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新聞攝影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2024-03-17 23:06蔣羽寧
傳媒論壇 2024年3期
關鍵詞:攝影實訓課程

蔣羽寧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我國媒體融合發展已經走過了多個年頭。媒體融合是媒體轉型、傳媒文化產業等領域發展繞不開的議題。新時代,大眾習慣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H5頁面、動畫等多元媒介獲取并傳播信息,人人皆可成為信息傳播者,信息的傳播途徑和內容變得愈加豐富多彩,特別是圖片、視頻的傳播,實現了傳播的便利化、普及化、個性化,推動直播電商、短視頻娛樂平臺的紛繁發展,體現了融媒體時代攝影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系,這也顯示了當下新聞攝影課程教學的必要性。攝影不僅是新聞學子應學應會的專業技能,也是適應社會生活、謀求就業機會的重要技能。

一、新聞攝影課程實踐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新聞傳播學科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考驗著學生的動手能力,特別是“新聞攝影”這門課程,更需要拍攝實操來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當前,高校根據自身特點,都開展了不同程度的實踐教學,在總結有效經驗做法的同時,也應看到國內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現狀:學界與業界融合式教學

由于對新聞攝影課程設計具有新聞性、實踐性、專業性的要求,目前國內高校比較好的做法是將具有理論及教研經驗的校內教師,與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校外導師聯合組成教學團隊。在課堂中通過互動式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和思考能力,在課堂外通過實訓、實踐等方式鼓勵學生動手拍攝。綜合運用課堂講授、課中課后討論、小組討論與作業、案例觀摩、攝影攝像作品賞析、專題拍攝、人物專訪、紀實拍攝等方法開展教學。

一些高校注重采用TBL(task-based learning)任務型實踐教學模式,結合業界新聞時事熱點,為學生設定新聞攝影工作任務,進行課堂內外的模擬實踐,并在實驗教室進行攝影圖片編輯處理教學,實現實務性學習。同時,部分高校建立了攝影工作坊、校園媒體平臺、校外媒體實習渠道等,通過經驗豐富的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共同運營攝影工作平臺?;蜃寣W生進入高校合作媒體進行頂崗實習,并將優秀作品收集形成案例數據庫,以參與國內外相關賽事,以賽促學、激勵學習熱情。

此外,也有部分高校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建立和運營微信公眾號、短視頻賬號,讓學生學習與新聞攝影相關的微課或慕課,利用智慧樹、學習通等相關APP達成教師與學生的互動[1],了解行業前沿動態、最新動向,培養學生的新聞感知??傮w來看,走在前端的高校形成了新聞攝影課程改革學界與業界的融合式實踐教學共識,不斷通過各種改革探索,嘗試新聞攝影實踐教學的諸多可能性。

(二)問題:新聞與攝影之脫離現象

雖然學界普遍認為新聞攝影的確是一門實踐性要求非常高的課程,但真正做到新聞與攝影有效結合的院校與國內眾多開設了新聞傳播學科的高校不成正比,多數高校存在新聞與攝影脫節的現象。即“重新聞專業理論,輕攝影技術實踐”,把“新聞攝影”等同于簡單的“新聞+攝影”[2]。

首先,新聞與攝影在業界就呈現普遍脫鉤明顯的現象。傳統媒體時代,攝影記者的地位次于文字記者,多數媒體采用業余攝影師拍攝的方式獲取圖片,其在攝影技能上存在欠缺;雖然到了當下,部分重點、主流媒體已經形成視覺意識,并建立視覺中心,專業攝影記者地位有所提升,但廣大媒體平臺依然存在攝影記者不足,或者全媒體記者尚缺,攝影者能力不足等問題。

其次,在教學層面,具有實踐經驗,并講授好新聞攝影的雙師雙能型師資力量嚴重匱乏。目前,大多高校無法配置能同時擁有新聞與攝影理論和實操技能的教師,更缺乏既具有媒體經驗、又具有理論教研能力的“雙能”教師。新聞攝影課程處于學科體系中的弱勢地位。

最后,高校新聞攝影教學重理論輕實踐、重形式輕效果,實訓、實踐教學常停留于表面,難以收到實效。如一些高校的實驗教室空置,器材設備更新不足,實訓實操無法落到實位,校外實踐教學開展受阻。新媒體環境下,新聞攝影生態已經出現了新的變化,這些新要求卻無法在課堂中展現。因此,如何進行實踐教學的改革創新,讓實踐實現真操實效,是學界需要共同探索的課題。

二、創新新聞攝影課程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

融媒體時代的新聞攝影教學已經不再是單純地拿相機拍照,而是要培養學生具備一專多能的能力,不僅是攝影方面做到專業,還要會直播、拍視頻、寫文稿、會采訪,甚至進行專題攝影網頁制作。對新聞攝影教師而言,教學改革目標中“以培養適應現實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主”成為重中之重。對此,我們在仰恩大學人文學院新聞傳播系本科新聞學專業教學中進行了改革探索,重點以校企合作共建攝影、影視項目實踐教學基地的方式進行嘗試。

一是將課程安排在大一。此時學生課余時間較多,課業相對沒那么緊張,且大一新生對新聞學科和業界前沿興趣比較濃厚,能表現出較大熱情。實操實訓環節、外出采風階段,能挖掘出學生的潛能,并篩選出種子選手,為后續學科競賽、畢業攝影集設計等做準備。

二是開展實訓教學。逐步將實訓課時和學分提高,由一學期安排兩周專題攝影實踐拍攝提升至半個學期進行實訓教學。理論課加實訓課各占一學分,分別啟用多媒體教室、實驗教室,并進行分組,每組配備1臺相機設備用于課堂實操。其中,在理論課的16個學時中精煉講授新聞攝影的基本理論知識;在實訓課的16個學時中,安排6個學時講授相機設備基本架構、性能等基礎知識,6個學時安排進行分組專題攝影實踐、提交小組作品、PPT展示,教師進行點評、評分,4個學時安排于校外實踐基地參觀、采風并提交作品加攝影手記。

三是學界和業界聯合授課。除了基本理論知識由校內教師在課堂中完成講授,還安排了4個學時校外實踐,組織學生赴共建企業參觀、學習。其中包括2個學時由業界導師現場為學生講解拍攝技巧知識,如產品拍攝用光技法、視頻拍攝運鏡技法等,現場邊展示企業產品邊進行實訓教學。此階段,企業方擁有產品項目,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學生可進入企業了解目前市場所需的拍攝的產品重點體現在哪些方面,對社會需求建立初步感知。

四是進行暑期集中專業實踐。根據團中央的工作部署,大一學生第二學期后的暑期將開展社會實踐或專業實踐,實踐占學分2-3分。作為一項暑期必要的校外實踐,學生將組成15人左右的隊伍,赴城市、鄉村各地開展各種類型的下社區、下基層活動。學生有需求,企業也有項目,雙方互為所需。借此,我們在新聞攝影課堂中有意識地篩選出對攝影有興趣愛好的學生組成專業實踐隊伍,于暑期集中進行20-30天的校企合作專業實踐,企業提供項目及崗位給學生,學生進行頂崗學習。例如,合作企業提供的宣傳片拍攝項目,學生從前期籌備、劇本創作,到拍攝、后期剪輯,全程參與,拍攝過程中還有學生出境擔任演員。整個過程,學生參與學習從宣傳片籌備到制作完成的全方位工作。

三、拓展新聞攝影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路徑

校企合作作為一種高校、企業合作雙贏的模式,為高校開展新聞攝影實踐教學,以至更多學科的實踐教學提供了便利,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教學探索。但我們也發現,改革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諸如資源、資金配套不足,激勵、保障機制不健全,以及教師、企業、學生的積極性難以有效調動等,將興趣轉化為效益還有一段路程要走,以上不足還需要進一步改革完善。筆者認為,未來或可嘗試以下路徑:

一是通過校企合作模式進一步開發“產學研用”平臺?!爱a學研用”作為一種合作系統工程,強調生產、學習、研究、實踐應用的通力合作。從國內“產學研”戰略提及開始,其走過的道路表明,科教成果的轉化還存在一定難題。要使其真正產生實效,必須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并強調“應用”和“用戶”[3]。新聞傳播學作為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在“產學研用”方面應具有廣闊舞臺,譬如新聞攝影課程需要掌握的視頻拍攝技能。呼應現代社會對短視頻休閑娛樂及電商產業的需求,將實踐教學與“產學研用”結合,特別是在應用層面存在諸多可能性。目前國內火爆的新媒體電商、自媒體運營等產業,不僅解決了大量就業崗位,還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經濟效益。對此,可以考慮在高校校園內或者校園周邊生活飲食交通配套齊全的產業園,建立新媒體直播電商現場教學實踐基地,以校企合作形式共同出資或招商引資引進企業或有條件的校辦企業等方式,吸引產業鏈、供應鏈完善的頭部企業,設置有豐富實戰經驗的業界導師,有完備齊全的硬件設施,有較具知名度的銷售、代售產品,具備產品倉儲、現場直播及教學、幕后運營管理等全方位條件,滿足實踐教學所需要的各項硬件軟件要求。學生可就近現場實踐、觀摩學習、實操,由校內教師和業界導師聯合指導,在項目實踐中產出成果,并可落實部分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畢業后就業問題。學校開展實訓教學有業界項目做支撐,壓縮了企業用人成本,學生在校階段就可提前練就適應市場的技能,實現學校、企業、學生多方共贏。

二是努力提升校、企、師、生各方積極性。對于新聞攝影實踐教學,前述提到,多數高校停留于形式主義;對合作的企業或媒體平臺,接收缺乏理論和實操經驗的大一學生實際上是一種負擔。此外,教師開展課程實踐復雜程度高,學生開展實踐興趣未能有效激發等問題使得實踐效能沒能落到實處,這也源于有效的激勵機制不足。首先,就高校來說,應該看到掌握好新聞攝影課程對于促進學生就業具有很大幫助,學生如果能在畢業前就參與較多的攝影、攝像實踐,求職時有自己的影集、視頻等作品展示,無疑增加企業對其認可的程度。其次,就合作企業或媒體平臺而言,通過設立篩選機制,由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選送優秀學生到合作平臺進行實踐實習,一定程度上帶動合作方的積極性。再次,從教師角度,高校應充分考慮為新聞攝影教學團隊提供必要經費、資源支持,以及教學成果、學生競賽成果等在職業生涯的認定,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最后,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攝影熱情,從大一開始就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校園內外各類媒體平臺、攝影工作室的活動,學生的作品及成果可作為獎學金申請、畢業論文(設計)的準備材料;同時,考慮由教師參與指導、學生團隊組織,進行校園新媒體平臺的運營管理工作,部分攝影工作室可以考慮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基地,為學生提供學習和展示的舞臺。

四、結語

融媒體時代給新聞攝影實踐教學帶來了諸多機會與挑戰。實踐教學的目的在于通過理論與應用的結合、學校與社會的互動,實現學生思維能力、業務能力的提升,尤其是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全面提高。實踐教學可以采用多樣的方法和形式,側重于應用性、實踐性,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多動腦、勤動手,引領學生的新聞感知,提升學生的務實意識。實踐教學的重點是應盡力實現校園內外的互通,為學生學習成長搭建橋梁與紐帶,以此培養出適用社會要求的應用型人才,不斷向各類媒體輸送全媒體人才,推動傳媒行業乃至“傳媒+”的有益發展。

猜你喜歡
攝影實訓課程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基于CDIO理念的數控實訓教學改革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電工電子實訓教學改革與創新
微課在數控實訓課中的應用探析
WZW—bewell攝影月賽
最美的攝影
虛實結合實訓平臺的開發與應用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