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脈動真空滅菌器濕包原因及對策分析

2024-03-20 09:17
設備管理與維修 2024年4期
關鍵詞:濕包包內滅菌器

劉 寧

(桂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廣西桂林 541100)

0 引言

消毒供應中心負責全院無菌器材及物品供應,是醫院控制院內感染、改善醫療質量、確保病人診療安全的關鍵性科室。濕包問題是無菌器械滅菌失敗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防止濕包,控制濕包的發生率就成為當前消毒供應室管理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 濕包的定義

經滅菌冷卻后,肉眼可見包內或包外存在潮濕、水珠等現象,膠帶上帶有水痕,可以判斷為濕包。也可采用化學指示等方法判斷濕包問題。

2 方法與指標

濕包率=當月壓力蒸汽滅菌發現濕包件數/當月壓力蒸汽滅菌總件數×100%。

監測范圍是當月的所有壓力蒸汽滅菌包,要求濕包率≤0.2%。

據統計,2022 年1—7 月份壓力蒸汽滅菌共63 110件,8—12 月壓力蒸汽滅菌共47 453 件,滅菌溫度132 ℃,壓力0.2~0.208 MPa,滅菌時間10 min,行程周期60 min左右。2022 年1—7 月份共發現濕包9 次,濕包發生率為0.14‰。其中,棉布類外包裝共有6 次、無紡布類包裝3 次。1 號鍋出現3 次、2 號鍋4 次、3 號鍋3 次。主要發生在鍋的中下層,豎放器械包3 次、平放器械包6次、器械放置不合理3 次、滅菌性能不正常4 次、滅菌裝載不規范3 次、干燥方法不符合要求3 次、器械盒不符合要求1 次(表1)。

表1 2022 年1—7 月份濕包情況匯總

3 濕包原因分析

3.1 操作原因

(1)滅菌包超大(大于30 cm×30 cm×50 cm)、超重(敷料包超過5 kg、器械包大于7 kg)。超大、超重滅菌包的底部容易發生潮濕的現象,并可能將位于其下方的其他滅菌包打濕。有的敷料包從外部看不出濕包現象,但在使用時發現內部織物受潮。防范措施:將超大、超重的滅菌包分拆打包。遇到臨界包件時,置于滅菌器最下方。

(2)滅菌包的容器放置不當。盆、盤、碗類物品應傾斜放置,避免容器內存水。

(3)復合器械疊放且過度密集。防范措施:要用特制的滅菌架或者籃筐裝滅菌物品,包內放置干燥棉簽和紗布等吸濕材料,以防水分滲入而引起交叉感染。

(4)整鍋器械包潮濕。其原因主要有滅菌器預熱不足、柜內部溫度不足、蒸汽壓力過低且加熱緩慢、滅菌器夾層中含有水分、蒸汽排出管道阻塞影響冷凝水排放。冷凝水主要分布于進氣口位置或柜底和管道中,排氣管的原冷凝水回流到鍋內包。正確的操作方法是:開1/3 的鍋門,烘干30 min 或以上,再徹底打開鍋門。如有特殊情況,還需烘干10 min 或以上,注意室內溫度不能太低,否則容易造成返潮現象。

(5)裝載過程操作方式不當,滅菌包緊密地貼附在鍋壁上,導致其被鍋壁上的冷凝水污染。在裝爐過程缺乏適當的間隔保護措施,導致包體內的潮氣無法順利排出。裝載容量超過90%,導致包內蒸汽無法順暢流通,使物品不能完全干燥。

3.2 設備原因

滅菌器本身存在問題也可能導致濕包問題,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必須認真維護和保養,防止其發生故障。其中,壓力容器局部漏氣是滅菌失效的重要因素。

打開鍋門,發現滅菌器的上部有水滴落,且幾次濕包都發生在同一位置(靠近腔壁)。其原因是滅菌器正在進行烘干,壓力容器上表面近大門處存有水滴,造成器械包水滴狀受潮。發生濕包的原因及分布情況如表2 所示。

表2 發生濕包的原因及分布情況

3.3 影響因素

(1)設備因素:設備老化、未得到有效維護保養、干燥柜性能不良、器械盒不符合要求或有設計缺陷、冷空氣排出不暢。

(2)人員因素:缺乏理論培訓、違反操作規程、責任心欠缺。

(3)管理因素:室內溫濕度不符合規范要求、器械包在潔車內滯留、外來器械包管理機制不完善、接包不及時、器械包超大、超重。

(4)操作因素:裝載不合理、室外放置時間不足、未正確使用吸水紙、滅菌干燥時間不足、包內盲端器械干燥不徹底、干燥方法不正確。

4 防止濕包對策

4.1 滅菌物品準備

在擺放器械時,器械應置入吸水性紗布,器械要均勻散布放置,以避免器械間重疊造成的冷凝水。操作時應盡可能只放一層器械。滅菌結束后,由于容器內部壓力較大,蒸汽上升至頂部時會將物品頂起,使得上層和下層器械包之間產生空隙。對于有蓋子的器皿,應將蓋子打開,再進行包裝。

4.2 滅菌物品的裝載及卸載

滅菌內敷料包與氣壓包垂直擺放,避免重疊擺放,每個包之間的間隔距離應大于2.5 cm,以便于蒸汽置換空氣。對于敷料類、器械類的包裝與滅菌要分別處理,如果無法分離,需要確保敷料包在上層、金屬器械在下層,以避免冷凝水從金屬器械流入敷料中。裝運時,應避免滅菌包與滅菌器壁、滅菌柜門直接接觸,且距離頂端7~9 cm,距離周圍及柜門4~5 cm,避免滅菌器壁上冷凝水打濕包裹。

4.3 加強管道日常維護

定期檢驗蒸汽管道,確保蒸汽管道暢通、無泄漏。定期對疏水閥進行檢查和清洗,防止水垢堆積。及時排查可能導致滅菌器干燥系統失效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故障隱患。

4.4 擬滅菌藥品的包裝及裝載

為了有效地排出空氣、蒸汽等,滅菌器內部的消毒敷料包和氣壓包應當豎直放置,避免重疊放置,并在各包之間預留適當空隙。對于已被污染或破損的敷料,可直接放入無菌袋中。對于敷料類和器械物品的包裝和滅菌,必須進行分離處理。如果無法進行分離滅菌,則應將敷料包置于最上層,金屬器械置于最下層,以避免冷凝水從金屬物件上滴入敷料中。對于已完成滅菌的器具或藥品,可直接裝入容器。進行裝載時,需注意避免滅菌藥物與滅菌器壁發生接觸,以免導致器壁冷凝水沾濕藥物并包裹其中。對于使用過的滅菌設備或容器,應及時清理干凈,以確保滅菌效果。在使用滅菌室時,應當注意不要過度填塞,控制適當的裝載量。

4.5 物品卸載

在卸載已滅菌物品后,應冷卻30 min 以上,未完全冷卻前切勿以手接觸物品,以免手部微生物通過包裝材料污染物品。對于已被污染或破損的敷料,可直接放入無菌袋中。避免將經過高溫處理的殺菌容器置于低溫平臺上,或者將其覆蓋在同一層上。對于高溫或有異味的物品,應采用熱燙處理法,并注意保持一定時間。在放置發燙物品時,應避免將其放置于空調出風口等位置導致濕包。

4.6 加強蒸汽管道的日常維護

需定期對蒸汽管道進行通暢性檢查,特別是在管道彎曲處,留意是否存在堵塞情況,并定期清理疏水閥,積極清除水垢等有害物質。在發現滅菌器干燥系統出現故障的情況下,應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并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延長滅菌時間,以確保滅菌效果的最大化。

4.7 預防和檢查

4.7.1 濕包預防

硬質容器和超大超重包裝,應遵循廠家提供的滅菌參數。做好滅菌設備儀器運行前安全檢查,電源、水源、蒸汽、壓縮空氣等運行條件符合滅菌設備要求,遵循設備說明書進行預熱。大型滅菌器應在每日開始滅菌運行前空載進行B-D 試驗。應使用專用滅菌架或籃筐裝載滅菌物品,滅菌包之間應留間隙,間隙要超過1.5 cm,離頂部距離要超過7 cm,裝載的物品不能觸及腔壁和門。宜將同類材料的器械和物品,置于同一批次進行滅菌。材料不相同時,紡織類物品應放置于上層、豎放,金屬器械類放置于下層。手術器械包、硬質容器應平放;盆、盤、碗類物品應斜放,玻璃瓶等底部無孔的器皿類物品應倒立或側放;紙袋、紙塑包裝物品應側放;以利于蒸汽的進入和冷空氣的排出。壓力蒸汽滅菌后的物品應冷卻后卸載,冷卻時間應大于30 min,待溫度降至室溫時方可移動。滅菌器的裝載量不應小于柜室容積的5%或超過柜室容積的90%。待滅菌的物品在包裝前應進行徹底的干燥處理,防止水分的殘留。

4.7.2 濕包檢查

科室配備專用電子稱,每月抽查3~5 個包在壓力蒸汽滅菌前后的重量變化。滅菌包完全冷卻后取出,比較滅菌前后滅菌包質量變化,如果滅菌后質量增加6%以上即視為濕包。同時進行目測檢查,滅菌后的滅菌包外表或內部不得存在大量水滴;包內不得存在被吸收的水分;包裝的化學膠帶上不得存在水滴痕跡。嚴格遵守“濕包器械不使用”的原則,詳細記錄濕包情況,及時分析整改,并追蹤改進效果。

5 結束語

消毒供應室是影響醫院感染管理和患者生命健康的關鍵環節。所以,必須加強消毒設備的日常管理,注重人員培訓,并建立質量監督小組,對設備及蒸汽管線進行定期檢驗,以減少濕包情況的發生。

猜你喜歡
濕包包內滅菌器
三流板坯中間包控流裝置優化物理模擬研究及應用
RBI在超期服役脈動真空滅菌器定檢中的應用
皮棉包內棉花物理指標均勻性研究
開心一刻
壓力蒸汽滅菌器安裝與驗證
PDCA循環用于降低高壓蒸汽滅菌后濕包發生率作用觀察
護理專案改善對降低濕包發生率的效果觀察
空冷鋰離子電池包散熱特性的數值模擬研究
STERRAD NX滅菌器滅菌取消原因的分析及處理
HIRAYAMA HVE-50型醫用高壓滅菌器“ErL”報警故障維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