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醫生朋友

2024-03-20 10:16周云龍
新民周刊 2024年10期
關鍵詞:話術生理結論

周云龍

認識一位醫生朋友,胸外科專家,溫文爾雅、平易近人,頗具人格魅力。最近一次見面,我又開始點贊他,他笑:其實,這兩年,我被病人家屬投訴過兩次呢。

他接著解釋道,自己農村出身,知道底層的艱辛,總是盡可能從患者的角度提出治療方案。有個晚期癌癥病人,病入膏肓,他唯有建議回家休息、觀察。不久,那個病人去世,家屬認為醫生又沒開藥、又沒讓住院,太不負責了。但真相就是病人業已無藥可救,治療只會增加生理負擔、經濟負擔,而在有限的門診時間,醫生朋友不可能與病人明說,也不方便與病人家屬和盤托出——這里面尚有倫理與邊界的問題。另一個病人家屬投訴的理由是:掛個專家號一兩百塊,排隊幾小時,看病3分鐘,既沒有再給檢查,又沒有給住院治療,三言兩語就打發回家,虧大了。醫生朋友表示冤大了?,F在各大醫院的檢驗、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許多檢查根本沒必要重復;有些一眼就能看明白的病,他會直接作出結論,節約門診時間。好比一件茶具一看就知道是陶瓷的,何必繞個彎子,先排除它是木制的,再否認它是塑料的?

當然,被兩次投訴之后,醫生朋友進一步學到,既要重視“醫術”的提高,也要注意“話術”的改進。生理上要“疏通”,心理上要“溝通”,通則不痛。醫生要知道疾病的原理,熟悉患者的情況,理清治療方案,還要掌握病人及家屬的心態。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對癥下藥。不過,醫生和病人、病人家屬之間,永遠有信息不對稱,難免有分歧與矛盾,所以,少有不被投訴的醫生。但是,我的醫生朋友特別反感那些忽悠、欺騙病人的“話術”,嘴上一套,手下一套。

而我從醫生朋友的遭遇里也學到:某位醫生門診時,很快給出診斷結論,可能是疾病明確,你倒不必懷疑他草率馬虎。而當一位醫生反復詢問病情,仔細研究檢查報告時,可能是對眼前的病人沒有太多把握,正在思考如何準確診斷;亦可能疾病本身疑難復雜。醫生是人不是神,你要是覺得這一位不靠譜,可以換一位,兼聽則明。

猜你喜歡
話術生理結論
由一個簡單結論聯想到的數論題
直播帶貨話術技巧
立體幾何中的一個有用結論
給小學美術實習教師的幾條建議
教師批評學生的策略與話術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經網絡的旋轉血泵生理控制
媽媽們產后的生理煩惱
結論
“DIY式”小創新在神經電生理監測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