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淬火成鋼”
——探索新時代學者型期刊編輯的成長路徑

2024-03-18 07:06
新聞傳播 2024年1期
關鍵詞:學者型學術期刊

王 潔

(中國財經出版傳媒集團 北京 100142)

我國以自信開放姿態邁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當前,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數字經濟、平臺經濟井噴式發展。站在從高速增長轉變為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在倡導并大力弘揚“工匠精神”的背景下,積極探索順應社會融合發展趨勢、順應媒體新業態發展的學者型期刊編輯的成長路徑,是擺在期刊行業從業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

作為一名從事期刊采編工作10余年的青年編輯,我認為新時代學者型期刊編輯的養成,就像“淬火成鋼”,必經多道工序,在打磨中提升,在歷練中成長,精進堅持,方得始終。

一、為何鍛造好鋼——新時代學者型期刊編輯成長的必要性

所謂學者型編輯,就是在編輯業務上駕輕就熟的同時,還能夠在某一學科領域頗有建樹的融合型、復合型編輯人才。學者型編輯一直是出版行業的稀缺資源,而隨著出版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們對該類人才的需求也愈發迫切。尤其是專業學術期刊,要生產出諸多門類,富有專業水準的精神產品,離不開期刊編輯精湛的編輯加工水平和對該學術領域深入的認知和精準的甄別能力。

(一)新形勢要求

改革開放40年來,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的飛速發展,深刻改變了媒體的發展業態和支撐環境,作為傳統媒體之一的學術期刊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持續推進的期刊出版行業的轉企改制,也深刻影響著整個行業的經營管理。那些背靠“行政機關大樹”的發行渠道就可養活全單位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單位不僅要完成社會效益的目標,經濟效益也成為單位生產越來越重要的考核指標。營利性期刊出版單位要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讀者口碑,就要堅持導向為魂、內容為王、創新為要,滿足專業期刊讀者群的多樣化需求。數字化轉型亦是期刊無法繞開的話題。期刊出版單位迫切需要熟稔編輯業務、通識專業內容、善于吸收互聯網新技術的學者型編輯人才。期刊出版企業只有擁有一批真正的學者型編輯隊伍,才能實現新時代賦予的更高出版要求,踐行“質量之魂,存于匠心”的新使命。

(二)新業務需要

在管理和經營理念轉型驅動下,期刊編輯從被動的文稿中走出來,從被動的編輯加工業務中走出來,回應市場需求,主動策劃炙熱而有深度的期刊選題,主動聯系業內權威專家學者,全方位介入作者學術理論、操作實踐文章的創作過程,生產出高質量的精神產品,最終成長為真正的學者型期刊編輯。只有高水平的學者型編輯在期刊內容的選擇上才有重要的話語權,其決定了為讀者呈現什么類型、什么水準的文字作品,成熟的學者型期刊編輯有敏銳獨到的眼光發現好文章、打造好文章;策劃好選題、挖掘好選題;發現好作者、吸引好作者。在以期刊為平臺策劃組織宣傳期刊品牌形象的多種經營活動中,學者型期刊編輯更能在專業的培訓活動、學術會議、課題調研等方面,發揮專業融合優勢,選題策劃、聯系專家、報道宣傳、研究探討,彰顯期刊權威、專業、全面的媒體形象。

(三)維系編輯與作者良性關系的需要

維系編輯與作者的良性互動關系是出版行業老生常談的話題,二者既可以培養成朋友關系,又是一種平等合作關系。只注重編輯業務培養,缺乏專業理論素養的編輯資歷尚淺,為得到文稿往往對作者百依百順,努力通過自己的認真熱情服務贏得作者的認可,但對文稿內容的修改意見僅局限于語法知識錯誤等,對作者所屬專業的硬傷“視而不見”,很難從學科專業的角度提出有建設的修改意見,難以啟發作者創作更高質量的文字作品,久而久之,編輯與作者的關系會成為不平等的服務關系,編輯也會越來越得不到作者的重視。因此,維系編輯與作者長期良性互動合作關系的基礎是編輯們注重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精通專業理論,提高與作者的專業對話能力,逐步將自己打造成貨真價實的學者型編輯。

二、出版史上編輯隊伍中那些“淬火成鋼”的榜樣

縱觀古今,編輯和學者之間職業流動性很強,優秀的學者型編輯作為有獨特見解的專家,以自己成熟的知識體系培養出一批著名作家群體,并且以自己廣博的學識,打造自己鮮明的特色,不斷為增強編輯作者的廣泛影響力貢獻力量,他們是出版編輯史上“淬火成鋼”的榜樣。

(一)以精辟的學術見解宣傳自己的觀點主張

在我國出版史上,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學者和報刊編輯梁啟超在創辦的《時務報》等刊物上,以新穎犀利的議論和通俗流暢的文字,寫出了《變法通議》等一系列文章。黃遵憲評價梁啟超:“驚心動魄,一字千金,人人筆下所無,卻為人人意中所有,雖鐵石人亦應感動。從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無過于此者矣?!背酥?,我國著名政治思想家、編輯家、樸學大師章太炎,也是這類學者型編輯,章太炎的主筆有《時務報》《民報》《制言》等,他與梁啟超的共同點是深知報刊是當時人民獲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都通過報刊雜志抒發自己的政治觀點和政治主張,以此激勵民眾。

(二)通過深耕出版事業推動行業發展

葉圣陶是我國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1923年,他進入商務印書館從事編輯出版工作,發表了長篇小說《倪煥之》,是五四以來頗有影響的一部現實主義作品。他編纂和規范了出版物的漢字并規定了漢語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進了編輯工作的質量和組織結構。1949年后,他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葉圣陶教育思想對中國特色現代教育學理論作出了具有獨創性、系統性的重要貢獻[1]。除此之外,將自己一生所學、全部精力投入我國出版事業,推動行業發展的學者型編輯還有著名出版家鄒韜奮、著名學者鄭振鐸、著名文學評論家茅盾等。

(三)運用出版編輯開辟新學派

在西方出版史上,運用出版編輯更新學派思想的趨勢特別明顯。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是德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被公認為是實驗心理學之父。他于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創立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研究心理學的實驗室,這被認為是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1881年,馮特創辦了第一個專業的實驗心理學的雜志《哲學研究》。還有美國第一個心理學家雷蒙德·卡特爾(Raymond Bernard Cattell),他創辦過《心理學??返?,并最早應用因素分析法研究人格,有力地推進了美國心理學的機能主義運動。這類學者型編輯,運用出版編輯工作開辟了一個新的學派,見證了這個學派的勃興,令人敬佩。

三、好鋼如何鍛造——新時代學者型期刊編輯養成路徑

將我國建設成為出版強國,是一代一代編輯出版人共同的夙愿,這離不開新時代編輯的奮發努力,不斷打磨自身編輯業務水平,沉下心來積淀專業素養,最終凝結升華成勇于擔起“刀刃”重任的好鋼。

(一)淬火打磨

新時代學者型期刊編輯的第一個特征是具有深厚的編輯功底。許多從事編輯職業的人員專業學科背景較為復合,往往是工作時才開始接觸具體編輯業務,加之出版單位轉企改制后留給新編輯的生產任務也很繁重,如何快速上手,筆者以為敢于試錯,敢于應對挫折的心態比較重要。筆者由一名財政法學專業的研究生成長為一名財經期刊編輯,從最初的對編輯業務略知一二到駕輕就熟,其間經歷了很多挫折,唯有以積極學習的心態去面對,才能不斷精進業務。一方面,見縫插針閱讀編輯出版書籍,在對本單位的編輯出版流程大致了解后,在實踐中多向資深編輯請教,對工作中出現的編輯錯誤及時記錄改正,對資深編輯提出的有關文稿的修改建議及時消化吸收;另一方面,爭取并珍惜每一次參加編輯出版專業的培訓機會,從事財經期刊編輯工作以來,我參加了包括新聞出版總署、中國編輯學會等單位舉辦的“編輯繼續教育培訓”“數字時代的圖書選題策劃”等線上線下培訓,這種集中學習形式是精通編輯出版業務的捷徑。

(二)涉獵廣博

新時代學者型期刊編輯的第二個特征是對新聞編輯出版學術以外的專業知識涉獵廣博。鄒韜奮先生曾談到編輯記者應當具備的基本條件——豐富的常識和寫作能力,他強調新聞工作者“應當是一個常識家”。清華大學劉建明教授為《新聞邊緣學科概論》作的序言也談到:“有人說記者是雜家,我認為只說對了一半,應該說記者既是雜家又是專家,一雜一專,意味著全才。新聞工作者要成為專家,必須是個合格的雜家?!盵2]前輩的觀點,筆者深表認同。合格的編輯是“通才”,而學術理論知識廣博是成長為學者型編輯的重要基礎。在筆者編輯期刊來稿時,作者稿件內容經常涉及公共管理學、法學、經濟學、社會學甚至是自然科學等多個學科知識體系,每當遇到這種情況,筆者會根據文稿提到的相關領域搜索關鍵內容進一步學習弄懂,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就及時向作者或了解該領域的學者請教,避免由該問題導致編輯出版錯誤。同時,保有一顆好奇心和堅持求知欲,平時通過閱讀書籍、運用多媒體等多種途徑廣泛涉獵,注重對多學科知識的研究積累,吸納編輯前輩的寶貴經驗,爭做一個“常識家”。

(三)提煉沉淀

新時代學者型期刊編輯的第三個特征是通曉某一學科領域的專業知識。我們常說,編輯作為文化的“二傳手”面對諸多門類的精神產品,需要“兩條腿走路”,即編校業務能力和專業學術素養并重。而專業學術素養更需要在長時間的實踐中摸索、總結、提煉、沉淀。因為熱愛所學的財政法學專業,所以從事了該領域的期刊編輯工作,這對我來說是一大幸事。這也使我要成為學者型編輯的目標以及努力方向更加清晰。利用本專業形成的專家學者資源,我經常就專業的認識和看法與學術導師、學術前輩溝通交流,迅速解開了學術上的困惑與實踐中的疑問,同時在對期刊選題策劃把握的準確度上,邀請業內專家提出建設性意見,之后就該選題進行專向約稿也就相對容易。以期刊為學術平臺,筆者多次參與策劃組織了專業學術論壇、專業培訓班、實地課題調研等活動,在這些活動的籌備過程中,筆者加深了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也不斷實踐著自己的創新想法。同時,在期刊編輯與期刊作者的關系維系上,筆者不再是提出“小修小補”的服務型編輯,而是敢于質疑作者的觀點主張,提供更有價值的改進建議,并向學者型努力中的專業編輯。筆者相信,通過不懈努力最終會贏得越來越多作者的尊重。

(四)凝結升華

新時代學者型期刊編輯的第四個特征是具備某一專業的學術能力并在該學術領域有所建樹?!懊也挥谐?,鮮克有終”。新時代學者型期刊編輯的養成,需要通過長時間的積淀,持之以恒地努力,熔鑄專業學術能力,最終實現目標的凝結與升華。鄒韜奮先生曾說:“有志于某種事業者,與其臨淵羨魚,毋寧退而結網,結網無他,即當對于此某業所需要之能力先加以充分的準備?!盵3]在編輯不斷加強自身專業素養的同時,整個出版行業、出版單位的外部環境的改善對學者型編輯的成長尤為重要,建議開辟學者型編輯的晉升通道,在任職資質上,不僅考核編輯業務能力,還要考核專業的學術研究能力,完善相應的薪酬、績效等激勵機制,使更多編輯人才脫穎而出,使“良禽擇木而棲”。同時,年輕的編輯應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將目標定得高遠,努力推動我國出版事業蓬勃發展,為構建民族精神、塑造文明社會添磚加瓦。

結語

總之,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數字經濟、平臺經濟井噴式發展新形勢下,在倡導做新時代學者型期刊編輯的今天,積極探索順應社會融合發展趨勢、順應媒體新業態發展的學者型期刊編輯的成長路徑,是擺在期刊行業從業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新時代學者型期刊編輯的養成,是適應新形勢、新業務、維系與作者良性互動關系的需要驅動下,努力借鑒出版史上編輯隊伍中的精英榜樣的力量,積蓄儲備新時代學者具有的深厚編輯功底,對新聞編輯出版學術以外的專業知識涉獵廣博,同時通曉某一學科領域專業知識,力圖在該學術領域有所建樹?!按慊鸪射摗北亟浂嗟拦ば?,在打磨中提升,在歷練中成長,精進堅持,方得始終。

猜你喜歡
學者型學術期刊
期刊更名啟事
期刊簡介
學者型獨董與內部控制質量
——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學者型鈞藝傳承人
——記陶瓷藝術大師張義
期刊問答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的學術思考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以翁貝托·??茷槔?談“學者型作家”
當代“聲景”中的“學者型作曲家”
——旅美作曲家梁雷音樂作品學術研討會紀要
學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