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正創新:開放大學黨校功能的發揮與拓展
——以江蘇開放大學為例

2024-03-19 12:42江蘇開放大學李路軒
辦公室業務 2024年1期
關鍵詞:黨校大學培訓

文/江蘇開放大學 李路軒

高校黨校是黨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培養師生、黨員和干部的主要陣地與重要載體?!跋翊髮W的樣子辦學治?!笔墙K開放大學獲得辦學自主權后提出的第一個目標,所謂“大學的樣子”就是要履行現代大學的基本職能,社會服務職能是其中之一。開放大學的黨校既要同普通高校黨校一樣,發揮基礎功能,承擔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使命責任;更要彰顯新型大學的為地服務價值取向,把黨校建設成為推動開放辦學系統“入主流”轉型、滿足人民對紅色教育資源的需求、服務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高校重要職能部門。

一、高校黨校的重要功能

(一)“?!骸眱杉壗ㄖ频母咝|h校。目前,高校黨校大多采用“?!骸眱杉壗y分結合的工作模式,確保有統籌領導、有責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1]。校級黨校扮演“掌舵人”角色,負責把控方向、整合資源、檢驗成果;學院分黨校則根據具體院情,做好教育培訓實施、黨的理論宣傳和黨的建設研究等工作。校院兩級黨校均成立校務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研究總結黨校各項工作的開展情況。同時,選配專職人員具體從事黨校日常事務管理工作。高校黨校的固定師資主要是黨委部門負責人、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專業課教師和專職輔導員,也有校外相關專家學者受邀參與黨校的專題教育培訓工作[2]。

(二)高校黨校的功能定位與創新?!吨袊伯a黨黨校工作條例》明確指出高校黨校具有培訓、宣傳、研究功能。高校各級黨校應對標這三大功能,分層次地做好入黨各階段對象、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使其明確奮斗目標、提升黨性修養、夯實業務能力;創造性地做好黨的百年歷史和黨的創新理論、紅色精神和革命人物、偉大成就和奮斗經驗等的宣傳教化工作,充分發揮黨的理論知識傳播主陣地作用;前瞻性地做好黨校建設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培養一支教學和科研能力雙優的黨校師資隊伍,積累一批對黨校建設和學校事業發展有價值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成果。

1848年,隨著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建立,高校的基本職能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基礎上又拓展出社會服務這一新的功能。作為“校中之?!钡母咝|h校,在新時代背景下,也需要依托高校優勢和地方資源,探索形成新的功能,推動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實現黨校內涵式發展、推動地方高質量發展,成為引導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三型”黨組織建設的“火車頭”[3]。

二、開放大學黨校建設的現存問題

全國具有辦學自主權的開放大學屬于公辦高校,理論上應設立黨校作為培養入黨各階段對象、黨員和干部的專門機構。事實上,在開放大學的職能部門設置中,往往忽視了黨校建設的重要性,且僅有江蘇開放大學在組織形式上具備“?!骸眱杉夵h校建制。但江蘇開放大學黨校在體系化、規范化建設,以及彰顯開放大學黨校特色的創新性發展方面仍顯不足,這些問題直接阻礙了黨校功能的有效發揮。

(一)管理運作機制有待完善。開放大學黨校掛靠黨委組織部運作,并在招收全日制學生的二級學院中設立了分黨校。從工作實際來看,校級黨校下沉工作強度不夠、指導督查行動缺乏、黨校師資庫建立滯后。第一,學院未將分黨校工作列入基層黨組織年度工作計劃,分黨校校務委員會履行責任不到位;第二,具體從事分黨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人員基本由輔導員兼任,其黨校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不足;第三,以支部黨內政治生活代替分黨校工作,使分黨校的德育“主陣地”地位弱化。

(二)教育培訓對象范圍有待擴大。黨校教育培訓對象存在片面化的問題。黨校教育的對象以全日制在校生為主,而對入黨各階段教職工的培養則通過黨支部吸納其參與黨內政治生活的方式進行。由于下沉分黨校工作強度不夠,校級黨校具體承擔教育培訓任務,以大課形式每學期開班一次培訓入黨積極分子,缺少對發展對象、黨員、支部班子成員等群體的專項培訓,導致了黨性教育不連貫、能力培養不到位、發展黨員流程不規范等問題。

(三)宣傳研究功能有待回歸。教育培訓入黨各階段對象是高校黨校的基本職能和主要任務[4],事實上,黨校還兼具思想宣傳和科學研究功能。從實際工作情況來看,黨校作為黨委的常設職能部門,在非開班培訓時間段內基本沒有存在感,黨校缺乏宣傳黨的理論知識的固定陣地和長效機制,缺乏進行黨校建設發展專項研究的師資力量,成果產出明顯不足。

(四)社會服務功能有待彰顯。開放大學具有“為地服務的價值取向”,其內設黨校要辦出開放大學的特色,面向辦學系統和社會做好學習資源共享與黨建聯建服務,這不僅是黨校實踐教育探索、傳統功能創新、引領“三型”黨組織建設的需要,也是開放大學拉動黨建“紅色引擎”,發揮現代大學社會服務職能的嘗試。

三、開放大學黨校發揮功能的有效策略

(一)校院兩級的統分結合:黨校的體系化建設。黨校體系化建設主要聚焦的是管理運作機制的健全和完善,這是黨校功能得以正常發揮的重要前提。1.健全黨校領導機構。設立兩級黨校校務委員會,各級黨組織主要負責人作為同級黨校校長親抓黨校建設。第一,將黨校工作納入年度黨建工作計劃,將分黨校工作情況列為基層黨組織述職評議指標,提升學院分黨校校務委員會履職盡責和爭先創優意識,推動校院兩級黨校平衡發展;第二,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推進黨校工作,推動領導機構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地執行,形成以黨校凝聚和引領入黨各階段對象、黨員的特有力量,不斷提升黨校的存在感和影響力;第三,設置專人管理黨校日常事務,及時上傳下達黨校工作計劃、教育培訓安排、思想宣傳要求等,確保兩級黨校信息對稱、目標一致。同時,校級黨校牽頭開展黨校管理人員培訓,提升管理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2.明確兩級責任分工。校級黨校著力在類別化的課程大綱設計、較固定的師資隊伍培育、常態化的線上線下督導、高質量的教研成果共享等事項上下功夫,給予分黨校更多自主權利,鼓勵競爭、形成特色,不斷提升黨校工作的活力與質量。學院分黨校充分發揮能動性,根據受訓學員的數量規模、學科屬性、崗位類別等結對聯合或輪流牽頭開展教育培訓工作,靈活有效地發揮分黨校主功能。同時,在學院官網和“微”媒體設立黨校專欄,以多樣化的形式做好思想宣傳。此外,還應推動承擔黨校教學工作的輔導員、負責日常事務的教職工開展專項科學研究,加快工作成果轉化。

(二)基礎功能的歸位平衡:黨校的規范化建設。黨校規范化建設主要聚焦的是培訓功能的充分發揮,及其與宣傳、研究兩大基礎功能的平衡發展,這是黨校固本培元的必由之路。1.培訓功能的全階段覆蓋。校級黨校根據制度規定,類別化地做好黨校課程設計安排,設計面向入黨積極分子的理想信念教育課程、面向發展對象的黨章和政治生活準則講解課程、面向黨員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最新講話學習課程、面向支部班子成員和“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等的業務能力培訓課程,實現對入黨各階段對象和各類黨員群體的全覆蓋教育。學院分黨校在組織培訓過程中,要強化對入黨各階段教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與黨組織一同做好高知群體的思想入黨準備工作。同時,要注意活化培訓方式,以“大班集訓+小班特訓”“線下課堂主講+線上資源補充”“理論學習+服務實踐”等綜合手段,提升黨校教育培訓的實效性和發展黨員流程的規范性。2.宣傳和研究功能的發揮。堅持黨校姓“黨”,高校黨校要自覺擔負起宣傳黨的百年歷史、黨的創新理論和黨的教育方針,以及研究學校高質量發展、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責任,這既是黨校三大基礎功能平衡發展的必然需要,也是黨校內涵式建設的客觀要求。

黨校要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系統性教化組織,線上線下多途徑宣傳好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建立好以中共黨史為首門課程的“四史”學習教育體系,傳播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協同各級黨組織及思想政治理論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做好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助師生構建主流文化價值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明確指出,黨校要“圍繞國際國內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開展科學研究?!睂τ陂_放大學黨校而言,科研工作首先需要獲得穩定的師資支持。黨校教師可從組織、宣傳、人事等黨委部門和紀委部門負責人、馬克思主義學院專任教師,以及資深輔導員中進行遴選,并依據崗位特長、專業優勢等分配主講課程,形成相對固定的教學團隊。通過聯動申報課題、教學經驗交流、獎勵科研成果等方式,激勵黨校教師開展黨校建設研究、黨建工作研究、思政課改研究等,不斷彰顯黨校的研究資政功能。

(三)社會服務的探索實踐:黨校的創新性發展。開放大學承擔著社會教育的重要責任,其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滿足地方人民日益增長的對高質量教育服務的需要。黨校作為學校職能部門之一,在強化內部治理、促進功能發揮的同時,通過探索實踐教育模式、拓展功能外延,實現黨校功能發揮與學校辦學目標的同頻共振尤為重要。

黨校創新性發展主要聚焦社會服務功能的探索與實踐,總結江蘇開放大學黨校的既有經驗和未來規劃,就是要通過“理論學習+服務實踐”的教育方式、“黨校+黨組織”的對接方式、“黨建+業務”的融合方式,發揮開放大學黨校的社會服務功能。1.混合模式提升黨校教育的傳播力和普惠性。開辟線上學習渠道使黨校教學資源惠及開放系統和社會大眾。對優秀教學內容進行錄制,并與自行攝制的紅色紀錄片共同形成黨校線上課程資源庫,通過“黨校專欄”和“江蘇學習在線”等平臺對外傳播共享,在區域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中積極作為,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模式,實現從供給側“端菜”到需求側“點菜”的轉變,豐富三級開放系統和城鄉社區教育的紅色數字課程資源,滿足不同職業、年齡層和文化程度教育受眾的政治理論學習需要,以專業的教學內容、靈活的學習時空、受眾為本的價值理念,提升黨校教育的傳播力和知識獲取的普惠性。2.實踐矩陣提升黨校教育的影響力和應用性。開展實踐教學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途徑,是高校加強師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打破大學與社會之間的圍墻、促進師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校級黨校在課程設計中突出“知行合一”理念,加大實踐教學比重,以社會服務歷練和檢驗入黨各階段對象、黨員、干部的政治素質和綜合能力。分黨校形成“實踐矩陣”,為融合不同學科背景的黨組織共同推進社會服務提供渠道。以教育賦能鄉村振興實踐為例,兩個分黨校在聯合開班期間,把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要求的講解與幫促省定經濟薄弱村振興相結合,商學院學員對口扶助電商平臺,提供技術支持、開展電商培訓,打通農產品快速進城的網絡通道;環境生態學院學員致力于綠色農業推廣,開展“生態文明建設之守護我們的田野”實踐課程,為農民講解環保酵素的功效與應用[5]。紅色基因在社會服務中得到了更加生動地講述和傳承,黨校的教育方式得到了有效拓展,功能作用也得到了有效發揮。

四、結語

綜上所述,開放大學黨校的“守正”功能就是要順應規律性,推動培訓、宣傳、研究三大傳統功能的充分發揮,注重管理運作機制的完善、教育培訓對象的全覆蓋、宣傳研究成果的產出;而開放大學黨校的“創新”功能就是要適應時代,把發揮社會服務功能作為豐富黨校實踐教學、推動黨校社會化專業化發展的有力舉措。以此,在守正與創新之間實現黨校的質量立校。

猜你喜歡
黨校大學培訓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央企黨校黨性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培訓通知
大學求學的遺憾
CIT培訓學院2020線上培訓正式啟航
從五方面做好引導培訓
中共第一所黨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黨校網站創新的實踐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