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機理、理論品格和時代價值

2024-03-19 15:24陳德山王彥龍
現代交際 2024年1期
關鍵詞:文明理論時代

□ 陳德山 王彥龍

(東北師范大學 吉林 長春 130024)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以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守目標導向、問題導向與實踐導向的有機統一,秉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守正創新,在推動“兩個結合”的過程中進行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成為新時代黨在文化建設工作方面的指導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既包括宏觀認識層面上對文化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和整體指導,又包含具體實踐層面上對文化建設工作的實際操作和系統規劃,既蘊含“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兩個結合”“新的文化使命”等諸多原創性新論斷,又涉及“九個堅持”“十四個強調”“七個著力”等戰略部署要求,構建出一套內涵豐富、邏輯緊密、緊扣實踐發展要求的系統理論體系。厘清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機理、理論品格和時代價值對于理解認知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觀念精髓、梳理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細致脈絡具有重要意義。

一、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機理詮釋

習近平文化思想既聚焦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變動對文化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又整合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以來對文化建設工作的有關指示、講話、論斷和理論,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文化層面的完善和填補,彰顯黨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先進性和針對現實問題的指向性。

1.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實踐總結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并存,如何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踐行初心宗旨,進一步凝聚思想共識,強化價值引導,為黨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征程中擘畫文化工作規劃藍圖,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工作亟須解決的戰略命題。十八大以來,黨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工作,將其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深度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優秀價值理念和有益思想資源,處理和解決文化建設方面的一系列矛盾和問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在文化層面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習近平文化思想吸收和總結相關文化建設工作經驗,植根于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文化需求,以習近平對各領域文化建設工作的指示和理論為主干,形成和完善于黨領導文化建設工作的實踐基礎之上,具有鮮明的現實指向,為回應文化發展的時代訴求提供了精準答案,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沉淀歷史積累、提供現實指引、明確未來遵循。作為一個開放性的理論體系,其思想內涵來源于實踐而又高于實踐,扎根于實踐而又隨著實踐不斷完善與發展。習近平文化思想解答了新時代文化工作的發展目標、方向指導、實踐路徑、評價主體、功能價值等一系列基本問題,為推動新時代文化發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1],是黨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誕生的理論果實,在推進新時代思想文化宣傳工作、切實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中彰顯其實踐偉力。

作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重要篇章,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突出的實踐特征,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工作的進程中應運而生,將黨領導文化建設工作的經驗總結和理論結晶升華到思想高度,是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客觀規律的具體化和通俗化表達,具有堅實的實踐基礎。新時代新形勢新征程中,黨強化核心價值觀的道德引領示范作用,堅持國家、社會與公民三個層面價值觀培育的有機統一;堅定文化自信,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方式促進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強化黨在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和話語權,毫不動搖地鞏固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與指導實踐;開展黨內外宣傳教育工作,塑造具有強大公信力和引領力的主流輿論導向;規劃部署思想文化宣傳工作布局;創新對外宣傳方式,暢通多元傳播渠道,講好中國故事,更加全面、真實、立體、細致地刻畫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舞臺;等等。這一系列實踐活動構成習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發展的現實基礎。

2.新時代習近平諸多文化原創性論斷的理論集成

十八大以來,意識形態斗爭領域的局勢日益嚴峻,國內文化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大行其道,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的任務迫在眉睫。以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守正創新,重視文化事業在全局工作中的基礎作用,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賡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概括出宣傳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則要求和具體部署,提出新的文化使命,繪就了新時代文化發展的壯麗藍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筑牢文化根基,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新時代文化建設工作具有標志性和引領性的新理念新觀點新論斷。這些原創性論斷構成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框架。習近平文化思想并不是簡單地將習近平有關文化工作的相關理論見解堆積羅列,更重要的是將諸多命題觀點梳理完善,整合排列彼此之間的層次地位和邏輯聯系,配置和協作各方面具體部署工作的貫通關系,以形成一套主旨鮮明、邏輯清晰、系統完備的科學理論體系。

習近平第一次闡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成的,論述了彼此的內在聯系,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本向度,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路徑領航定向。習近平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高度,第一次強調文化自信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支撐作用。作為提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層次動力,文化自信強化了新時代文化工作的精神支撐,形成傳承和轉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自覺,激發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內在潛力,為“第二個結合”的出場提供了堅實思想基礎和現實可能。習近平強調,“理論自覺、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進步的力量”[2]。一定意義上講,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諸多理念論斷都是圍繞文化自信而展開的,是文化自信自強理念在各個領域工作的具體表現形式。習近平立足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進程,強調“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3],第一次提出了“兩個結合”的重大論斷?!皟蓚€結合”是文化創新的強大動力,充分肯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精華和積極意義,賦予當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以鮮明的民族特色,以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激發傳統文化的現代活力,從歷史與現實良性互動、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角度指明了黨進行理論創新的飛躍方向,將優秀傳統文化復興作為民族復興的鮮明標識,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空間領域。習近平第一次揭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將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納入“新的文化使命”。連續性是中華悠久文脈綿延不絕的顯著特征,創新性是中華文明興旺發達的根本動能,統一性是中華民族凝心聚力的歷史根基,包容性是中華文明自信自強的精神源泉,和平性是中華文明恒久延展的文化基因,五大突出特性相互聯系、互為因果,科學概括出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本真,成為中華文明最突出的精神標識。習近平文化思想這一系列有關文化建設的原創性的新概念新理論是對新時代以來黨領導文化建設工作經驗的深刻總結,展現著中國共產黨人對文化工作在理論與實踐層面的雙重創新,構建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基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蘊含著豐富的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

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是指導無產階級開展文化建設工作,探析人的全面發展與社會進步關系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在對資本主義文化進行批判性考察的基礎上,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工作進行的構想和規劃,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論邏輯起點,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懊恳粋€時代的理論思維,包括我們這個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盵4]進入新時代以來,人民群眾對于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得到滿足的期望愈發強烈,文化在黨和國家事業中支撐作用也愈發突出,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呼喚著科學理論的出場。習近平文化思想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原則觀點,豐富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理論邏輯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工作實踐邏輯的辯證統一。在世界觀方面,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中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作用,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務的基礎上,強調文化建設工作對經濟工作和政治工作的推動意義和支撐作用。在方法論方面,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中的聯系論和矛盾論,將社會主義先進主義文化建設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及世界其他有益文明成果相聯系,注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工作的特殊性,既反對“復古主義”,又否定“全盤西化”,強調要依據中國的特殊國情發展建設文化。在價值旨趣方面,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思想中人民至上的觀點,將以人民為中心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首要原則,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將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作為文藝作品創作導向。

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揭示了文化本質,探析文化建設的一般規律,理性思考了關于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發展的一系列問題,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文化理論體系。列寧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推進文化建設工作中不斷進行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進一步探究建設具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文化的現實路徑,整體闡述文化相關的基本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體系。習近平文化思想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內容,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切入點,充分挖掘中華文明的思想精髓和時代價值,在“第二個結合”的轉化中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嶄新的實踐意義和現實價值,在文化發展的創新實踐中厚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文化厚度、歷史廣度、文明高度、創新深度。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規律的認識,既從中華民族歷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理論滋養,又凝聚中國精神和中國文化性格的精髓,在對社會主義國家如何構建先進文化形態進行理論與實踐層面的雙重探索中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發展新境界。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品格提煉

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僅具有深刻的學理價值,還具有推進文化建設工作的指導力量,堅守本體論與方法論的有機統一,開放包容,始終站穩人民立場,具有鮮明的理論品質、理論優勢、理論立場。

1.“明體達用,體用貫通”凝結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品質

“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論觀點上的創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盵1]這一論斷生動形象地展現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鮮明特征,既概括出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宏觀層面對文化相關理論觀點的重大創新,又體現出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具體層面對文化工作布局的策劃部署和戰略安排,彰顯這一科學理論認識論與方法論的辯證統一?!绑w”指本體,是“用”的根基,具體表現為習近平文化思想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華文明,以及文化工作的本質特征、發展目標、根本原則等基本問題的理解認識,深刻把握了新時代文化建設工作的邏輯關系和規律走向?!懊黧w”則是肯定習近平文化思想所呈現出的深刻學理價值和完備理論體系,系統地回答了新時代建設什么樣的文化的時代命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理論體系做出原創性貢獻?!坝谩敝笇嵺`,是“體”的顯現,具體表現為習近平文化思想具體論述了文化建設工作的一系列實施方略,闡明黨領導文化建設工作的現實路徑、實現方式和具體方法等基本問題?!斑_用”則是充分肯定習近平文化思想諸多科學舉措的現實關懷與實踐要求,將這一科學思想所闡述的創新理論直接貫徹和運用到文化建設工作中,為黨領導文化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科學地回答了新時代怎樣建設文化的時代命題。

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體用如一”的基本原則,融會貫通歷史積累成果和現代實踐經驗,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與實踐革新演進互動、歷史與現實交相輝映的光輝典范,展現出科學思想高超的理論指導力與實踐引領力?!绑w用貫通”深刻揭示了文化理論觀點創新與文化建設實踐舉措的有機統一,“明體”為“達用”提供了根本方向指引,“達用”集中反映并檢驗了“明體”的科學真諦,生動呈現出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反映理論的內在聯通性,表現出認識論與方法論之間相互貫通的內在關系?!懊黧w”是“達用”的指導原則和本質特征,不僅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揭示的文化發展的基本規律,還強調中華文明的生命主體和文化本位,是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持續動力引擎?!斑_用”是“明體”的現實表達和功能實現,不僅具有某項工作若干思想點的集成性規劃,還包括文化建設整體工作的全局統籌,整體提升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理論體系的系統性?!熬艂€堅持”“第二個結合”“七個著力”“十四個強調”既蘊含著文化發展理念的時代表達,又涵蓋著對文化建設工作的戰略指導,引領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走向前進?!懊黧w達用,體用貫通”凝練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體系建構和路徑部署,明確文化建設工作的歷史方位和行動標準,使得這一科學思想成為新時代文化建設發展的精神指引和根本遵循。

2.“兼收并蓄,開放包容”彰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優勢

作為“一個不斷展開的、開放式的思想體系”[5],習近平文化思想內涵豐富、論述深刻,為文化創新和文明進步提供了理論先導和規劃藍圖,將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體系提升到全新高度,為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元素繪就美好圖景。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在唯物史觀視域下強調文化對于政治經濟發展及社會運動變遷的能動作用,明確社會主義文化的受眾目標和鮮明特征,闡述了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諸多實踐路徑,從而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出場構建理論來源和邏輯起點。在文化作用方面,習近平文化思想高度強調文化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將文化納入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以“文化自信”作為承載“四個自信”的扎實底盤,提出“第二個結合”的重大論斷,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強調馬克思主義在打好意識形態保衛戰中的基石作用。在文化建設方面,習近平文化思想明確并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政治號召和時代使命,系統規劃和整體部署了新時代文化建設工作的布局和實施路徑,在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礎上深耕文化發展模式和文化轉化方式,為宣傳文化思想工作提供了戰略考量與寶貴洞見。在文化發展方面,習近平文化思想對內吸收和借鑒黨領導人民進行文化建設工作的經驗和智慧,并結合新的時代背景與歷史方位守正創新,回應時代關切和人民需求,對外學習和吸納世界有益文明成果,協調人類文明中的優秀文化基因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相適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經受住歷史長河的翻涌拍打,而且在新時代遵循自身演進脈絡仍然生生不息、綿綿不絕,依舊散發出永恒魅力和強大活力,沉淀著中華民族永恒的倫理規范和共同的價值取向。習近平文化思想堅守自信自立、守正創新,闡述中國共產黨人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態度,肯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培育民族性格、推動社會變革、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及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方面的時代價值,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和理念要義:吸收“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政之所興,在順民心”等傳統民本思想,堅持人民群眾在文化創作中的主體地位,強調文藝作品的創作要以人民群眾的喜好為導向,文藝作品既要來源于人民生活又要真實反映人民心聲;傳承“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等實踐取向,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新文化理論與部署文化工作并舉,將有關文化的論斷觀點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借鑒“萬物與我為一”“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等樸素觀念,堅持系統觀念,從文化體系各因素的內在聯系入手,整體性評價和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刻揭示和把握文化建設規律和文化發展規律;接引“達則兼濟天下”“智周萬物,道濟天下”等大同理想,強調胸懷天下,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探求解決全球性難題的政治智慧,以“公正”“平等”等理念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發揮中華文明對拓展人類文明傳承脈絡和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的重要作用。

3.“人民至上,以文化人”昭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論立場

“人民至上”不僅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價值歸宿,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工作導向,高度概括和深度闡釋了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工作的建設導向、服務主體及衡量標準。習近平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6]。以文惠民、以文利民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工作的本質和方向,必須始終堅持文化工作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價值和研究導向,牢牢把握住人民群眾在文化建設工作中的價值主體地位。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僅重視在文化內容上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滿足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與需求,而且強調在文化表達方式上要通俗易懂。習近平常常借用俗文俚語傳達抽象晦澀的鉤章棘句,引用耳熟能詳的詩詞歌賦來增強論點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善用深入淺出的類比使聽眾淺顯形象地理解和聯想事物。在文化領域堅持“人民至上”,就必須以滿足人民多層次、全方面、高要求的精神需求為創作導向,將為人民服務作為文化建設工作的活動依據和根本標尺,依靠人民力量進行文化建設,提升人民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文化成果惠及人民群眾,切實解答好文化工作“為誰創作”“靠誰發展”“讓誰評價”的靈魂問題?!叭嗣裰辽稀笔橇暯轿幕枷氲孽r明主線,厚植黨領導建設文化工作的人文關懷,彰顯黨的性質宗旨和初心使命,夯實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文化根基。

習近平強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盵7]“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習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和現實旨歸的新時代表達,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思想感召力和精神吸引力提升人民綜合素質,堅定群眾理想信念,廣泛凝聚中國力量?!耙晕幕恕笔切聲r代黨領導宣傳思想文化,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觀需要,既是堅定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的內容依托,也是提高全社會思想覺悟、道德水準、知識能力和文明素養的教育手段。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育人”目標是培育出具有較高政治素養的、良好道德素質的、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以德育人為核心,能力培養為重點,全面發展為目標?!耙晕幕恕睆娬{以人為本,尊重和關切人民群眾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借助人民群眾耳熟能詳的文化載體,潛移默化地感化人、涵養人,將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融入人民日常生活,在人文化成中切實提升實際效力和教育效果?!耙晕挠恕币疃韧诰蛑袊厣鐣髁x先進文化中思想教育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崇德向善的優良品質、革命文化中頑強拼搏的奮斗精神,筑牢育人工作的文化支撐和思想根基,加強育人工作頂層設計,切實將“人民至上”的基本要求貫通到發展文化事業和繁榮文化產業之中。

三、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時代價值論述

習近平文化思想展現出強大的思想偉力,閃耀著真理光輝,將文化自信推向新高度,明確了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為新形勢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工作、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推動人類文明繁榮昌盛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科學的行動指南。

1.闡明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每個時代的思想文化宣傳工作都有該時代的歷史使命與中心任務,習近平指出,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8]。明確新時代文化工作的前進方向與使命要求,展現出中國共產黨人在推進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高度的文化自覺與堅定的文化自信。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相互交織、深度演進,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并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破解全球性難題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深層次難題的重要意義愈發凸顯,文化在國際競爭領域內的支撐作用愈發重要,時代背景呼喚著指導文化工作的科學思想出場。習近平文化思想充分肯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堅守中華文化的自信自強,深度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邃智慧和人文精神,以思想引領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深刻闡釋了中華民族的突出特性,明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訴求。作為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導文化建設工作的目標瞄定與總體方案,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衍生于中國式文化現代化建設的時代進程,立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偉力。站在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堅持文化創新與文明建設的統一升華,為賡續中華優秀文脈、堅守科學真理魂脈奠定了現實基礎。

文化繁榮是新的文化使命的前提基礎。只有文化繁榮興盛,以先進文化引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充分地調動和激發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和凝聚力,才能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文化領域高質量發展,從而強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精神支撐。建設文化強國是新的文化使命的題中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形于中’而‘發于外’,切實把我們自身的文化建設搞好,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盵9]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為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力量的現實需要和緊迫任務,體現黨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深刻把握和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責任擔當,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基本內容。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新的文化使命的戰略任務。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和文明自信的生動體現,是實現中華民族精神層面自信自立的戰略抉擇,為中國式文化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豐富和拓展人類文明新形態。新的文化使命著重于守正和創新兩個基本點。一方面,新的文化使命傳承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深度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充分提煉革命文化中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資源,精細萃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的道德元素;另一方面,新的文化使命既堅持“第二個結合”,開拓理論創新空間領域,造就一個新的文化生命體,又博采眾長、兼收并蓄,推動中華文明的新陳代謝速度和現代文明轉型,繪就人類文明新圖景。

2.擘畫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宏偉藍圖

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是鞏固黨的執政根基、打好意識形態保衛戰的關鍵,需要在理論武裝群眾、輿論宣傳引導、國家傳播效能建設、化解與防范重大意識形態風險、促進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等方面同時同向發力?!靶麄魉枷胛幕ぷ魇玛P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盵10]當前,“兩個大局”相互激蕩、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交織并存,怎樣做好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成為新的歷史方位和時代坐標提出的重大命題。習近平文化思想高屋建瓴、舉旗定向,對如何做好宣傳思想文化這一極端重要工作進行謀篇布局,提出了一整套戰略規劃和實施方略,闡明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的文化使命,在理論創新與思想功能方面明確首要政治任務,在文化主體性與文化交流發展層面指明了基本遵循原則,為推動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前進方向。鞏固占領新時代宣傳思想陣地必須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科學指引,立足時代前沿,把握國內發展大勢,展望人類文明未來,將科學思想的精髓要義落地見效到實際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使科學理論的現實指向轉化為物質力量,打好打贏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宣傳戰。

習近平堅持系統觀念,提出“七個著力”的重大要求,將黨的領導作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總體要求,分類施策,精準發力,具體部署了當前和未來文化建設工作的重點領域、方法路徑和努力方向,既考慮到歷史和現實的交織穿插,又觀照到國內工作與國際任務的統籌聯動,實現文化建設各工作的良性互動、協同配合?!捌邆€著力”是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戰略部署與行動指南,在方向上和大局上進行籌謀布局,以強大的政治性和引領性明確了工作重點,展現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整體性、系統性和結構性,為新時代文化宣傳工作滿足經濟社會發展變動需求、適應傳播局勢新標準新要求提供了新的方法論指導,不斷增強文化工作的整體性、預見性和精準性?!皥猿贮h的領導”是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整體方向規定,是科學錨定工作的發力點和關鍵點?!敖ㄔO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提升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是對國內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具體部署和重點強調,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指明方向?!凹訌妵H傳播能力建設”強化我國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體現出習近平文化思想胸懷天下的人類關懷,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做出時代貢獻?!捌邆€著力”貫通內外、各司其職又相互關聯,為開創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新氣象提供根本遵循。

3.充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底蘊

自古創業無坦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會遭遇諸多困難挑戰。當前顯現于文化領域的主要矛盾有二:一是綜合國力日益強盛與文化軟實力相對疲軟之間的矛盾,二是有限的文化供給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間的矛盾。如何煥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蓬勃生命力,實現民族層面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以文化繁榮支撐民族復興,是黨在新時代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強起來的偉大事業中必須厘清和解決的戰略性命題。習近平文化思想厚植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對于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民族性與世界性、歷史與現實等關系問題進行了明確回答,鞏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從民族復興的宏大視域上講,習近平文化思想所強調的文化自信,就是以中華文化支撐起民族的精神脊梁,建立起文化發展與民族復興同頻共振的依存關系,以文化自信煥發民族精神風貌,祛除近代以來由于社會危機帶來的文明自卑感,凝聚民族振興的磅礴力量。習近平文化思想是對中華文明延續和復興的觀念表達,將文化這一精神特質融入民族復興的歷史行動和精神動力,從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道路中深刻把握文化發展規律,夯實文化在實現中國夢征程中的價值根基。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具有相互印證的關聯性。一方面,文化自信確證了黨領導人民選擇和堅持發展道路上展現的文化主體地位與責任擔當,文化復興不僅僅存在于觀念和概念層面,更映現在民族復興的歷史進步中。另一方面,民族復興的集體認同和情感歸屬也呈現于文化發展樣態之中,中華民族特有的性格氣節與深層的價值追求構建出深層次結構文化基因,成為文化自信最根本的堅守立場和信仰覺解。

“文明是現代化國家的顯著標志?!盵11]習近平文化思想實質上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復興作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鮮明標識,為推進民族復興厚植文化底蘊、強化文化定力,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文化選擇的現實形態和具體表達。習近平強調:“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盵12]作為民族思想的內在核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化了民族復興的底氣與根基,既是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紐帶,又是中國國力騰飛的內核支撐。習近平文化思想尊崇文化傳承之本,篤行文化創新之要,在堅持守正創新中站穩中華文化立場,為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兩個結合”的方法支撐,以文化根本性和文明主體性特質強化民族復興偉業的思想保障。習近平文化思想還推動了偉大的思想解放,廓清掃除“文化保守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想迷霧,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定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創立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文化體系,聚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原動力。

4.展現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國際情懷

當今正處于人類文明變革和向現代文明轉型的關鍵期,文明隔閡與文明優越現象愈發凸顯,以資本為中心的西方文明弊端不斷暴露?,F實證明,以國家利益標榜人類利益的強權理念必然會帶來爭奪國家利益的文明沖突。如何實現人類共同價值,塑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人類文明發展擘畫發展藍圖,成為中國共產黨人自覺肩負起的責任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國各民族都應該虛心學習、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盵13]習近平文化思想超越了西方狹隘的文化價值觀和民族主義價值觀,在文明交流和人類交往的維度上拓展文明發展空間,以全人類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觀,將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承載文化多樣性的重要載體,倡導各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加強文明交流互鑒,為塑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注入深沉而持久的中華文化力量。作為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跳出地緣政治的藩籬,反對文化霸權和理論霸權,以胸懷天下的抱負擔當深刻關懷人類福祉,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和合”理念思維,化解文明沖突,主張文明共存,在全球治理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探索中貢獻中國現代化文明成果。彰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國際情懷和人類關懷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世界意義和時態表述,這一思想始終強調開放包容才能夠保證人類文明的活力迸發,凝結著對世界文明繁榮昌盛的深邃思考,主張世界文明在對話互動中和睦相處、和平發展,對于推進人類文明進程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習近平強調:“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盵14]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蘊含“天下大同”的和平基因與新中國主張的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外交理念交相輝映,深刻把握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和基本規律。文明交流互鑒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國際情懷的集中表達。首先,文明交流互鑒呼應文明平等。文明平等才會帶來文明的承認與尊重,不同文明的形成都具有其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彰顯著不同地域人民的價值取向和思維理念,具有其獨特的價值意義。文明交流互鑒中的文明主體也應一律平等,絕不能以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來衡量文明長短差優。其次,文明多樣性既是文明交流互鑒的前提,也是其結果。任何主張高等文明消滅低等文明、先進文明代替落后文明的傲慢偏執,都是對不同文明合理性和獨特性的抹殺。文明差異是文明交流、文明進步的驅動力,只有求同存異才能為多元文明和諧共生提供可能。最后,開放包容是文明交流互鑒的基本態度,這是保持文明具有持久且旺盛生命力的前提,應當以海納百川的心胸容納吸收人類文明的優異成果,以理性和平的手段化解文明矛盾與沖突,消除隔閡,跳出自我封閉,以虛懷若谷、包容萬象的心態實現多元文明并生共進。

猜你喜歡
文明理論時代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請文明演繹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漫說文明
對不文明說“不”
e時代
e時代
e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