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城市生態哲學對現代城市營建的啟發

2024-03-16 09:02熊晨XIONGChen
城市建筑空間 2024年1期
關鍵詞:城市規劃哲學理念

熊晨 XIONG Chen

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人類與自然的關系逐漸發生轉變,這種轉變并非沒有代價,生態環境惡化是當代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我國古代城市生態哲學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生態文明建設豐厚的文化滋養和重要的哲理支撐,如何在現代城市營建中對其充分利用成為當前思考的關鍵。從中國古代城市生態哲學理念入手,思考其在古代城市營建上的反映,并總結其對現代生態城市建設的啟示。

古代城市;生態哲學;城市營建;可持續發展

1 中國古代城市生態哲學理念

從新石器時代進入金屬器時代之時,中西方文化就已體現出完全不同的觀念,中華文化秉持“延續”的宇宙觀,強調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既不侵犯自然,又保護自身不受侵犯,達到陰陽有序的境界。

關于人與宇宙的關系,中國古代不同思想家有不同主張。經過長期發展,“天人合一”逐漸成為主流觀點,強調人與宇宙的互動與和諧?!疤烊撕弦弧备拍羁勺匪葜林袊糯淖匀挥^念和倫理道德觀念。在中國古代,人們相信宇宙萬物都是有規律可循的,萬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這種自然觀念反映在倫理道德觀念中,強調個體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主張“天人合一”,即人與自然相融合、相互依存、和諧共生,這種思想深刻影響了中國古代哲學。

“天人合一”思想理念貫穿于諸子百家的經典文獻中。春秋時期,孔子在《易傳·文言》中提出“天人合一”,強調以“元亨利貞”來闡述人與環境的一體性?!独献印贰肚f子》認為客觀存在而不顯現的“道”是宇宙的本體、本原或者說宇宙根本規律,并演化出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各方面的規律、規則、規范等,彌綸天地、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制約著天地萬物的產生和發展,從而創立了道家學說。在前人基礎上,西漢的董仲舒和北宋的張載先后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題。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說:“以類合之,天人一也”“天人之際,合而為一”,指出天人之間是一種同類相合的關系,強調人與自然之間整體有序的和諧狀態,通過將陰陽、五行學說合而并用,提出“天人同類、相感相應”。張載提出:“儒者則因明致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闭J為人可以通過“誠明兩進”的修養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張載還進一步提出了“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思想,指出他人都是我們的同胞,萬物都是人類的朋友,每個人都應當盡力照顧好他人和萬物。宋理學家普遍將“天人合一”用于闡述自然與人之間關系, 究明人與自然的結合點,間接證明了“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的主導地位。綜上所述,“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家一以貫之的哲學主張。

2 哲學理念在古代城市營建上的反映

“天人合一”思想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即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人類應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不是去征服、破壞自然。只有通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才能使人類獲得可持續發展?!疤烊撕弦弧彼枷肷羁逃绊懼袊糯鞘幸巹?,規劃將城市布局與傳統文化結合,在塑造城市空間秩序感的同時,豐富城市的文化內涵,體現城市歷史文化特色,此外樹立生態規劃布局觀,力求實現“天人合一”。

從城市選址、景觀營造、規劃設計可看出中國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思想底蘊,反映出城市與自然的共生共存?!豆茏印こ笋R》《管子·度地》均體現了在城市規劃選址中趨利避害的原則及其在城市建設中與自然相協調的設計理念,如近水利而避水患、坐北而向陽、靠山遠避風寒等。古代城市選址原則滿足了人類生存及安全需求,此外從生態角度來說,合理的聚落選址既可創造宜人的人居環境,又有利于人類文明的延續。

隋唐長安城多次被選作都城,與其地理條件密不可分,地勢平緩,北面利于城池建設,南面適合景觀、池沼建設,整體具有易守難攻、經濟基礎好、水源充沛、資源充足、氣候適宜等優勢?!鞍怂币龉喔惹?,縱橫交錯,有利于環繞長安的農田水利灌溉、漕運、防洪防澇等。

“天人合一”是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是中國哲學對天人關系的一種觀點,強調“天道”(自然法則)與“人為”的合一?!疤烊撕弦弧钡恼軐W思想表現在城市規劃上,其突出特點就是要順之以天理,追求與天同源、同構,與自然和諧統一?!疤烊撕弦弧钡乃枷胴灤┯谥袊糯鞘幸巹澋氖冀K。從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遺址可以看出,我國的城市雛形是建立在對以北極為中心的宇宙模式模仿的基礎上。周代以來我國的城市規劃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見圖1)。如春秋時期吳國伍子胥營建蘇州城、越國范蠡營建會稽城時,都采用“象天法地,建成大城”“乃觀天文,擬法于紫宮”等理念。秦朝都城成陽的規劃也體現了這種思想,反映了當時人們一種樸素的關于“天人合一”的觀念,天上的種種星象,與人間秩序一一對應。唐朝都城長安中的十三牌坊里象征十二月加閏月,皇城南面四行坊里象征四季,東為春、南為夏、西為秋、北為冬。明清北京城中南面建天壇,北面建地壇,東面有日壇,西面有月壇。此外,獸中四靈“朱雀、玄武、青龍、白虎”也在城市布局及地名中得到了體現。

1 《周禮·考工記》周王城布局(圖片來源:網絡)

3 哲學理念對現代城市營建的啟發

中華文化獨有的延續的宇宙觀作為城市生態哲學的推動力,將自然演變融入現代城市規劃之中,與有機疏散理論、田園城市思想等西方城市建設思想在沖突中實現融合發展,衍生出了山水城市等理論。山水城市理論源自中國傳統園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人合一”哲學觀,并與現代科學技術體系相契合,是一種根植于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城市構想。這一理論與構想不僅符合世界城市化發展的生態化、可持續化大趨勢,且與“公園城市”“低碳城市”等新的城市建設理念一脈相承?!肮珗@城市”理念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更加關注生態性,考慮生態對經濟發展的助益,是一種更加契合實際的城市建設思想。

我國經歷快速城市化發展,一方面科學技術生產力所轉換的建造能力和建設思維高漲,另一方面生態資源日益枯竭,傳統思想與文化正經歷“風化”,城市過度擁堵、空氣及水資源污染嚴重等問題會對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產生巨大影響(見圖2)。古代城市生態哲學對于現代城市建設啟示眾多,傳承“天人合一”的生態框架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當前,人類與自然關系發展進入“第三個階段”,即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生存和可持續發展,故應著力構建城市生態體系,持續調整工業產業類目,同時推進農業生態化與現代化轉型,創造以人為本的宜居城市環境。

2 過度城市化帶來的環境問題(圖片來源:網絡)

自進入工業文明時代以來,人類以瘋狂攫取自然資源為代價,在創造了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人與自然的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從中國古代哲學生態觀到現代可持續發展戰略,歸根到底反映了人類價值觀的發展??沙掷m發展觀認為人與自然應和諧統一,共同構成生命相息的地球。人類不能無節制地掠奪、破壞大自然,更不能以竭澤而漁的心態來追求自身的發展。

猜你喜歡
城市規劃哲學理念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新形勢下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
新形勢下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
菱的哲學
生態景觀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探索
淺談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大健康觀的哲學思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進醫改
中醫理念的現代闡釋
淺析城市規劃中現代城市規劃理論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