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會職工權益保障工作的思考

2024-03-12 07:17浙江省總工會干部學校馮帥
辦公室業務 2024年2期
關鍵詞:協商權益勞動者

文/浙江省總工會干部學校 馮帥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边@一論述將保障職工權益放在重要位置。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職工生活水平穩步提升,我國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共同富裕大背景下,如何切實維護職工基本權益,全面提升職工生活品質,提高職工幸福指數成為一項新課題。

工會切實保障職工權益,是由工會的性質和地位決定的,是工會的本職。做好工會權益保障工作,有利于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生產發展,助力和諧勞動關系、和諧社會的建設。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工會權益保障工作,加強這方面的研究。

目前對工會職工權益保障工作的研究是多維度的,大致可分為幾類:第一,產業層面權益保障工作的研究。該方面的研究具有較強的產業色彩,例如船舶、煤礦、建筑業等職工的權益保障,涉及的船員、煤礦工人、建筑工人等這些保障對象都有明顯的職業特點。第二,特殊群體權益保障工作的研究。比如殘障人士、退役軍人、女職工權益保障等方面的研究。第三,聚焦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的研究。比如聚焦勞動合同制度、勞動爭議處理制度、集體協商制度改進與完善方面的研究。之前研究的內容涵蓋職工權益保障工作方方面面。為突出工會特色,文章將更多從工會的角度,對工會權益保障工作進行整體研究。

一、職工隊伍現狀分析

(一)就業層面。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消除影響平等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和就業歧視,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本蜆I是民生之本,我國出臺各類法律政策保障勞動者就業權利。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等,都把平等就業作為勞動者應享有的基本權利。在保障就業機會均等、規范勞動標準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而《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等法律法規,對特殊群體的就業權利給予了法律保障。

目前,根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布會發布的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報告,我國就業整體形勢改善,就業市場勞動參與率穩步提升。尤其失業率連續數月回落,就業人數不斷地增加。根據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求人倍率的相關數據,勞動力供需層面,整體趨勢良好。但仍存在就業數量、就業結構、就業質量方面的問題[1]。1.就業數量層面。當前我國勞動力基數較大,就業難的頑疾,為就業保障工作帶來了挑戰。而與之相反的是,進入市場的勞動力年齡不斷延長,適齡勞動力人數在減少,尤其隨著生育率持續走低,未來儲備勞動力將大幅減少,可能出現人口紅利消退、勞動力不足的情況。從時間維度看,紅利消退為遠期供需矛盾埋下了伏筆。2.就業結構層面。產業轉型一方面導致部分勞動者失業,另一方面對勞動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工廠用工荒和技工荒情況并存,技術水平高的技工短缺,技能水平低的技工大量存余。同時,我國幅員遼闊,經濟差距大。東部沿海地區招工,多需中西部地區的勞動力遷徙,存在空間矛盾。除去產業工人,根據數據表明,白領群體就業難度有所下降,但該群體就業難的問題依舊存在。3.就業質量層面??梢詮木蜆I難度、工資收入、人崗匹配度、休息休假落實情況等判斷職工就業質量。當下總體就業質量可觀,但關于加班、職場霸凌相關新聞輿論時有發生,就業質量直接關乎職工的職業幸福感,不容忽視。

(二)工資及社保。1.工資收入層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近十年來,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農民工群體的全國平均工資水平均處于平穩增長狀態,最低工資標準近幾年也在提高。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各省市之間、各行業之間、城鎮和非城鎮之間,工資水平差距大。再比如,目前有些小規模的民營企業,尤其是制造加工業,隨意提高計件標準、降低單價,損害了產業一線工人的收入權益。2.社會保障層面。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參保人數五年內均在穩定提升。目前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補充醫療等各類社保的覆蓋人數明顯提升,覆蓋范圍明顯擴大。同時,社保領域仍存在地區間養老發放待遇不統一、醫療報銷比例參差不齊,企業不愿意繳納社保,職工愿意多拿現金缺乏風險意識,政府監管不足等各類社保問題。

(三)特殊群體保障。對于殘障人士、退役軍人、女職工等特殊群體,國家在各個層面給予傾斜。比如殘障人士的就業問題,政府提倡集中就業、按比例就業和靈活就業相結合的方式,保障其就業權利,使殘障人士也能體面工作。比如退役軍人,國家出臺軍人事務領域的專門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保障其合法權益。對于女職工群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從就業反性別歧視、女職工三期保護、辭退各個方面,給予法律保障。

(四)勞動爭議調解。近年來,勞動爭議數量攀升。一方面是由于依法治國理念的推行,法律維權意識深入人心,勞動者維權意識增強。另一方面維權渠道更加暢通。比如遇到勞動爭議,可以尋求矛調中心以及司法機關幫助。同時,調解過程中,一些公益組織和專業的法律愛心人士也加入勞動爭議調解的隊伍,勞動者可以從多方取得法律援助。尤其隨著互聯網發展,線上維權更加便利。因此勞動爭議調解的數量在不斷增加,但同時結案率也在提升,說明勞動爭議得到了有效化解。在勞動爭議內容方面,依舊主要集中在工資、勞動合同和社保幾個層面,但爭議的具體內容也從單純保障生存權向保障發展權方面轉變。

二、當前工會權益保障工作

(一)工會權益保障工作成效。2021年,全總召開全國工會權益保障工作會議,總結和肯定了近年來工會權益保障工作取得的成效。主要包括:(1)強化源頭參與,參與頂層設計和政策制定;(2)突出協商協調,勞動關系監測網絡在各省逐步構建,集體協商制度建設有序進行;(3)服務職工水平提升,服務站點建設和職工生活品質試點建設等工作產生良好社會反響;(4)困難幫扶成果鞏固,全面完成解困脫困目標;(5)應對新冠疫情助力社會經濟作用凸顯等方面取得成績??梢钥隙ǖ氖?,我國工會在權益保障工作方面下大力氣,真抓實干取得可喜的成果。

(二)工會權益保障工作主要內容。具體落實到各級工會業務,尤其是基層工會工作,主要體現在就業、幫扶、集體協商、三方協商、工資、社會保險等方面,同時將農民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作為重點服務對象[2]。目前,就業方面主要包括助力勞動者就業和創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等工作。通過不同區域間協作,便利勞動者跨區域流動。同時,服務形式也在不斷創新。例如隨著工會數字化改革,很多工會與企業合作,在工會微信公眾號發布線上招聘內容,并且牽線搭橋,使勞動者特殊時期能夠在線面試,簽訂電子勞動合同,降低企業招聘成本,降低勞動者求職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1.工會幫扶工作。工會幫扶工作主要有工會送溫暖活動、城市困難職工幫扶活動、生活品質提升行動等內容。20世紀90年代,工會送溫暖活動正式啟動,當時國有企業改制,一些職工下崗后生活遇到困難,工會為保障這部分群體的生活,開展送溫暖關懷服務工作。之后,送溫暖品牌有了堅實服務陣地,即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服務對象也由困難職工拓展到困難職工子女。后來,隨著農民工涌入城市,成為城市的新生力量,工會又將農民工納入了送溫暖的服務對象行列??傮w而言,近年來送溫暖服務內容更加豐富,涉及生活、就業、助學、醫療等方方面面,服務也更加常態化、持續化[3]。而幫扶工作的另一項重點工作,生活品質提升行動,則更加重視職工體面生活,重視職工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比如開展豐富的文體活動,滿足職工精神需求,追求精神共富。2.集體協商。集體協商方面,我國20世紀90年代就開始實施多方協商制度。通過集體協商,勞動者可以充分表達合理訴求,企業回應訴求,雙方充分溝通,最終雙方在工資、勞動時間、勞動保護等方面找到利益平衡點,達成一致。集體協商能夠凝聚企業向心力,調動勞動者生產積極性,進一步促進企業發展?,F在工會集體協商方面的工作,主要是督促和參與企業、行業集體協商,同時開展集體協商比賽,以賽促培,提高工會干部、企業工會主席和勞動者的協商能力和協商水平。3.三方協商。黨的二十大明確要求“健全勞動法律法規,完善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在各個層面建立三方協商機制,是目前工會權益保障工作勞動領域的重點。4.工資方面。重點推動完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推動企業完善落實以技提薪等分配制度。而工會的其他工作,比如農民工群體權益保障方面,目前工會重點做好根治欠薪活動。比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目前是工會的重點服務對象。這類群體由于雇傭方式的特殊性,平臺對這類群體往往只負責派單和簡單管理,不負責保障他們的權益。因此,這類群體往往抵抗風險能力弱,容易因病因意外返貧。這類群體數量較大,做好該群體的權益保障工作,能構建和諧社會和落實以人為本原則的必然要求[4]。目前,工會重點工作是該群體的建會入會,倡導服務先行理念。同時做好戶外服務站點建設,切實為外賣員、卡車司機、快遞員、網約車等人群提供生活上、工作上的便利,讓他們感受到工會帶來的溫暖,引導他們主動積極參與工會。

(三)工會權益保障工作中面臨的問題。目前,工會權益保障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但也存在諸多困難和挑戰。比如集體協商的形式化問題,協商時,企業不愿或者不會談、職工不敢談,沒有充分發揮集體協商的成效。社保層面,有些地方的職工互助醫療還存在報銷范圍窄、報銷時限長、報銷比例低等問題。工會服務工作方面,投入和成效存在較大差距,人力物力投入較多,但職工知曉率、參與度有待提高。幫扶工作方面,需要思考如何更加體面地幫扶職工。工會維權層面,盡管工會在維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職工在維權時,主動找到工會尋求幫助的意識還不夠強。

(四)工會權益保障工作改進的方向。如何更好地保障職工權益,是擺在工會面前的一道考題。要做好權益保障工作,首先要樹立政治意識和大局觀念,將工會的政治性放在首位,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工會有為才有位,而想要有為,必須要緊跟黨的戰略方針。只有緊跟黨的步伐,才能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才能找準目標深化改革。工會權益保障工作要想做好做深做實,必須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以黨建帶工建,同時與政府各部門密切合作,配合各類中心任務,將工會保障工作作為黨和政府提高職工幸福指數、提高職工生活品質、追求共同富裕的一部分和重要一環。

同時,要做好權益保障工作,必須做好自身的數字化改革。隨著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工會權益保障工作需要做好自身數字化方面的工作。比如線上集體協商的開展,比如困難幫扶人員名單數據庫的更新和維護,比如跟蹤就業全過程從而有效幫扶就業等,都需要工會數字化能力的提升。同時,需要培養權益保障工作的工會干部的數據思維,提高應用數據的能力,從而更加高效、便捷地為職工服務。

另外,工會權益保障工作要想做好,必須響應中央要求,加強調研。比如,針對農民工群體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的保障服務工作,就必須深入一線去,了解他們真實的工作生活現狀,才能根據他們的訴求來調整服務內容,豐富服務手段,提升服務質量,急職工所急,想職工所想,為他們織密生活保障網。同時也要做好該類人群長期數據監測工作,充分與專家學者、智庫合作。

三、結語

工會權益保障工作任重而道遠,然路雖遠,行則將至。工會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必須更好地發揮自身作用,保持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解決好職工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真正為職工服務,才能贏得職工信任,真正成為職工的貼心人、娘家人。

猜你喜歡
協商權益勞動者
意外傷害與權益保護
勞動者
勞動者的尊嚴不應被“扔”在地上
漫話權益
論協商實效與協商倫理、協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協參與立法深化協商民主
廣場舞“健身權益”與“休息權益”保障研究
你的權益被什么保證?
在云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