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理- 心理- 社會協同護理模式在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

2024-03-09 07:15許文娟張會轉李慧
臨床醫學工程 2024年2期
關鍵詞:生理家屬協同

許文娟,張會轉,李慧

(鄭州市金水區總醫院神經內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腦卒中患者發病后多存在康復效果不佳現象,醫護人員應給予患者正確的健康教育及指導[1]。隨著醫患、家屬對護理質量要求的提高,充分調動醫護、家屬及患者參與護理干預,提高患者對護理措施的依從性,對促進患者康復具有積極意義。目前,臨床護理關注點主要集中在腦卒中患者及家屬的疾病認知,而對患者及家屬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的協同護理干預較少。多數腦卒中患者病情穩定后主要是居家護理,家庭階段的健康管理直接關乎患者的預后情況[2]。因此,患者及家屬協同參與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本研究將生理-心理-社會協同護理模式用于腦卒中患者,觀察其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 年4 月至2023 年3 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腦卒中患者為對象。納入標準: ①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3];②首次發病,發病后48 h 內接受治療;③生命體征平穩。排除標準: ①嚴重臟器功能損傷者;②合并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③伴有肢體活動受限或殘疾者;④既往接受顱腦外科手術者;⑤患有精神系統或心理疾病者。按照抽簽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40 例,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齡35~78(55.02±10.23)歲,發病至入院時間(21.36±4.68)h,合并高血壓20 例、糖尿病8 例、高脂血癥10 例,受教育年限(12.81±1.94)年。對照組40 例,男性25 例、女性15 例,年齡33~77(53.68±11.81)歲,發病至入院時間(21.91 ±4.37)h,合并高血壓19 例、糖尿病11 例、高脂血癥7 例,受教育年限(12.39±1.90)年。兩組的性別(χ2= 0.464,P =0.496)、年齡(t = 0.542,P = 0.589)、發病至入院時間(t =0.543,P = 0.589)、高血壓(χ2= 0.050,P = 0.823)、糖尿?。é?= 0.621,P = 0.431)、高脂血癥(χ2= 0.672,P = 0.412)、受教育年限(t = 0.978,P = 0.331)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及隨訪: 護士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住院期間講解疾病、用藥知識,并給予心理干預;出院后每月電話隨訪1 次,了解患者康復情況。觀察組給予生理-心理-社會協同護理: ①成立護理小組,成員有神經內科醫師、主管護師、責任護士。醫師制定協同護理方案,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腦卒中知識,包括腦卒中癥狀、治療方式、日常自我管理方法等;護士負責協同護理方案的實施、隨訪,通過實例指導患者及家屬進行家庭康復鍛煉,提高家屬的認知水平,鼓勵家屬積極參與患者的照料,告知患者及家屬自我管理的重要性。②干預時間及方式: 采用院內培訓及院外隨訪方式,院內主要為健康宣教及個體化指導,院外隨訪以微信、電話隨訪為主,1 次/周,共3 個月。③內容: a.生理維度: 要求患者家屬參與患者癥狀管理計劃的制定,囑咐家屬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等,加強對患者腦卒中誘發因素的培訓,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指導患者每天進行適量運動,可進行散步、太極操等簡單運動,防止勞累,出現不適立即停止。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應用藥物的名稱、劑量、不良反應等,遵醫囑用藥。b.心理維度: 入院期間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借助溝通技巧幫助患者建立積極信念,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c.社會維度: 出院后可通過微信、電話等解答患者疑問,督促家屬協同患者進行日常生活方式管理。護士對患者的家庭關系進行評估,積極開展家庭系統、社會協同護理,鼓勵親朋好友多陪伴患者,增加與患者的溝通;條件允許者可組織病友進行交流,利用患者之間的共鳴提供同伴支持。

1.3 觀察指標 利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4]評估患者的自護能力,包括4 個維度,分值與自護能力呈正相關。采用世衛組織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HOQOL-100)[5]評估生活質量,包括6 個維度,分值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 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自護能力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的ESCA 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ESCA 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的ESCA 評分比較(±s,分)

維度時間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P健康知識護理前 31.21±5.26 30.86±5.170.3680.714護理后 42.05±6.33 37.46±6.184.019<0.001自護技能護理前 25.91±4.51 25.49±4.230.5260.599護理后 38.64±5.21 33.89±5.105.047<0.001自護責任感 護理前 18.44±3.21 18.19±3.640.3990.691護理后 32.46±5.08 26.44±5.336.363<0.001自我概念護理前 21.05±5.34 20.19±5.210.8930.374護理后 36.48±6.37 30.49±6.155.240<0.001

2.2 兩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的WHOQOL-100 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WHOQOL-100 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的WHOQOL-100 評分比較(±s,分)

維度時間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P生理護理前32.67±7.2133.55±7.350.662 0.509護理后55.57±8.6143.16±7.398.472<0.001心理護理前42.61±6.3441.85±6.150.666 0.506護理后64.81±10.2352.88±8.466.961<0.001獨立性護理前39.12±5.4738.84±5.460.281 0.780護理后58.97±8.6545.09±5.37 10.559<0.001社會關系護理前51.31±5.2450.89±5.530.427 0.670護理后64.31±8.4656.76±6.245.563<0.001環境護理前43.05±6.3842.86±6.340.163 0.870護理后63.14±10.2852.16±6.407.024<0.001精神支柱護理前32.16±4.1233.03±4.251.139 0.257護理后48.97±8.5042.06±4.285.624<0.001

3 討論

自我護理是患者維持自身生理功能穩定及應對疾病采取的措施。腦卒中為終身性疾病,患者需接受長期的治療及護理,院外規范化的護理干預及家屬支持對其預后轉歸至關重要[6]。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的ESCA 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生理-心理-社會協同護理模式可提高腦卒中患者的自護能力。分析原因為生理-心理-社會協同護理模式強調充分發揮患者及家屬的作用,醫護人員指導患者及家屬居家護理知識、技能等,強化其對疾病的認知,增強其對疾病康復的信心[7]。本研究中生理-心理-社會協同護理小組在院內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疾病知識、癥狀監測等,指導患者個體化飲食,保證患者及家屬可掌握疾病知識,及時發現疾病相關癥狀并處理。院外隨訪期間利用微信、電話等方式促進患者與家屬的交流,并發揮監督患者自我管理的作用,提高其自護能力。

生活質量主要由生理、心理、社會三個方面組成,是個體基于自身情況對目標、期望等有關的生存狀態的體驗。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的WHOQOL-100 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生理-心理-社會協同護理模式可改善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分析原因為,生理-心理-社會協同護理模式是一種科學、連續的護理措施,將醫護患三者協同,賦予家屬監督的職能,在居家期間不但發揮照料患者的作用,還可糾正患者的不良習慣,進而改善患者健康狀況。護理期間針對疾病的特點給予個體化的指導,加強對患者的心理支持,疏導患者的負性情緒,鼓勵家屬為患者提供社會支持,調動患者及家屬的積極性,進而以積極的心態應對疾病。通過微信交流平臺給予患者專業支持,同時家屬參與的護理可使患者感受到家庭關懷,增強對患者精神層面的支持,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堅持治療,全面提高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生理-心理-社會協同護理模式可增強腦卒中患者的自護能力,改善其生活質量。

猜你喜歡
生理家屬協同
擋風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屬訴至法院獲賠償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南平市婦聯關愛援鄂醫護人員家屬
打破生理“平衡”
河北鄉村端午文藝活動慰問農民工家屬
基于BP神經網絡的旋轉血泵生理控制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媽媽們產后的生理煩惱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DIY式”小創新在神經電生理監測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