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突破實體瘤 細胞療法傳利好國產出海及上下游產業鏈值得關注

2024-03-16 13:17金小莫
證券市場周刊 2024年8期
關鍵詞:實體療法生物

金小莫

2月16日,美國生物技術公司Iovance Biotherapeutics宣布,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加速批準了TIL療法Lifileucel(商品名:AMTAGVI),用于PD-1/PD-L1治療后進展的晚期黑色素瘤。隨后,Iovance Biotherapeutics股價大漲。2月16日至2月28日,Iovance Biotherapeutics股價累計漲幅達76.60%;同期內,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的漲幅為2.05%。

有分析師預測Lifileucel銷售額有望達到15億美元。在美國市場,生物醫藥是一個典型的技術驅動型行業——新療法的突破總能捅破人類對于“生老病死”的預期天花板,并為藥企帶來豐厚的利潤回報。從PD-1到mRNA再到GLP-1,鮮有例外。TIL有沒有機會成為下一個“爆款”?中國企業又處于怎樣的身位?圍繞這些問題,筆者展開了行業調查。

率先攻克實體瘤的細胞療法

筆者從行業內了解到,TIL療法的獲批,其最大的意義在于,證明了細胞治療也可以應用于實體瘤的治療,后者被認為是一個廣闊的市場:數據顯示,在全球新發癌癥病例數及死亡病例數中,實體瘤患者的占比均超過90%。

細胞療法是人類在攻克腫瘤的道路上新攀上的一座高峰,并被認為是繼手術、放射療法、化療和靶向療法之后的新療法。從科學機理上看,它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經體外基因編輯、改造后,使之具有打擊腫瘤細胞的能力。這一療法的優點非常明確:療效的持續時間較長,一部分病人甚至可實現臨床治愈等等。以細胞療法中最為知名的CAR-T為例,2012年3月,名為Emily的六歲美國白血病患者參與了諾華制藥CAR-T在研產品的一項臨床試驗,并成為全球第一位接受CAR-T細胞治療的患兒,截至目前,Emily已實現無癌生存12年。

不過,細胞療法也有一項致命短板:它似乎僅對白血病這類血液瘤有效,在面對肺癌、肝癌、胃癌等患者人數更多、市場更大的實體瘤時相對“技窮”。因此,細胞療法何時能攻克實體瘤成了行業難題。實際上,繼CAR-T之后,科學家們嘗試通過CAR-NK、TCR-T等細胞療法開展對實體瘤的探索,但截至目前,僅有TIL率先“突圍”。這既為患者帶來了生的希望,也堅定了行業信心。

進一步來看,此次FDA獲批上市的TIL療法為Lifileucel,用于先前已接受PD-1阻斷抗體治療的不可切除或轉移性黑色素瘤成人患者。臨床研究數據顯示,接受Lifileucel治療的患者客觀緩解率達到31.4%,其中8位患者達到完全緩解,40位患者達到部分緩解。

這一數據是極有意義的。一位行業人士表示,首先,這些參與臨床試驗的患者普遍已處于疾病的終末期,自身的免疫細胞已較為“疲弱”,在這樣的前提下,Lifileucel仍實現了31.4%的客觀緩解率,如果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再強一些,又會實現怎樣的治療效果呢?其次,如果TIL療法對黑色素瘤有效,那TIL是否也可能應用于對其他實體瘤的治療呢?擴大適應癥后,其市場空間也有望進一步被打開。

實際上,海外已有多家藥企就TIL療法布局了肺癌、頭頸癌等實體瘤適應癥;國內企業們也在積極跟進,多個TIL管線已推進至臨床階段,相關企業有君賽生物、沙礫生物、智瓴生物、天科雅、藍馬生物、西比曼生物科技、百吉生物、華賽伯曼等,涉及肺癌、宮頸癌、子宮內膜癌、頭頸部鱗癌、乳腺癌、膽管細胞癌等瘤種。

其中,沙礫生物的在研產品GT101是中國研發進展最快的TIL療法,目前即將進入關鍵二期臨床試驗,預計于2025年底申報上市;下一代在研產品GT201也已正式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臨床試驗默示許可,成為國內首款進入注冊臨床試驗的基因編輯型TIL藥物。

商業模式或仍待觀察

技術的突破,帶來了商業成功的可能。

據公開報道,Lifileucel定價為51.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70萬元,堪稱天價。筆者了解到,細胞治療是一種個性化治療藥物,其生產工藝復雜且特殊,相關技術和設備的運營和維護都需要巨大成本,因此售價普遍昂貴。仍以較為成熟的細胞療法CAR-T為例,截至目前,國內已有四款CAR-T獲批上市,市場定價普遍在100萬元上下。其中,作為首個國產CAR-T的奕凱達(阿基侖賽注射液)定價為120萬元/針;定價最低的系源瑞達(納基奧侖賽注射液),為99.9萬元/針。

另一方面,售價昂貴,也意味著可支付的患者人數少,商業模式難以走通,但這并不意味著“走不通”。在這方面,作為細胞療法“前輩”的CAR-T也為我們帶來了許多有益的嘗試。據筆者觀察,截至目前,國內CAR-T企業普遍采用了兩種商業模式:

一是深耕國內市場,旨在通過創新支付模式,逐漸解決可支付性難題。以復星凱特為例,后者打造了我國首個CAR-T產品奕凱達,在國內醫保無法為CAR-T買單的背景下,奕凱達轉向探索包括各類“惠民?!钡壬瘫5闹Ц?。數據顯示,復星凱特的奕凱達已被納入超過90款城市惠民保、超過60款商業保險。今年1月,復星凱特又新推出了按療效價值支付計劃,符合條件的患者在使用奕凱達治療后,若未能達到完全緩解,將獲得最高60萬元的治療費用返還。

這也是國內細胞治療企業們的普遍做法。另一家CAR-T企業藥明巨諾的2023年中報顯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其CAR-T倍諾達(商品名:瑞基奧侖賽注射液)已被列入62個商業保險產品及91個地方政府的補充醫療保險計劃,49%的已回輸患者獲得了保險補償,保險賠付比例為38%至100%。

商業成績上,復星凱特未曾披露銷售數據;藥明巨諾方面,據相關業績報告,2022年上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三個季度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600萬元、1.46億元、8870萬元,其中2023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2.90%。公司稱,營收增長系由倍諾達持續商業化帶動?!半S著市場不斷發展,我們預期倍諾達的銷售收入會繼續增加?!逼湓?023年半年報中表示。

二是出海,利用海外市場的支付能力實現公司的自我造血功能。其中典型代表為港股上市公司金斯瑞生物科技旗下的非全資附屬公司傳奇生物。2022年2月,FDA批準了傳奇生物/楊森的CAR-T療法Ciltacabtagene autoleucel(西達基奧侖賽)上市,用于治療復發性/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這是首個獲得FDA批準的國產CAR-T細胞療法。銷售數據顯示,西達基奧侖賽持續放量:2022年至2023年,其銷售額分別為1.3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9.85億元)、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6.74億元),2023年同比增長273%。

綜合看,出海以謀求更大空間將是細胞治療必然要走的路。CIC灼識咨詢經理劉子涵指出,一方面,在定價上,中國的CAR-T產品價格遠低于海外上市的CAR-T產品,這將導致產品銷售額明顯低于海外上市的產品;另一方面,和海外市場比,中國CAR-T市場有多方面的限制,包括醫生的認知、患者的認知以及患者的支付能力等,滲透率有待提高。

“未來CAR-T企業如能在海外成功商業化,其產品定價將能夠對標海外產品價格,并且適應癥人群也將由原來的中國患者拓展至全球的患者。相較于國內上市的產品,其將擁有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眲⒆雍硎?,因此能否出海,也將決定細胞治療這類售價高昂的創新產品有無市場價值。

產業鏈“賣鏟人”或值得關注

與此同時,圍繞TIL產業鏈的“賣鏟人”也陸續浮出水面。國信證券研報認為,TIL生產流程復雜,涉及TIL細胞分選、體外激活/增殖、特異性免疫細胞分選等步驟,建議關注相關上游產業鏈,包括藥明康德、百普賽斯等。

其中,藥明康德近日宣布,子公司藥明生基獲得FDA批準,將在美國提供Lifileucel商業化生產服務。進一步資料顯示,藥明康德與Iovance Biotherapeutics合作近10年之久,Iovance Biotherapeutics細胞療法中心與藥明生基位于費城的Navy Yard基地相鄰。據藥明康德介紹,此次獲批,標志著藥明生基費城基地成為美國首個獲得FDA批準用于支持實體瘤個體化T細胞療法商業化生產和放行的外部生產基地和第三方合同測試、開發和生產組織(CTDMO)。

筆者了解到,TIL療法和CAR-T一樣,不是單純的藥物,需要一套精密完整的生產治療流程,而且生產周期比較長:TIL療法每個患者的TIL細胞需要單獨制備,單獨進行質量控制。在生產過程中,“需使用標準的制備流程,從千差萬別的生產原料(患者新鮮腫瘤組織)中,培養出符合統一放行標準的TIL細胞;還要從中準確選出具有抗腫瘤作用的TIL細胞克隆,盡可能淘汰沒有腫瘤識別能力的細胞克隆,剔除起反向作用的免疫細胞與腫瘤細胞?!贝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君賽生物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技術官金華君博士解釋稱。

可見,TIL療法的量產工藝有著較高的技術壁壘,后期,隨著越來越多的TIL療法獲批上市,有能力為相關企業提供高質量生產服務的“賣鏟人”也有望因此獲益。

2月16日至2月28日,Iovance Biotherapeutics股價累計漲幅達76.60%。

同期內,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的漲幅為2.05%。

(作者系上海某醫藥產業公司資深人士。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文中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推薦。)

猜你喜歡
實體療法生物
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
上上生物
早泄的房中術行為療法
第12話 完美生物
前海自貿區:金融服務實體
實體的可感部分與實體——兼論亞里士多德分析實體的兩種模式
兩會進行時:緊扣實體經濟“釘釘子”
振興實體經濟地方如何“釘釘子”
放血療法的臨床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