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中小學教師教育現代化的挑戰與應對
——基于深圳教師教育的系統考察

2024-03-14 06:18李學良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師范院校教師隊伍深圳

李學良

(深圳市羅湖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廣東 深圳 518000)

2019 年8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支持深圳在教育體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試,率先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這為深圳中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絕佳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推進中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而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建設需要依靠體系健全、結構合理、實效卓越的現代化教師教育體系。因此,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現代化轉型不僅關涉教師隊伍建設先行示范,還將影響中小學教育整體發展的先行示范。在此背景下,本文試圖以深圳教師教育為例,探討區域中小學教師現代化的挑戰及其應對,以期為區域推進教師教育現代化提供參考。

一、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現代化的時空背景

(一)中小學教師教育的國際經驗

20 世紀80 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呈現出一些共同趨勢,把教師隊伍建設看作是職前培養、職后培訓一體化的系統工程。先行國家的實踐經驗是探討區域教師教育發展方向與實踐路徑的重要參照。

1.提升中小學教師職前培養的規格標準

伴隨教師培養進入高等教育化階段,許多發達國家普遍取消中等師范教育,比如美國二戰以后便取消了中等師范學校,法國已經實現中小學教師的高學歷化,印度、墨西哥、巴西等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取消了中等師范學校。與此同時,各國還通過延長培養年限,實施“教育碩士”計劃來提高中小學教師質量,比如20 世紀70 年代芬蘭的教師教育改革,推進實現中小學教師均由大學培養的戰略目標,將培養標準全面提升至碩士水平,完成了中小學教師在學歷學位水平上的統一要求;美國的教師專業發展學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和英國的培訓學校(Training School),推動教師教育機構向一軌兩級(一軌即大學,兩級即本科、研究生)發展。[1]

2.推進職前教師教育模式多元化發展

職前教師教育正從以機械地獲取技能和掌握實踐性知識為特點的傳統培訓模式向強調參與、卷入和反思的實踐模式(practice-based model)轉變。雖然以觀察模仿為主要特點的“學徒型”培養模式[2]依舊是國際師范教育普遍運用的培養方式,比如英國的“導生制”(Monitorial system)和“門生教師制”(Pupilteacher apprenticeship)。與此同時,很多國家進行了積極探索,形成了一些比較成熟的教師培養模式,比較有影響力的有:強調大學課程學習與實習中實踐能力培養有機結合的“實驗學校型”培養模式;強調縮小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距離的“理論運用型”培養模式 (Theory into practice model),比如法國的ESPE 準教師“螺旋式”職業實訓模式,[3]英國正在實施的中小學基地培養教師計劃等;強調未來教師個人實踐知識的建構以及提升自身教學行為的研究、反思、改進能力的“反思型”培養模式;強調師范生通過主動反思、探究、學習和體悟等活動成長為專業人員的“專業發展型”培養模式(Practicum a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model);[4]強調大學、中小學之間以及大學教師、中小學輔導教師、實習生之間合作關系的“合作型”培養模式(Partnership or collaborative learning model);強調理論知識學習與教育實踐融為一體的“臨床實踐型”培養模式;等等。

3.構建教師在職培訓的終身學習體系

為了確保在職教師繼續教育機會,許多國家制定了專門法規,比如英國1992 年印發教育白皮書,要求新任教師必須有1/5 的進修時間,正式教師每7 年輪流脫產進修一次;美國制定了包含師資培訓日、必修課程、暑期學校等多種樣式的教師在職培訓計劃;法國將在職培訓作為一線教師的權利和義務,不斷增加教師繼續教育方面的財政支出,給予教師職業生涯擁有兩年培訓的權利,要求中小學校為教師在職教育提供方便;[5]新加坡教育部通過立法、政策制度等,要求教師履行在職培訓的基本義務,規定在職中小學教師每年至少保證100 個小時的在職培訓與進修時間,財政承擔所有的繼續教育費用。[6]另外,隨著職前職后教師教育的一體化,許多國家開始更加注重教師培養的連續性,推進教師終身學習計劃,比如美國大學的教育學院普遍利用晚上和周末時間為在職教師開設獲取碩士和博士學位所需的教育課程。

(二)中小學教師教育的國家戰略

2018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把教師隊伍建設納入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支持領域,確立教師隊伍建設在國家教育事業中的三個優先地位——優先謀劃教師工作、優先保障教師工作投入、優先滿足教師隊伍建設需求,提出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這份文件緊扣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矛盾,明確教師隊伍建設在教育事業發展中的優先地位,指明了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戰略與方向。

具體到教師教育,《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將教師教育的目標定位為:經過5 年左右努力,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基本健全,教師隊伍素質能力基本滿足各級各類教育發展需要;到2035 年,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培養造就數以百萬計的骨干教師、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文件還明確了教師教育的實施路徑,即開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推動信息技術與教師培訓的有機融合、推進培訓內容與教育教學一線實際緊密結合、搭建教師培訓與學歷教育銜接“立交橋”、建立健全地方教師發展機構和專業培訓者隊伍、繼續實施教師國培計劃、鼓勵教師海外研修訪學。

除了上述關于教師教育的專項文件之外,國家發布的一些教育綜合文件也會涉及教師教育問題。比如,2019 年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設置“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專項行動,指出要健全以師范院校為主體、高水平非師范院校參與、優質中小學(幼兒園)為實踐基地的開放、協同、聯動的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強化職前教師培養和職后教師發展的有機銜接,推動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自主發展。再如,2019 年印發的《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指出教研工作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要求以實施新課程新教材、探索新方法新技術、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為重點,完善國家、省、市、縣、校五級教研工作體系,督促學校立足實際完善校本教研體系。

基于國家教師教育政策,不難發現,國家已經把教師隊伍建設上升到了關乎“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钡膽鹇愿叨?,力圖打造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有機鏈接、正規教育與自我教育相互補充、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有機融通的中小學教師教育體系。

二、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現代化的實踐理據

深圳教育發展40 年來,尤其是近些年來,不斷完善中小學教師發展支持體系,取得了一些成果,積累了一些經驗,為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現代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對標教育先行示范的宏大戰略,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依舊存在著巨大挑戰。

(一)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現代化的核心經驗

1.大量引進教育人才,教師隊伍結構持續優化

近幾年,深圳充分發揮經濟社會發展優勢,不斷提高中小學教育人才待遇,創新教師招聘方式與招聘渠道,從全國各地或各高校大力引入名校長、名教師以及高學歷應屆畢業生。比如,2019 年龍華區中小學教師招聘吸引了海內外超3.5 萬名應屆畢業生報考,最終來自全球62 所院校的491 人通過層層選拔,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數占比86.2%,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一流大學的博士達到了23人。再如,深圳中學近些年吸引了40 位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入職任教,碩士、博士達到38 名。高素質人才引入推動了教師結構的持續優化,目前深圳市中小學教師平均年齡36 歲,40 歲以下占比70%,小學本科以上學歷占比82%,高中研究生以上占比29%,為深圳教育先行示范注入強勁的發展動力。

2.搭建教師繼續教育平臺,教師素養大幅提升

深圳近些年每年投入超過2 億元的中小學教師培訓經費,著力打造教師發展平臺,除了國培、省培之外,深圳的“名師工程”“火炬項目”“海培計劃”“年度教師評選”等項目先后啟動。在教師繼續教育中,教師不僅有機會到內地接受培訓,還有機會到香港甚至歐美發達國家交流學習。截止2022 年,深圳市先后派出51 批次共1420 名校長、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優秀教師赴英美等發達國家參加海外培訓。除此之外,還要一些學校積極推動教師出國深造,邀請外籍專家到校開展講座、上公開課、聯合教研等活動,比如深圳高級中學邀請美國教育學、語言學等專家開展英語語言培訓課程。深圳通過打造覆蓋面大、質量優質的教師教育平臺,開闊了教師的眼界,提升了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3.校本教師培訓體系初步建成,培訓實效不斷強化

除了市區層面的教師發展平臺之外,許多學校開始重視校級教師教育平臺建設。比如,深圳高級中學把教師繼續教育、專業發展基地學校建設納入了學校發展規劃,設立科研處專門負責繼續教育管理、校本培訓、校外培訓等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一是與大學合作,探索“全員培訓”模式,邀請教師教育專家進入學校把脈指導制定校本培訓方案,先后派出10 批教師前往知名大學培訓學習,實施全員培訓計劃;二是搭建序列化的教師專業發展平臺,先后創立“青藍工程”青年教師進修平臺、“骨干教師聯合會”、“領軍教師培養計劃”,支持教師終身學習。校本教師培訓體系為教師日常學習提供了支持,有利于教師將繼續學習與教育教學實踐充分結合,提高教師培訓實效,實現“成事”“成人”有機結合。

(二)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現代化的主要挑戰

1.中小學教師教育體系的系統性有待強化

教師教育體系的系統性是促進中小學教師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體系系統性不足是最為突出的現實問題,主要表現如下:一是除深圳大學師范學院之外,深圳沒有師范大學或者其他師范學院,新教師主要從外地高校引入,加之與外地師范院校協調不夠,導致教師職前理論教育與深圳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脫節;二是隨教育規模擴大,中小學教師數量越來越多,深圳在教師培訓與專業結構調整方面雖然投入巨大,但市級層面缺乏系統先進的教師發展規劃方案以及強有力的組織協調機構,教育部門之間未能形成合力,市、區、校之間的教師教育缺乏相互協調、彼此貫通的體制機制;三是各區教師教育體系之間、不同學校教師培訓之間缺乏溝通與聯系,人才政策與教師培訓各自為政,資源缺乏整合,沒能形成彼此貫通、層次分明的長效發展機制,許多教師發展項目內容重復且缺乏成果反饋推廣機制。

2.中小學教師職后培訓的針對性有待提升

近幾年,深圳中小學教師規模迅速擴大,不同層次的教師需求差異越來越明顯,比如教齡較長的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學歷不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弱,亟須理論提升;青年教師有活力、可塑性強,但教學年限短,教學實踐經驗不足,亟須跟進式的實踐培訓;非師范專業出身的新教師,專業知識扎實,但教育知識理念、教學技能乃至教育情懷不足,亟須教育理論與實踐操作培訓。市、區、校級教師職后培訓內容都主要聚焦于全員參與的理論知識學習,缺乏深入的學科指導與分層指導,難以滿足不同階段、不同需求的教師發展需求。除此之外,市、區、學校的培訓項目主要著眼于優秀教師培養,選拔標準嚴格,參與面有限。雖然近些年深圳通過線上培訓為中小學教師自主學習提供了支持,但是線上培訓本身也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廖安梓與徐健調查了深圳南山區6 所學校132 名教師,發現線上繼續教育內容繁雜,針對性差、實用性不強;網絡式培訓方式單一,互動性差;碎片式學習造成學習效率不高;缺乏激勵機制,教師學習意愿不強。[7]

3.中小學教師教育結果重“成事”輕“成人”

葉瀾教授認為,“成人成事”是“新基礎教育”的內生力,即要把成人與成事結合起來,在成事的過程中成人,通過成人推動成事。[8]中小學教師教育理應以所有教師的全面發展為歸旨,但是許多教師培訓活動卻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實踐成果的培育或者個別優秀教師的培養上,重視“成事”,違背了教師教育成就教師成長的初衷。香港教育大學課題組在深入調研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深圳多數名師、名校長均引入自其他二、三線城市,缺乏本土成長起來的教育名家和名校長,亟須培養具國際視野的本地名教師和名校長。名師隊伍的數量與質量問題,導致其輻射力與影響力有限,難以支撐形成市、區、校等不同層面教師專業發展的良性生態,導致新教師或者青年教師缺乏有效的“師徒制”支持,影響了深圳教師隊伍整體質量的持續提升。這種情況若不改變,則會導致深圳在名師、名校長依靠外部引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反身將會打擊了本土教師發展積極性。

三、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現代化的路徑探索

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現代化往哪走、如何走,既要參照國際中小學教師教育強調職前與職后相協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發展經驗,也要遵循國家中小學教師教育近中遠期戰略目標與實踐路徑,更要結合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的基礎與問題,以確保方向的科學性、先進性以及實踐路徑的可行性。

(一)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現代化的戰略定位

中小學教師教育是一個全局性、系統性與長期性的教育發展大業,需要從市級層面提出一個整體性的戰略定位與推進思路?;谏钲诮ㄔO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中“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的基本要求以及國家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戰略謀劃,可將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現代化的宏觀戰略定位為:以推進實現“幼有善育,學有優教”為價值追求,以助力打造具有深圳特色、中國底蘊、世界先進水平的現代化基礎教育為目標定位,構建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一體化的中小學教師教育體系,培育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中小學教師隊伍。

在宏觀戰略的統攝下,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現代化應遵循以下基本思路與基本原則:一是中小學提前介入職前培養,師范院校后續跟進職后培訓,推進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一體化;二是職前培養重理論兼顧實踐,職后培訓重實踐兼顧理論,推動教師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交互共生;三是重視教師師德師風培訓,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構建兼顧師德培訓與教學能力提升的課程體系;四是提高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的基本標準,尊重教師學習培訓的自主選擇權,營造基本要求與教師興趣有機結合的教師教育生態;五是提升市教師發展中心規劃統籌力度,鼓勵區、校教師發展中心探索創新,形成自上而下的規劃統籌與自下而上的探索創新有機互動的教師教育工作機制。

(二)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現代化的路徑設計

教師教育包括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兩個階段,其中職前培養主要由師范院?;蛘呔C合大學的師范學院負責,主要職責是培養能夠勝任中小學教育教學任務的新手教師;職后培訓主要由基層教師教育部門負責,主要職責是促進教師實踐素養的持續提升。隨著教育教學復雜程度的增加以及教育教學技術的快速更新,師范院校很難培養出終身具有勝任力的中小學教師,導致教師教育呈現如下變化趨勢:一方面需要職前培養階段增加實踐培訓的內容,才能培養出符合地方或者學校需要的新手教師;另一方面承擔教師終身學習的職后培訓變得異常重要,亟需師范院校為職后教師提供必要的理論培訓。

基于上述考慮,本文試圖提出了如圖1 所示的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現代化體系設想,該體系主要包括兩個維度:其一,職前培養階段,主要以學科知識與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為主,目標在于培養準教師具有學科教學與學生教育所需的基本知識、教育理念與教育態度,與此同時增加實踐學習的課程比例,以幫助學生初步掌握如何將師范院校所教授的知識、理論與態度轉化為具體的教育教學行為,該階段主要由師范院校主導,地方教師教育部門參與教學并提供實習場所、實習指導教師;其二,職后培訓階段,主要以實踐性知識與實踐性行為的培養為主,目標在于不斷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所需的實踐性知識、實踐性教學理念以及持續改善教育教學的能力,與此同時增加學科知識、教育教學理論以及學科教學論的理論培訓,以幫助教師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技術,該階段主要由地方教師教育部門負責,并邀請師范院校采用跟進式的理論培訓。

圖1 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現代化體系設想結構圖

具體到每個教師的培養培訓,職前培養階段打破先理論學習再實踐練習的簡單化思維,每門課程都安排相應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甚至采用理論教師與實踐教師合作授課的方式,幫助準教師實現理論與實踐的交互學習;職后培訓依據教師學習經歷與成長過程采用不同的跟進式培訓。比如,非師范專業畢業的應屆畢業生或者社會人士進入教師行業,必須在市教師發展中心完成為期半年的理論課程、在區教師發展中心完成為期半年的實踐培訓,才能進入工作崗位,而師范專業畢業生則只需要在區教師發展中心完成為期半年的實踐培訓就可以進入教學崗位。再比如,針對實踐經驗足夠豐富卻進入專業發展瓶頸期的年長教師,允許其到市、區教師發展中心或者達成合作協議的師范院校參與為期半年到一年的脫產理論學習或跟崗學習。

(三)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現代化的實施策略

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現代化由路徑設計轉化為切實可行的實踐行動,需要進行系統性的教師教育體制機制改革,以形成要求、激勵與支持中小學教師主動學習、自主發展的教師教育生態。

1.健全中小學教師教育的標準體系與制度體系

推進中小學教師教育現代化首先要回答兩個基本問題:一是什么樣的教師才是達到基本任教資格的教師;二是什么樣的教師才能符合骨干教師、名師、特級教師、教育家型教師資格的教師。制定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標準,既需要參照國家的相關要求,還需要參照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律以及深圳中小學教育教學的實踐需求。具體而言,應該重點考慮以下三個方面:(1)健全師德師風標準,完善師德師風監督評議、檔案管理、責任追究制度;(2)健全不同等次教師的專業資格標準、評價標準,建立定期審核、評價聘任、獎勵懲罰制度;(3)制定不同發展階段教師與不同崗位教師的職后教育標準、課程選修標準,實行職后教師繼續教育學分管理制度。

2.建設專業的教師教育機構與優質的培訓師隊伍

依照深圳中小學教師教育現代化的路徑設計,負責教師教育的專業機構主要分為兩類:一是負責為教師職前與職后理論學習提供教育教學服務的師范院校;二是負責為教師職前與職后實踐學習提供教學指導服務的市區校教師發展中心。第一類機構建設需要盡快創建深圳師范大學,推動深圳大學師范學院提質升級,提高本地高校培養師資的基本能力,同時建立師范院校和中小學合作培養機制。第二類機構建設,需要高標準建設市、區、校教師發展中心,健全市、區、校教師發展中心的職能劃分、合作銜接等體制機制,推動科研、教研、培訓、信息化一體化發展。除此之外,還需要從高校教師、科研員、教研員、名校長、名師等隊伍中培養遴選一批專兼職結合的培訓師隊伍,以為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教師提供理論培訓與實踐指導。

3.構建教師發展數據庫與豐富靈活的課程體系

為提高教師教育的針對性,為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發展瓶頸的教師提供相應的教育培訓或者學習支持,深圳市需要以區為單位建設教師發展數據庫,一方面通過教師個人填報與學校報送等方式,及時更新教師個體發展需求與繼續教育情況等信息;另一方面由市、區教育發展中心根據數據分析,確定培養方案與培訓策略。在掌握全市教師發展需求的基礎上,由市教師發展中心統籌,聯合師范院校、區教師發展中心開發針對性的課程,指導校教師發展中心給予本校教師個性化、過程化的實踐學習支持,構建豐富靈活的課程體系,供中小學教師結合教師發展標準與個人發展需求自主選擇,實現職后培訓一師一課表。

4.完善激勵教師自主發展的保障體系與支持體系

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中小學教師隊伍,僅僅依靠外部的硬性要求遠遠不夠,必須充分激發教師內在的自我發展動力。在工作負擔如此沉重的背景下,必須把教師發展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統籌考慮,而不是將其看作是教師個人的事情或者說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之外的事情。這就要求市、區突破現有的制度設計,完善激勵性的保障體系與支持體系,比如,針對教師培訓與學習經常擠占教師休息時間,教師疲憊不堪,影響了學習積極性與工作幸福感等問題,以市、區為單位,采用增加編制或者購買服務的方式,按照實際教育教學需求1 ∶1.2 的比例配置中小學教師崗位,利用多出的教師編制實行輪崗培訓,每個教師每5 年有權申請在市、區教師發展中心脫產帶薪學習0.5—1 個學年。

猜你喜歡
師范院校教師隊伍深圳
深圳歡樂海岸喜茶LAB店
務實求真的長春高新第二實驗教師隊伍
尚德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
當前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思考
深圳
深圳醫改破與立
師范院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對就業選取的影響
新課標背景下師范院校文學理論教學反思
淺析師范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構建
深圳“去編”激起千層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