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國際新聞評論節目的創新策略

2024-03-08 03:20黃虹寧
新聞潮 2024年1期
關鍵詞:新聞評論權威性融媒體

作者簡介? ?黃虹寧,廣西日報-廣西云數字媒體集團記者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發展,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斷加深,國際事務成了大眾廣泛討論的焦點,媒體也更加重視對國際事務的報道和解讀。在國際新聞報道領域,新聞評論是提高國際話語權、引導國際輿論、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傳播力量。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由中國日報社推出的《大家熱評》欄目通過視頻化創作、權威專家發聲、內容價值傳遞、融媒體傳播,在國際網絡空間發出權威的中國聲音,引導網民熱情共振,達到全方位、多角度、強聲量、覆蓋廣的宣傳效果,以此為同類節目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新聞評論;融媒體;權威性;國際動態

國際新聞評論節目以分析、解讀和評論國際事務為主要內容。節目通常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元化的國際事務,需要向受眾提供深入全面、客觀準確的信息和鮮明獨特、有價值的觀點,幫助受眾更好地理解復雜的國際事務。

2019年,中國日報社推出國際融媒體評論欄目《大家熱評》(We Comment),欄目以視頻的形式制作,結合《中國日報》的外宣定位,配上中英雙語字幕,每周圍繞國內外熱點、焦點話題推出視頻節目,設置議題,深度解析、權威評論。欄目截至2023年12月已更新200多期,在國內外被廣泛轉載,全球傳播總量超10億次,是一檔受眾廣泛、影響力大、廣泛傳播中國價值內涵和國際主張的權威評論欄目。

一、視頻化創作,可視化傳播

融媒體時代,國際新聞評論節目要遵循新媒體傳播規律,充分適應新媒體用戶閱讀碎片化、移動化趨勢?!洞蠹覠嵩u》欄目采用短視頻的方式進行創作,節目短小精練,契合視聽時代的受眾需求。與此同時,欄目綜合運用3D動畫、漫畫、海報等可視化形式,創新形式載體。

(一)動畫視頻提升閱讀體驗

視頻化的創作和傳播形式,符合新媒體時代的受眾閱讀需求?!洞蠹覠嵩u》欄目以短視頻創作為主,積極探索視頻的創新呈現,在視頻中融入動畫、漫畫等元素,豐富視覺體驗。例如,推出《解碼中國式現代化》系列視頻,以“3D動畫+專家評論”的形式,將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消除貧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方面取得的各項成就,通過可視化場景、數據、圖表、解說進行立體化、全方位呈現。節目開場為3D制作的外國讀者仔細閱讀《中國日報》,隨著鏡頭不斷推進,鏡頭聚焦到《中國日報》報紙頭版的3D動畫中,給觀眾帶來沉浸式的閱讀體驗。3D動畫以一個個豐富、生動的社會化場景,配上簡潔的數據、圖表注釋,讓觀眾一目了然,迅速獲得關鍵信息,進一步激發觀眾的觀看興趣和互動體驗。

《解碼中國式現代化》系列視頻將嚴肅的中國式現代化理論與多元化、可視化的融媒體形式很好地結合,讓國內外受眾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意義。視頻畫面清新悅目,情節緊湊,顯著增強了視頻的趣味性和親和力,有效提升了微視頻的傳播效果,是對重大時政題材進行融合創新報道的有益探索。該視頻有助于更好地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二)新聞漫畫提升節目沖擊力

新媒體時代是讀圖的時代,《大家熱評》欄目創造性地在視頻中加入漫畫圖片,可以更直觀、清晰、快速地輸出信息,讓不同語言、不同文化背景的受眾產生共鳴。例如,在《聯合國官員表示,讓父親參與家庭教育對推進性別平等至關重要》視頻中使用了大量漫畫圖片,把嘉賓的觀點具象化。其中一張漫畫將一男一女分別置于兩個相同的紅圈中,用紅圈隱喻男女雙方所處的環境是平等的,再用紅色箭頭指向婚禮,用隱喻的手法闡釋性別平等是邁進良好婚姻關系的前提。漫畫的加入也讓評論節目的觀點呈現更加生動、直接,視覺沖擊效果更強。

二、緊跟國際熱點,回應社會關切

國際新聞評論節目通過對國際熱點事件和問題進行及時關注和分析報道,可以幫助觀眾及時了解重要的國際事件。因此,節目在選題和輿論引導上,要凸顯時效性和權威性,及時回應國際網友關切,有效引導主流輿論。

(一)選題突出時效性原則

時效性是新聞的重要屬性?!洞蠹覠嵩u》欄目選題突出時效性原則,對國際最新新聞事件或焦點動態進行重點分析、評論,并輔以大量翔實背景、數據和各方觀點,揭示事件本質。例如,緊扣冬奧會舉辦、共青團成立100周年、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建軍95周年等重要宣傳節點及時發布視頻節目,通過專家、學者等權威人士訪談和深度分析,幫助海外受眾更快速地了解中國事務。

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洞蠹覠嵩u》欄目立即采訪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深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推出《商務部原副部長: RCEP將助力世界經濟復蘇》視頻節目。節目從小切口入手,通過生動故事、鮮活案例、翔實數據以及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RCEP正式生效后給國際貿易帶來的深遠影響。2022全國兩會期間,《大家熱評》欄目推出《馬來西亞前副議長:民主并非西方專利,中國治理注重實效》視頻節目,馬來西亞前副議長翁詩杰發表了力挺中國式民主為人民的述評內容。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大家熱評》欄目推出《國際青年看兩會:中國式民主》視頻節目,從意大利、羅馬尼亞、俄羅斯、塔吉克斯坦、美國5個國家青年的視角,展現國際青年對中國式民主的認識和體會,為全國兩會營造了熱烈的國際輿論氛圍?!洞蠹覠嵩u》欄目選題搶抓熱點,及時回應國際社會關切,具備較強的時效性,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二)搶占輿論主陣地,引發社會強烈反響

節目傳播效果與媒體的傳播力和傳播方式息息相關。節目在互聯網中搶占先機,先聲奪人,就能第一時間獲取流量,提升內容的傳播力?!洞蠹覠嵩u》欄目憑借多年的經驗和積累,超前策劃、分析、部署,搶占輿論主陣地,引發社會的強烈反響。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消息一出,有關“中國式現代化”的解讀就被各家媒體爭相報道。在國內眾多媒體機構中,中國日報社是較早推出中國式現代化主題融媒體產品的主流媒體。自2022年10月9日起,中國日報社《大家熱評》欄目就連續3天推出特別評論節目《解碼中國式現代化》。節目圍繞人口大國如何走向共同富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帶一路”看中國和平發展道路3個主題,邀請17位中外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與親歷者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全面深入解讀。中國日報社之所以能搶在眾多主流媒體之前推出《解碼中國式現代化》系列視頻,得益于創作團隊長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學理論、感悟原理,提前確立了節目的策劃方向,搶占先機,為黨的二十大順利召開營造良好的國際輿論氛圍。

三、權威專家發聲,占領海外輿論陣地

國際新聞評論節目是跨文化、跨國家、跨地域的節目,要客觀、公正地呈現多樣性和權威性的觀點,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國際爭議和矛盾。要提高權威性和說服力,有兩個重要因素——專業性和值得依賴性。專業性,是指人們如果覺得信息來自這一領域的真正專家,就會相信它。值得信賴性則與人們發現信息來源可靠或真實的程度有關[2]。

《大家熱評》欄目充分整合國內外不同政治立場、文化背景和學術領域的權威專家資源,欄目嘉賓選擇本著參與者、親歷者、實施者、受益者、專業觀察者的原則,力求客觀、專業、務實、有說服力。例如,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之際,采訪瑞典“一帶一路”執行小組(BRIX)聯合創始人侯賽因·阿斯卡里及卡塔爾大學外交系教授海爾·狄亞班,分別推出《瑞典專家:文化“一帶一路”倡議正在逐漸形成》《卡塔爾學者:“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中國與中東合作》兩期視頻。通過對話兩位業界、學界具有代表性的權威人士,從不同側面展現了“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國際社會的反響和新變化。節目注重用數據、事例論述,充分體現了“一帶一路”倡議受到國際各界的認可和支持。

國內外權威專家的全力加盟,不僅可以確保節目觀點具有國際性和多視角性,還能為國內外受眾帶來更多角度、更客觀、更權威的評論分析,提升節目的權威性和深度、廣度。

四、傳遞多元觀點,增強互聯互通

傳統新聞價值理論認為,接近性是判斷新聞價值的重要標準,其中包括地理上、心理上、利益上等方面,接近的因素越強,受眾的關注度和接受意愿就越大[3]。因此,國際新聞評論節目要力求大格局、大視野、大縱深,包容不同地域、不同價值觀、不同思維方式的觀點,呈現多元觀點,增強節目的貼近性和關注度。

《大家熱評》欄目讓來自不同國家的嘉賓圍繞國際焦點話題進行交流對話,為各國民眾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和觀點,有利于促進理解和達成共識。例如,在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之際,《大家熱評》欄目推出《我的青春在中國》系列視頻,除了邀請我國青年,還邀請了埃及、美國、波蘭、烏克蘭、埃塞俄比亞、孟加拉國、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拉脫維亞等9國青年交流對話,分享各國青年在中國學習生活,與中國青年交往交流的生動故事。視頻生動活潑,不僅從外國青年的角度講述了真實、動人的中國故事,也傳遞出中國青年熱愛祖國、勤奮刻苦、有理想、有信念的價值追求和中國青年的集體精神與奉獻精神,實現了中國價值觀念的多角度、多維度傳播,同時促進跨文化的交流和互動,增進各國之間的友誼和親近感。

五、全媒體平臺傳播,發出海外最強音

國際新聞評論節目以海外民眾為主要受眾,表達方式和表現形式要符合海外受眾的接受習慣?!洞蠹覠嵩u》欄目面向海外傳播落地,所有產品始終堅持全平臺傳播,以中國日報網、客戶端為核心陣地,發揮YouTube(油管)、Facebook(臉書)、Twitter(推特)等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優勢,多平臺、多賬號矩陣發力,還力邀觀眾和網友參與,發表自己對國際問題、國際時事的看法和觀點,提升互動參與度?!洞蠹覠嵩u》欄目多期視頻被廣泛轉載,得到中國駐外使領館轉發,引發海內外網友熱烈討論。

其中,圍繞“中國式民主”,連續推出的《鄭永年:中國應堅持適合本國國情的民主》《阿爾巴尼亞專家:民主的解釋權不應該被西方壟斷》兩期視頻,全球觀看量突破600萬次,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馬丁·芮澤的視頻評論《中國為世界消除貧困作出巨大貢獻》被美聯社等境外主流媒體轉引144次[4],《解碼中國式現代化》系列視頻在中國日報網端首發后,在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各海外社交平臺積極推送,視頻海內外傳播量超3000萬次,被包括外交部、生態環境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等網站、公眾號及海外社交平臺轉發,搜狐、騰訊等廣泛轉載,哈薩克斯坦DKNews與柬埔寨《高棉時報》等海外媒體積極轉發[5],引發海內外網友的熱烈評論。

在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之際推出的《我的青春在中國》系列視頻在中國日報網、中國日報客戶端首發,隨后在中國日報社各個社交平臺及海外平臺發出,被國內各大門戶網站廣泛轉載,并被中國駐外使領館紛紛轉發,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收獲大量轉發評論點贊,全網播放量超800萬次,并入選首都女新聞工作者協會2022短視頻主題新聞優秀案例。

六、結語

國際新聞評論節目要及時關注和報道國際事務的最新動態,幫助觀眾多角度、深層次了解國際政治、國際事務、國際關系、國際經濟的動態和發展趨勢?!洞蠹覠嵩u》欄目有力、有效傳遞中國觀點和中國主張,在中國重要時間節點和國際重大事件上,主動設置議題,及時、準確傳播權威聲音,成為海外民眾了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以及中外思想交流的重要平臺。同時,《大家熱評》欄目積極服務國家周邊外交戰略和對外開放大局,有力、有效傳遞中國觀點,用主流價值觀提升海外輿論引導力,努力提升新時代中國國際話語權,其創新手法值得借鑒。潮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開幕[N].廣西日報,2022-10-17(1).

[2]格蘭·斯帕克斯.媒介效果研究概論[M].2版.何朝陽,王希華,譯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151.

[3]楊勝.圍繞重點建言? 緊扣熱點發聲:以安徽新聞網網絡評論工作的實踐為例[J].新聞世界,2022(11):3-6.

[4]朱萍,劉建娜.探索新型言論產品? 提高國際傳播效能[J].新聞戰線,2022(11):25-28.

[5]趙滿豐.新聞評論短視頻助力國際傳播的思考與啟示:以中國日報社《大家熱評》欄目為例[J].對外傳播,2023(7):41-43.

猜你喜歡
新聞評論權威性融媒體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新聞評論教學改革探索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評論的發展策略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新聞評論”中的教學模式探索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融媒體背景下健康類紙媒的轉型
試論全媒體時代兒童災難新聞的審美
新聞評論中的“神話”
融媒體業態將決定報業未來
權威的證成困境及其解決——對《法律的權威性:基于實踐哲學的研究》的評析
哲學百科全書的經典之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