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化解舊債 嚴格控制新債
——石屏縣化解村組債務的措施及對策建議

2024-03-11 10:58杜增紅
云南農業 2024年3期
關鍵詞:石屏縣新債村組

杜增紅

(石屏縣農村經營管理站,云南 石屏 662200)

近年來,石屏縣農村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但是部分村組在工程項目建設前未做好項目預算,導致工程竣工后投資成本遠遠超出了財政補助額度,超出部分對于無經濟來源的村組勢必就形成了債務。當前石屏縣也采取一些措施來化解村組債務,但存在村集體經濟薄弱、可利用資源匱乏、村級財務管理混亂、新官不理舊賬等問題,為有效化解舊債,嚴格控制新債,提出重視歷史債務、強化責任追究、控制新債產生、發展特色產業來增加集體收入等對策,以期增加農民收入,保持農村經濟發展活力。

石屏縣下轄的9個鄉(鎮)中8個有負債,根據全縣村組債務調查,截至2022年年末,全縣村組集體債務累計達1 474萬元,其中村級(指村委會或社區)債務429萬元、組級債務1 045萬元,債務除經營性負債外,大多數是舉辦公益事業形成的負債,負債總額為1 224萬元,占負債總額的83%。

一、采取有效措施化解村組債務

石屏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村組債務化解工作,出臺相關政策文件,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具體如下。

(一)發展經濟化債

石屏縣將拓寬農民、村級組織增收渠道作為化解村組債務的根本途徑,確立村組債務的最終解決方法是要靠發展村集體經濟來實現增收。因此,一是加大改革力度,加強招商引資。探索新的集體經濟實現形式,積極引進資金和項目,利用集體資源、資產參股入股,實行股份合作,拓寬村集體經濟收入渠道,增強村組自行化解債務的能力。二是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為農民提供科技、信息、產品銷售、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務,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幫助農民發展畜牧業和多種經營。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擴大就業門路,增強其還款能力,逐步解決農民拖欠村組織的各種債務。

(二)建章立制防債

石屏縣將加快建立和完善村級財務管理及監督作為長效機制,印發《石屏縣關于進一步規范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意見》是防止新債發生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強村(社區)干部培訓,筑牢思想防線。由縣農村經營管理站有關專家就農村“三資”管理工作進行專題輔導,反復強調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得舉債興辦公益事業。二是堅持實行村務公開、民主理財制度,建立健全村民議事組織,完善議事規則,規范財務公開的程序、形式和內容,重大財務開支必須經過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方可實施,切實加強村級組織內部民主監督。三是建立村干部責任審計和責任追究制度,對違反規定給村級組織造成新的不良債務的責任人依法追究經濟、紀律責任,全面實行“村財民理鎮代管”,實行村級賬務、資金雙代管,使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制度化。

(三)責任追究化債

為提高干部群眾對化解村組債務重要性的認識,切實把化解舊債、制止新債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對鄉(鎮)領導和村委會(社區)干部的教育,要求廣大干部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把清欠減債和防止新債增加列入村干部政績考核的主要內容,凡是因違反規定擅自借款或擔保而發生的債務,按照“誰決定借款,誰負責還款”的原則處理,對沒有償清債務的當事人不得提拔和調動,對造成農村集體經濟損失的主要責任人追究責任,確保農村經濟健康發展。

二、村集體經濟薄弱,無力償還負債

(一)舉債發展超過集體經濟承受能力

從石屏縣當前實際情況來看,村級債務愈來愈成為困擾村集體經濟穩定發展與有序運營的突出問題。一方面,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村迅速融入市場經濟的主動性不斷增強,農村基礎設施等改造需求也不斷增大,在集體資金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舉債發展便成為村組織的必然之舉;另一方面,近年來全面推進脫貧攻堅工程和實施鄉村振興工程,在國家建設項目的帶動下,鄉(鎮)、村兩級實施了諸多項目工程,工程涉及村內道路建設、文化體育設施、人居環境建設、農田水利設施、辦公場所以及義務教育等,項目建設投入資金較大,雖然每一個項目都有一定的資金支持,但項目建設資金缺口較大,村集體資金無力彌補缺口,必然導致背負債務。

(二)村集體經濟薄弱,可利用資源匱乏

石屏縣村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主要來自壩塘、機動土地和集體林地等的承包、租賃。除少數村集體經營收入可基本維持辦公需求外,絕大多數村年收入在0.7萬~3萬元,遠不能維持正常的辦公支出,所以只能依靠上級部門給予補助。

(三)監管不到位,村級財務管理混亂

村干部對新的財務管理模式認識不夠,雖然現在全部實行會計代理制度,但對村級財務的監管還是難以到位。村組主要干部沒有預算決算意識,開支隨意性大,甚至用暫收款支付相關費用,造成專項經費被挪用,無形中又增加了村級債務。

(四)新官不理舊賬,多年債務未處理

近幾年,上級有關部門落實對農業各項扶持政策,加大對村級資金補助力度,也有一些村組資源發包項目較多,村集體比較富裕,有能力償還債務,但部分村干部對上屆債務置之不理,有“新官不理舊賬”的思想觀念,導致村組債務長期掛賬。

三、逐步化解舊債,嚴格控制新債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追究

村組債務一頭連著集體,一頭連著村民,如果放任債務持續攀升,必然會導致村集體和村民背上沉重的包袱,對其長遠利益造成損害。因此,縣、鄉、村三級要成立村級債務化解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科學制定村級債務化解方案,切實把化解舊債、制止新債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強化村干部的償債意識,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合理控制債務規模。鄉(鎮)政府根據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經營管理需要和債務償還能力,對債務規模設置“警戒線”,并對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發布預警信息,提示債務超過“警戒線”可能造成的風險。凡是違反規定擅自借款或盲目建設發生的村級債務,按照“誰舉債、誰負責”原則處理,對造成損失的主要責任人和有關責任人追究責任。

(二)重視歷史債務,控制新債產生

近年來,受大環境影響,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減弱,村級可支配收入銳減,村級自身“造血”能力還未完善,一系列不利條件讓村級債務問題更加突出。村級債務問題不解決,村民自治組織就難以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村集體經濟就無法在良性軌道內健康有序發展。因此,重視債務問題,逐步化解歷史債務,防止出現新的非正常債務是當前基層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一環,亦是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一是加強村級財務的監督管理。搞好村級財務管理的重點是制度建設,通過嚴格的制度來規范村干部的行為,約束開支,嚴格新增債務責任追究制,建立健全村級債務動態監控機制等。二是壓縮非生產性支出。嚴格控制各類到村的達標升級活動,減輕村級財務壓力,要轉變政府職能,甩掉不該管的事情,砍掉不該下的計劃,讓村級組織騰出更多的時間、資金做好分內事情,實現職能上的“歸位”。村級組織要嚴格執行好“取消行政事務招待費”的規定,從嚴控制村組干部工資、獎金、差旅費、電話補助等非生產性開支,壓縮超前的福利費用支出,做到量入為出。三是嚴格控制新上基本建設項目。除涉及農民群眾切身利益外的項目,按照“先保償債,再保建設”原則,停止一切不必要的或超過承受能力的建設活動。

(三)增加集體收入,加力化解舊債

村級債務的合理區間事實上應當依據各村發展情況而定,綜合考慮區位優勢、資源稟賦、村集體經營收入及政策支持等因素。在債務規范問題上,強化落實好村兩委集體協商、集體決策機制,落實好“一事一議”和村民代表集體協商機制是當務之急?;廪r村債務應在對已有債務進行清理核實的基礎上,分別尋找化解辦法。要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摸清債務底數,組織力量進行全面核對,并得到當事人的認可,實事求是核定債務,如實向群眾公示,在此基礎上,分類指導開展化債的具體工作。一是結對抵沖銷債。對村集體與單位或個人之間形成的三角債、多角債,在自愿協商的前提下,鼓勵債權債務人自愿結對,協商互抵,相互置換,沖銷集體債務。二是規范財務銷債。債權人已不存在或已放棄債權的呆帳,經村民代表討論同意,在手續完備的基礎上,依法調整帳目,擠出水分,直接核銷部分債務。三是盤活存量資產化債。對村集體閑置的房屋、設備設施等,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進行資產評估和產權界定,采取拍賣、租賃、承包等方式盤活閑置資產,籌集資金用于還債。四是實行土地流轉化債?;罨恋厥褂脵嗪唾Y源合理利用,對村集體所有的耕地、水面、山林、“四荒”地等依法進行招標拍賣和承包,增加村級還債資金。五是發展集體經濟還債。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各地優勢,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增加集體經濟實力,提高村集體化債能力,這是治本之策。六是政府投入助力化債。對化解債務成效明顯的村組,經考核后,給予村集體經濟組織一定的資金獎勵,以資鼓勵。

(四)采取合理措施,清收各種債權

據各鄉(鎮)統計數據顯示,各村由于不同的歷史原因形成了各種應收款項,時間長短不一。針對這種情況,各村應對債權情況進行調查分析研究,采取“一戶一策”的有效辦法,對各種應收款項采取不同方法進行清收。一是要組織力量追收其他單位或個人對本村的各種欠款,對本村干部個人擅自借出的款項或提供擔保造成的債務要追究個人責任,并要求限期追回。多年的呆帳經過有關程序和手續后可進行核銷并作相關帳務處理。二是對長期以來農戶拖欠的承包款,要區分情況處理。對特殊困難戶經村民代表大會同意后予以減免;對暫時無法一次性還款的農戶可以簽訂分期償還協議;對有償債能力而拒不還款的,可通過法律途徑予以解決;對過去確因不合理收費而造成欠款的,也要采取恰當的方法解決,不能“一刀切”全部核銷,以免造成已交款農戶“吃虧”,產生新的矛盾。

永仁縣乍石村開展土地整治,開發柑橘166.67 hm2取得成效(李瑞陽)

(五)發展特色產業,增加村組收入

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是化解村組債務、防止新債發生的治本之策。各地應因地制宜,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增加集體經濟實力和農民收入。一是依法經營集體土地資產,加強對資產的管理。各村都有一定存量的土地資產,土地承包期屆滿的,應依法依規進行公開競標,堅決杜絕集體土地資產被無償占用或低價霸占。二是要鼓勵興辦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各地應鼓勵村民或引進有實力的企業開展農產品生產加工,將集體經濟盤活。三是發展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各地興辦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品牌化包裝和市場化營銷,把當地特色農產品推向市場,實現規模效益和品牌效應,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增長。

猜你喜歡
石屏縣新債村組
石屏縣檔案館舉辦滬滇扶貧協作成就展
石屏縣總工會:開展俏花腰職工健身操培訓
“打新”系列之二:打新債“七問”
試論農村村組職能社區化
石屏縣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狀況及其對策
河南嚴控"確權確股不確地"范圍
淺析當前村組財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石屏縣寶秀鎮“村賬鎮管”工作問題思考
陜縣:無證礦山死灰復燃 村組干部受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