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們不是黨員,卻守望了建黨偉業

2024-03-20 02:26肖春飛郭敬丹
時代郵刊 2024年5期
關鍵詞:王會悟蔡暢漁陽

● 肖春飛 郭敬丹

有一些杰出的女性,雖然沒有入黨,卻在黨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建黨前后,有三位非凡的女性守望了建黨偉業,她們是:葛健豪、高君曼、王會悟。

▲ 1920年,葛健豪(第一排左二)和女兒蔡暢(第二排右一)在法國 (圖片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展示的李達、王會悟夫婦的照片 (圖片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培養了四位中央委員的葛健豪

1919年12月25日,上海楊樹浦黃浦碼頭,汽笛長鳴,法國郵船公司的“盎特萊蓬”號緩緩離岸。

船上的幾個年輕人,后來都名垂青史,他們是陳延年、陳喬年兄弟,蔡和森、蔡暢兄妹,向警予,熊雄,還有畫家林風眠,他們當時的身份是留法勤工儉學生。

在這批年輕的留法學子中,有一個并不年輕的人:葛健豪,時年54歲。她是蔡和森、蔡暢的母親,半年后,向警予成為她的兒媳,三年后,李富春成為她的女婿。她因此被譽為培養了四位中央委員的“革命母親”。

葛健豪原名葛蘭英,1865年8月17日生于湖南湘鄉,她的父親葛葆吾是湘軍出身,與曾國藩有姻親關系。這層關系,也讓她在1919年留法旅費匱乏時,找到曾國藩的外孫、時任上海工商界首領的聶云臺,向裕豐紗廠借來600銀元,解了燃眉之急。

葛健豪從小性格倔強,頗有主見。1914年春,她已經48歲,帶著兒子、女兒和一個4歲的外孫女,一家三代進了省城長沙,報考湖南女子教員養成所。學校見她偌大年紀還來讀書,不肯收。她怒了,讓兒子代寫一紙訴狀告到縣衙,還將自己的名字“葛蘭英”更改為“葛健豪”,并稱:“‘健’就是要做改造社會的健將,‘豪’就是要做打倒封建的豪強?!笨h官先驚后敬,批上“奇志可嘉”四字,令學校破格錄取。就這樣,她進了湖南女子教員養成所。一家三代人進省城求學,一時傳為佳話。

長沙學成畢業后,葛健豪回鄉辦學,親任校長,雖受封建勢力打擊,始終無畏。1917年夏天,為了支持兒子蔡和森的革命行動,葛健豪又一起來到長沙。當時葛家已經破落,一家人在長沙過得頗為清苦,但她豪爽大氣的性格,吸引了很多有志青年,其中就有毛澤東。1918年4月14日,在中國當代歷史中有重要地位的新民學會成立了,發起人是蔡和森、毛澤東、蕭子昇等,成立地點就在葛健豪的家中——岳麓山下劉家臺子。葛健豪傾家中所有做了一桌好菜,慶祝新民學會成立。

在毛澤東的一生中,“劉家臺子”始終是一個溫暖的地名。1919年4月,毛澤東的母親文氏患病,在長沙醫治期間,就寄住在葛健豪家里,毛澤東在此親侍湯藥。葛健豪將文氏安排同自己住一個房間,精心照顧。

葛健豪在法國,也始終溫暖著一眾年輕人的心。當時法國男女學生不同校,她和女兒蔡暢及向警予等女生入讀蒙達尼女子公學,蔡和森入男子中學。她像小學生一樣苦讀法文,經過不懈努力,此前沒有任何外語基礎的她,居然能夠用法文對話和閱讀報刊了。她還擅長刺繡,白天學習,晚上帶蔡暢、向警予一起刺繡,所得收入除了生活開支外,還經常用于資助他人。

葛健豪還積極參加留法學生的革命活動,曾發起組織了“開放海外大學女子請愿團”,到里昂大學請愿。在向北洋軍閥政府駐法公使館的請愿斗爭中,她與蔡暢、向警予等人走在400多名留法學生的最前列,沖進北洋政府駐法公使館,迫使其作出了讓步。

她是兒女們革命行動的堅定支持者。眾所周知,蔡和森是提出“中國共產黨”名稱的第一人。在法國期間,蔡和森、向警予一直與毛澤東書信不斷。蔡和森曾在信中闡述成立共產黨之必要,主張“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1920年12月及1921年1月,毛澤東在給蔡和森的回信中,對蔡和森的主張,表示“我沒有一個字不贊成”。

兼具傳統女性和新女性特質的高君曼

就在葛健豪一家與陳延年、陳喬年兄弟抵達法國的同年,陳獨秀與夫人高君曼也從北京回到了上海,入住老漁陽里2號。

高君曼兼具傳統女性和新女性特質,不僅賢惠、善良、明理,還深明大義、知書達理、追求進步。她與陳獨秀共同生活約15年,這也是陳獨秀的“高光”15年——從創辦《新青年》到領導五四運動再到建黨偉業。

高君曼是陳獨秀第一任妻子高曉嵐同父異母的妹妹,1886年生于安徽安慶,父親是清朝安慶府副將高登科。高君曼雖為女子,但接受新式教育,家中請塾師上門,教她讀書識字,后來還千里迢迢送她到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堂讀書。

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陳獨秀研究專家徐光壽說,高君曼和陳獨秀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大概從1909年開始,兩人比翼雙飛。二人輾轉安慶、杭州、北京、上海等地,生活顛沛流離,少有長期固定居所。但高君曼一直精心照顧陳獨秀生活,協助他的事業。

陳獨秀父子關系一度緊張,高君曼則努力化解他們之間的矛盾。陳獨秀到北大任職前,陳延年和陳喬年在上海求學,一直沒有住在家里,寄住于《新青年》雜志發行所(四馬路亞東圖書館)的店堂地板上,日子相當清苦。高君曼力勸陳獨秀允許他們在家吃住,但陳獨秀不以為然,高君曼只能背地里給延年喬年哥倆塞些好吃的。

人非完人,歷史才更真實。當年,陪伴在陳獨秀身邊的高君曼,雖有怨言,但仍深愛著自己的丈夫?!案呔怯袀€性、有主見的進步女性,也富有文學才華,寫過一些詩作?!毙旃鈮壅f。

1916年7月的《民國日報》上,曾刊登署名“君曼”的詩詞,根據推斷,應為高君曼在1914年至1915年間所作,也就是陳獨秀第五次赴日本期間。那時,高君曼帶著孩子在上海,她身體不好,患有肺病,生活全靠亞東圖書館經理汪孟鄒接濟。她的詩詞中飽含對陳獨秀深深思念的真摯感情。

老漁陽里2號見證了高君曼作為妻子、母親、進步青年好朋友的多重身份。這里是她和陳獨秀的家,也是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100多年前,眾多進步志士來到這里,有專程來拜訪陳獨秀并由此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毛澤東,有常為《新青年》撰稿的沈雁冰、施存統,翻譯出《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的陳望道,還有后來的中共一大代表李達、李漢俊,第一個工人黨員李中……

“這是在陳獨秀的家里,如果沒有女主人的支持,沒有高君曼接待、照顧客人,端茶倒水做飯,這樣的場景怎么能實現?更何況,當時有的青年還曾住在這里,比如李達、陳望道等,李達曾在這里的亭子間住了一年多?!毙旃鈮壅f。

老漁陽里2號向北約100米,是新漁陽里6號,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所在地。高君曼曾經常常出入這里。當時外國語學社學員許之禎曾回憶:第一次慶祝紀念“三八”節也是在這里舉行的,高君曼在會上發表了演說。

這應是當時名媛的樣子:思想獨立,追求進步;因志同道合而選擇愛人,忠貞卻不依附。高君曼甚至曾與陳獨秀一起被捕坐牢,出獄后依然支持丈夫的革命事業。徐光壽說:“對陳獨秀的事業、對黨的創建,高君曼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也受到早期黨員和進步人士的尊重與懷念?!?/p>

見證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王會悟

就在老漁陽里2號,高君曼還當了“紅娘”,成功撮合李達與王會悟。1980年,年逾八旬的王會悟還清晰回憶:“陳獨秀夫人高君曼燒點菜,我們結了婚,這是1920年的事?!?/p>

王會悟終生未入黨,卻是建黨史上繞不過去的人物。1898年,王會悟出生于嘉興桐鄉縣的書香門第,她從六七歲起就開始讀書,從小就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思想進步。

1919年底,王會悟在家鄉積極聲援五四運動,為當地保守勢力所不容,在同鄉沈雁冰的介紹下來到上海。1920年,王會悟為躲避當局抓捕,由同學張佩英陪同前往上海,之后經人介紹在上海女界聯合會兼任文秘工作。這份工作讓她認識了很多進步女性,其中就包括高君曼。高君曼與王會悟一見如故,便把王會悟引薦給陳獨秀。在《新青年》編輯部,王會悟又認識了李達。李達也是陳獨秀當時籌建中共早期組織的核心成員,就住在老漁陽里2號一樓《新青年》編輯部隔壁的亭子間里。

王會悟得知編輯傳播先進思想的刊物工作十分繁重,需要一名助手,便自告奮勇站了出來。陳獨秀欣喜不已,隨即讓高君曼把王會悟接到老漁陽里2號二樓居住,方便工作。在那里,王會悟經常幫助李達謄抄稿件、校對刊印。而讓李達經常通宵達旦忙碌的那份刊物,就叫《共產黨》。

“在多次的接觸中,李達的崇高信仰和淵博的學識,使王會悟十分敬佩;王會悟的獨立和對新思想的追求,也使李達對她產生了愛慕之情,他們結為伉儷?!敝泄惨淮蠹o念館陳列研究部主管韓晶說。

1921年,李達王會悟婚后半年,中共一大在距離老漁陽里2號不遠的望志路106號召開。會議中途遭到密探破壞,后來在王會悟的提議下,最終在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繼續。王會悟一直坐在船頭,假如有船靠近,她就叩擊船艙門,提醒代表們停止開會。

以這樣的方式,她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一年后,中共二大召開,召開地點在上海輔德里625號,就是她和李達的家。代表們開會時,她就抱著剛出生不久的女兒在外面放哨。

1922年2月,上海平民女校在輔德里632號開辦,這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培養婦女干部的學校,教師有高君曼、王會悟,向警予1922年初回國后,也在這里任教。1922年,李達到湖南自修大學主持教務,王會悟帶著女兒隨之同行,從上海奔波到長沙。1923年底,葛健豪帶著李富春與蔡暢的孩子李特特回國,在上海與蔡和森、向警予團聚。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腥風血雨,形勢逆轉,許多人的命運發生了改變,面臨著背叛與忠誠的抉擇,也面臨著生與死的抉擇。

1927年7月4日,陳延年在上海就義;1928年5月1日,向警予在武漢就義,同一年6月6日,陳喬年在上海就義;1931年8月4日,蔡和森在廣州就義,這一年,高君曼貧病交加,在南京去世。

葛健豪顛沛流離多年后,晚年回到老家,租種田地為生。臨終前,她還不知道蔡和森已經壯烈犧牲,問長女蔡慶熙:“和森、咸熙(蔡暢)有信回沒有?”并要蔡慶熙寫信告訴他們:“母親已看不到你們的事業的成功了。但革命一定會勝利的!”1943年3月16日,葛健豪病逝于永豐石板沖,終年78歲。

毛澤東在延安得知葛健豪病逝后,提筆寫下了“老婦人,新婦道;兒英烈,女英雄”的挽聯,給“蔡伯母”以最好的褒獎。葛健豪雖不是中共黨員,卻是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共黨史人物傳》中第一位非黨員傳主。

1993年10月20日,王會悟以95歲高壽在北京病逝。她大半生坎坷,從未居高位,卻始終忠誠于黨和國家的事業。就在同一年,上海因為建設南北高架,沿途大動遷,但是輔德里被保留下來——銘記著她的青春與幸福的輔德里。

100年大浪淘沙,有犧牲也有貪生,有忠貞也有背叛,有高尚也有卑鄙……在這么長的時間跨度下,審視這三位非凡的女性,人們會更清晰理解世道人心、理想信念,會更清晰理解中國共產黨由弱到強的秘密。

人終有一死,但有些人,注定被歷史銘記。

猜你喜歡
王會悟蔡暢漁陽
王會悟革命傳奇
新漁陽里6號—社會主義青年團誕生地
中共一大“幕后功臣”王會悟
“紅船哨兵”王會悟
蔡暢與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的革命友誼
蔡暢與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的革命友誼
每一部成功紀錄片都是心靈之作
上海機器工會在漁陽里6 號召開籌備會
漁陽里團支部:講好漁陽里故事
蔡暢:中國共產黨內德高望重的大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