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名著導讀設計實踐探究

2024-03-03 10:35謝娟萍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學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名著整本書教師應

謝娟萍

摘 要

教師要在名著導讀階段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能動意識,優化學生的閱讀狀態,逐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水平。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導學呈現閱讀任務,通過小組合作品評名著片段,通過雙向互動設計導讀計劃,探索在名著導讀活動中突出學生主體意識、提高能動行為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以生為本 名著導讀 實踐路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指出要促進學習方式變革,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教師在組織名著導讀活動時要切實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原則,優化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在豐富的學習情境中主動接受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幫助學生在積極思考、勇于探索與自主表達活動中順利讀完整本書,豐富學生的自主學習經驗,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和探究精神。

一、通過情境導學呈現閱讀任務

為了促使學生在名著閱讀中實現自主探究,教師應創設和諧的閱讀氛圍,選擇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名著,提高他們對名著的關注度和投入度,優化學生的閱讀狀態與思維品質。

以統編語文教材七(上)第六單元名著導讀《西游記》為例,首先,根據作品的核心內容、所記錄的時代背景,確定具體的情境創設方式,比如角色表演、視頻引入、對話啟發等等,使得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情境之中,并產生閱讀興趣。接著,教師便可利用導讀單、學案、思維導圖等啟思工具呈現具體的閱讀任務,支持學生自主決策,自行遷移閱讀技巧,以此幫助學生完成自主閱讀。最后,開展名著導讀活動時,播放影視劇《西游記》相關片段。影片中奇幻的特效也深深吸引著學生關注故事情節。教師引導學生圈畫出名著中描寫孫悟空人物形象的重點語句,分析其人物形象,從中學習塑造人物形象的方式方法,感受名著的語言風格與寫作特點。在此教學基礎上,筆者整理了《西游記》的相關文學點評、創作背景、作者個人資料等信息常識,幫助學生拓展文學常識,切實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

二、通過小組合作品評名著片段

新課標中在關于優化學生學習行為時強調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通過小組合作,可改善學生獨立思考的狀態,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情節發展、主題等,并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和解釋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以統編語文教材七(上)第三單元名著導讀《朝花夕拾》為例,筆者在介紹了魯迅先生的經歷以及創作背景等信息之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交流,自主選擇感興趣的片段進行文本賞析,分析辛亥革命時代背景下的社會風貌,討論作者在文章中所蘊含的深邃思想以及斗爭精神等,以期學生能夠感知魯迅先生對歷史的思考、對現實的警醒。

筆者觀察到,由于學生的成長經歷有限,他們難以感知魯迅先生對現實、歷史的思考與執著,而在學生閱讀時適時補充歷史背景知識,引導學生沉浸式閱讀與思考,能使其結合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去探索名著的現實意義,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理解魯迅的“硬骨頭”精神。

三、通過雙向互動設計導讀計劃

名著導讀教學除了要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現實意義、品讀關鍵語句之外,還應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設計整本書閱讀計劃。在此環節,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尊重學生的想法、需求,彈性設計整本書閱讀計劃,切實優化學生的自主閱讀狀態。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確保導讀計劃與學習內容有機銜接,使學生能夠在連續的活動中逐步深入學習和理解。

以統編語文教材七(下)第三單元名著導讀《駱駝祥子》為例,在學生自主閱讀全書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擬小標題,梳理主要內容,厘清文中的具體內容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如此,既能立足名著,也能引導學生從課內走向廣闊的課外天地,培養學生深度閱讀、學以致用的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應在初中語文名著導讀設計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逐步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使其能夠更好地理解、欣賞名著,并培養對文學的熱愛和追求。為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去創設情境任務,積極開展小組合作,通過雙向溝通設計整本書閱讀計劃,引導學生在豐富的閱讀實踐中汲取智慧與精神財富,有效提高學生的人文修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鄒區中學)

猜你喜歡
名著整本書教師應
《論語》整本書閱讀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
低年級整本書閱讀的推進與測評
“粗放式”整本書閱讀實施概要
國外名刊名著
國內外名刊名著
國內外名刊名著
小學低年級教師應處理好的幾種關系
名著,我想挽著你的手
教師應上好語文綜合性學習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