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軍種新戰法有無新作用

2024-03-05 04:04劉朝暉
新民周刊 2024年8期
關鍵詞:戰法烏軍戰場

劉朝暉

2023年11月9日,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地區,俄烏沖突持續,俄羅斯士兵接受無人機培訓。

俄烏沖突爆發兩周年,雙方的前線戰事依然激烈膠著。盡管近期俄軍攻占阿夫杰耶夫卡標志著俄軍開始逐漸掌握戰場主動權,但就此斷言烏克蘭敗局已定為時尚早。

兩年間,除去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較量,戰場上雙方拉鋸式的血與火的廝殺中,塹壕戰、地雷戰、火炮對轟等傳統戰法的對抗仍是主要手段,而無人機、無人艇、AI算法、高超音速導彈等新型武器技術和新戰法也投入實戰,甚至催生了新的軍種。

這些新軍種新戰法,在戰場上都發揮了何種作用,是否會成為決定沖突最終結局的“勝負手”,成為國際軍事觀察家們的關注和研究的熱點。

在俄烏沖突戰場上,無人機的大量應用可能是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兩年來,俄烏雙方均投入使用了大量無人機,開辟了大規模、高頻率的無人戰場。美國海軍部長卡洛斯·德爾·托羅說,俄烏沖突開啟了“戰爭新的時代”,無人機和電子戰在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除了那些大中型察打一體無人機在戰略層面和戰役層面的使用,戰場上出現了一種新的戰法,就是使用小型民用無人機來投擲手榴彈、迫擊炮彈,用來打擊地面暴露的或藏在坑道內的戰斗人員,停放的汽車、裝甲車,甚至坦克,還可以打擊炮兵陣地,倉庫、油庫等目標。

俄烏沖突雙方都公布有一些無人機投彈精確打擊對方士兵的視頻,對雙方都產生了較大的心理沖擊和震撼。軍事專家傅前哨認為,這種無人機屬于“低慢小”目標,不容易被發現,且成本較低,量大以后防不勝防。

看起來不起眼,殺傷力也不大的小型無人機,實際上重新定義了地面近距攻防戰斗,在戰術層面對地面進攻和防御戰斗已經產生了顛覆性影響。如何防御低空超低空的小型無人機打擊已經成為敵對雙方研究的重點內容。

除了無人機,無人艇也發揮了重要作用。2022年10月29日,烏克蘭軍隊使用無人機與無人艇“組隊”,對塞瓦斯托波爾軍港停泊中的俄黑海艦隊發起遠程自殺式打擊。導致俄羅斯黑海艦隊的至少三艘艦艇受損,包括旗艦“馬卡羅夫海軍上將”號護衛艦。今年2月14日,烏克蘭國防部又發布消息稱,烏軍出動無人艇在克里米亞半島阿盧普卡附近海域擊沉了俄羅斯黑海艦隊“凱撒·庫尼科夫”號登陸艦。

也許正是無人機和無人艇的出色表現,今年2月6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簽署了有關在烏武裝部隊創建新軍種——無人作戰系統部隊的法令。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無人系統新軍種的國家。

烏軍利用遠程導彈發起的襲擊,幾乎都是針對克里米亞的俄軍目標。2024年,克里米亞仍將是烏軍重點打擊的方向之一。

澤連斯基在當天的視頻講話中明確指出,無人駕駛裝備在陸??盏淖鲬鹬幸颜宫F出驚人的效率。烏克蘭計劃在2024年生產100萬架無人機。軍事評論員魏東旭認為,上百萬架產能的說法比較夸張,這也說明烏克蘭在常規武器方面有短板。

導彈互襲,也是俄烏沖突戰場的一種常態。由于雙方的航空兵顧忌到對方的防空活力,都無法深入到對方陣地腹地進行打擊,因此使用巡航導彈、彈道導彈打擊對方的高價值目標,就成為了選擇。

據央視軍事報道,俄烏沖突爆發之初,俄軍遠程導彈的主力是“口徑”?;埠綄?。到了今年年初,俄軍發動的數次襲擊中,更多采用的是“匕首”高超音速導彈、Kh-22巡航導彈等。烏軍在1月初承認,對這些導彈的攔截成功率不足50%。

而烏克蘭方面,從英法得到了“風暴陰影”和“斯卡普”巡航導彈;從美國得到了ATACMS導彈,但射程較短。近日,據外媒報道,拜登政府正在考慮向烏克蘭提供射程更遠的陸軍戰術導彈系統(ATACMS)導彈。

被擊沉前的俄羅斯大型登陸艦“凱撒·庫尼科夫”號。

烏軍利用遠程導彈發起的襲擊,幾乎都是針對克里米亞的俄軍目標。比如2023年9月,位于塞瓦斯托波爾的俄黑海艦隊總部就遭到了烏方導彈襲擊。軍事專家邵永靈認為,2024年,克里米亞仍將是烏軍重點打擊的方向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環球時報轉引外媒報道,俄羅斯已經進口了來自伊朗的短程彈道導彈,至少有“佐勒法加爾”和“法塔赫-110”兩個型號約400枚。有專家認為,這些射程300到700公里的伊朗導彈,可能被用來精確打擊高價值目標,由于缺少具備反導能力的防空系統,烏克蘭軍隊很難攔截成功。

然而直到現在,前線也沒有發現俄軍使用伊朗導彈的痕跡,這表明俄軍收到導彈后儲存了起來?!逗娇罩R》主編王亞男認為,這些逐漸儲備的導彈,會在未來某一時刻發出更大的威力,很可能就會在烏克蘭最脆弱的時候,導彈密集轟炸關鍵節點,然后俄軍發起猛烈進攻,一舉瓦解烏軍在某個關鍵地域的防線,徹底改變俄烏戰場的局勢。

兩年來的拉鋸戰、陣地戰、消耗戰,讓俄烏雙方都損失慘重。在雙方人員、裝備有所變化的情況下,作戰方式也在不斷變化??傮w看,仍然沒有脫離傳統戰爭的特點——火力更強的一方占據上風。雙方最突出的一個戰斗方式就是用炮彈對轟,炮彈的消耗量驚人。

俄烏雙方拿出了諸如“康乃馨”自行榴彈炮、BM-21“冰雹”火箭炮、BM-27“颶風”火箭炮等蘇聯時期研制的老式火炮、火箭炮進行對轟。另一方面,隨著新技術的逐漸成熟,“老炮”也有了新戰法。

在戰斗控制系統的運用上,烏軍使用了一款名為“蕁麻”的控制系統,通過互聯網把這些老式火炮連成整體。當烏軍前線士兵或無人機操作員發現俄軍目標后,在“蕁麻”終端的數字地圖上標記目標位置,然后向附近的烏軍炮兵單位“實時派單”?!笆n麻”可自動計算射擊諸元,引導烏軍炮兵發起炮擊。

蘇聯時期生產的“Grad”火箭炮在俄烏前線開火。在戰場上,俄烏雙方都有使用該型火箭炮。

俄烏沖突發生后,烏克蘭士兵和民眾使用虛擬設備模擬武器訓練。

俄軍炮兵也大幅改進了察打綜合體,通過炮兵與無人機更加緊密地整合在一起,直接支援那些得到授權實施火力打擊的指揮官。俄軍火炮還通過“火槍手”(Strelets)C4ISR系統,提高了協同能力,能夠從多個陣地開火并迅速機動撤離,從而降低了地方反炮兵火力的應對能力。

火炮的“新”還體現在彈藥上。烏方使用了大量精確制導炮彈,還有末敏彈,能利用傳感器對下方地面進行掃描,發現目標后進行攻頂打擊。俄方為了應對烏軍的制導炮彈,加大了前線電子戰系統的密度,同時俄軍也廣泛使用了“紅土地”系列精確制導炮彈,抗電子干擾能力更強。

最令人驚訝和不寒而栗的是,一些美國科技巨頭正在把烏克蘭打造為一個人工智能戰爭的實驗場。

美國《時代》周刊2月26日一期的封面文章將俄烏沖突稱為“第一場人工智能戰爭”。文章透露,美國一些AI科技公司的軟件,可以處理來自無人機、衛星、地面人員、可穿透云層的雷達、可探測到部隊行動和炮火的熱像等來源的原始情報,這些數據原本需要數百名人員進行分析。在依靠軟件和人工智能的沖突中,更多的軍事決策可能會由算法完成。人工智能模型可以向軍事官員提供打擊敵軍陣地的最有效選擇,這些模型還可以通過每次打擊進行學習和改進。

人工智能的介入,也許揭示了未來戰爭的某種形態,但就目前俄烏戰場的實際來看,還是一場傳統的消耗戰。新軍種也好,新戰法也好,最終拼的就是誰的家底厚。

盡管俄黑海艦隊、預警機等大型裝備遭受損失,但俄羅斯在加大無人機生產的同時,也開足馬力加大了更多軍火的生產。近日,普京第六次視察烏拉爾機械廠的坦克生產線,外界評價俄羅斯已經進入坦克及裝甲車輛大規模生產階段。

目前,俄羅斯坦克產量增長了5.6倍,火炮彈藥產量增長了17.5倍,隨著俄軍動員力度加強,以及國民經濟體系向戰時調整,源源不斷的生力軍和武器裝備開始投向前線。

而只能被動等待西方接濟的烏克蘭軍方表示,他們嚴重缺乏彈藥和炮彈,而美國擱置600億美元的一攬子援助計劃使情況更加惡化。目前烏軍每天僅能發射約2000發炮彈,而俄軍每天發射的炮彈總數接近10000發左右,且2024年很可能超過這個數字。澤連斯基已經多次指責西方沒能繼續增加軍援。

俄烏沖突兩周年之際,奪取阿夫杰耶夫卡是俄軍去年5月攻克巴赫穆特以來,前線發生的最大變化,已經表明戰場主動權轉到了俄羅斯手中,但未來局勢仍存在不確定性。目前俄羅斯已經建立起堅固的防線體系,卻也難以輕易將戰線再擴展到烏東四州之外;烏軍短時間內無力攻堅,被迫轉攻為守,但也不會輕易后撤。

在分析人士看來,就當前局勢而言,俄烏沖突進入第三個年頭,消耗戰似乎還將延續,以談判方式結束沖突的前景渺茫。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上海俄羅斯中亞學會常務理事張耀認為,俄烏沖突的變局與可能的談判或許會出現在今年底和明年初。但經過俄烏沖突,俄羅斯與西方對未來烏克蘭的地位、俄羅斯在國際秩序中的作用、歐洲的安全秩序乃至新國際秩序的重新定位注定會存在很大分歧。也許我們會看到某種談判與沖突交替發生的現象。

猜你喜歡
戰法烏軍戰場
烏軍反攻要從馬里烏波爾開始?
美報告:烏軍持續作戰能力正在下降
戰場上的神來之筆
雪域高原,行軍千里練戰法
C-130:戰場多面手
貼秋膘還有三秒到達戰場
烏總統渲染“八萬俄軍壓境”
也門,西方反恐的第三戰場
臧紆青和他的“伏勇散戰法”
略論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法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