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載激光雷達的標準化進展分析

2024-03-04 07:48郭玉芳巨小文
地理空間信息 2024年2期
關鍵詞:激光雷達數據處理測繪

郭玉芳,陳 浩*,巨小文,任 福

(1.自然資源部測繪標準化研究所,陜西 西安 710054;2.自然資源部陜西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陜西 西安 710054;3.武漢大學 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激光雷達技術具有高精度、高自動化、高效率等顯著優勢,同時點云數據蘊含的豐富信息為LiDAR數據的使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1-6],但是LiDAR點云數據處理的算法、相關軟件以及激光雷達產品的規范性等方面仍制約著LiDAR 技術大范圍的普及性應用[7-8]。我國在激光雷達技術領域的發展和應用起步較晚,美國等發達國家在激光雷達領域的發展和應用研究已有近二十余年的成功經驗,在LiDAR的標準化領域也制定發布了相關標準。本文在梳理美國激光雷達標準化背景和發展歷程的基礎上,以USGS 頒布的《激光雷達基礎規范》最新版本為例,從LiDAR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兩方面分析了機載LiDAR標準化的關鍵技術內容和技術指標,探討了美國激光雷達新技術標準化的特點與優勢,對于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新技術標準的研發和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價值。

1 LiDAR標準化的背景

2003 年美國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制定發布了《LAS 規范》(1.0 版本),該標準為用戶提供一種開放、通用的數據格式,極大地推動了LiDAR數據的共享和應用[9-10]。2009 年,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啟動了國家空間項目(National Geospatial Program,NGP),進行美國全境范圍的激光雷達數據獲取。NGP計劃管理的一個重要項目是美國三維高程計劃(3DEP)項目,其旨在獲取三維空間數據,目標是到2023 年底獲取全面覆蓋美國本土、夏威夷及其屬地的LiDAR 數據和覆蓋阿拉斯加地區的干涉合成孔徑雷達(InSAR)數據[11]。3DEP 項目LiDAR 數據采集與全國范圍的眾多數據生產商合作,出現了交付成果不統一、數據集難以兼容、整體項目的分析處理異常困難等問題[12],因而亟需制定一個基礎性的標準來規范美國全境激光雷達數據采集的最低技術指標和成果交付的統一格式和要求,以保障NGP整體數據的質量和統一性。

LiDAR技術應用實踐的需求推動了LiDAR標準化的發展,USGS 于2012 年8 月正式發布了《激光雷達基礎規范》(以下簡稱LBS 規范)1.0 版本,系統全面地規范了機載LiDAR從數據采集、數據處理、精度檢驗到成果交付的具體要求,為LiDAR技術的生產實踐和推廣應用提供了很好的指導作用。該標準第一個版本發布之后迅速被美國的許多州、縣以及行業企業和數據生產商所接受,一些國家還將該標準作為本國制定激光雷達規范的基礎,成為了國際地理信息領域影響頗為廣泛的一個LiDAR基礎性標準[13-14]。

2 LiDAR標準化的歷程

測繪新技術的標準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需要隨著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需求不斷發展完善。美國激光雷達的標準化是隨著LiDAR 技術在NGP 應用實踐,在近10 a 間不斷進行更新修改完善的過程。USGS 自2012年8月發布LBS規范1.0版本之后,隨后不斷進行了標準的更新和修訂,實現了對標準隨技術應用實踐和需求的同步動態更新,LBS規范最新版本是2021年6 月發布的,各版本的發布時間和主要變化內容具體見表1。

表1 激光雷達基礎規范的版本簡況

3 LiDAR關鍵技術環節的標準化分析

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是保障LiDAR數據質量的關鍵,也是關系LiDAR技術應用的重要環節,同時亦是標準化的重點和難點所在。LBS規范對機載LiDAR的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規定,以下以LBS 規范的最新版本2021 Rev.A 為例,從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兩方面對機載LiDAR標準化的關鍵技術環節和技術指標進行具體分析。

3.1 數據采集

激光雷達的數據采集在很大程度上受項目區的環境及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為了保障3DEP 項目全國范圍內激光雷達采集數據的一致性,LBS 規范主要規定了必須滿足的最低采集要求,包括采集區域與天氣條件、質量等級、采集標準等作了相關要求,具體內容如下:

1)采集區域和天氣條件。LBS規范規定數據采集的區域應覆蓋感興趣區域并外擴100 m 的緩沖區域;天氣條件要求在無云霧且無雪的情況下進行,且地面尚未發生大面積洪水或其他類型的淹沒情況,植被覆蓋區應首選在無葉條件下進行數據采集。在植被有葉情況下的數據采集工作在簽發任務單或合同之前應得到USGS相關部門的批準。

2)質量等級要求。LBS 規范將質量等級(QL)分為4 級,規定從QL3 到QL0 數據質量越來越高,并對不同質量水平級別做了相應的質量要求[15],規定最低可接受額度質量水平為QL2 級別,同時USGS 鼓勵3DEP項目的數據商采集提供高質量水平的數據。

3)額定點云間距要求:總體額定點云密度(aggregate nominal pulse density, ANPD)和總體額定點云間距(aggregate nominal pulse spacing,ANPS)是衡量激光雷達點云數據采集質量的重要參數。ANPD 是指定區域內單位面積點云的典型或平均密度,通常表示為每平方米的點云數;ANPS 是激光雷達數據集中點云之間的典型或平均橫向距離,通常以米為單位。LBS規范對不同等級下的ANPD和ANPS作了具體的要求,見表3。其中,在QL2等級下,ANPD應不低于每平方米2個點;ANPS應不大于0.71 m;另外LBS規范特別指出特定的項目要依據當地具體的地形和土地覆蓋條件,可能數據采集時需要更高的點云密度。

3.2 數據處理

機載LiDAR點云數據具有海量、高冗余、點云密度不均、非結構化等特點,點云數據的處理是當前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問題,也是LiDAR標準化的關鍵技術環節。LBS 規范對點云數據處理的基礎性內容如數據基準、精度檢驗、數據分類等方面的內容進行了具體規定,主要技術要求如下:

1)數據基準。LBS規范對數據基準主要規定了點云的文件格式、時間基準、空間基準、坐標參考系等內容。

2)精度檢驗。LBS規范規定在對點云數據進行分類和生成衍生產品之前,應對點云數據的絕對高程精度和相對高程精度進行檢驗,并提供檢驗過程的詳細報告。

相對高程精度指在沒有地面測量控制點的情況下,激光雷達數據集內部的幾何質量。單點的精度計算公式為:

式中,Range 為每個像素中最高和最低激光雷達點云數據之間的差異,單位為m;Slope為指該單元相對于其8 個相鄰單元的最大坡度,以小數表示,由每個單元的最低高程計算;Cellsize為指單元格的邊長,單位為米,用ANPS 表示,經四舍五入后向上取整,然后再加倍;CEILING 是一個將ANPS 向上取整的函數;1.414為計算像素對角線尺寸時的系數[13]。

最終精度應以劃定樣本區域的面Shapefile文件形式進行報告。以每個柵格單元為樣本值,計算樣本區域Z 方向的均方根差(RMSDz)值是否超過規定采集QL等級的限制。QL2級別下,單幅內精度和跨幅重疊一致性的RMSDz限值分別為≤0.06 m和≤0.08 m。

絕對高程精度、激光雷達數據及其衍生DEM的絕對高程精度應根據ASPRS(2014)進行評估和報告。劃分為植被和非植被土地覆蓋類型分別評估其絕對高程精度。評估應說明4 個絕對精度值:點云數據和DEM 各 自 的NVA (nonvegetated vertical accuracy,NVA)和VVA(vegetated vertical accuracy,VVA)。采用ASPRS 方法時,不同的質量等級(QL)對數據的最低NVA 和VVA 要求不同,且需要同時滿足NVA 和VVA 的最低要求值。在QL2 質量水平下,NVA 和VVA 在95%的置信度下的要求值分別為≤0.196 m 和≤0.30 m[13,15]。

3)數據分類。LBS規范規定了激光雷達數據必需的、最低的分類方案。在已分類的LAS 交付成果中,除非被標記為保留點外,任何點不允許分配為0 類。所有屬于最低分類方案且未被標記為保留點的點云都應進行正確分類,可以根據特別的要求或目標添加新的分類,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為了保證分類的連續性,整個項目中點的分類要保持一致[13]。

4 LiDAR標準化現狀及特點分析

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激光雷達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研究領域的起步較晚,LiDAR的標準化工作也相對滯后。原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也曾頒布了少數激光雷達的相關行業標準,例如CH/T 8024-2011《機載激光雷達數據獲取技術規范》、CH/T 8023-2011《機載激光雷達數據處理技術規范》等[14]。受限于我國標準化管理機制,這些標準在實踐中未能隨LiDAR技術發展應用的變化而及時更新,標準的適用性也非常有限。而在LiDAR數據質量檢驗和分級、LiDAR數據分類等關鍵技術方面,目前我國仍缺失相關的標準。

隨著我國實景三維建設的推進以及自動駕駛對高精度地圖市場需求的增長,LiDAR的標準化需求也愈加迫切。因此,筆者通過對近10 年USGS 發布的《激光雷達基礎規范》7 個版本的跟蹤和分析研究,認為USGS 在LiDAR 新技術標準的制定、更新以及應用等方面具有顯著特點,其標準化的模式和思路對于我國研制測繪新技術標準具有很好的啟示作用,具體特點分析如下:

1)更新快速及時,靈活性好。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USGS 在2012 年8 月發布了LBS 規范1.0 版本,之后不斷更新修訂推出更高級版本,到2021年共發布了7個版本,且2020年之后版本的標識也發生了變化,版本標識按年和字母組合進行標識,意味著該標準的更新將更加及時快速,或實現動態化更新。這既是LiDAR技術迅速發展和應用的需求,也是新技術標準自身不斷完善的需求。這種靈活、快速、動態化的更新模式對于我國測繪新技術標準的發展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2)適用性好,保持與現有相關標準的協調性。LBS 規范的相關內容保持了與現有標準的高度協調性,例如點云數據格式采用美國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ASPRS) 發 布 的《LAS 規 范》 version 1.4-R15(ASPRS,2011)中所規定的點云數據記錄格式中較為通用的數據格式;成果的精度分級保持了與DEM相關標準的一致;交付成果的元數據保持了與美國聯邦地理數據委員會(FGDC)發布的《數字空間元數據內容標準》(1998)的一致,同時還增加了反映LiDAR 特色的其他元數據內容。該標準保持與現有相關標準的協調一致性,大大提高了該標準的市場適用性。

3)可操作性強,涵蓋了從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到成果交付的全過程。LBS規范是一個全面系統的Li-DAR 技術規范,涵蓋了從LiDAR 飛行數據采集的要求、天氣條件、數據格式等,到數據處理的點云分類、定位精度檢驗、瓦片要求等,以及最終成果交付的內容都進行了具體詳細的規定。與其他一些LiDAR數據處理規范僅僅側重于從LiDAR 點云數據生成DEM 不同的是。該標準著重強調了原始激光點云的處理過程,這樣可以保障在USGS NGP項目獲得完整的數據源包括元數據、特征線、質量信息、描述性文檔和其他一些輔助數據,更好地支持LiDAR技術不同使用目的應用。

4)成果按精度分級,內容豐富,保障了LiDAR數據的廣泛應用。USGS 在LBS 規范中規定成果按精度分為4 個等級,不同等級的質量和技術指標不同。成果類型豐富多樣,包括分類的點云數據、裸地球表面數字高程模型、全部的特征線及其相關元數據,這種多元化豐富的數據成果既凸顯了LiDAR 技術的優勢,兼顧了不同部門對高程數據的不同需求,同時還實現了一次性數據的獲取,多部門數據的共享和重復利用,推動了地理信息資源價值的提升[14],對于我國目前開展的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5 結 語

激光雷達作為近年來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測繪技術,具有高精度、高自動化、高效率等傳統測繪無法比擬的優勢,在當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資源調查監測、基礎測繪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當前隨著實景三維、新型基礎測繪、自動駕駛高精度地圖等研究的開展,隨之LiDAR 的標準化需求也愈加迫切。本文在梳理分析美國LiDAR標準化背景和標準化歷程的基礎上,從數據采集和數據處理兩方面對機載Li-DAR 標準化的關鍵技術環節和技術指標進行具體分析,并探討了美國激光雷達新技術的標準化特點和優勢,對于我國測繪地理信息新技術標準的研發和制定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猜你喜歡
激光雷達數據處理測繪
手持激光雷達應用解決方案
認知診斷缺失數據處理方法的比較:零替換、多重插補與極大似然估計法*
法雷奧第二代SCALA?激光雷達
ILWT-EEMD數據處理的ELM滾動軸承故障診斷
浙江省第一測繪院
工程測繪中GNSS測繪技術的應用
基于激光雷達通信的地面特征識別技術
基于激光雷達的多旋翼無人機室內定位與避障研究
04 無人機測繪應用創新受青睞
無人機在地形測繪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