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藍色糧倉”讓大食物“腥”味十足

2024-03-03 06:36王欣景福濤劉朋于本淑
中國水產 2024年1期
關鍵詞:水產品漁業水產

◎ 文/王欣 景福濤 劉朋 于本淑

“樹立大食物觀 —— 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征文活動優秀作品

踐行“大食物觀”是在守住我國18 億畝耕地紅線基礎上,對人民飲食結構與習慣的一種重塑,明確了水產品是食物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更為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國是世界第一水產養殖大國,水產養殖生產對水產品穩產保供至關重要。水產養殖產量=養殖空間×養殖效率,養殖空間和養殖效率直接影響著水產養殖產量。本文結合山東省水產綠色健康養殖現狀,圍繞養殖空間和養殖效率兩方面進行分析,以期為實現山東省漁業高質量提供參考。

水產品作為重要的“菜籃子”產品,是優質動物蛋白來源,在大食物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2021年,全國水產品總產量6690萬t,其中水產養殖產量5394萬t,占比80%,表明水產品供應主要依靠水產養殖。水產養殖作為“可以減少谷物以換取優質動物蛋白最有效率的技術”,既不與人爭糧,又不與糧爭地,涵蓋多個營養層級,能為人類提供更加優質、健康、安全的動植物蛋白,在保障食物安全和優化國民膳食結構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海域面積廣大,河湖眾多,是儲備水產品的天然“藍色糧倉”。我們應加強對江河湖海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宜漁則漁,著力解決養殖空間和養殖效率兩大問題,構建同市場需求相適應、同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藍色糧倉”,為大食物增添“腥”味。

一、拓展養殖空間,豐富“大食物”來源

養殖空間直接影響著水產品產量,是水產養殖發展的重要載體。目前我國主要通過推進深遠海養殖、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開發低洼鹽堿地漁業和稻漁綜合混養等方式拓展養殖空間。

(一)研制智能裝備,賦能養殖走向深藍

發展智慧海上養殖主要有深海網箱和養殖工船這兩種方式,養殖水體和養殖產量是近海傳統小型網箱的幾十倍到幾百倍。例如“深藍1號”在離岸120多海里的黃海冷水團海域,養殖水體約5萬m3,設計年養魚產量1500t,年可收獲30萬條成品三文魚,年產值1億余元。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養殖工船“國信1號”,年產高品質魚類3700t,實現了“種糧于海,產糧于海,存糧于?!?。

(二)發展生態養殖,促進大水面漁業可持續發展

大水面漁業具有重要地位,其面積、產量分別占全國淡水漁業的46%、15.42%。大水面漁業發展核心是發展環保漁業及經濟水生動物的人工放流,做好生態治理、變閑為用和穩定發展等工作。為發展“以漁治水”和“以魚養水”的大水面生態漁業模式,山東省年均統籌各類資金5000余萬元,在大水面湖泊增殖放流鰱、鳙、草魚、中華絨螯蟹等1億余單位,有效改善了資源環境,提高了漁業收益。

(三)科學開發鹽堿地,建立多元化綠色養殖模式

我國鹽堿地面積約14.87億畝,發展鹽堿地水產養殖,對有效利用國土資源、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主要通過改良水質和選擇適養品種開發鹽堿地。例如在黃河三角洲地區,開創了“漁鹽一體化”生態養殖模式,通過“鹽田養蝦—提溴—養鹵蟲—制鹽”方式,實現對海水“無污染、零排放”式的充分利用,養殖面積33萬畝,年產南美白對蝦3萬余t,養成的鹽田蝦肉質緊彈、纖維粗、蝦青素含量高。

(四)發展稻(藕)漁綜合種養,實現一田雙收

稻(藕)漁綜合種養可以充分利用空間,進行立體開發,增加水產品產量的同時保證水稻、藕產量不降低。山東省目前主推的克氏原螯蝦藕塘生態養殖技術,利用蓮藕對水質具有凈化作用,藕葉為其遮陽避光特點,為克氏原螯蝦創造一個最接近自然的生態條件,平均畝產克氏原螯蝦150kg以上,無公害蓮藕1500kg以上,平均池塘養殖節能15%以上,減少排放水20%以上,實現畝凈增效益2600元。

二、提高養殖效率,增加“大食物”產量

在擺脫傳統水域限制的同時,我國還通過創新高效養殖模式、發展現代漁業設施、培育高效種子“芯片”等手段提升水產養殖潛能。

(一)創新養殖模式,提高養殖效率

綠色高效的養殖模式能夠在有限的養殖空間內提升水產養殖效益。山東省探索出了北方南美白對蝦“135”分級接續雙茬高效養殖技術模式,解決北方南美白對蝦適養溫期短、病害多發等一系列問題,有效提高了養殖池塘資源利用效率,現已累計推廣48萬畝,總經濟效益22億元。形成池塘蝦蟹貝立體養殖模式、淺海多營養層級立體養殖模式,分別在日照、濰坊、濱州、威海等地獲得廣泛推廣。威海桑溝灣“海帶-龍須菜-蝦夷扇貝-皺紋盤鮑”模式中,平均產量海帶達27.4t/ha、龍須菜66t/ha、蝦夷扇貝31.5t/ha、皺紋盤鮑18.4t/ha。

(二)提高育種技術,豐富養殖品種

育種技術的提高能夠更好地使水產品產得出、供得優、供得多樣,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研發出更高質量的水產新品種是保障水產品產出的關鍵,目前通過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評定的水產新品種達到283個。山東魯東大學研發的刺參“華春1號”具有高溫耐受力強、生長速度快的性狀,規?;a養殖18月齡度夏成活率較普通刺參提高30%以上,收獲畝產提高60%以上,較普通刺參養成周期可縮短3月~6月,性狀穩定,增產效果顯著;培育的長牡蠣“海大4號”,在相同養殖條件下,與母本相比,10月齡體重提高62.5%,成活率提高11.5%,與父本相比,10月齡體重提高12.2%,成活率提高16.6%。

(三)發展設施漁業,推進產業升級

設施漁業作為推進水產基礎產業升級前提,運用現代化手段實現了對養殖環境的人工控制,達到了高產、優質、高效的目的,有力提升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有效結合。設施漁業的發展,加快了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達標治理,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和大型智能養殖等模式的推廣,有效提高了漁業綜合生產能力和集約化水平。目前,設施漁業以高效設施和漁業裝備為重點,主要包含網箱養殖、循環水裝備、流水槽、陸基圓池等。2021年,全國網箱養殖產量達124萬t,工廠化養殖產量達68萬t。

三、下一步發展建議

“大食物觀”拓展了傳統的糧食邊界,對漁業發展賦予新的內涵,指導我們從更廣的維度認識和把握糧食安全。構建大食物觀,是重大的民生問題,更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建設“藍色糧倉”除了上述兩方面工作外,要有系統思維,多措并舉。

(一)健全扶持政策,打造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

踐行大食物觀,打造“藍色糧倉”需要政府財政資金和社會各方面資金的投入。建議各級政府制定水產養殖發展規劃,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做好與鄉村振興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種業振興戰略相互融合,出臺具體的扶持政策,設立漁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企業做大做強,著力打造特色優勢產業,大力推廣生態、高效、健康養殖技術模式,不斷提升水產養殖業集約化、標準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水平。

(二)發展水產加工業,烹飪豐富的“大食物”品種

水產品加工業是漁業生產的縱向延伸,對踐行大食物觀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把做大做強水產品加工業視為“藍色糧倉”建設的重要任務,大力發展養殖水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立足市場需求,開發和生產適應不同消費層次需求的水產品,加強水產品加工副產物利用率,建設現代化水產品物流骨干網絡和冷鏈物流體系,提升水產加工品儲存技術,建立水產品現代物流體系,完善產、加、購、運、儲、銷供應鏈,建成一批以水產養殖業為主導的現代加工產業園。

(三)加快智能漁機研發應用,提升水產“大食物”生產效率

智能漁機是多學科技術的綜合成果,能夠在減少人力物力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建議在引進其他高新技術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科技創新能力,為水產養殖智能化、裝備化提供技術支持。大力推廣智能漁機研發應用,積極推進智能化生產基地建設,提高設施漁業集約化生產水平,不斷提升投入產出率。

(四)加強漁業技術推廣,培養落實“大食物觀”人才

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漁業技術推廣體系,保證新品種、新技術的順利推廣,提高漁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合理布局漁業技術推廣機構設置,重點加強鄉鎮及區域站建設,為漁業生產中亟須解決的科技問題提供有效的服務。加大漁民技術培訓力度,形成長效的漁民培訓機制,提高漁業生產者科技水平和整體素質。

(五)提升品牌效應,培育高品質“大食物”產品

加強水產品品牌建設,推進公共品牌認定,鼓勵水產品企業創建自主品牌,提升水產品影響力和競爭力。加強對水產品質量的管理和控制,細化水產品標準要求,完善質量認證體系,為提升品牌效應提供品質保障。組織開展一系列品牌宣傳、推廣和保護活動,提高產品知名度,促進產品銷售。

猜你喜歡
水產品漁業水產
搞養殖,我們都看《當代水產》
冰島2020年水產品捕撈量102.1萬噸
多數水產品價格小幅下跌
加油!水產人!
大咖點評:2020年水產動保誰主沉浮?
歡迎訂閱2020年度《河北漁業》
水產品批發市場價格行情
讀懂“水產人十二時辰”,你就懂了水產人的一天
中菲漁業合作重啟 菲漁業代表團來華培訓交流
湖南省漁業協會成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