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巢湖流域綠色高質量發展優化路徑研究

2024-03-15 01:59宋盛楠安徽省社會科學院
安徽科技 2024年2期
關鍵詞:巢湖合肥市生態農業

文/宋盛楠(安徽省社會科學院)

2020 年8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省合肥市考察調研時強調,八百里巢湖要用好,更要保護好、治理好,使之成為合肥這個城市最好的名片?!吨泄舶不帐∥P于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奮力走出新時代安徽高質量發展新路的決定》中指出,要牢牢把握“把好山好水保護好”的要求,實現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把巢湖打造成合肥最好名片,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上樹樣板。巢湖綜合治理十年來,合肥市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同時發力,經濟總量十年翻了近3 倍,巢湖生態修復取得階段性成效。但是,巢湖生態環境恢復的拐點還未到來,環巢湖綠色發展仍存在不少困難亟待解決。

一、環巢湖流域綠色發展現狀

1.環巢湖工業生產綠色轉型成效明顯

近年來,環巢湖的包河區、蜀山區等地深化科技和產業創新,全力打造綠色新動能。大力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升級和生產方式綠色轉型,重點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集中建設中國聲谷、中國環境谷等在全國具有示范效應和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集聚地,制造產業鏈向兩端延伸,逐步發展成為流域經濟新增長點。

2.現代生態農業體系初步建成

環巢湖流域自然條件優越,盛產銀魚、蝦、水稻、蔬菜瓜果、茶葉、苗木花卉等農產品,是全國糧油生產基地之一。合肥市實施“生態保障、基礎先行、科技支撐、產業化提升、創新推動”五大戰略,充分發揮現代生態農業“生態平衡、保障供應、觀光休閑、文化科普、美化城鄉、產業帶動”六大功能,通過推進節能減排、清潔生產、農業資源綜合利用等一系列高效生態農業技術集成與示范,構建以“高效低碳、綠色生態、生物科技、文化休閑”為主要標志的巢湖現代生態農業體系,充分展現環巢湖“稻海麥浪、碧波魚躍、水清岸綠、蔬果飄香”的江淮魚米之鄉農業特色,基本形成“環湖、近城、嶺上、多極”農業發展格局。

3.居民生活方式逐漸向綠色轉變

綠色生活是一種簡約適度、節儉低碳的生活方式,包括使用和推廣綠色產品、綠色消費、綠色出行、綠色居住等。近年來,合肥市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巢湖流域生態環境問題,積極推動居民選擇綠色生活方式,通過持續提升人們的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引導全社會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自覺踐行綠色生活理念。與此同時,綠色生活方式倒逼生產方式綠色轉型。人們在消費更加環保、低碳的產品和服務的同時,對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生產方式不斷向綠色化、低碳化轉型。

二、環巢湖流域綠色發展存在的問題

1.綠色發展制度體系有待完善

(1)現行地方標準《巢湖流域城鎮污水處理廠和工業行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以下簡稱《巢湖標準》)亟待修訂?!冻埠藴省钒l布于2016 年,其中水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限值等規定不僅滯后于當下新型工業化進程和合肥特大城市發展現狀,而且與江蘇省《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DB32/4440—2022)相比差距較大,不利于提升和加強精準管控的可操作性和對綜合生物毒性等的風險防控。

(2)環湖生態農產品價值實現缺乏“安徽標準”支撐。環湖“三品一標”產品存在認知度和推廣度不足、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同時由于生態農產品缺少省級地方標準認證和監管,農產品優質優價機制尚未建立健全。2023 年7 月,山西省制定出臺《“山西標準”標識管理辦法》,以省內特優產品小米、藜麥米、紅蕓豆、釀造用高粱等重點雜糧產品以及紅富士蘋果、玉露香梨為突破口,采取“標準+認證+品牌”工作模式,探索開展“山西標準”標識培育及評價工作。浙江省、深圳市也已出臺了“浙江標準”“深圳標準”管理辦法,而安徽省還未開展“安徽標準”的制定、認證和管理體系建設工作。

2.工業綠色低碳產業集群化發展不足

(1)產業規模相對較小。2022 年,合肥市光伏和新能源產業產值為1021.89 億元,約為常州市的20%、蘇州市的34.3%,龍頭企業陽光電源2022 年營業收入為江蘇協鑫集團的22.1%;節能環保產業產值為428.91億元,市場主體超350 家,約為無錫市的28.6%和17.5%,無錫市節能環保產業集群中有4000 多家配套企業,而合肥市以高新國際環??萍紙@為依托的節能環保產業集群建設仍處于初期階段。

(2)產業集聚程度還需提高。在《2023 胡潤中國新能源產業集聚度城市榜》中,上海市、蘇州市、常州市分別居第2、3、5 位,而合肥市僅列第10 位,與滬蘇常相比存在差距。

3.生態農業全產業鏈尚未形成

(1)環湖生態農業產業鏈條較短、附加值較低。環湖休閑農業產業競爭力和影響力不強,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尚未建成。2022 年,合肥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為68%,南京市、蘇州市分別為72.8%和73%,合肥市智慧農業雖處于全省前列,但與寧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同時,休閑農業項目亟待優化提升。以三瓜公社為例,由于存在電商銷售與當地農民利益聯結不緊密、研學旅行基地建設狀況不佳、文創產品和氛圍脫離農村生活等問題,部分民宿和餐飲店經營不善,景點熱度無法持續。截至2023 年4 月,合肥市綠色優質農產品總數為413 個,是南京市的72%,其中綠色食品248 個,是杭州市的44.8%;地理標志農產品12 個,是杭州市的66.7%,環湖生態農業產業附加值相對較低。

(2)基于全產業鏈的金融資源配置不優。安徽省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推出農業產業鏈生態擔保模式。雖然截至2023 年7 月,公司共為28 條產業鏈制定擔保實施方案,但實際上,28 項擔保方案在環巢湖流域落地較少,且局限于農業種植、加工、貿易等領域,并未涉及生態農業中的文旅、生態康養等相關產業,金融賦能的系統性不足,農業產業循環增值、梯次增值、全鏈增值的“鏈變”效應沒有得到足夠的金融支撐。

4.農村人居環境治理質量仍需提升

(1)政府主導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垃圾治理、改廁后續管護、美麗鄉村中心村管護、污水設施運行維護等所需運行費用給縣區政府帶來較大財政壓力。近年來,巢湖市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上已投入近4 億元,占當地公共預算收入的4%。此外,“誰污染,誰治理”的污染治理原則落實不到位,市級與縣級在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上需要進一步明確。

(2)環巢湖農村污水治理效果有待改善。集鎮污水配套管網建設跟不上、管理不到位,進水濃度偏低。不少村莊污水采用截污納管一體化處理方式,運行情況不理想,很多地方處于停止運行狀態,污水治理效果不明顯。

三、推動環巢湖流域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1.系統構建環巢湖綠色發展政策體系

(1)及時修訂《巢湖標準》。針對第一批、第二批《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中列出的化學物質及抗生素、微塑料等環境檢出率高的新污染物,結合環巢湖流域工業產業結構特點,增加特征污染物控制指標,識別新污染物主要排放源,制定“一品一策”管控措施。

(2)推進生態農產品“安徽標準”認證和管理體系建設。以省內特優農產品為抓手,探索開展“安徽標準”標識認定和培育工作。嘗試在合肥市進行試點,通過標準賦能、認證提質、品牌增效、產品溢價,定優標準、做優產品,提高社會對環巢湖生態農產品的認知度和信任度,增強本地居民消費意愿,實現環巢湖“安徽標準”生態農產品產業化、市場化、品牌化,促進從根本上解決巢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難題,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2.打造工業綠色低碳產業集聚示范區

(1)鍛造綠色低碳產業新的競爭優勢。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安徽省的首位產業,要充分利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加速期政策紅利,做大做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市場,把廢舊電池處理打造成合肥市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鼓勵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利用國家溯源平臺,對廢舊電池從回收到運輸、儲存、拆解、再造、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的全生命周期進行掃碼登記,實現退役動力電池來源可溯、去向可查。

(2)培育綠色發展領軍企業。支持合肥市重點行業龍頭企業爭評中國工業碳達峰“領跑者”企業,鼓勵其與入選企業加強合作交流,充分學習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在研發低碳技術和產品、提供低碳解決方案、帶動行業整體低碳轉型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加快成長為高技術含量、高市場占有率的綠色科技型領軍企業。

3.健全環巢湖生態農業全產業鏈

(1)全面提升環巢湖綠色有機農業帶建設能級。以合肥市“國際濕地城市”建設為契機,大力培育濕地綠色有機農業,建管并重,進一步加大綠色種植宣傳力度,優化營商環境,爭取總部企業和更多綠色農業企業落戶,全面提升環巢湖綠色有機農業帶規模和產業層次。以綠色消費為抓手,緊盯合肥市民綠色有機農產品需求,搭建巢湖“菜園子”直通合肥“菜籃子”平臺,建成多個合肥市外有機蔬菜主供應基地,并逐步向全省其他城市和長三角地區擴散。

(2)創新生態農業全產業鏈金融配置模式。打造“生態農業產業鏈金融云平臺”,支持中國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開展環巢湖重點農業產業鏈金融鏈長制試點,鼓勵設立區縣特色農業產業專營銀行,依托鏈條企業訂單流、資金流等經營信息,精準開展信用評測、風險畫像和數據增信,促進金融產品與農業產業鏈高效對接,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4.全面提升環巢湖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水平

(1)“四治”融合推進環巢湖農村人居環境提質升級。堅持政府主導、群眾主體、市場主推,村民自治、政府法治、鄉賢德治、科技智治共同發力,持續提升農村環境和村莊風貌。圍繞走好綠色發展之路,結合安徽省“千萬”工程,建議開展省級“皖美”村莊認定和獎補工作,主要從人居環境、風貌、綠化等方面進行評定,對獲得稱號的村莊給予一次性補貼和每年一定的養護費用,推進環巢湖鄉村生態振興。積極推進碳普惠體系建設,開發城鄉居民低碳平臺,開設多種農村低碳場景和碳減排項目,進行居民碳減排數據采集、核算、管理,量化低碳行為并按一定規則給予獎勵。

(2)豐富市場化手段推動環巢湖農村污水處置效果提升。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收費制度,合理調整城鎮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建立“優水優價”的污水處理服務付費模式。在合肥市開展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多元投入機制試點,加大投入力度,強化資金保障。加強農村污水提標改造技術研究,為環巢湖自然村污水處理工作提供技術指導。

猜你喜歡
巢湖合肥市生態農業
醒獅
送你一盆小多肉
合肥市朝霞小學
巢湖頌歌
第八屆“一帶一路”食品安全與生態農業論壇
一位90后的生態農業夢
春季和夏季巢湖浮游生物群落組成及其動態分析
巢湖玉卮意蘊長
安鄉縣發展生態農業的實踐
華能巢湖電廠脫硝系統的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