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制度建設的路徑探究
——以白沙村的經驗為啟示

2024-03-13 07:26張富明焦明木趙欣
河北農業 2024年2期
關鍵詞:白沙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文/張富明 焦明木 趙欣

我國《憲法》第六條規定: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這種經濟制度有利于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顯著的優越性。而集體經濟正是“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中的重要一環。

農村集體經濟是指主要生產資料歸農村社區成員共同所有,實行共同勞動,共同享有勞動果實的經濟組織形式[1]。

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是指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前提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起產權清晰、成員明確、運行規范、分配合理的地域性集體經濟組織,主要利用農村集體所有的資源資產,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促進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實現集體成員共同發展的一種經濟形態,其本質仍然是農村集體經濟。

一、農村集體經濟制度的發展與演變

縱觀我國農村集體經濟幾十年的發展歷程,總體上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以集體經濟合作化為特征的探索階段、以家庭承包經營為特征的創新轉型階段和以適度規模經營為趨勢的深化改革階段。

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政府的推動下,土地完成了由少數地主所有向廣大農民所有的巨大變革,農民一躍成為土地的新主人。但由于勞動工具和資金均相對匱乏,單獨的農戶很難完成規?;a。因此,不少農民自發組成互助組,通過相互協作、共同勞動等方式克服了生產資料不足的困境,使生產規模與效率都得到大幅提升。但這種形式仍然具有一定局限性,且無法改變生產工具落后、生產力水平低下的事實。這也助推了我國農村集體經濟進一步走向深度合作化的階段,出現了農民自留地歸公社所有,生產資料以人民公社為單位進行統一經營管理的新形態,這種生產方式能夠實現生產資料的高效調配,從而提高資金和生產資料的利用率。但是在后期的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受急躁冒進思想影響,部分農民生產積極性受到影響;受技術條件限制,農民的績效缺乏有效監督和計量,時常出現偷懶怠工現象等。

為了解決上階段農村集體經濟實踐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我國開啟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探索。1978年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落地,讓農村集體經濟形式有了新突破,該模式得到了國家的認可并迅速席卷全國。同時國家還采取多種措施,逐步放寬對鄉村內部資源的管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寬松政策的多種刺激下,農民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土地收益率大幅提升,鄉鎮企業開始涌現,農村整體生產活力得以有效釋放。但隨著農耕科技水平的提高,農業種植人力需求銳減,同時國家改革重心開始向城市轉移,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步伐逐漸加快,促使大量勞動力轉向城市,農業生產逐步淡出,出現了很多土地荒蕪和自行流轉的現象。農村經濟面臨新問題,需要新改革。

2012 年,農村經濟發展正式進入以適度規模經營為趨勢的深化改革階段。以土地流轉為例,出現了兩種適度規模經營的模式:一種是土地在廣大農戶之間或農戶與資本之間進行流轉,以家庭農場或企業農場的形式展現;另一種是土地流轉給集體,充分發揮集體經濟“統”的功能。這兩種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生產效率,但性質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富”了少數人還是“富”了所有人的問題。

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對鄉村地區的經濟騰飛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發展過程中暴露出很多諸如集體資產產權不明、管理不規范等問題。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文件,提出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科學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明晰集體所有產權關系,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全國各地鄉村對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探索實踐,不僅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而且實現了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打下了良好基礎。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鞏固提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構建產權關系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2]。這是我國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確“什么是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以及“怎樣發展農村新型集體經濟”兩個關鍵問題。

我國地域遼闊,不同鄉村經濟水平差異較大,仍然需要從本村實際出發,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新形式。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創新發展路徑,拓寬增收渠道,盤活農村資產資源,激發鄉村內生動力,優化產業布局,讓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成為推動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撐。

二、白沙村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經驗的調研

(一)白沙村集體經濟發展歷史與現狀調研概述

1952 年10 月,白沙農民響應黨和政府號召,確定“人力畜力工具互助,自愿互利等價交換”的辦組原則,全村成立了16 個互助組,邁出了合作生產的第一步。1955 年3 月,白沙村成立四個初級合作社;1956 年春,90%的農戶加入高級農業合作社。同年秋,高級社改為白沙農業生產大隊,高級社取消了初級社農戶參與分紅的股份,單純按農戶所做有效工作的多少進行利益分配,農村土地私有制變為集體所有制,標志著在農業生產資料上完成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80年,白沙村開始實行聯產計酬責任制,1981年秋,擴大社員自留地。1982年,白沙在武安縣率先完成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大幅增產,農民解決了溫飽,農業基礎得到穩固。同年,白沙村利用當地礦產優勢,連續投資建成了白灰窯、5 個石料廠、15 個石子廠,至1997 年形成擁有25臺粉碎機的大型白灰石料建材廠。1990年,白沙村求技術、籌資金,建成了村內第一個鐵礦,后擴大規模,于2003 年先后投資180 萬元、80 萬元建成熱油泵廠、加油站。2004 年投資3300 萬元建成了焦化廠、洗煤廠。2006 年建成免燒磚廠。同時,白沙村多產業齊頭并進,啤酒廠、紡線廠、帆布廠、機械修配廠又相繼建成投產,到2006 年,村辦企業達到28 家,從白沙的歷史來看,白沙有較為雄厚的工業基礎。

伴隨著“兩山”理念的提出,改革也逐漸步入深水區,白沙人敏銳地意識到,人居環境的改善是民生的第一要務。為此,白沙解放思想觀念、創新轉型發展,進一步確定了發展新思路。村黨委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聯系本村實際,轉型發展,先從資源產業下手,推進集體經濟改革向縱深發展,形成了有活力、見實效的發展局面。2013年白沙火焰山工業有限公司投資4700萬元的活性旋轉窯白灰廠二期工程第一道生產線破土動工,標志著村辦企業向活性清潔生產邁出了重要一步。白沙石料廠投資8600萬元,建立電腦中控室,實施設備更新和棚化、倉化抑塵處理,實行清潔生產。與邯鄲金隅太行科技有限公司簽訂罐車運輸合同、實現運輸清潔化。白沙轉型突圍,形成了多元開發、多業并舉的新興產業大格局。通過土地流轉,大面積種植油葵、板藍根等經濟作物;建設智能化養殖場,新上飼料加工廠和生豬屠宰分割深加工企業;建立白沙食品加工廠、酒廠;建立高效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目前,村里創辦了“一廠、一社、一園區”以及10 個公司和近20 家集體企業。近年來,全村社會生產總值連續達20多億元,固定資產達18 億元,企業實現利潤5 億元左右。白沙已形成了“紅(紅色文化)、綠(生態農業)、黃(工業產業)”為主色調的現代化新農村格局。從靠山吃山辦集體企業起步,白沙村在原有集體工業道路上踐行新發展理念,及時轉型升級,增加產業業態,不遺余力發展集體經濟,走鄉村共同富裕之路,使昔日貧困落后的小山村一躍成為村民生活富足、村鎮環境優美的河北省名村、鄉村振興樣板村,曾榮獲國家級榮譽稱號17項,省級榮譽稱號22 項,邯鄲市榮譽稱號35 項,武安市榮譽稱號52項。

(二)白沙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兩點經驗

1.集體經營、團隊管理的獨特模式

1982 年白沙村依靠當地自然資源的優勢,籌辦了全村第一家村辦石子廠,開啟了農村集體經濟建設的探索之路。隨著村經濟的發展,企業數量逐漸增多,規模不斷擴大,新上項目科技含量不斷提高,限于管理經驗匱乏等原因,白沙借鑒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采用企業收入的大頭歸集體,企業內部定額指標加獎懲的方法,形成集體經營、團隊管理的獨特模式,既體現出集體的優越性,確保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代表集體行使所有權以及收益用于集體,又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有助于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集體經營、團隊管理的模式本質上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體現,也是白沙村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制度建設的重要成果之一。村內現有規模型企業30 余家,均采用這種模式管理,極大地盤活了集體資產,豐富了集體收入。2021年全村固定資產達到18億元,社會總收入25 億元,全年實現利潤5 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五萬余元,充分體現出集體經營、團隊管理模式下農村新型集體經濟制度的優越性。這種管理模式并不排斥市場要素,相反,它是對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有益補充。

圖1 白沙村經濟增長狀況(1980~2022)

首先,集體經營、團隊管理,能夠把控白沙村的整體發展方向,確保產業發展能夠貫徹落實國家大政方針。雖然白沙村曾以礦業、冶金產業為支柱,并受益于其明顯的經濟效益,當地經濟得以蓬勃發展,但由于這些產業的高污染和不可持續性,白沙村集體秉持“兩山”思想,著眼未來,前瞻性地積極規劃村工業企業的轉型發展。2013年,耗資千萬建設活性旋轉窯白灰廠二期工程,將清潔生產理念首次投用到村辦集體工業企業。2019 年,村企又新上了機制砂廠、免燒磚廠……白沙村幾乎每年都有新項目、上企業、搞轉型。通過整合工業企業資源,關停、改造了一批污染嚴重、效率低下的工業企業,白沙成功實現了產能優化和結構調整,打響白沙品牌的同時也為白沙的產業發展積累了深厚的基礎。除此之外,村集體還積極引導和扶持新高端工業企業發展,在集體經濟機制下,于2022 年斥資5.1 億元建設了火焰山工業公司的納米氧化鈣新項目,進一步延伸了產業鏈條,提升了價值鏈,實現了產品提檔升級,標志著白沙村工業企業在集約式轉型發展中達到了更高水平。

其次,集體經營、團隊管理,讓村集體可以將企業利潤用于公共服務建設,為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持。2003年,白沙決定由村集體主導,實施舊村改造工程,村內相繼建成康樂小區、同心小區等住宅小區10 個,小區標準配備暖氣、煤氣、有線電視、網絡。村民享受福利分房制度,2020 年全村720 戶村民全部入住村內樓房和別墅,人均住房面積達52平方米,真正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同時,村內實施平房改造后,村莊占地面積由630 畝縮減到410 畝,騰出來的地被用于旅游、種植等項目,進一步增加了村集體的收益。秉承“幼有所育”和“學有所教”,白沙村建有高標準的現代化幼兒園,市教育局直屬小學、中學,村民子女入托和九年義務教育免收一切費用。白沙村全面提升公共衛生服務環境、服務水平、服務能力。建立了合作醫療、大病救助、意外傷殘保險等健康保障機制。村內建有設備先進的醫療衛生所,為村民提供一年兩次的免費體檢,切實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依靠村集體企業的發展紅利,白沙村著力為村民打造豐富的文娛生活,河北省首家農村數字化電影院、首家設施完備的廣播電視中心、首家藏書超過3 萬多冊的農村圖書閱覽室均相繼在白沙村落成,2019 年白沙又投資8000 余萬元,建成了現代化的白沙人民體育館。如今的白沙已經實現住房、教育、醫療、社保的集體兜底全覆蓋。

最后,集體經營、團隊管理的模式有利于鄉村基礎設施改善,打造美麗鄉村。按照規劃布局,白沙村經過數年建設,累計投資4億元,打造出七縱、五橫、兩亭、一場、四園的都市化村莊,修建了環村人工湖、惠通橋、萬清園、紅色文化廣場等工程。2021年,白沙村投資50 余萬元,建成了11 座水沖智能化公廁,分布在公園、廣場、采摘園等旅游景點周圍,進一步提升了鄉村文明程度。

2.“廣就業、工資制、福利化”的運行機制

白沙村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積極吸納外來投資,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目前已擁有集體企業30 余家,直接為村民提供了超過6000個就業崗位。村黨委強調全民就業的理念,并將社會福利和村內就業相掛鉤,在確保每一個村民都能找到合適的工作,無一閑散的同時,也實現了人不外流,全員共建美麗白沙,建成了完善的村莊經濟體系。目前全村有九成以上村民在村辦企業工作,全村適齡勞動力就業率達100%。

實行工資制,是白沙村黨委為了推動村莊經濟的快速發展并解決村民收入問題而采取的一項重要舉措。一方面,村民工資制的實行,為村莊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讓村莊的經濟發展得到了顯著提升。另一方面,工資制以按勞分配為原則,激發了村民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村民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幸福感和獲得感明顯增強。

白沙村集體企業堅持不分紅,以分配公平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為原則,將企業利潤以福利的形式向村民發放,村民享受“九免費、八補助”等17項福利,且伴隨著白沙產業的進一步振興,該福利還在不斷增加。

白沙村“廣就業、工資制、福利化”的運行機制,是全面推動村莊經濟發展和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舉措,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在鄉村建設的道路上,白沙村將農民組織起來,讓村社集體成為對接國家資源、激發農民積極性、推進全面振興的平臺。把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作為硬任務,用集體經濟來啟動和助力鄉村振興,壯大集體經濟也成為白沙鮮明的發展模式[3]。

三、總結

白沙村自20 世紀50 年代就始終大力推行、發展集體經濟,并緊隨國家農業農村產業政策,結合當地實際,謀劃、轉型、發展相關產業。經歷改革探索,產生了一些與當地地域特色、產業環境、居民生活狀況相匹配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制度實施的有益經驗,獲得了集體經濟制度發展方面的突出成績,彰顯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在提高村民收入、增加就業機會、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推動農村社會文化建設方面的優勢。

猜你喜歡
白沙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白沙水庫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白沙澗
新時代如何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
白沙水庫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社會績效探析
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發展研究
奔跑吧,村集體經濟組織!
河南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回顧和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