努力提升農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3]。

2.2 降低農戶生產經營成本

為降低農戶的生產經營成本,渝水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免費發放優質復合肥等農資、免費提供農業生產技術及培訓服務等。不僅減輕了農戶的經濟負擔,而且通過推廣標準化生產模式,幫助農戶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例如,科技示范戶作為先進生產模式的典范,提升了種植和養殖的收益。

2.3 支持農產品品牌發展的具體政策

渝水區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來支持農產品品牌的發展。2023年,渝水區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了《渝水區支持農產品品牌發展若干措施(試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旨在加快農業產業化的高質量發展。隨著政策的實施,為農產品品牌的創建和推廣提供了指導和支持,促進了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的認證。

通過政策支持,渝水區在提升農產品品牌、降低生產成本及增強市場競爭力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區域農業經濟的穩定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3 “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的應用

3.1 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在都康有機農業中的應用

新余都康有機農業有限公司作為“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的典型代表,在有機蔬菜生產方面的應用展現了較顯著成效。該公司建立了有機蔬菜生產基地,面積53.33 hm2,包括1 個玻璃溫室育苗廠、10 個連棟大棚和200 多個普通大棚。該公司與農戶簽訂合同,除了幫助農戶統一購買生產資料、指導農戶科學種植有機蔬菜外,待農戶種植的有機蔬菜成熟后,以高出市場零售價5%的價格回購,統一銷售到各大城市,使公司和農戶達到了雙贏的目的。

3.2 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在渝艾生物科技中的應用

渝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了類似的發展模式,專注于艾草種植和艾草產品的生產加工。公司擁有133.33 hm2的艾草種植基地和8 000 m2的深加工廠房,通過與合作社、農戶合作,不僅提高了艾草產品的生產規模,而且通過加工生產多樣化的艾制品,如艾絨、艾枕等,大大提升了產品的市場價值,也帶動了當地農戶脫貧,促進了地區經濟的發展。

3.3 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在徐娘食品廠的應用

徐娘食品廠以土特產的生產、加工、銷售、配送為一體,展現了“公司+市場+農戶”模式的另一種形式。徐娘食品廠主要生產醬類土特產食品,原料主要來自當地農戶,保證了原料的質量和供應的同時,也增加了農戶的收入,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徐娘食品廠實施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后的運營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徐娘食品廠運營數據Tab.1 Operation data of Xuniang food factory

4 應用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后的成效分析

4.1 特色農產品的成功案例

新余蜜桔是渝水區的特產,種植面積0.85×104hm2,總產量為13×104t,實施“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后,不僅體現了新余蜜桔在農產品市場上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渝水區在農業產業化方面的成效,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渝水區的肉牛養殖也作為優勢產業,肉牛存欄量達到5.8×104頭,年出欄量為1.9×104頭,按農業產業化發展規模養殖,不僅提高了肉牛產業的經濟效益,還為當地農戶創造了就業機會,提高了他們的生活水平。

4.2 成功創建并推廣了農產品品牌

渝水區政府積極培育區域公用品牌,目的在于統一和提升當地農產品的品牌形象。為了更好地推廣渝水區特色農業品牌,渝水區政府新建了一個農產品展銷館,成為展示和銷售當地農產品的重要場所以及推廣品牌的窗口,展銷館不僅成功吸引了50 家農業經營主體入駐,為當地農產品帶來了更多的市場曝光率,同時促進了品牌的多元化發展,在采用統一的品牌推廣和市場營銷策略后,更好地提升了產品的市場附加值,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以上兩個品牌的成功案例表明,通過有效的品牌策略和市場推廣,可以顯著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從而為農戶創造更多的經濟利益[4]。渝水區的這種品牌建設模式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證明了品牌建設在提升農業產品市場價值和農戶收入中的重要作用。

4.3 改善了農戶的收入和生活質量

渝水區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和品牌建設對提升當地農戶的收入和生活質量產生了顯著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首先,通過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農戶能夠以更高的價格銷售他們的產品,新余蜜桔、有機蔬菜、有機大米等品牌在采用這一模式后迅速提升了產品市場認知度,增加了產品附加值,農戶從中獲得更高的收益。其次,政府提供的技術支持和市場接入機制對農戶尤為重要,提升了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還擴大銷售渠道。特別是對于新余蜜桔和肉牛養殖等項目,政府提供的技術支持使得這些項目能穩定發展,為農戶提供了可靠的收入來源入,提高了生活水平[5]。最后,成功的品牌建設使得農產品能夠進入更廣泛的市場,為農戶提供更多的銷售渠道和收入機會,對于提高農戶的經濟福祉起到了關鍵作用。渝水區通過實施農業產業化策略和創建強有力的農產品品牌,不僅提升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還提升了農戶的經濟福祉,體現了農業現代化與農民增收并行的成功模式[6]。

5 結語

綜上所述,渝水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成功可歸結于其創新的“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有效融合了現代管理與傳統農業,實現了農產品質量和品牌價值的顯著提升。特色產品如新余蜜桔和肉牛養殖的發展,以及有機蔬菜和多樣農業品牌的推廣,都證明了這種模式對增加農戶收入和提升生活質量的積極影響。展望未來,渝水區可以進一步深化農業科技創新,加強市場營銷策略,以及提升供應鏈管理效率,以保持其在農業產業化領域的領先地位。此外,加強與科研機構的合作,引入更多高科技和可持續農業實踐,將為渝水區的農業產業化帶來更全面的發展和長期盈利的能力。

猜你喜歡
蜜桔產業化農戶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新余蜜桔凍害的農業氣象指標及防御措施
非織造材料產業化新進展
新余蜜桔科技小院項目獲評通過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觀賞石產業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機緩釋肥產業化邁出大步
糧食日 訪農戶
農戶存糧調查
新余蜜桔留樹保鮮試驗結果初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