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先立后破”對國企經營的指導意義

2024-03-11 15:23雒海軍
軍工文化 2024年1期
關鍵詞:經營制度企業

雒海軍

面對機遇機會與風險交織的復雜局面,必須遵循穩中求進的工作思路,以進促穩, 不立不破、先立后破。

“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是黨中央部署的2024 年經濟工作總基調,既明確了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導向,也對企業經營實踐具有很強的指導價值。其中“穩中求進、以進促穩”是多年來一貫強調的指導方針,而“先立后破”則是結合當前經濟實際狀況、應對經濟形勢變化的新提法和新要求,也是更好保證“穩中求進”的新思路、新舉措。

經濟工作中的“破”與“立”, 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與相對激進的“先破后立”相比,“先立后破”更強調“穩”字當頭,要求工作中首先創造新機制,而后打破舊規章,在沒有確立新的運行機制時, 盡量不要破除固有的政策和制度, 防止經濟運行失秩,大起大落。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充滿變數、異常復雜,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我國經濟運行處于換檔期,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處于攻堅期,無論宏觀經濟大局還是企業微觀經營都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 面對機遇機會與風險交織的復雜局面,必須遵循穩中求進的工作思路, 積極掌控經濟發展的變量,主動作為,以進促穩,科學的選擇就是不立不破、先立后破。

反思“破”與“立”的關系, 以往不少管理者更多強調“先破后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給企業帶來變化,但也因相對激進的操作導致企業運營出現種種亂象。經營形勢向好時,一些管理者頭腦發熱, 貪大求全,盲目投資,導致項目運營不善,企業經營陷入泥潭;借鑒先進企業經驗時,不顧企業自身實際,邯鄲學步,不僅經驗沒學來, 還破壞了固有的經營秩序;開展產品研制時,違背技術發展規律,為求進度而不注重技術驗證和標準確立,導致產品量產中問題反復、事故頻發;實施業績考核中,不顧業務性質和KPI 差異,考核指標“一刀切”,往往使得業務顧此失彼,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推進三項制度改革時,不做深入系統的調查研究, 缺乏與群眾溝通交流,招致廣泛非議,挫傷了員工工作積極性……凡此種種,都是因為運營決策中主觀冒進,隨意而行。說到底,是脫離了“實事求是”。

當前強調“先立后破”,是應對經濟下行周期、保證經濟穩定的重大方略,對國有企業改進經營決策、防范經營風險也具有廣泛的指導意義。在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 企業更新經營思路,推進產業升級、管理變革各項工作都應當著眼長遠, 強化預期管理,謀定后動,先立后破, 增強企業發展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保證經濟運行穩中求進、行穩致遠。

先“立”新觀念,后“破”舊習俗, 促進經營理念升華。觀念是行動的先導,管理層思維模式決定著企業價值取向。企業的戰略選擇、運營決策往往取決于管理者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和思維習慣。受多種因素影響,有的企業盡管應時應勢提出了“高大上”的戰略目標和經營理念, 但往往只是停在口號、標語層面。特別是一些老國企,經營思路僵化, 市場意識淡薄,運營套路一年年重復。也有的企業立新不破舊,大量業務穿新鞋走老路,導致員工觀念紛雜、業務運行缺乏章法。根本原因是經營主體意識不強,未吃透經營管理的本質,沒拿出具體有效的理念落地和戰略落實舉措。企業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首先進行觀念上的立新破舊,準確理解新發展理念的內涵, 勇擔當善作為,堅持摒棄等靠思想, 將其轉化為清晰的戰略規劃、科學的行動策略和系統的落實方案,并通過管理者的言傳身教、運營計劃的具體部署和績效考核的激勵約束, 成為各級干部、全體員工的共同追求,在推動經營管理實踐中“立” 新觀念、“破”舊習俗,不斷促進經營理念的進化和升華。

先“立”新產業,后“破”舊業務, 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處于新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潮之中,培育“新質生產力”,激發發展新動能,不僅是政府調結構、穩經濟的政策方向,也是企業推動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重要突破口。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開創發展新模式、打造產業新業態成為基本戰略取向。與民營企業相比,我們明顯感覺很多國企推進數字化轉型的步子小、速度慢,一些企業固守傳統業務, 產品結構、生產模式長期不變,運營效率低下,經營十分艱難。這種情況固然與國企產業形態、管理體制有關,但企業對戰略管理重視不夠、科技創新投入不足、供應鏈響應不夠靈敏等種種弊端,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被進一步放大。適應新的競爭環境,國有企業必須緊盯形勢變化,強化前瞻意識和預期管理,集中技術和人才資源,不斷拓展新業務、開辟新賽道,防止科研生產青黃不接,努力化解企業經營風險。推動產業轉型,要處理好“立”與“破”的關系,在穩住傳統業務基本盤的同時,聚焦主責主業,推動科技創新,把更多資源投入到把握市場需求、做強產品研發、建設精益工廠、培養領軍人才等核心業務上。應持續強化市場觀念, 有效利用市場資源,推動企業運營模式鼎新革故、產業生態開放共建, 不斷優化產業鏈、價值鏈,促進產業鏈穩定運行,實現新產品替代老產品、新業態迭代舊模式,持續提高企業運營質量。

先“立”新規則,后“破”舊制度,推進運營管理變革。制度的優劣決定企業的運營質量,企業管理制度要依據國家法律法規、自身發展需求,不斷立新破舊,保證企業各項業務規范高效運行。一些國有企業運營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機構林立、分工過細、制度僵化、流程冗繁,將大量人力、財力用于低效甚至無效的工作。經營陷入困境,可能有市場、產品和技術方面的原因,但管理制度落后產生的內耗和浪費,則是損耗企業的癌細胞,久而久之累積成頑固的“大企業病”。提升國企管理質效,必須持續注重練內功、強肌體,應時應勢修訂或再造企業運營制度體系, 有效應對產業政策、用戶和產品需求的變化。規范企業運營管理體系, 應科學處理“立”與“破”的關系, 當立則立,當破則破,立新則要破舊, 破舊必須立新,避免新舊制度不銜接或制度之間互相矛盾,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實現制度有效運行,必須對制度體系規范管理,堅決杜絕管理者主觀臆斷,超越流程,隨意拍板,保證各項業務運行“有法必依”。管理制度和流程的“立”與“廢” 是十分嚴肅的工作,應當本著科學嚴謹、全面系統、可行適用、簡潔高效、規范合理原則,把好調查研究、文本起草、交流研討、審查批準全過程各關口。制度頒布實施后,要系統做好制度的培訓和宣貫,保證新制度入腦人心、落地落實。此外, 應當定期開展制度運行情況評估, 及時修訂不適宜條款,更好地發揮制度的激勵與約束作用,保證各項業務高效順暢、規范有序運行。

“立”與“破”是企業運營管理的一體兩面,無論“先立后破” 還是“先破后立”,都需要企業管理者立足實際、審時度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履責擔當,積極進取, 以進促穩。當前強調“先立后破”, 是穩定經濟發展、化解經濟風險的必然選擇。作為國民經濟“壓艙石” 的國有企業,應深刻領會“先立后破” 的內涵和本質,在實際工作中細思之、深謀之、善從之。

(作者單位:航空工業西飛)

猜你喜歡
經營制度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這樣經營讓人羨慕的婚姻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變爭奪戰為經營戰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