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醫共體模式的抗凝管理對心房顫動患者抗凝管理知曉度及疾病控制的影響

2024-03-16 10:01劉福忠陸佳董永超陳波宋建江楊葉秋楊應軍
浙江臨床醫學 2024年2期
關鍵詞:醫共體華法林房顫

劉福忠 陸佳 董永超 陳波 宋建江 楊葉秋 楊應軍*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臨床常見的心律失常疾病,患者主要是由于心房不協調活動而導致心房機械功能惡化為特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發病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1]。在房顫患者抗凝治療的過程中,依托專業知識,規范患者的臨床抗凝用藥、隨訪、階段性抗凝治療效果監測等對患者實施個性化用藥指導,提高用藥安全性和有效性十分重要[2]。常規抗凝管理主要是對患者進行用藥后抗凝療效的監測及藥物用量的調整等,缺乏完善的隨訪機制和規范化用藥指導,使得部分患者依從性和疾病控制情況不佳[3]。而基于醫共體模式的抗凝管理以醫院為中心,聯合基層醫療機構進行規范化用藥管理,完善了用藥安全性和規范性的監測機制及隨訪機制,對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和減少不良事件發生具有促進作用[4-5]。本研究采用基于醫共體模式的抗凝管理對房顫患者進行抗凝治療管理,分析其對患者抗凝管理知曉度及疾病控制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房顫患者296 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148 例)和觀察組(148 例)。對照組男77 例,女71 例;年齡56~83 歲,平均(64.62±2.31)歲;病程0.6~10.0 年,平均(2.41±0.33)年;合并疾?。焊哐獕?5 例,糖尿病29 例。觀察組男79 例,女69 例;年齡54~82 歲,平均(63.27±2.44)歲;病程0.5~11.0 年,平均(2.29±0.37)年;合并疾?。焊哐獕?1 例,糖尿病33 例。兩組患者合并疾病、年齡、病程、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房顫診斷符合《房顫:目前的認識和治療的建議-2018》[6]中的相關標準者:無精神障礙、認知功能障礙、語言障礙、聽力障礙者;預計生存期≥5 年者;男性CHA2DS2-VASc 評分≥2 分、女性CHA2DS2-VASc 評分≥3 分者等。排除標準:抗凝治療禁忌癥者;瓣膜性房顫或酒精中毒、甲狀腺功能異常所致可逆性房顫者;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合并惡性腫瘤疾病者等。脫落與剔除標準:管理期間死亡者;管理期間發生嚴重不良事件、醫師判定不適合繼續參與本研究者等。

1.2 管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以華法林為主的抗凝方案。對照組進行常規抗凝管理。由臨床醫師和護士共同負責患者的抗凝治療管理,臨床醫師根據INR 對患者進行用藥,并定期根據患者INR 監測情況調整藥物用量,告知抗凝治療目的、用藥時間、注意事項、定期來院監測INR 時間與合理鍛煉,發放影響華法林藥效的主要藥物及食物清單1 份等。觀察組進行基于醫共體模式的抗凝管理。(1)組建醫共體模式抗凝管理團隊:以本院為中心,組建醫共體模式抗凝管理團隊,團隊包括心內科??漆t生、護士及醫共體模式下聯合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醫生、護士,組員聯合制定華法林抗凝治療健康教育手冊,并聯合組建信息共享平臺,實現區域內醫療資源、醫療信息共享及分級診療等功能。(2)抗凝治療管理培訓:由本院心內科醫師對醫共體醫務人員進行分級培訓,通過電話、網站等對基層醫務人員進行遠程指導,依據指南[6],推廣規范化房顫抗凝治療方案,并定期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現場指導、檢查,規范抗凝治療,并不定時進行抗凝知識考核。(3)抗凝治療分級管理:由本院心內科??漆t師對房顫患者進行個性化抗凝藥物劑量制定,并負責患者抗凝治療的前2 周系統診治,患者INR 穩定后轉回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全科醫生對患者日??鼓委熯M行健康管理;若患者出現抗凝治療相關不良事件如栓塞、出血或出現INR 不穩定現象,則轉回本院心內科診治;(4)抗凝治療健康教育:由全科醫生將華法林抗凝治療健康教育手冊發放給患者,定期進行房顫抗凝治療健康講座;根據“家庭醫生簽約”的建設方案,對患者進行建檔立卡,加強對患者抗凝治療的規范管理;與社區溝通后在其公告欄進行房顫健康宣傳,通過電臺、網絡、電視等媒體宣講疾病知識等。(5)隨訪機制:對于抗凝治療期間未能及時到醫共體聯合醫院進行INR 檢測或自行停止抗凝治療的患者,由全科醫生電話隨訪,督促遵囑抗凝治療并定期檢測INR。兩組均管理6 個月。

1.3 觀察指標 (1)疾病控制情況:統計兩組管理期間因房顫發作復診例次、因心悸發作復診例次、房顫再入院例次、INR 達標所需檢查次數及管理6 個月后抗凝達標率(INR 為2.0~3.0 即為抗凝達標)。(2)自我日常生活管理能力:管理前和管理6 個月后,采用房顫服用華法林患者自我管理量表[7]對患者房顫特異(栓塞)征象管理(15 分)、影響INR 因素管理(9 分)、遵醫行為管理(9 分)、服用華法林管理(12 分)、生活方式管理(12 分)、不良嗜好管理(9 分)情況進行評估,總分66 分,得分越高,自我日常生活管理能力越好。(3)抗凝管理知曉度及依從情況:管理6 個月后,根據指南推薦自制抗凝管理相關知識評估量表對患者抗凝管理知曉度進行評價,總分13 分,得分越高知曉度越高;采用華法林抗凝治療依從性量表[8]對患者服藥依從性、復診依從性、合理飲食依從性進行評價,總分21 分,得分越高依從性越好。(4)不良事件:統計兩組管理期間腦梗死、心肌梗死、出血等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根據《房顫基層診療指南(2019 年)》[9],按出血嚴重程度分為輕微出血、中度出血和嚴重出血。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計軟件。經K-S 法檢驗符合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n或%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疾病控制情況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疾病控制情況比較

2.2 兩組自我日常生活管理能力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自我日常生活管理能力比較[(±s),分]

表2 兩組自我日常生活管理能力比較[(±s),分]

注:同組與管理前比較,*P<0.05

?

2.3 兩組抗凝管理知曉度及依從情況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抗凝管理知曉度及依從情況比較[(±s),分]

表3 兩組抗凝管理知曉度及依從情況比較[(±s),分]

?

2.4 兩組不良事件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事件比較[n(%)]

3 討論

房顫患者由于心房有效射血功能喪失,血液易在心房內淤積而形成血栓,血栓易脫落導致血栓栓塞事件發生,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影響[10]。指南將抗凝治療放在房顫治療首位,華法林是使用率最高的抗凝藥物之一,其療效受年齡、合并基礎疾病情況、合并用藥情況、飲食情況等影響,用藥劑量難以把控,規范用藥劑量、建立完善的療效隨訪和監測方案對于提高抗凝治療用藥安全性和療效具有重要意義[11]?;颊呷狈ο嚓P疾病與和治療方案的認知,部分患者治療依從性不佳,常規抗凝管理實施干預的主體為縣市級醫院,但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患者定期復查依從性不佳,且使得常規抗凝管理的臨床應用受到限制,制定一種更完善的管理方式是臨床房顫患者抗凝治療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12]。

在我國華法林抗凝治療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由于缺乏個性化給藥方案與患者疾病和抗凝知識了解較少、用藥依從性較低等原因,使得房顫患者抗凝治療過程中INR 達標率和疾病控制情況并不理想[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管理6 個月后房顫患者自我日常生活管理能力高于對照組,同時患者抗凝管理知曉度及抗凝治療依從性均提高。分析原因在于,基于醫共體模式的抗凝管理通過對醫共體聯合醫院醫師進行培訓,提高其專業知識水平,對患者進行疾病與治療方案講解時更加專業和準確,在日常診療的過程中也能有效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種疑問,使得患者對醫師的信任程度增加,同時通過面對面講解、發放健康手冊、定期組織講座、上門隨訪等方式進行健康宣教,有助于加深患者對疾病和抗凝治療的理解,有效提高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和抗凝管理知曉度,并遵照醫囑進行日常自我管理,進而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日常生活管理能力[15];此外,基于醫共體模式的抗凝管理,患者不需要前往離家較遠的醫院,在離家較近的社區或鄉鎮即可接受專業的房顫診療服務,節省了患者的時間和精力,因而患者抗凝治療依從性得到進一步提高[16]。

對房顫患者進行個性化抗凝治療是控制患者病情、減少不良事件發生風險的重要措施。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管理期間因房顫發作反復就診例次、因心悸發作反復就診例次、房顫再入院例次、INR 達標所需檢查次數及總不良事件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管理6 個月后,觀察組抗凝達標率高于對照組,基于醫共體模式的抗凝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病情控制,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醫共體模式是指每個市縣根據實際情況,組建若干個以市縣級醫院為龍頭,聯合其他若干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醫共體內醫療資源、信息數據共享、雙向轉診和分級診療等功能的醫療管理機構,其通過龍頭醫院對醫共體聯合醫院醫師進行整體培訓、定期坐診、開設醫共體聯合門診等方式,提升醫共體內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診療水平,使基層醫師正確掌握華法林抗凝使用原則,對房顫患者個性化抗凝治療進行推廣,實現??漆t生與全科醫生的無隙銜接,使患者在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得到同質治療與指導[17-18],同時通過定期到移動體聯合醫院進行門診坐診,檢測患者INR 變化情況,及時調整華法林用量及INR 監測周期,可進一步提高華法林治療管理方案和個性化治療的執行力度,因此可有效提高患者病情控制程度,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19]。

綜上所述,基于醫共體模式的抗凝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疾病控制情況,提高其自我日常生活管理能力、抗凝管理知曉度及依從情況,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值得在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醫共體華法林房顫
老年房顫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項
藏北農牧區縣域醫共體建設實踐與成效:比如經驗研究①
藥師帶您揭開華法林的面紗
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醫院的實踐與成效分析
探討醫共體財務管理
預防房顫有九“招”
陣發性房顫應怎樣治療
天長:醫共體撐起縣域醫療
華法林出血并發癥相關藥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
中藥影響華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