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州不缺藝博會,缺一場好的藝博會

2024-03-05 17:23Cecilia
收藏·拍賣 2024年1期
關鍵詞:藝博會藏家畫廊

Cecilia

年底廣州的四場藝博會

廣州作為當代藝術的先鋒之地,亦是國內首個舉辦藝博會的地方,且經濟總量三十多年來一直位居全國首位,但當代藝術氛圍卻有所欠缺,連帶藝術交易市場也添上一層灰霾。但總是敢為天下先的廣東人,仍會選擇在廣州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成立全新的藝博會品牌。

舉辦藝博會是一個系統工程,參展商、藏家、品牌客戶、觀眾、布展和服務,環環相扣。參展名單是衡量一個博覽會水準的最直觀因素。指標性畫廊、新生代畫廊和本土畫廊撐起了2023年“魔燈當代藝術博覽會”。

由于體量適中,每個展位的面積比起其他藝博會,顯得更為寬敞,在編排上可多花心思。特別企劃中的鏞正堂×白石畫廊,安放了一個大銅門作為間隔,頗有園林意趣。亞洲藝術中心通過藝術門類、年齡跨度、色調、價格等因素達到整體概括式呈現的效果,關注畫廊則為大家帶來國內少有人關注的西南藝術家作品。

背靠廣州設計周,人流自然不用擔心。筆者時不時會觀察到有些展位圍滿了聽講解的觀眾,可以明顯感知到,參展觀眾對當代藝術有著濃厚興趣和強烈求知欲。只是,不聽工作人員勸阻,數次觸摸展品、為與藝術品同框拍照而影響他人正常觀展等不文明觀展行為時有發生。有些展位為了保護藝術品,緊急拉起了警戒線。有時,觀眾提問的問題也會讓人哭笑不得,如為什么樓上的畫比樓下的畫貴那么多?把藝術家唐納德·山克爾的抽象畫作當作是家居軟裝粉刷油漆的色板,并問畫廊主理人這個刷漆師傅工作一次要多少錢?

指出這種現象,并非要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對此嘲諷,畢竟敢于提問說明大家對當代藝術這一未知領域感到好奇,這是向好的第一步。我們更應探究現象背后的原因,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其實說明目前廣州大部分民眾對藝術的認知還處于初始階段,美育在民眾日常生活中的缺失,也給各大畫廊增加了極大的教育成本。曾目睹北京、上海藝術市場崛起的藝術從業人員紛紛表示,這就像10年前的北京,任何事情的發展都需要一個過程,給廣州一點時間吧!

對于不少新晉畫廊來說,這也是他們第一次參加藝博會?!罢故尽薄霸囁薄敖档皖A期”“慢慢培育”等幾乎是他們都有提及的詞匯。畢竟,藝術品交易是個長線過程,亞洲藝術中心提到在他們連續三年參與在廣州舉辦的藝術博覽會和在美術館舉辦展覽后,今年有好幾位關注亞洲藝術中心多年的人成為入門級藏家。

同期開幕的還有在文華東方酒店舉辦的首屆“創造東西”手工藝術博覽會,這是中國首個唯一聚焦當代手工藝術的博覽會,旨在為當代手工藝術家、畫廊機構、藏家及藝術愛好者提供一個國際化的專業交流平臺。

藝博會舉辦地點一定要在展覽中心?這個藝博會給出了不一樣的思路。主辦方承包了文華東方酒店的一整層樓,回字形的展線,不用走回頭路,展出的手工藝品就散落在這16個房間當中,觀者像是在參與一場尋寶游戲。在酒店舉辦的藝博會,更具私密性,且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更強。必要時,還可以坐下來歇歇腳。整個展會的品質是在線的,只是手工藝品與藝術品的界限如何區分?如何通過展會更大限度地使得手工藝品觸達到大眾?接下來有待主辦方指出更明確的發展方向。

第四屆“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同樣是一場不在展會舉辦的藝博會,此次選址于未來社,與社區里的餐飲、市集融為一體,旁邊就是居民樓,倒顯得藝博會“消失”在這般街景樓宇之中。創辦于2020年的廣州當代藝術博覽會,命運多舛,從首屆的百余家到如今寥寥可數的參展商,今后如何繼續落實初始目標,調整實施發展規劃?

而舉辦了28屆的老牌“廣州藝博會”,根據官方數據披露,總成交額達3.6億元,可見傳統美學在廣州還是有著十分深厚的基礎的。展會展示的作品大多來自美術家協會成員、非遺大師,且因展覽邏輯不清晰,各種不同門類的藝術品“大雜燴”式的呈現,讓人“亂花漸欲迷人眼”?,F場作品良莠不齊,甚至還可以看到藝術家本人在守攤,這種繞過專業機構讓藝術家直面銷售的行為在其他藝博會中是不允許發生的。此外,主流大眾媒體的集中發聲與專業藝術媒體的集體啞然,就像是兩個沒有交集的平行時空。

藝術市場需要增量,但更需要質量

藝術家、畫廊機構、藝博會、藏家與藝術生態之間是一個螺旋交織上升并逐漸成熟的過程,藝術市場從不是“一槌子”買賣,一個成熟的當代藝術市場需要開放、包容的心態,由多方共建。當代藝術的產業特質需要機構跟藏家深度溝通,包括了解理念及運作邏輯。

就拿上海來說,10年前,上海西岸只是一片有待開發的區域,隨著畫廊、藝術家在本土愈發頻繁的亮相,西岸藝博會更多地成了一個生成、孵化、發酵的場所,催化著城市乃至中國全年的藝術生活,也讓這片地區的藝術特性更為深入人心。

因為藝術市場需要增量,每一場展覽、藝博會和拍賣等多方面的工作都是積極推動、促進行業增量的重要力量。博覽會作為一個對接行業上中下游資源的鏈接平臺,并最終產生交易,對于本土新晉藏家來說,是最直接、高效率觸達當代藝術的場所。所以“首屆”這個詞就指向了“從無到有”的填補市場空白的商業行為,這是首要意義。其次,如何可持續發展,就是接下來的重中之重。一個藝博會品牌的成功與否,起碼到第五屆才能得到驗證。

在數字化時代的今天,如何將深耕本土化與拓展國際化水準的目標齊頭并進,如何將地域性特色、民族化、專業化與多元化很好地糅合進藝博會,是一座城市的重要課題。

2023年12月短短的兩周內,已有廣州藝博會、“廣州當代”、手工藝博覽會、“魔燈當代”四場藝博會在廣州舉辦,當展覽場地被撤空,藝術的痕跡被清理,在接下來的更長一段時間內,藝術如何與廣州的城市生活共振?相比起數量,我們更希望看到質量,而不是忙著割一波韭菜。時間不會辜負用心的耕耘,踏踏實實構建藝術生態,方為正道。

猜你喜歡
藝博會藏家畫廊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藝博會觀察
藏家之友
畫廊
藏家之友
如火如荼的藝博會
畫廊
畫廊
第14屆廣州藝博會多措施吸引高端客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