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棘胸蛙養殖業現狀與發展建議

2024-03-03 06:36徐博文傅雪軍易霈霈巫曦雅蘭若林
中國水產 2024年1期
關鍵詞:親本苗種種質

◎ 文/徐博文 傅雪軍 易霈霈 巫曦雅 蘭若林

江西省在棘胸蛙養殖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是棘胸蛙主要養殖地區之一。本文通過對江西省棘胸蛙的產業發展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發掘產業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對策建議,以期促進江西省棘胸蛙養殖產業高質量發展。

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又稱“石蛙”“石雞”,主要分布于我國江西省、湖南省、浙江省等東南部地區,是我國特有的大型野生蛙。由于棲息環境被破壞、人為過度捕捉,野生棘胸蛙種群數量持續減少,已被我國列為國家易危(UV)物種、江西省省級重點保護物種。近年來,江西省利用自身的生態優勢和種質優勢,加快建設棘胸蛙繁養殖基地,積極開展種質選育,探索突破繁殖技術,創新養殖模式,棘胸蛙養殖業取得快速發展。2022年,江西省棘胸蛙養殖產量322.4t,經濟產值8139.91萬元,棘胸蛙已成為江西省最具特色、最具潛力的養殖品種之一。作者通過調查江西棘胸蛙養殖現狀與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發展建議,以期為行業主管部門和廣大養殖主體提供參考,推動江西省棘胸蛙養殖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養殖產業現狀

棘胸蛙喜棲息在常綠森林覆蓋的山地溪流中,或山上的開闊地面和海拔在500m ~1500m的山地上。江西省除北部地勢較為平坦,中、南部多以山地丘陵地形為主,河流交錯,湖泊眾多,常年溫暖濕潤,為棘胸蛙的棲息、繁育提供了獨特的自然環境。2022年,江西省棘胸蛙養殖總面積達到72.13ha,親本數量達到99.16萬尾,年繁殖苗種量達到4757.25萬尾。

(一)養殖區域分布

棘胸蛙在江西省境內均有養殖,但各地市養殖情況差異較大(見表1)。其中,贛州市與九江市養殖面積最大,分別高達18.21ha和18.1ha,約占江西省總面積的50.34%,養殖戶數量也位居江西省前二;吉安市、上饒市、宜春市以及鷹潭市養殖面積相差不大,年銷售量也大體相當,養殖產業發展處在江西省中游位置,具有一定的養殖基礎和發展潛能;棘胸蛙在南昌市、萍鄉市、景德鎮市以及新余市等地區發展較慢,養殖戶數量較少,養殖面積也僅分別為1.3ha、0.56ha、2.57ha和0.37ha。

表1 2022年江西省內各地市棘胸蛙養殖情況

(二)養殖規模及產量

苗種繁殖成功與否決定了當地養殖規模和生產水平。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養殖戶開始引種,加大苗種繁殖工作,以此降低實際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如圖1所示,其中,贛州市親本數量僅有17.51萬尾,但年繁殖苗種量高達1877.66萬尾,居江西省第一位,同時年產值達到2312.02萬元。贛州市棘胸蛙養殖產業發展較為全面,產業規模較大,養殖技術相對成熟,對江西省棘胸蛙養殖產業起到引領帶頭作用;撫州市、吉安市養殖戶較為重視其苗種繁殖,親本數量和年繁殖苗種量均位居江西省前列,充分利用其親本進行繁育,親本數量分別達到33.05萬尾、30.27萬尾,年凈利潤相較其他地市均有所提高,進一步說明開展繁育工作可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九江市、上饒市、宜春市親本數量與繁殖苗種量大體相當,處于省內中游水平,其中九江市養殖親本主要通過從外地引進,大大增加了養殖成本,導致年產值有所降低,單位面積產量不高;盡管鷹潭市親本數量、繁殖苗種量、養殖戶數量少,但其規模大,集約化程度高,親本主要來源于野外捕捉,養殖成本相對降低,年產值可達到684萬元,年凈利潤達到538萬元,均居江西省前列;南昌市、景德鎮市、新余市養殖產業發展較慢,年產值低,親本數量、年繁殖苗種較少。

圖1 2022 年江西省內各地市棘胸蛙養殖規模及產值

(三)養殖模式

20世紀90年代,江西省開始研究棘胸蛙養殖技術模式,經過數年摸索,形成多種經濟效益良好的棘胸蛙養殖模式。

1.生態養殖

棘胸蛙的生長繁育對水質要求較高,要求水源清涼、安靜、無污染,且為常流動水。因此養殖水源多利用天然洞穴和山溪水,養殖場址選擇環境幽靜、無污染源的區域,這種生態養殖不僅能很好地滿足棘胸蛙對水質環境的需求,同時成本較低、建設條件較為簡單,是大多數養殖戶首選。目前,江西省棘胸蛙生態養殖主要分布在寧都縣、武寧縣、靖安縣、銅鼓縣等地,面積近31ha,年產值為1757.4萬元,養殖成本平均約為110元/kg,投喂餌料以黃粉蟲、蚯蚓為主,也可利用燈光引誘害蟲,為棘胸蛙提供充足食物的同時,達到控制蟲害作用。

2.仿生態養殖

仿生態養殖主要利用豐富的山澗溪流或河流資源,作為棘胸蛙的養殖用水,在養殖池兩側設置模仿溪流的自然洞穴或石縫,便于棘胸蛙躲避、潛伏。養殖場仿生態環境,水溫、水質、水流等接近棘胸蛙生長自然環境,大大提高其繁育成功率。仿生態養殖設施建設相對簡單,能夠充分利用有限土地和水資源,通過科學管理和循環利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棘胸蛙生長、繁育成功率高、疾病相對較少,但對環境要求較高,適合個體戶或農場。2022年,江西省棘胸蛙仿生態養殖面積僅有7ha,總產值911.28萬元,單位面積產值高于生態養殖。

3.工廠化養殖

隨著棘胸蛙養殖產業的不斷發展,利用天然的環境資源已不能滿足實際生產需要,工廠化養殖模式逐漸得到快速發展,養殖技術日趨成熟。工廠化養殖棘胸蛙主要通過人工設施對棘胸蛙生長、繁殖時的水溫、水質等因素進行精確調控,更好地滿足棘胸蛙各個發育階段的生長需求,進一步提高養殖密度、增加產量。同時工廠化養殖不用受到天然水源等各種環境因素的限制,可以大幅度增加養殖范圍及規模,為增產及推廣提供良好條件。棘胸蛙工廠化養殖在江西省發展迅猛,截至2022年,已有83家養殖生產主體采用該模式,養殖面積達到31ha,總產值高達4433.22萬元,經濟效益相對較高,值得大力推廣。

二、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種質資源退化嚴重

江西省大部分養殖戶的棘胸蛙親本來源于當地養殖場、農場,渠道過于單一,導致養殖的棘胸蛙種質多樣性較低,一定程度限制棘胸蛙良種培育工作的開展;同時由于棘胸蛙養殖周期較長,通常為三年,這也導致企業或者是個體戶在進行親本繁育過程中,往往采取自繁自養的繁育方式,在養殖場中選擇個頭大、活力強的成蛙作為親本進行繁育,棘胸蛙近親繁殖的現象頻發,從而導致養殖戶種蛙基因庫較小,種質退化嚴重,幼蛙畸形率高、成活率低。在調查過程當中同樣發現有亂引種現象,引種過程中存在監管不力的問題,如缺乏引種數量和來源的準確記錄、缺乏引種后的檢測和評估等,親本質量參差不齊,為后續的養殖帶來一定質量風險。

(二)養殖技術創新不足

江西省棘胸蛙養殖技術創新不足具體表現在,一是養殖方式單一。棘胸蛙養殖以半人工養殖為主,有時為了追求產量、收益,出現超密度放養,排泄物清理不及時,亂投藥甚至違規使用藥物導致違禁藥物超標的現象,影響棘胸蛙品質,造成水域環境污染的問題一直存在。二是養殖技術落后。相對于其他省份,棘胸蛙養殖技術的創新投入不足,養殖戶往往沿用傳統的養殖方法,無法實現高效、環保的養殖。三是缺乏專業人才。一方面,養殖戶缺乏相互學習溝通意識,生產管理不規范,大多通過自身摸索總結養殖經驗,缺少系統專業技術指導,往往需要承擔很大的失敗風險;另一方面,在養殖技術方面缺少相應專業人員,沒有形成完整的專業化人才隊伍,養殖技術推廣覆蓋范圍小,工作進展緩慢,導致該行業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方面困難重重。

(三)養殖病害易發多發

野生棘胸蛙在天然環境下生長不易出現疾病,然而在人工養殖的條件下,養殖戶為追求產量,往往不斷加大養殖密度,疾病頻率、種類和嚴重性就大大增加。2022年,對江西省各市縣棘胸蛙養殖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常見疾病如表2,以爛皮、腸炎、爛眼病、紅腿病、水霉病等為主,對棘胸蛙產業造成了不小損失。由于養殖周期長使得棘胸蛙養殖資金回收難度大,在保證棘胸蛙產量的前提下,勢必要增大養殖密度,因此棘胸蛙病害防控一直都是其養殖產業難以解決的重要問題。

表2 2022年江西省棘胸蛙主要病害情況

(四)傳統餌料制約發展

隨著棘胸蛙養殖產業規模的不斷擴大,餌料供應成為制約棘胸蛙養殖產業規?;l展的重要因素。如圖2所示,目前,江西省棘胸蛙養殖餌料以黃粉蟲、蚯蚓、大麥蟲、黑水虻、蠶蟲等傳統活餌為主。棘胸蛙傳統活餌存在幾個方面問題,第一,活體餌料不能大量貯存,養殖戶既要養蛙,還要保證活餌及時供應,大大提高了養殖成本,耗費精力;第二,棘胸蛙養殖受傳統活餌適口性、價格高、營養不均衡、投喂局限性等多因素影響,導致規?;茝V養殖存在困難;第三,活餌可能攜帶病原體和寄生蟲,從而增加棘胸蛙感染疾病的風險。雖然大多數養殖戶通過在活體餌料中配加蔬菜、青料等輔料來滿足棘胸蛙的營養需要,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棘胸蛙餌料供應成本高、易導致疾病多發等問題。當前規?;B殖成功的蛙類品種(如虎紋蛙、牛蛙、黑斑蛙等)均能有效進食配合飼料,擺脫了養殖過程中只能依賴活體餌料的被動局面。因此,借鑒其他蛙類品種養殖經驗,探究如何通過行為誘導使棘胸蛙慢慢適應進食靜態餌料,逐漸開發出低成本、營養均衡的基礎配合飼料,是棘胸蛙規?;B殖發展的關鍵所在。

圖2 2022 年江西省棘胸蛙主要餌料類型

三、發展建議

(一)加大種質保護,推動良種選育

野生種質資源一直是江西省棘胸蛙產業發展天然優勢,具有極高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保護與利用好這一優勢資源是首要工作。建議江西省繼續深化打擊非法捕撈專項整治,建立健全野生棘胸蛙有效保護和嚴格監管長效機制,提升行刑銜接效率,嚴厲打擊非法獵捕犯罪行為,推動棘胸蛙野生資源協調可持續發展。

建議江西省加強重點物種及其棲息地保護。棘胸蛙生長繁育受棲息環境影響巨大,首先要加強宣傳培訓工作,提高養殖戶生態意識及行為規范,避免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中出現人為污染。此外目前江西省人工養殖棘胸蛙群體近交程度較高,養殖群體種質狀況堪憂,建議積極組織開展棘胸蛙原良種場建設工作,建設一批基礎設施完備、擴繁生產能力強、生產管理操作規范的省級棘胸蛙原良種場。開展野生棘胸蛙種質資源活體庫建設工作,發掘野生棘胸蛙優勢生長性狀基因,加快推進棘胸蛙良種選育工作。

(二)加強聯合攻關,創新技術模式

江西省在棘胸蛙養殖的科技研發及推廣方面較為薄弱,提高科研水平、豐富科研成果是產業發展的關鍵一步。建議江西省繼續擴大產、學、研一體化合作范圍,牢固長久的合作關系,推動、實現江西省范圍內棘胸蛙科學、高質量養殖,為江西省棘胸蛙養殖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支持。在遺傳育種方面,應發揮棘胸蛙野生種質資源優勢,通過聯合攻關不斷挖掘江西省內各地理群體優良遺傳性狀,培育生產性狀突出的棘胸蛙新品系。在病害防治方面,應利用豐富的患病樣本,系統開展棘胸蛙流行病學調查、病原鑒定及防治藥物篩選工作,為棘胸蛙養殖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保障。在養殖技術方面,應結合養殖經驗及當地環境狀況,剖析生產過程中難點和重點,探索更為高效、高質的養殖模式,為養殖個體戶、企業提供重要技術參考。

目前,江西省已對棘胸蛙群體開展遺傳多樣性分析,為挖掘優良天然種質群體及良種選育提供重要理論依據,這也標志著江西省棘胸蛙科研事業發展取得良好開端。

(三)扶持龍頭企業,強化品牌建設

龍頭企業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龍頭企業是鏈內各要素的資源整合力量,能將棘胸蛙產業鏈上各要素全面整合,推動棘胸蛙產業鏈穩固發展。其次,龍頭企業是鏈內各要素配合協作的基礎,能促進棘胸蛙產業鏈上各主體形成良好協作關系,提高棘胸蛙產業鏈運營效率。此外,龍頭企業還能擴大棘胸蛙銷售市場,提高產品市場輻射面,增強產品競爭力,促進棘胸蛙產業健康發展。建議江西省結合棘胸蛙養殖產業實際情況,針對性地扶持、培養出一批棘胸蛙養殖龍頭企業。

目前,江西省綜合實力強的龍頭企業數量不多,年產值上億的漁業企業僅22 家,還沒有與棘胸蛙養殖產業相關的龍頭企業。因此,建議一方面大力扶持棘胸蛙龍頭企業的建設,促進龍頭企業與農戶、合作社等形成合作聯盟,實現棘胸蛙養殖生產組織化和規?;?,提高產業規劃,解決“小而散”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通過扶持龍頭企業發展,推動品牌建設及推廣,提高棘胸蛙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打造具有競爭力的棘胸蛙品牌,促進棘胸蛙養殖產業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親本苗種種質
華南地區最大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建成
雜交翹嘴魴苗種培育及成魚養殖關鍵技術
春季苗種放養與管理“五六七”
玉米種子生產基地親本保護對策研究
幾種蘋果砧木實生后代與親本性狀的相關性
亞麻抗白粉病種質資源的鑒定與篩選
泥鰍苗種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云瑞10系列生產性創新親本2種方法評價
貴州玉米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及核心種質庫構建
紅錐種質早期生長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