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汾河流域傳統村落空間格局及可達性研究

2024-03-08 03:31楊艷青閆廣華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汾河村落流域

楊艷青,閆廣華

(長春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32)

所謂傳統村落就是指那些形成時間比較早,傳統文化資源較豐富,并且有相當大的歷史、人文、科技、藝術、社會和經濟價值的村落,應該得到人類的重視和保護[1]。傳統村落是歷史上不同民族主要的居住聚集地,其人地關系生動地展現了特定地域范圍內的文化特色,具有代表性和不可替代性。近年來,經濟發展、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興起,對農村環境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導致傳統村落逐漸消失。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門在2012年12月至2019年6月期間,共同篩選出了五批共計6 819個傳統村落,研究這些傳統村落對于有效整合資源和價值、推動保護和利用、縮小城鄉差距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2-3]。

傳統村落一直是國內外研究的重點內容。早在1840年,德國地理學者科爾就已將目光投向了傳統聚落,研究內容從地域地理、分布形態、村落景觀、民居建筑的保存與演化等多個層面展開[4-10],對中國傳統聚落理論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1980年前后,中國多個領域的學者也開始對傳統村落進行探討,主要包括傳統村落的旅游規劃、建設保護、空間架構、人文風景和建筑特色等方面。趙勇等[11]提出的旨在保護古村鎮的文化遺產和歷史價值的方案,為新型城鎮化背景下中國傳統村落的開發與保護提供了一條可行路徑;劉沛林等[12]劃分了傳統聚落景觀區,揭示了中國傳統村落的景觀特征;一些研究者對中國典型區域傳統村落的時空格局和形成機制進行了歸納和探討[13-17];另一些學者研究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村落的規劃發展策略,他們的研究包括中原經濟區、長江中游城市群、嘉陵江流域等地[18-19]?!翱蛇_性”最初源于經典的“位置理論”,它被用于度量一個地區各個交通結點之間的互動程度[20]。國外可達性研究較早,研究對象包括:城市道路的通勤距離、個體通勤距離以及城市的地理位置等[21]。就其內容而言,研究的核心是探索不同地區間可達性模式的差異[22]、社會不同群體對公共服務可達性的差異、可達性的區域經濟響應等[23]。國內的可達性研究集中在道路交通可達性[24]、服務設施可達性[25]等視角。近年來,國內學者逐漸開始關注景區可達性和傳統村落空間可達性的問題[26],而對于以自駕為主的傳統村落旅游來說,可達性研究尤為重要。

當前對傳統村落的探討中,多為大區域視角下的研究,并且鮮有學者對流域內傳統村落進行系統分析和深入梳理,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加之傳統村落的空間可達性研究重要性日益增強,鑒于此,本研究選取汾河流域作為研究區域,對該區域內傳統村落的空間分布及可達性進行深入分析,為促進傳統村落的保護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1 研究數據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本研究所涉及的傳統村落數據均來自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共五批),目前為止,山西省內傳統村落的總數達到了550個,其中汾河流域的傳統村落數量為164個。本文用百度地圖API坐標拾取系統,獲取了研究區內傳統村落的地理坐標,運用ArcGis10.6軟件建立汾河流域傳統村落空間屬性數據庫,最終繪制了汾河流域的傳統村落空間分布圖(圖1)。

圖1 汾河流域傳統村落空間分布圖

1.2 研究方法

1.2.1 最鄰近點指數

最鄰近點指數是一種地理指標,它表示實際最鄰近指數與理論最鄰近指數的比值。它的公式可以表達為:

(1)

1.2.2 核密度分析

使用核密度分析可以表現出傳統村落分布的集中離散程度,公式為:

(2)

其中,f(s)代表核密度函數;h為帶寬;n是與點s的直線距離小于或等于h的點數;k函數是每個要素點s與核心Ci的距離。

1.2.3 地理集中指數

地理集中指數是用來衡量集中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本文用地理集中指數測度傳統村落在汾河流域的空間分布狀況。公式如下:

(3)

其中,G是地理集中指數;Xi為汾河流域第i個市的傳統村落數量;T是該市所有傳統村落的總數,n代表市區的總數。G值越高,傳統村落分布越集中;G0代表傳統村落在各個城市中平均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數。當G>G0時,傳統村落集中分布;反之,則分散分布。

1.2.4 不平衡指數

不平衡指數用來反映傳統村落在不同區域內分布的均衡程度。公式如下:

(4)

其中,n為汾河流域的市區數;Yi是各市區傳統村落個數在全區內所占比重從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的累積百分比。不平衡指數S在0~1之間,若S=0,表示傳統村落均勻分布在各個市域;若S=1,則集中分布在一個市域。

1.2.5 最短時間距離

本研究中,利用高德軟件提供的實時交通信息獲取各地級市到各傳統村落之間的最短時間距離,以此為基礎數據分析傳統村落的空間可達性。公式如下:

(5)

其中,Kj為傳統村落j的可達性;n表示地級市的個數;Eij指城市i到傳統村落j的最短時間距離。

2 汾河流域傳統村落的空間分布特征分析

2.1 空間分布類型

最近鄰指數是一種空間分布度量方法,可以用來區分點狀要素的聚集、離散和均勻分布特征。點狀要素的空間分布類型可被歸為三類:緊密聚集、隨意分散和均勻分布[27]。本研究中,汾河流域的傳統村落在空間尺度上可以被視為點狀要素,因此可以通過最近鄰指數來確定它們的空間分布類型。本研究中通過使用ArcGIS10.6的空間統計工具中的平均最近鄰工具進行計算,從而得出汾河流域傳統村落空間分布的實際最近鄰距離均值約為7 390.441 2 m,而理論最近鄰距離均值約為13 904.576 9 m,最近鄰指數R約為0.532,且通過顯著性檢驗。根據最近鄰指數的結果可以得出,汾河流域傳統村落空間分布類型屬于凝聚型。

2.2 空間分布密度

本研究擬采用ArcGIS10.6軟件中的核密度分析(Kernel Density)函數,通過對汾河地區傳統村落聚集區的研究,構建汾河流域傳統村落聚集區的核密度地圖(圖2)。從圖2可以看出,汾河流域的傳統村落分布形成了一個以中游地區為核心的高密度區和一個分布于下游地區的雙核心次密度區。汾河中游高密度區主要集中于晉中市,其中介休市、平遙縣最為密集,介休市和平遙縣位于汾河流域中游的核心地帶,其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加之平遙古城發展旅游的輻射帶動作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參觀,從而使得該地區傳統村落得到了保護和發展。此外,這些村落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民俗文化等,也為游客提供了獨特的文化體驗。而雙核心次密度區主要位于臨汾市的翼城縣、襄汾縣,并且該地區多為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自然價值。這些村落能夠得到保護和發展,一方面是因為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則得益于村民素質的提高,隨著公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城鄉交流的增加,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傳承意識也得到了加強,從而使得當地傳統村落得到了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圖2 汾河流域傳統村落聚集區的核密度地圖

2.3 空間分布均衡性

2.3.1 集中程度分析

汾河流域內共有164個傳統村落,分別位于8個市區,即T=164,n=8,根據地理集中指數公式(式3),得出該地區的地理集中指數G為51.05。如果在汾河流域區內均勻分布164個傳統村落,則每個市域應有約20.5個傳統村落,此時地理集中指數G0為35.36,G0

表1 汾河流域傳統村落市域統計

2.3.2 均衡程度分析

不均衡指數是用于評估不同地區點狀要素分布不平衡程度的測量指標之一。根據公式(4),同時利用Excel計算出不平衡指數為0.625,表明傳統村落在汾河流域各市區內分布不均衡。根據洛倫茲曲線(圖3)可看出,洛倫茲曲線的偏離程度較大,與均勻分布線相比距離較遠,曲線的上升弧度也較為陡峭,這表明傳統村落的分布在不同區域之間存在明顯的不平衡。晉中、臨汾和呂梁這三個地級市的傳統村落數量占據了83.5%的比例,而長治、晉城等城市的傳統村落數量相對較少。汾河流域可以劃分為上、中、下游三大區域,其中上游地區包括忻州市,中游地區包括太原、呂梁、晉中3個城市,下游包括臨汾、運城、長治、晉城4個城市。結合汾河流域傳統村落分區統計(表2)可以看出,傳統村落在汾河流域三大區域中分布不均衡,呈集中分布趨勢,主要集中分布在中游(57.93%)和下游(37.20%)地區。

表2 汾河流域傳統村落分區統計

圖3 汾河流域傳統村落空間分布的洛倫茲曲線

3 汾河流域傳統村落的可達性分析

傳統村落空間可達性主要體現在可進入性高低與便捷水平這兩個方面。結合不同的交通環境、路況、道路設施條件以及紅綠燈調節時機等因素,實時測度方法能夠準確地反映出傳統村落的可達性情況。因此,本文采用高德地圖實時交通信息,對汾河地區8個城市和164個傳統村落的最短時間距離進行測度,針對傳統村落大多以周末自駕游方式開展的特點,本研究選擇雙休日早晨9:00—11:00為數據收集時段,起點定在8個市的市政府駐地,終點設為164個汾河流域傳統村落,交通方式是自駕。在采集了若干時段多批可達性數據后,最后參與分析的數據都是幾十次實測的均值。同時結合式(5)測算出164個傳統村落的空間可達性數據,可以得出,汾河流域各傳統村落的空間可達性均值為91.45 min,約1.5 h,且最高值與最低值之間相差近3 h,整體水平較高且各個傳統村落可達性水平差異較大,位于前三甲的村落為晉中市小寨村、晉中市相立村和太原市程家峪村,可達性水平最差的村落是長治市大柵村。

4 結論

本文采用最鄰近點指數、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指數、不平衡指數以及最短時間距離等多種方法,較為深入地分析了汾河流域164個傳統村落的空間結構與可達性水平,并得到如下結論:汾河流域傳統村落的空間分布呈現出凝聚型的特點;晉中市周邊的傳統村落密集分布,形成了一個高密度區,而臨汾市翼城縣和襄汾縣則各自擁有一個次密度區,構成了整個地區的村落分布格局。在市域尺度上,傳統村落的分布呈現出明顯的集聚現象,尤其是晉中、臨汾和呂梁3個市區是主要的集中區域。在汾河流域的三個分區內,傳統村落的分布不平衡,呈現出聚集的趨勢,中游地區最為明顯,其次是下游地區。汾河流域內的傳統村落,平均出行時間為91.45 min,出行成本較低,但是最長與最短出行時間相差近3 h,表明空間可達性存在較大的不均衡現象。不過總體來說,汾河流域內傳統村落的空間可達性水平還是相對較高的,空間可達性較高的傳統村落分布于汾河流域中段,空間可達性較低的傳統村落分布于汾河流域尾段。

猜你喜歡
汾河村落流域
林中村落
靜謐村落
壓油溝小流域
一圖讀懂《山西省汾河保護條例》
堡子溝流域綜合治理
羅堰小流域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汾河水韻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構想——以討賴河流域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