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廣高鐵運營十四年電務設備運維經驗總結及建議

2024-03-20 02:00陳建譯
鐵道通信信號 2024年3期
關鍵詞:武廣電務列控

陳建譯

武廣高鐵自2009年12月26日正式開通運營以來,列車開行對數逐年增加,高峰時段達到179對,最繁忙區段實現3 min追蹤間隔行車,最繁忙車站,如廣州南站日發送旅客已突破72萬人次。14年來為確保運營安全,廣州局集團公司采用了大量安全措施和技術手段,投入了較大的人力物力,不斷提升設備運用質量。本文重點對武廣高鐵運營14年來信號系統的設備維修整治情況進行回顧,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維護建議,為其他高速鐵路建設運維提供參考。

1 設備運用情況

2009年以來,武廣高鐵廣州局集團公司管轄范圍內共發生事故20件,其中C類1件、D類19件(其中D21故障延時16件);發生設備故障(含安全信息)1 592件,包括地面設備698件、車載設備894件。主要表現規律為:開通初期故障較多,經過各類綜合專項整治,設備故障率顯著下降;隨著運行年限的增長,設備故障雖有起伏,但通過不斷總結經驗,設備改進,優化管理方式,設備運用質量整體趨于平穩。故障總體情況見圖1。

圖1 廣州局內武廣高鐵電務設備故障總體情況示意

2 典型問題分類

總結武廣高鐵14年的運維情況[1],主要存在以下幾類典型問題。

1)施工工藝標準不高。武廣高鐵2004年完成設計,2008年底試驗段先期開通。早期由于缺乏高鐵施工和驗收經驗,存在施工交叉作業、工藝標準不高、開通后遺留大量問題等情況,如電纜對地絕緣不良、室內施工配線交叉敷設、干擾不斷出現等。

2)產品質量不達標。道岔、軌道電路設備質量問題時有發生,如轉轍機接點接觸電阻超標、CN道岔(引進技術并經國產化改造的高速鐵路專用道岔)下拉裝置漏油、軌端絕緣燒損、發送器和模擬網絡盤短路等,產品質量與高鐵運用要求嚴重不匹配。

3)系統硬件先天不足[2]。武廣高鐵早期的國產化設備缺陷較多,如:列控中心F5死機,PIO/PI輸入輸出電路板死機;聯鎖、列控中心24V電源不均流且未納入監測,發生報警或故障無法提前發現;無線閉塞中心、臨時限速服務器設備采用國外品牌,因產品更新換代,無可用備品,造成服務器經常自動重啟等。

4)專項整治較頻繁。為解決設計、施工、產品方面的問題,武廣高鐵自開通以來累計實施了近50項整治,幾乎每年都有3~4項實施,達標整治工作量和軟件升級一直沒有中斷。

3 專項整治改造

針對武廣高鐵設備特點,廣州局集團公司制定了安全生產卡控措施。雖然隨著多條新線的引入,不斷進行系統軟件升級改造,但加強設備維護整治攻關,仍是設備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保障。通過積極落實國鐵集團的各項安全專項整治[3-4],進一步完善了設備性能和系統功能。目前設備質量大幅提升,故障數量大幅降低,運用日趨穩定。具體開展的專項整治項目如下。

3.1 軌旁設備整治

1)吸取道岔防踏鐵板松脫,擊打損壞動車組的事故教訓,將軌旁設備防松脫整治納入檢修作業常態化管理。

2)針對冰雪擊打造成設備損壞問題,增設應答器防冰雪擊打裝置,同時研究制定了冰雪天氣動車組限速運行方案。

3.2 設備器材優化

1)加強接點電阻測試及接點換型試驗,解決S700K轉轍機接點組慣性問題。

2)針對調諧匹配單元4 700 μF小電容漏液問題,按照5年壽命周期實施更換處理。

3)為解決增加占用丟失報警功能后自律機CPU占用率過高問題,升級一代自律機為二代自律機[5]。

4)升級發送器固件,解決主備發送器切換導致閃“紅光帶”的問題。

5)為防止發送端模擬網絡盤絕緣下降,對模擬網絡盤中防雷變壓器實施返廠輪換。

6)對機械特性下降的道岔外鎖磨損件,進行成組更換;補強室外設備防松脫設施,更換性能下降的補償電容[6]。

7)為避免列控中心方向電路改方失敗,并聯方向切換繼電器的后接點,提高電路可靠性[7]。

8)針對CI-TC板(即列控中心通信接口單元中的軌道電路通信接口板,用于實現列控中心與軌道電路的協議轉換,為軌道電路設備提供編碼信息)故障導致軌道電路閃紅問題,將CI-TC板返廠升級為冗余模式。

3.3 施工遺留問題處理

1)開展電纜整治,加大地下接續盒等施工問題的排查整治力度,解決施工階段電纜砸傷導致短路的隱患。

2)組織開展防水整治,解決中繼站箱式機房漏水、內部裝飾材料脫落等危及設備安全的問題。

3)針對橋梁地段貫通地線嚴重缺少的現象[8],實施貫通地線綜合整治,采取水泥包封等措施進行防盜處理。

4)為防止列控中心驅動采集電纜可能發生的短路,對聯鎖列控機柜至組合架間輸入輸出正/負電源線路實施雙環處理,并采取不同路徑敷設方案進行整治。

5)增設機房專用空調,解決綜合站房內信號機械室中央空調和多聯機空調老化漏水,以及機房溫度超標等問題。

3.4 缺陷隱患排查

1)在進行惰行試驗時,發現武廣高鐵分相區殘壓超標后及時實施軌道電路3.0版調整表。

2)將以太網通信改為串口通信,解決CTC自律機與聯鎖通信閃斷問題。

3)針對聯鎖系統存在上電錯誤解鎖問題,對軌道停電監督電路實施延時過渡,并相應修改聯鎖軟件。

4)針對RBC特殊場景下可能錯誤給出信號授權的問題,臨時修改聯鎖前置通信機軟件,并最終通過修改RBC軟件徹底解決。

5)針對高鐵車站股道軌端絕緣燒損問題,將站內軌道電路牽引回流通道按照“列車運行時,接車端回流線斷開、發車端回流線連通”設置原則,實施中心連接板設置調整,增設空扼流變壓器溝通牽引回流。

6)針對下拉裝置油缸漏油和軌腰固定螺桿折斷故障頻發問題,采用“先停用、后拆除”的方案。

7)將存在安全隱患的廣州動車段LKD2-T1型列控中心更換為LKD2-T2平臺,同時優化高鐵信號系統電源方案[9],電源屏與系統設備間及系統內部實現冗余供電,提高供電可靠性。

3.5 軟件功能升級

1)修改完善RBC通信接口方式,將廣深港RBC1與武廣高鐵RBC9的通信方式,由計算機聯鎖代傳修改為RBC直接通信實現移交。

2)由于線路速度調整,修改RBC軟件和部分應答器報文,將武廣高鐵全線線路最高允許速度由350 km/h調整為310 km/h。

3)優化車地兼容性,將武廣高鐵RBC移動授權發送長度由32 km調整為20 km,解決了CTCS3-300S車載設備互聯互通問題。

4 技術裝備升級

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特別是在新技術革新和新裝備升級中下足功夫,從傳統的粗放型人海戰術維護方式,向系統設備技術密集型轉變。

1)增設動車組調車防護系統。動車組調車防護系統由地面應答器、地面電子單元(LEU)、監測系統組成。LEU根據對應調車(列車)信號機狀態(開放或關閉),通過地面應答器向車載ATP提供動車組調車及進出動車所進路許可或禁止信息,系統可以輔助保障動車組在動車基地(動車運用所)內的運行安全。2011年率先在廣州南動車所建成管內首個動車組調車防護系統。

2)增加動車段(所)控制集中系統。以CTC為基礎,實現信號自動控制和作業過程控制,并可與動車所信息管理系統、車組識別與定位系統互通,實現動車所作業計劃管理、動車組位置追蹤、現存動車組管理等功能。動車段(所)控制集中系統實現作業人員對動車段(所)內信號設備的集中控制,可直接指揮列車作業和調車作業,大大提升了作業效率,減少了車站值班員的工作量。廣州南動車所于2012年建成管內首個動車段(所)控制集中系統。

3)取消高鐵車站接車延續進路。為配合調圖需要,依據《鐵路客運專線技術管理辦法(試行)補充內容》(鐵總運〔2014〕154號)[10],對僅開行動車組線路,進站信號機外方列車制動范圍內存在超過6‰下坡道的車站取消延續進路設置,提升車站接發車作業效率。2014年完成武廣高鐵岳陽東、長沙南、衡陽東、衡山西、郴州西、樂昌東、廣州北、廣州南站、廣州南動車所等9站的聯鎖、CTC軟件升級。取消延續進路設置后,武廣高鐵列車接發車能力增加近20對。

4)增加列控系統站臺信息提示功能[11]。CTCS-2/3級列控系統通過地面應答器增加站臺側文本信息報文,列控車載設備進行相應邏輯處理,實現站臺信息提示功能。動車組進入股道對標停穩后,列控車載設備通過語音和圖標方式,對左右側站臺進行提示,防止錯誤開啟車門。2016年完成武廣高鐵應答器報文和車載ATP軟件升級。

5)列控中心增加區間占用邏輯檢查功能。通過修改列控中心等地面設備軟件,增加區間占用邏輯檢查功能,實現對正常運行列車出現分路不良時的紅燈防護,大大提高了自動閉塞區間列車運行的安全。管內2016年開始實施,武廣高鐵作為最后一條線路于2019年完成升級。

6)防災監控系統接入列控控車防護[12]。武廣高鐵建設時防災監控系統未同步施工,后期增加防災監控系統時,僅將防災異物繼電器條件串入軌道電路接收通道,發生異物侵限報警時,僅能顯示“紅光帶”,不能進行發碼防護。通過修改列控中心軟件,增加防災異物繼電器采集條件,除顯示“紅光帶”外,列控中心還對發生異物侵限報警的區段發紅碼防護,讓進入的列車立即停車,提高了系統安全性。目前時速160 km以上設置異物監測點的線路均具備該項功能。

7)側線信號顯示修改。依據《鐵路技術管理規程(高速鐵路部分)》(鐵總科技〔2014〕172號)第469條[13]規定:“一個黃色閃光和一個黃色燈光——準許列車經18號及以上道岔側向位置進入站內準備停車,且進路允許速度不低于80 km/h”。對2014年以前開通的京廣高鐵等車站軟件進行升級,實現常態開燈的車站列車側線進站速度由45 km/h提高到80 km/h,進站效率大幅提高。管內各條線路均已修改完畢。

8)股道絕緣破損防護改造。股道絕緣出現破損時,發車信號可能竄入未開放信號的股道,導致列車錯誤發車,對正常運行的列車造成側面沖突,因此對ZPW-2000A站內一體化軌道電路股道絕緣破損進行安全防護改造,提高軌道電路安全性和可靠性,2018年完成武廣高鐵改造。

9)CTC增加發車進路預告功能[5]。在既有的接車進路預告功能基礎上,修改CTC系統,實現在分散自律模式下辦理出站(或通過)后,通過GSM-R無線通信網絡,以文本方式向司機提供發車進路預告信息,將以往司機與列車調度員(或車站值班員)問路式的車機聯控變為自動指路式,節省了發車前的進路核對時間,提高了發車效率。2021年率先在武廣高鐵廣州南站試點,目前武廣高鐵全線已升級該功能。

10)智能CTC改造[14]。實現在風雨雪等惡劣天氣或設備故障等應急情況下,列車運行計劃智能化的快速自動調整功能,進一步提高了調度員應急處置效率和調度指揮的安全性、可用性。2021年廣州南樞紐臺已升級運行圖自動調整功能。智能CTC融合了CTC調度管理和信號邏輯關系,拓展自律卡控條件,實現了信號聯鎖邏輯與信息聯鎖邏輯的有機結合,以及行車規章計算機形式化和安全卡控,進一步降低了列車作業慣性錯誤,提高行車作業的安全性。2021年開始廣州南車站CTC系統已升級CTC3.0安全卡控功能。

11)電務安全監測監控技術體系8D系統建設與應用。針對電務監測監控子系統數量繁多、相互獨立、數據不共享、系統性不強、關聯度不高,綜合監測分析能力不足,應急調度指揮沒有形成合力,大量數據分析、預警報警需人工處理等情況,立項研發并推進了8D系統建設,將各子系統的數據共享、集中化和統一化,實現數據集中、關聯分析,提升電務系統和設備監測監控智能化水平。2016年底完成了總體技術方案研究和各子系統的建設、升級,在專題匯報原鐵路總公司電務部后,率先在全路將安全監控技術體系命名為“電務8D”。2017年初,《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電務監控8D系統研究》課題正式立項,并在衡陽電務段試點;同年制定下發《廣鐵集團電務安全監控體系技術規范》。2019年以來,進一步開展了電務大數據運維智能化研究,并在各電務段全面鋪開建設,立項國鐵集團重大科研課題《電務大數據平臺運維智能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基本實現了電務8D與大數據的深度融合。

電務8D系統在保持各專業系統獨立運行、各自發展基礎上,實現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和流程貫通,即將通信、信號和車載與行車組織、監測監控相關的42套系統根據網絡承載、業務類別、數據關系劃分為8大子系統,分級、分類逐步實施數字化轉型。具體為:電務信號設備監測系統(1D);電務車載設備監測系統(2D);電務軌旁設備監測系統(3D);電務作業卡控系統(4D);電務通信網管和設備監測系統(5D);電務通信業務監測系統(6D);電務安全生產指揮系統(7D);電務CTC/TDCS查詢維護系統(8D)。經過多年不斷發展,電務8D已基本具備了對設備狀態、電氣特性波動及趨勢變化進行智能化分析功能,可實現設備狀態的預警預測。

5 維護管理和檢修周期優化

通過每年集中研討、現場會經驗交流等方式,總結完善年月表,合理安排周期修,加大監測手段,探尋設備預防修,摸索設備規律,以期改善現場生產維護強度和提高勞動生產率。

2012年前,采用周期修模式。按照周巡視、月檢修等普速線設備維護標準安排巡視檢修任務,造成一個“天窗”內的工作量很大,特別是區間設備、中繼站設備的巡視檢修工作,最長的一個站(工區)管轄線路長達140 km,每周5個“天窗”都不能完成相關任務。2012年年中開始,通過前一階段的經驗及數據積累,在充分挖掘集中監測設備功能運用的基礎上,逐步調整維修周期。

1)延長區間設備維修周期[15]。如道岔檢修延長至2個月,但由于故障主要集中在站內設備,且監測系統不健全,需要上道處理的故障相對較多,遂將維修工作重心逐步轉移至站內設備,區間設備延長為每年巡視檢修一次,每周“天窗”減少為4個。

2)“監測+周期修”階段。2014年開始,逐步安裝道岔視頻缺口監測設備,并推廣液壓監測設備。將道岔動作電流曲線、功率曲線按照6段法分析,實現道岔缺口變化量的監測報警及趨勢預測。將所有的檢修周期延長1倍以上,如道岔檢修周期延長至4個月,再輔以監測報警預警進行臨時任務處置,大大減少了設備故障,并降低了檢修的勞動強度。對于部分跨年項目,通過建立設備巡檢控制表,實現全壽命周期管理。如對CN道岔要求半年注油、2年分解檢查、3年更換,將原有的年月表進行了形式豐富和功能增強;又如電纜絕緣按照大于20 MΩ至小于1 MΩ共細化分為6個層級,基本保證電纜絕緣不良的排查進度和效果。伴隨電務8D系統建成,監測設備功能升級完善,2016年開始推行車間組織生產,通過精簡細化提高檢修質量,所有設備檢修周期延長,每周“天窗”減少為3~4個。從2012—2018年,信號設備故障基本有序可控。

3)“預防修+周期修”階段。全面建設車間監控分析室,實施生產全過程盯控,部分設備實行預防修。通過集中監測的智能化分析升級,道岔綜合監測系統、電池監測均衡系統、軌道電路軌旁監測系統等一系列監測設備的加裝和完善,對歷史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高鐵信號設備基本達到預防修的條件,后續開通的線路可直接應用這些行之有效的手段。通過分析道岔監測數據,將道岔的季節性調整周期固定在季節變換期間,并細化到日氣溫的變換在10 ℃,最高溫度超過30 ℃的前一周。這種調整既保證了時間準確,又保證了調整強度,現在道岔檢修周期放寬到每半年1次。通過分析電池監測數據,可提前更換老化不良電池組;分析軌道電路曲線趨勢,可提前發現調諧匹配單元內部電容等部件的劣化情況。

隨著高鐵細化設計、施工驗收標準等工藝標準的發布,通過實施建維一體、召開現場會等方式,現場維護水平不斷提高。廣州局管內一次建成的張吉懷、贛深高鐵等建維一體的示范線,室內外工藝標準保持高水準,監測設備配套齊全,開通后設備運用穩定,基本具備實施以預防修、周期修為主的維修條件。

6 建議

武廣高鐵是國內首條開通的長大高鐵干線,隨著設備運用時間延長,日常設備運用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值得其他線路借鑒,為避免后續線路出現類似問題,建議從以下方面改進。

1)抓好源頭質量管控[16]。狠抓工程源頭設計,落實施工工藝標準,嚴控產品源頭質量,強化提前介入驗收,確保新線一次建設達標。同時完善配套監測監控設備,補強無人值守站監測監控,提高設備自診斷及智能報警預警功能,為后期智能運維[17-18]創造條件。

2)加大設備整治力度[4]。實施差異化的專項整治,對于開通10年以上的線路,需要加大設備維修投入,及時提高設備性能,完善系統功能,以滿足高鐵設備高負荷運用需求。

3)評估調整中修修程。對于壽命為5年的設備,可根據設備運用情況開展延期使用評估。具備條件的,考慮在第7年開始、第8年完成設備中修(即15年更新改造壽命中間安排一次中修);對于不具備延期使用條件的,按期或提前實施中修整治。

4)提前安排設備大修。對于運用時間達7—8年或操縱次數達到10萬次的CN道岔,應整體更換外鎖閉裝置及表示桿組件,其中操縱頻次低于100次/月的道岔可更換單邊磨耗外鎖閉裝置及表示桿組件。S700K-C型轉轍機的TS-1型接點組應在運用時間7—8年進行更換。

7 結束語

通過回顧武廣高鐵運營14年電務設備的運維情況,總結了保障設備運營安全所采取的專項整治改造、技術裝備升級,以及維護管理和檢修周期方面的變化,提出了高速鐵路建維一體化的系列建議,希望可以為其他高鐵的建設、維護提供參考與借鑒。

猜你喜歡
武廣電務列控
封面照片說明
京廣高鐵武廣段區間邏輯檢查施工實例解析
列控聯鎖數據管理分析平臺的研究與探索
列控中心驅采不一致分析及改進方案
便攜式列控中心測試設備設計與實現
電務施工現場作業控制系統的探討
電務維修決策支持系統研究
列控數據管理平臺的開發
規范電務委外項目管理的思考
提升電務專業管理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