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施肥處理對南江縣鮮食玉米產量的影響

2024-03-18 09:19宋費玲韓海亮岳戰平呂桂華
農業科技通訊 2024年3期
關鍵詞:鮮食氮肥化肥

梁 圣 宋費玲 韓海亮 岳戰平 呂桂華

(1.四川省南江縣八廟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四川南江 635600;2.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玉米與特色旱糧研究所 浙江東陽 322100;3.四川省南江縣農業農村局 四川南江 635600)

鮮食玉米具有生長周期短、 營養豐富和經濟價值高的特點,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近年來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 長期以來,鮮食玉米生產中的肥料投入以化肥為主, 施用化肥導致了土壤板結和面源污染等一系列問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化肥減量施用越來越受到重視。 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緩(控)釋肥的應用是目前減少化肥施用量的主要方法。 與化肥相比,有機肥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結構。 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真菌和細菌群落結構, 減緩土壤酸化,提高土壤酶活性,促進土壤微生態系統穩定和改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時使玉米根系空間分布合理并且深層根系更多,提高氮素利用率,從而減少化肥的使用量。 緩釋肥在減少化肥施用方面也具有優勢,緩釋復合肥料具有養分釋放速率慢、釋放周期長的特點, 可以滿足農作物整個生育期對養分的需求,實現一次性施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時減少勞動力投入和對環境的壓力, 在農業生產上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近年來應用愈加廣泛。

四川省南江縣近年來引進鮮食玉米, 獲得了良好的種植效益,但是施肥還沿用傳統方法,不僅化肥用量大,而且肥料養分供需不平衡、利用率較低。 本試驗以鮮食玉米高效生產和減少鮮食玉米肥料投入為出發點, 研究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緩釋肥對鮮食玉米產量和經濟效益的影響, 探索適宜在南江山區采用的鮮食玉米施肥技術。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區概況

田間試驗于2023 年3-8 月在巴中市南江縣八廟鎮青寶村進行, 地理位置為北緯106°45′57″、東經32°8′32″,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常年降水量1 200 mm,年平均氣溫16.2℃,無霜期259 d。 試驗地經標準化整治,地塊平整,排灌方便,土壤質地為壤土,肥力中等,前茬為空閑田,土壤肥力水平具有代表性。

1.2 試驗材料

玉米品種為萬糯2000, 由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玉米與特色旱糧研究所提供。 復合肥(16∶16∶16),總養分含量≥48%, 由史丹利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市售;腐熟有機肥,有機質≥35%,NPK≥3%,由本地廠家生產; 緩釋摻混肥 (16∶10∶22), 總養分含量≥48%,由美國道奇爾化學公司生產,市售;尿素,總氮≥46%,市售。

1.3 試驗處理設置

試驗處理設置見表1。

表1 試驗施肥處理

1.4 田間試驗設計

采用田間小區試驗, 隨機區組排列, 每個處理3 次重復,小區面積21.6 m2,不同小區間隔均為1 m。

1.5 田間管理

在2023 年3 月25 日選擇雨后晴天使用旋耕機將試驗地翻耕2 遍后,規劃好田間試驗小區,并將小區內的玉米行放線開溝, 根據小區面積計算施肥量后,將稱好的肥料均勻施入玉米行中然后覆土蓋膜。2023 年4 月10 日幼苗移栽,采用等行距栽培,每小區栽植98 株, 行距0.7 m、 株距0.32 m, 直播密度3 000 株/畝。 農民習慣施肥處理于5 月20 日追肥、7 月11 日收獲測產。 全生育期氣候無顯著異常,病蟲害發生較輕,除5 月25 日使用35%氯蟲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劑20 g/畝進行害蟲防治外,未使用其他農藥。各小區除施肥方法不同外,其他田間管理措施相同。

1.6 測定指標

在玉米成熟期,每小區全區收獲測產,從中選取10 個代表性果穗進行考種。 產量指標包括穗長、穗粗、禿尖長、穗行數、行粒數、單穗重、凈穗率、千粒重和帶苞鮮穗畝產。 玉米收獲后每小區隨機選取5 株進行植株指標測定,包括株高、穗位高、第2 節莖粗、地上部干物質量。

1.7 數據統計

產量和植株形態指標均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 處理間差異性采用Tukeys’HSD 進行比較分析, 所有統計分析使用Excel 2019 和SPSS 19.0軟件完成。

2 結果與分析

2.1 總體生長特征

除CK 明顯表現出植株瘦弱等缺肥癥狀外,其他3 個施肥處理從出苗到成熟田間表現差異不大,植株長勢正常。

2.2 不同施肥處理鮮食玉米產量性狀分析

鮮食糯玉米在不同施肥情況下的產量見表2。3 個施肥處理的鮮穗產量均顯著高于CK,T3 產量最高,其次為T1,T2 產量最低,T3、T1、T2 分別較CK 增產18.9%、18.1%和11.4%,但3 個施肥處理間產量差異不顯著。從果穗性狀來看,T1 的穗長顯著高于其他處理,4 個處理的穗粗均無顯著差異,CK 有0.7 cm的禿尖;穗行數、行粒數、單穗粒數和鮮千粒重均以T3 最佳,其次為T1。 由此可見,3 個施肥處理產量增加的主要影響因素為穗長、單穗粒數和單穗重。T3 和T2 的施肥方案可以替代T1,顯著減少肥料尤其是氮肥的使用量,并且減少1 次追肥,降低種植玉米的勞動強度。

表2 不同施肥處理下鮮食玉米收獲期的產量性狀

2.3 不同施肥處理鮮食玉米植株性狀分析

從不同施肥處理植株性狀分析(表3)可以看出,施肥處理顯著增加了玉米的株高和穗位高, 地上部生物質量也顯著上升,3 個施肥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與田間直觀表現完全一致。處理及CK 的第2 節莖粗并未表現出顯著差異。

表3 不同施肥處理下鮮食玉米收獲期的植株性狀

2.4 不同施肥處理鮮食玉米經濟效益分析

鮮食糯玉米在不同施肥處理下的經濟效益見表4。 與CK 相比,3 個施肥處理實現了產值和凈收入的增長,其中T3 和T1 施肥凈收益相差不多(分別增收7.24%和7.18%), 雖然緩釋肥的價格遠高于普通復合肥,但緩釋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后,不需要再追肥,省去了追肥所需要的勞動力成本,雖然2 種施肥方法的凈收益基本相同,但是T3 更容易實現輕簡化栽培,降低勞動強度。 T2 的凈收益與CK 基本相當。

表4 不同施肥處理下的經濟效益

3 討論與結論

肥料作為農業生產中的基本因素, 在糧食增產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本試驗的結果表明, 在鮮食玉米種植中, 施肥可顯著增加鮮食玉米的鮮穗產量和凈收益。 相對于氮磷鉀總計35 kg/畝的農民習慣施肥方法, 使用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的肥料總用量減少至31.05 kg/畝, 降幅為11.3%, 其中氮肥減量34.7%; 使用緩釋肥一次性施肥的肥料總用量減少至28.8 kg/畝,降幅為17.7%,其中氮肥減量49.5%。

在鮮食糯玉米種植中, 目前使用較多的施肥方法為一基一追施肥方法,肥料種類多為三元復合肥、尿素和氯化鉀, 氮肥施用量較大。 西南地區土壤瘠薄,地力較差,施用氮肥可有效增加土壤氮素含量,提高土壤氮素供應能力,滿足玉米生長需求。 研究表明西南地區施氮對玉米的增產效率最好, 增產達到28.15%。 本試驗中未施肥處理的玉米長勢和產量顯著差于施肥處理。

研究表明, 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以實現鮮食玉米鮮果穗產量和品質的協同提高, 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鮮食玉米籽??偟矸酆椭ф湹矸酆?, 降低了籽粒蛋白質和可溶性糖含量, 同時土壤有機質含量與施氮效果密切相關, 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可增加玉米對氮肥的利用率,在有機質含量大于15 g/kg、小于25 g/kg 時,施氮對玉米的增產效果最好。 緩釋肥的優點在于可以實現一次施肥即滿足作物整個生育期的肥力需求。 緩釋肥可延長玉米葉片功能期,保證玉米生長后期仍有較高的凈光合速率及葉綠素含量,保證干物質積累及灌漿能力,從而提高百粒重。與普通尿素分次施用相比, 緩釋摻混肥一次性施用可以提高鮮食玉米鮮穗產量,提高種植收益,同時還能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一次性基施緩/控釋肥可使玉米氮肥利用率提高37.5%。

在本試驗中, 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緩釋肥均采取一次性施肥,分別減少了34.7%和49.5%的氮肥用量,但鮮食玉米產量并未顯著降低,玉米植株的性狀也沒有顯著差異, 總體的施肥成本和農民習慣施肥相當,并且將2 次施肥改為了1 次施肥,降低了勞動強度。 這2 種方法均可以替代農民習慣施肥,通過肥料種類的改變, 將一基一追的施肥方法更改為一次性施肥,雖然增加了部分肥料成本,但顯著降低了勞動強度和人工投入,符合南江地區農村生產實際??紤]到南江地區玉米種植環境、有機肥用量大、運輸較為不便,可優先采用緩釋肥一次性施肥的方法。

猜你喜歡
鮮食氮肥化肥
7月我國化肥進口量增加
早春種好鮮食玉米有訣竅
種好鮮食玉米有訣竅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早春種好鮮食玉米有訣竅
氮肥供應充足 春耕生產有保障
化肥農藥減量,怎么減?
超甜糯鮮食玉米育種有了新路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紀念安徽小氮肥誕生六十周年
抓住機遇 主動作為 努力推進我國氮肥市場穩步前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