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昂首闊步春風里 滿懷信心向未來
——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側記

2024-03-11 06:20
中國科技產業 2024年3期
關鍵詞:建設發展

◎ 本刊記者 周 燁

2024 年3 月5 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大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近3000 名全國人大代表肩負人民重托出席大會,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圣職責。本刊特別擷取《政府工作報告》中精彩內容,以饗讀者。

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3 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面對異常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克服內部困難,付出艱辛努力,圓滿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經濟總體回升向好。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 萬億元,增長5.2%,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城鎮新增就業1244 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2%。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2%。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未來產業有序布局,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一批重大產業創新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產大飛機C919 投入商業運營,國產大型郵輪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0%。

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國家實驗室體系建設有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果豐碩,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第四代核電機組等高端裝備研制取得長足進展,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前沿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28.6%。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持續提升。

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新一輪機構改革中央層面基本完成,地方層面有序展開。加強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政策。自貿試驗區建設布局進一步完善。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保持穩定,實際使用外資結構優化,共建“一帶一路”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更為彰顯。

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糧食產量1.39 萬億斤,再創歷史新高。能源資源供應穩定。重要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經濟金融重點領域風險穩步化解?,F代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

生態環境質量穩中改善。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開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質持續好轉?!叭薄惫こ坦詰鹑鎲???稍偕茉窗l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火電,全年新增裝機超過全球一半。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1%,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脫貧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長8.4%。加大義務教育、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等財政補助力度,擴大救助保障對象范圍。提高“一老一小”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6600 多萬納稅人受益。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給,惠及上千萬家庭。

2024年: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2024 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 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2024 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 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糧食產量1.3 萬億斤以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本刊記者周燁/攝影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綜合考慮發展需要和財政可持續,用好財政政策空間,優化政策工具組合。赤字率擬按3%安排,赤字規模4.06 萬億元,比2023 年年初預算增加1800 億元。預計2024 年財政收入繼續恢復增長,加上調入資金等,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28.5 萬億元。擬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9 萬億元。從2024 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2024 年先發行1 萬億元。大力優化支出結構,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嚴控一般性支出,切實把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實效來。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加強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盤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優化融資增信、風險分擔、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滿足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圍繞發展大局,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區域、科技、環保等政策協調配合,把非經濟性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強化政策統籌,確保同向發力、形成合力。加強對政策執行情況的跟蹤評估,以企業和群眾滿意度為重要標尺,及時進行調整和完善。

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

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保持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著力補齊短板、拉長長板、鍛造新板,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區,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加快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加強標準引領和質量支撐,打造更多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制造”品牌。

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實施產業創新工程,完善產業生態,拓展應用場景,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開辟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

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加快工業互聯網規?;瘧?,推進服務業數字化,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村。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健全數據基礎制度,大力推動數據開發開放和流通使用。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

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堅持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一體統籌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一體部署實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為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加強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制定實施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開展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辦好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大力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大力發展數字教育。弘揚教育家精神,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強化基礎研究系統布局,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創新基地、優勢團隊和重點方向,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需要,部署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集成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社會創新資源,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加強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加快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體系化布局,推進共性技術平臺、中試驗證平臺建設。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深化產學研用結合,支持有實力的企業牽頭重大攻關任務。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深化科技評價、科技獎勵、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揭榜掛帥”機制。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營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進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臺建設,促進人才區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努力培養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完善拔尖創新人才發現和培養機制,建設基礎研究人才培養平臺,打造卓越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積極推進人才國際交流。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優化工作生活保障和表彰獎勵制度。

本刊記者周燁/攝影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為各類所有制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業。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做強做優主業,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建立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指引制度。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及配套舉措,進一步解決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提高民營企業貸款占比、擴大發債融資規模,加強對個體工商戶分類幫扶支持。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積極支持企業家專注創新發展、敢干敢闖敢投、踏踏實實把企業辦好。

加快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制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標準指引。著力推動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方面制度規則統一。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出臺公平競爭審查行政法規,完善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監管規則。專項治理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招商引資不當競爭等突出問題,加強對招投標市場的規范和管理。

推進財稅金融等領域改革。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先行區。謀劃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落實金融體制改革部署,加大對高質量發展的財稅金融支持。深化電力、油氣、鐵路和綜合運輸體系等改革,健全自然壟斷環節監管體制機制。深化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藥衛生、養老服務等社會民生領域改革。

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加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穩定糧食播種面積,鞏固大豆擴種成果,推動大面積提高單產。在全國實施三大主糧生產成本和收入保險政策,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擴大油料生產,穩定畜牧業、漁業生產能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加大種業振興、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力度,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嚴守耕地紅線,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

毫不放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強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工作,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支持脫貧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推進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加大對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機制,讓脫貧成果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分組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本刊記者翟萬江、周燁/攝影)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相關市場化機制,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發展,促進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應用,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供應鏈。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扎實開展“碳達峰十大行動”。提升碳排放統計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擴大全國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深入推進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

使命重在擔當,奮斗創造未來。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信心、開拓進取,努力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懈奮斗!“勝利不會向我走來,我必須自己走向勝利?!卑菏组煵酱猴L里,滿懷信心向未來,我們定能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猜你喜歡
建設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努力建設統一戰線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