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穎超全力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2024-03-04 18:03吳躍農
世紀風采 2024年2期
關鍵詞:廖承志蔣經國鄧穎超

吳躍農

在中共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而積極開展的對臺工作中,鄧穎超是新時期開展具體工作的重要領導人。她是第一代領導人和第二代領導人對臺工作思想繼承發展的重要參與者和運作推進者。

接掌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

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是中共中央直屬機構之一,負責對對臺工作領域的重大問題作出決策。領導小組于1954年7月成立,“文革”中因動亂工作斷斷續續。1979年12月27日改組后恢復運作,鄧穎超繼葉劍英、鄧小平之后,出任組長,廖承志、羅青長為副組長。

1980年1月16日,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干部會議上講話,把“臺灣歸回祖國,實現祖國統一”與“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加緊經濟建設,加緊四個現代化建設”一道,作為“我們在80年代要做的三件大事”。他說:“三件事的核心是現代化建設。這是我們解決國際問題、國內問題的最主要的條件。一切決定于我們自己的事情干得好不好?!?/p>

鄧穎超對毛澤東、周恩來對臺工作的思想是非常清楚的。第一代領導人雖然沒有明確提出“一國兩制”的概念,也沒有看到港澳臺問題的最終解決,但他們為“一國兩制”政策的制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開辟了道路。正如周恩來經常對鄧穎超說的:“我們這輩子如看不到解放臺灣,下一代或再一下代總會看到的。我們只要播好種,把路開對了就行?!?/p>

事實上,“一國兩制”的雛形自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就孕育在毛澤東胸中,中共高級領導人對“一國兩制”問題做了初步設想。毛澤東在會見曹聚仁時表示:“臺灣如果回歸祖國,照他們自己的方式生活?!避婈犚病翱梢员4?,我們不壓迫他裁兵,不要他簡政,讓他搞三民主義”。周恩來將毛澤東的這些思想歸納、概括為“一綱四目”。一綱是臺灣必須回歸祖國;四目包括:臺灣回歸祖國后,除外交必須統一于中央外,所有軍政大權人事安排由蔣決定;所有軍政及建設經費不足之數,由中央撥付;臺灣的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協商解決;雙方互約不派人進行破壞對方團結之事。后來葉劍英“葉九條”中初步涉及的,經鄧小平明確提出的“一國兩制”,起源于當初周恩來的想法。

進入20世紀70年代,鄧穎超清楚,不只是四個現代化,病中的周恩來對小平,對她,對當時中央領導同志們一提再提的、考慮得最多的、感覺緊迫的事之一就是結束海峽兩岸的分離敵對狀態,實現臺灣的和平歸回。1975年9月4日,周恩來就3日《參考消息》轉載香港《七十年代》編輯部專稿《訪蔣經國舊部蔡省三》一文作出批示,要羅青長、錢嘉東找王昆侖、屈武等對有關蔡省三的材料“進行分析”,“弄清真相”。批語最后,周恩來用顫抖的手一連寫下了4個“托”字。1975年12月20日,周恩來在彌留之際召見中央對臺領導小組負責人羅青長部長,托咐說:“對于過去幫助過我們的朋友后會有期,你們做對臺工作的人千萬要記住,對于幫助過我們的老朋友,一定要記住他,不要忘記他?!迸_灣回歸祖國,是周恩來總理生前最大的未了之情。

鄧穎超出任對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很重要的是她對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思想脈絡的完整把握能力,且能夠繼續體現出周恩來對海峽對岸的巨大親和力、感召力。

扎實做好每件對臺工作

對于對臺工作,鄧穎超高屋建瓴,思慮縝密。她多次指出,統一祖國大業維艱,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立足于長期的埋頭苦干,要“細水長流”,“見縫插針”,對臺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策略性、時間性很強,每件工作都要扎扎實實地去做。

1980年元旦,鄧穎超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講話時說:“《告臺灣同胞書》所明確宣告的大政方針……不是權宜之計,更非所謂的‘統戰攻勢’,完全是以中華民族的大義和整個國家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的”,“希望臺灣當局審時度勢,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朝著祖國統一的偉大目標前進。同時,我們相信富于愛國傳統的臺灣人民一定會為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作出積極貢獻?!?/p>

當日,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在中南海西花廳召開會議。鄧穎超在會上強調,臺灣回歸祖國,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全黨的重大任務,要動員全黨實現這一重大任務。對臺工作要有時間性、緊迫性;領導小組的任務是調查研究對臺灣的方針政策和重大事件,向中央建議,是中央的參謀、助手,必須兢兢業業全力以赴地做好工作。會議接受她的建議,由全國政協發出《致臺灣同胞春節慰問信》,通過給臺灣父老兄弟姐妹的致敬信,既寄希望于臺灣當局,更寄希望于臺灣民眾,全面拓展對臺工作面。會議決定首先落實對臺灣同胞和去臺人員家屬政策的問題。

1980年11月,浙江省臺胞在全國第一個創建了浙江省臺灣同胞聯誼會。鄧穎超、廖承志等中央對臺領導小組的領導同志都對這一新生的群眾團體很重視,認為它能成為溝通長期處于隔絕狀況的兩岸同胞的橋梁。鄧穎超對臺灣同胞的情感心聲非常理解,提議中央也成立臺聯組織。1981年初,鄧穎超專門調全國婦聯副主席、在河北廊坊掛職地委副書記的林麗韞返京籌備中華全國臺胞聯誼會。鄧穎超對此項工作非常重視,從大政方針到具體事務,都給予關心和指導。她多次對林麗韞說,由于30多年的隔閡,臺灣同胞對我們很不了解,全國臺聯應努力同臺胞溝通,增進海峽兩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她指出,中華全國臺胞聯誼會要做好生活在祖國大陸臺胞的工作,首先要協助黨政有關部門落實好對臺胞的政策,徹底平反冤假錯案,團結他們為祖國的四化建設作出貢獻。1981年12月27日,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在北京成立,林麗韞任會長。鄧穎超對林麗韞說:“對臺灣同胞落實政策的工作十分重要,你們要仔細檢查。落實一個,影響一家,落實一家,影響一片,務必要善始善終,不要有遺漏?!痹谒皖I導小組的努力推動之下,臺灣同胞和去臺人員家屬落實政策問題解決得較好,促進了對臺工作的開展。

1981年9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向新華社記者提出“有關和平統一臺灣的九條方針政策”,即著名的“葉九條”。內容是:1.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兩黨可以對等談判;2.雙方為通郵、通商、通航、探親、旅游及開展學術、文化、體育交流提供方便,達成協議;3.統一后的臺灣可保留軍隊,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特別自治權;4.臺灣社會、經濟制度、生活方式不變,同外國的經濟、文化關系不變;5.臺灣政界領袖可擔任全國性政治機構領導,參與國家管理;6.臺灣地方財政有困難時,可由中央政府酌予補助;7.臺灣人民愿回大陸定居者,保證妥善安排、來去自由、不受歧視;8.歡迎臺灣工商界人士到大陸投資,保證合法權益與利潤;9.歡迎臺灣各界人士與團體,提供建議,共商國是。

“葉九條”是鄧穎超領導的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在廣泛調查研究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對海峽兩岸的經濟、貿易、文化、商務、交通、民航、郵電等方面情況制定的具體對策,經過反復修改而擬定的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具體化方針政策。鄧穎超參加了中央書記處會議的討論,并詳細研究定稿,報中共中央審批?!叭~九條”發表后,引起海內外的震動,體現了中共博大的胸懷,也體現了中共對臺灣人民的切實關懷,“葉九條”受到普遍的歡迎。

鄧穎超開展具體工作總是與黨的工作大局配合得絲絲入扣。1981年10月8日,鄧穎超接見并宴請了孫中山的孫女孫穗芳、孫穗芬,黃興的女兒黃德華和蔡鍔將軍的親屬等,賓主回首往事,對辛亥革命表示了誠摯的緬懷之情。

同年10月9日上午,辛亥革命70周年紀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鄧穎超主持會議。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界人士一萬多人參加了大會,盛況空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發表紀念講話。在談到臺灣問題時,胡耀邦誠懇而激動。他熱切希望海峽兩岸國共兩黨“攜起手來,為創造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新歷史而共同奮斗”!

10月10日上午,鄧穎超又在人民大會堂主持茶話會,希望參加辛亥革命70周年紀念活動的國內外來賓,對葉劍英委員長的九條建議和胡耀邦的大會講話充分發表意見。中國共產黨主張實現兩黨和談與合作的呼聲和輿論達到了高潮。

籌劃、助力廖承志給蔣經國寫公開信

國共兩黨要交往、要坐下來談,這是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第一步。那么,針對蔣經國的“三不”(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政策,破解之道何在?機會是有的,也是稍縱即逝的。這次,鄧穎超十分敏感地抓住了推開兩岸交往談判之門的機會。這就是鄧穎超當機立斷,建議了、參與決策了廖承志致蔣經國公開信這件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

1982年7月,鄧穎超看到了蔣經國在臺灣發表的一篇悼念父親蔣介石的文章。文章寫道:“切望父靈能回到家園與先人同在”,還表示自己“要把孝順的心,擴大為民族感情,去敬愛民族,奉獻于國家”。文中透出濃濃的思鄉之情。鄧穎超與鄧小平商量謀劃之后,立即召集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開會研究,決定由副組長廖承志給蔣經國寫公開信。

廖承志之父廖仲愷是蔣經國之父蔣介石的“同志”,廖家與蔣家的交往淵源深厚。黃埔軍校成立時,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則為國民黨代表,母親何香凝為國民黨中央委員。孫中山去世之后,國民黨的左派代表人物廖仲愷慘遭右翼分子殺害。何香凝相信殺廖乃蔣介石幕后指使,但苦于拿不到證據,所以,兩家關系實存心結。廖、蔣兩家后代雖有往來,恩怨情仇卻是深深難解。

有這層家族關系,廖承志與蔣經國既是兒時的好友,又是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同學。此時,廖承志站出來寫信,從個人角度,顯示了廖家的大度,當然,廖承志致蔣經國的公開信雖是以個人名義,實際上代表的是中共中央。是時,廖承志負責臺港澳事務,深感責任重大。聽了鄧穎超的意見,他感到現在出面,利用自己與蔣家的世交,采取各種形式先與臺灣當局溝通,為打破臺當局“三不”政策,日后國共兩黨坐下來商討臺灣回歸、祖國統一大計創造條件是切實可行的,也是應該為之操勞奔走的職責。

鄧穎超與廖承志一起推敲文句,文中引用了周恩來當年在張治中給臺灣故舊公開信中增加的“寥廓海天,不歸待何”的話,引用了魯迅的著名詩句“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極為感人,又道理鏗鏘,這都是鄧穎超的妙筆。信的全文如下:

經國吾弟:

咫尺之隔,競成海天之遙。南京匆匆一晤,瞬逾三十六載。幼時同袍,蘇京把晤,往事歷歷在目。惟長年未通音問,此誠憾事。近聞政躬違和,深為懸念。人過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攝。

三年以來,我黨一再倡議貴我兩黨舉行談判,同捐前嫌,共競祖國統一大業。惟弟一再聲言“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余期期以為不可。世交深情,于公于私,理當進言,敬希詮察。

祖國和平統一,乃千秋功業,臺灣終必回歸祖國,早日解決對各方有利。臺灣同胞可安居樂業,兩岸各族人民可解骨肉分離之痛,在臺諸前輩及大陸去臺人員亦可各得其所,且有利于亞太地區局勢穩定和世界和平。吾弟嘗以“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自勉,倘能于吾弟手中成此偉業,必為舉國尊敬,世人推崇,功在國家,名留青史。所謂“罪人”之說,實相悖謬。局促東隅,終非久計。明若吾弟,自當了然。如遷延不決,或委之異日,不僅徒生困擾,吾弟亦將難辭其咎。再者,和平統一純屬內政。外人巧言令色,意在圖我臺灣,此世人所共知者。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愿弟慎思。

孫先生手創之中國國民黨,歷盡艱辛,無數先烈前仆后繼,終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國。光輝業跡,已成定論。國共兩度合作,均對國家民族作出巨大貢獻。首次合作,孫先生領導,吾輩雖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輩身在其中,應知梗概。事雖經緯萬端,但縱觀全局,合則對國家有利,分則必傷民族元氣。今日吾弟在臺主政,三次合作,大責難謝。雙方領導,同窗摯友,彼此相知,談之更易。所謂“投降”、“屈事”、“吃虧”、“上當”之說,實難茍同。評價歷史,展望未來,應天下為公,以國家民族利益為最高準則,何發黨私之論!至于“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云云,識者皆以為太不現實,未免自欺欺人。三民主義之真諦,吾輩深知,毋須爭辯。所謂臺灣“經濟繁榮,社會民主,民生樂利”等等,在臺諸公,心中有數,亦毋庸贅言。試為貴黨計,如能依時順勢,負起歷史責任,毅然和談,達成國家統一,則兩黨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共圖振興中華之大業。否則,偏安之局,焉能自保。有識之士,慮已及此。事關國民黨興亡絕續,望弟再思。

近讀大作,有“切望父靈能回到家園與先人同在”之語,不勝感慨系之。今老先生仍厝于慈湖,統一之后,即當遷安故土,或奉化,或南京,或廬山,以了吾弟孝心。吾弟近曾有言:“要把孝順的心,擴大為民族感情,去敬愛民族,奉獻于國家?!闭\哉斯言,盍不實踐于統一大業!就國家民族而論,蔣氏兩代對歷史有所交代;就吾弟個人而言,可謂忠孝兩全。否則,吾弟身后事何以自了。尚望三思。

吾弟一生坎坷,決非命運安排,一切操之在己。千秋功罪,系于一念之間。當今國際風云變幻莫測,臺灣上下眾議紛紜。歲月不居,來日苦短,夜長夢多,時不我與。盼弟善為抉擇,未雨綢繆?!傲壤L?,不歸何待?”

人到高年,愈加懷舊,如弟方便,余當束裝就道,前往臺北探望,并面聆諸長輩教益?!岸缺M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遙望南天,不禁神馳,書不盡言,諸希珍重,佇候復音。

老夫人前請代為問安。方良、緯國及諸侄不一。

順祝

近祺!

廖承志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四日

廖承志在公開信中提到,“和平統一”,“國民黨興亡絕續”,“蔣氏兩代(要)對歷史有所交代”,請蔣經國先生“慎思”“再思”“三思”,可謂句句良言,扣動心弦?!坝嬂斢嬏煜吕?,求名應求萬世名”是蔣經國的座右銘。廖承志在信中引用這句話,是以蔣經國的身份來說的,動之以情。

廖承志致蔣經國的公開信在7月25日《人民日報》發表后,7月26日至31日,大陸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各界知名人士及港澳同胞、華僑紛紛召開座談會,發表談話,切盼蔣經國摒棄前嫌,依時順勢,擇善而從,共圖振興中華之偉業。同時,公開信引起海內外的極大震動。中國共產黨民族大義昭然明示天下,激起國民黨老兵的思鄉、歸鄉的千層浪,對國民黨僵化的大陸“三不”政策形成強大沖擊。

對廖承志的公開信,“來而不往非禮也”,蔣經國不能沉默。他要公開表明臺灣當局的立場,表明臺灣當局對中共“統戰陰謀”的一貫回絕態度。于是,經蔣經國授意,臺灣當局搬出時為國民黨中常委的宋美齡,請她以長輩的名義給廖承志回公開信。這實際上已經是國共兩黨的特殊交往方式了。

1982年8月17日,宋美齡親自給廖承志寫了一封回信。這封信自然是糾葛在國民黨失敗情緒中難以自拔,并借機攻擊祖國大陸。宋美齡的回信可以說是惡氣充盈。盡管臺灣當局表面上不松動,實際上已經開始考慮與大陸的來往溝通了。兩岸隔絕的冰面之下,蔣經國在考慮著臺灣與大陸的和合問題。實際上,他的密使沈誠已經啟程赴北京,“三不”政策開始動搖。

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下全力推進對臺工作

1984年,鄧小平發表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設想,鄧穎超在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上強調指出,“贊成統一就是愛國。在統一的大前提下,一切問題都好商量,總會求得合情合理的解決?!?/p>

鄧穎超工作繁忙,但只要臺灣同胞訪問團到訪,她都要會見。1983年至1984年,她接見了旅美臺胞醫生團、“臺灣之將來”研討會的海內外學者、菲律賓臺胞團、“亞洲文化研究會”代表團、旅美臺胞工商考察團、第一屆海內外青年臺胞夏令營全體營員。她總是認真聽取臺胞對統一祖國的意見建議,針對臺胞提出的問題闡述對臺方針政策,也以親身經歷講述國共兩黨合作歷史。對于一些臺胞或海外臺胞中的文化名人,她總是擠出時間接見,向他們宣傳中共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政策。她先后接見過楊基振夫婦、陳鼓應教授、晏陽初博士、胡秋原先生。

鄧穎超善于團結民主黨派成員,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一起來做祖國統一的工作。1979年底,朱學范當選為民革中央副主席。鄧穎超囑咐他要為祖國統一大業多出力。朱學范按照鄧穎超的囑咐,于1981年2月發起并主持召開了對臺通郵座談會,并向中共對臺工作小組遞交了《關于成立對臺通郵研究小組的請示報告》,還遞交了具體的工作建議,得到了鄧穎超的嘉許。朱學范在1988年底當選為民革中央主席,鄧穎超專門寫來賀信,信中說,“關于祖國統一實行一國兩制,你和貴黨的同志們一定能取得新的發展和新的成績?!?/p>

1990年11月是張治中將軍百年誕辰,張治中將軍的后代自臺灣來闊別42年的祖國大陸。鄧穎超知道后,立即邀請他們到她家做客,贊揚張治中將軍為促成國共兩黨合作和祖國的和平統一作出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鄧穎超很自然地繼續了周恩來沒有能夠來得及做的工作。在張學良90誕辰時,鄧穎超曾給他發去賀電。電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去臺之后,雖遭長期不公正之待遇,然淡于榮利,為國籌思,贏得人們敬佩?!睆垖W良的舊部呂正操到美國去也向張將軍遞交過鄧穎超的信,并轉達了黨中央領導對他的問候。在信中,鄧穎超受鄧小平委托,誠懇歡迎張將軍在方便的時候回家鄉看一看。張將軍沒有使用放大鏡,臉幾乎貼到信紙上,一字一句地看著??吹侥┪侧嚪f超的簽名時,他說:“周恩來我熟悉,這個人很好,請替我問候鄧女士?!彼o鄧穎超親筆復信,其中寫道:“遐首云天,無日不有懷鄉之感,一有機緣,定當踏上國土?!?992年鄧穎超病逝時,張學良委托他在北京的侄女張閭蘅送花籃祭奠,挽帶上書:“鄧大姐千古張漢卿、趙一荻敬挽”。

在特定的歷史情狀之下,鄧穎超自然而然地保持了海峽兩岸之間的私誼,恰是堅固了民族大義的根系,為20世紀80年代兩岸打破老死不相往來的僵局營造了較為和順的情狀。在鄧穎超80大壽的時候,宋美齡還曾經送了一份厚禮,送的是一只做工精美的玻璃兔,因為鄧穎超是屬兔的?,F在這只友誼兔被保存在天津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里。

顯然,鄧穎超的一系列言行和特定身份贏得了海峽對岸的積極響應,臺灣一份有影響的雜志刊登文章說:臺灣不可無大陸,大陸不可無臺灣,老百姓之間,觀點是可以交流的,中國人要團結起來。

猜你喜歡
廖承志蔣經國鄧穎超
鄧穎超:你用鮮花綻放我一世愛戀
長征中廖承志給人畫像“混飯吃”
新媒體技術在復原陳列中應用的探索——以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為例
蔣經國不用日貨
長征中廖承志給人畫像“混飯吃”
蔣經國曾貧困潦倒舀地溝油做飯
廖承志的自我批評
蔣經國統馭臺灣情報特工
李先念、王震、鄧穎超遺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