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sPL 震相測定2022 年山西古交ML4.1地震震源深度

2024-03-16 10:11王卓君竇立婷馮凱宇梁永燁劉雪嬌
科學技術創新 2024年6期
關鍵詞:臺網臺站震源

王卓君,竇立婷,馮凱宇,呂 睿,梁永燁,劉雪嬌

(1.山西省地震局,山西 太原;2.太原大陸裂谷動力學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山西 太原)

引言

震源深度是反映地震發生空間位置的重要參數,震源深度的準確測定對于研究地震成因、孕震環境以及發震構造等具有重要意義[1]。崇加軍等[2]2010 年首次提出利用sPL 震相確定近震震源深度的方法。sPL 震相是在近震范圍內,S 波入射到地表下方轉換成水平傳播的P 波和P 波在淺層多次反射、折射疊加形成的一個波列。近年來,很多學者利用sPL 震相測定中小地震震源深度,均取得不錯的效果[3-9]。

山西地震臺網編目結果顯示,2022 年2 月20 日8 時27 分28 秒,山西古交(37.95°N,112.11°E)發生ML4.1 地震,震源深度4 km。此次地震山西臺網波形記錄完整,震中附近臺站較多且方位分布均勻,提取sPL 震相和計算震源機制解具備良好的數據基礎。

1 方法原理

近震范圍內,當震源發出的S 波以臨界角入射到地表下方時,將有一部分能量轉換成沿地表傳播的P 波(圖1),Aki 將此波稱為自由地表P 波(Surface P-wave)[10],崇加軍等(2010)結合實際情況,將P 波在淺層的多次反射折射震相,與自由地表P 波混合形成的一個波列,定義為sPL震相(s coupled into P wave)[2]。

圖1 sPL 震相射線傳播路徑示意

sPL 震相出現的優勢震中距范圍是30~50 km之間,通常在Pg 和Sg 震相之間觀測到。因為sPL 震相是由上行S 波轉化成的P 波,所以其波形以低頻為主,一般沒有P 波尖銳,且臺站接收到的是地表P 波,其偏振方向主要沿著徑向方向,因此其振幅在徑向分量比垂向分量要強,切向分量振幅很弱。在固定震中距的情況下,sPL 與Pg 波的到時差隨震源深度增加而近乎線性增長,可以用于測定震源深度。

本文采用山西一維地殼速度模型[11],使用SEIS-CAP軟件計算山西古交ML4.1 地震震源機制解,并在此基礎上,運用頻率- 波數(F-K)方法計算得到不同深度包含sPL 震相的理論地震圖。通過分析理論地震圖與觀測波形之間的波形相關性,確定出最佳震源深度。

2 數據處理

2.1 速度模型及震源機制解

(1) 地殼速度模型。SEIS-CAP 軟件反演震源機制解和F-K 方法計算理論地震圖時均采用山西2015一維地殼速度模型(表1)[11],該模型也在山西測震臺網編目中使用。由于該模型未含密度值,我們使用通用公式ρ=0.77+0.32vP換算得到。

表1 研究中使用的一維地殼速度模型

(2) 震源機制解。使用SEIS-CAP 軟件計算山西古交ML4.1 地震的震源機制解,計算結果見表2。使用F-K 方法計算理論地震圖時采用節面Ⅰ的結果。

表2 SEIS-CAP 軟件計算山西古交ML4.1 地震得到的震源機制解

2.2 臺站數據

將山西古交ML4.1 地震SEED 格式事件波形數據轉換成SAC 格式,去除所有臺站儀器響應。為搜尋更多sPL 震相可能出現的臺站,我們將震中距范圍擴大到10~70 km 之間,共篩選出5 個臺站,分別為LOF(震中距17 km)、GUJ(震中距23 km)、JIC(震中距39 km)、CHS(震中距43 km)、DOS(震中距56 km)。對這5 個臺站波形數據進行分量旋轉,將東西向(BHE)和北南向(BHN)旋轉為徑向(R)和切向(T),垂直向(Z)不變,標注Pg 和Sg 的震相到時。再對所有臺站進行1 Hz 低通濾波,處理后的波形見圖2。根據sPL 震相波形特征,可以在GUJ(古交)臺(震中距23 km,方位角248°)觀察到明顯的sPL 震相。

圖2 數據處理后5 個地震臺的觀測波形

2.3 理論地震圖計算

使用山西2015 一維地殼速度模型和震源機制解節面Ⅰ參數,配置GUJ 臺的震中距和方位角,利用F-K 方法,在震源深度1~40 km 范圍內計算理論地震圖,并進行1 Hz 低通濾波(圖3)。從圖3 可看出,在徑向分量的Pg 和Sg 震相之間存在一明顯的震相,其與Pg 的到時差隨震源深度線性增加,可判定其為sPL 震相。將GUJ 臺的觀測波形和理論波形進行擬合對比,可以確定震源深度。

圖3 GUJ 臺理論波形

3 結果分析

3.1 sPL 震相測定結果

圖4 為GUJ 臺觀測波形和理論波形擬合結果,圖中淺色波形為觀測波形,深色波形為理論波形??梢钥闯?,在震源深度4 km 時,徑向(R)的sPL 震相波形擬合度最高。sPL 震相測定的最佳震源深度為4 km。

圖4 GUJ 臺三分向觀測和理論波形擬合對比

3.2 結果驗證

(1) 與CAP 方法結果對比。選取震中距200 km內波形相關性最高的8 個臺站數據,利用SEIS-CAP軟件反演山西古交ML4.1 地震震源機制解,得到的最佳擬合深度為3.5 km(圖5),與sPL 震相測定結果基本一致。

圖5 山西古交ML4.1 地震震源機制解結果

(2) 與編目結果對比。山西測震臺網正式編目標注了60個臺站的到時數據,使用單純型定位方法,計算得到的震源深度為3.6 km,與sPL 震相和SEIS-CAP 軟件測定結果基本一致。

4 結論與討論

本文通過對2022 年2 月20 日山西古交ML4.1 地震波形進行數據處理,在GUJ(古交)臺觀測到sPL 震相。使用F-K方法計算理論地震圖,并與觀測波形擬合比對,得到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是4 km。該結果與SEIS-CAP 軟件和編目結果基本一致,表明此次地震為發生在上地殼的極淺源地震。

對于山西區域地震臺網,只需一個能夠觀測到sPL 震相的臺站,即可確定震源深度。利用深度震相sPL 測定震源深度,對山西斷陷盆地震源深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猜你喜歡
臺網臺站震源
中國科學院野外臺站檔案工作回顧
氣象基層臺站建設
地球物理臺網儀器維修信息管理的研究與實現
推進報臺網深度融合 做強區級融媒體中心
震源的高返利起步
西藏地震應急流動臺網淺析
MRG9000媒資衛士在市級電視臺全臺網的應用
可控震源地震在張掖盆地南緣逆沖斷裂構造勘探中的應用
基層臺站綜合觀測業務管理之我見
同步可控震源地震采集技術新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