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耦合協調關系研究
——以安徽省為例

2024-03-21 08:27賈敬全馮亞男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耦合度二者安徽省

賈敬全,馮亞男

(淮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安徽淮北 235000)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實現城鎮化是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之一,并對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行了再部署。 新型城鎮化作為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牽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前進動力,同時區域經濟的提升也能夠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二者相互促進,有力地促進了城鄉融合發展。 此外,新型城鎮化的發展不以犧牲生態、農業等為代價,能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以解決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為導向,促進區域經濟的高質量進步。 同時,各地方經濟的高質量增長能夠使其更有力地發揮自身優勢,優化產業布局,并且對區域內的資源與要素實現合理配置,進而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經濟地理格局,為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奠定基礎。

安徽省地處華東、華中、華北地區的過渡地帶,其經濟發展壯大起來將會成為強有力的示范區,進而推動國家戰略的實施;此外,安徽省是我國新型城鎮化的試點地區,更是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中部崛起戰略等我國國家戰略的重要參與省份之一。 因此,探究安徽省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間的耦合協調關系并提出對策建議,對于實現國家戰略,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1 文獻綜述

國內外對于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間的關系研究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

首先是新型城鎮化對區域經濟影響的相關研究。 Wu Si Biao 等[1]認為城市化進程中的參與主體是多元的,其利益關系與整個領域的利益是相輔相成的,各項活動必須相互協調,才能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 趙海軍[2]認為城鎮化是通過增強區域的匯集力、聯動力、創新力以及模范作用來促進地區的經濟發展。 郭晨等[3]認為新型城鎮化的建設能夠提高社會公共服務水平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進而提升區域經濟的發展質量。鄭潔[4]等通過建立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得出新型城鎮化對地區的經濟水平具有明顯的正向作用;Brunt Liam 等[5]認為城鎮化會帶來技術變革和生產率的增長,并且城市密度的增加會導致知識的交流和創新,從而在城市規模和生產率之間形成一個正向反應的循環,以推動經濟持續增長。

二是區域經濟對新型城鎮化作用的分析。雷蘭蘭[6]運用全國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研究,認為地區的經濟增長會對城鎮化建設產生積極影響并且具有較強的時效性。郭爽[7]認為經濟發展是城鎮化發展的基礎和保障, 并且通過構建動態面板模型得出經濟增長可以顯著地促進地區的城鎮化發展。姜松等[8]認為經濟的金融化會實現規模經濟效應, 實現資金的再分配以及加速資本的積累,從而促進城鎮化建設。 金玉嬌[9]采用夜間燈光數據進行實證分析, 結果表明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能夠有效地促進人口城鎮化, 并且認為在東部和中部地區的促進作用更顯著。

三是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間的互動性的研究。 鄭繼承[10]對云南省的城鎮化與區域經濟進行研究,得出二者之間的關系是互相影響的。 Di Clemente Riccardo 等[11]從一國商品的生產與出口的角度出發,認為就這個層面而言,其經濟發展與城市化之間是彼此間共同促進的。 謝國根等[12]認為城鎮化建設會將資源有效地匯聚起來,以此來帶動區域經濟的高質量增長,區域經濟會為城鎮化建設提供物質保障。

綜上分析, 研究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的文獻主要集中在二者間的單向影響, 對于這兩個因素間互動關系的研究較少。因此,本文建立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間的作用機制, 并構建耦合協調模型, 探討新型城鎮化和區域經濟間的協調關系。

2 耦合機理分析

耦合是來源于物理學中的相關概念,而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也是由其推廣得到。耦合度的大小是用來描述系統間的各個要素相互聯系的密切程度,耦合協調度是用來衡量系統間的和諧程度。[13]本文建立安徽省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的耦合作用機理如圖1 所示。

圖1 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耦合機理

2.1 新型城鎮化推動區域經濟水平提高

新型城鎮化的發展能夠促進區域內的各要素進行整合,使經濟、技術、人才等資源聚集起來, 并隨著區域內的經濟實力的提升進一步提高各要素資源的質量水平;此外,在推動城鎮化的過程中,更加注重調整產業重心,關注農村經濟的發展,在農村地區增加第三產業的內容,有利于區域內產業進行有效的創新, 進而優化產業結構,使城鄉之間融合發展并協同進步,促進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新型城鎮化堅持以人為核心,踐行可持續發展觀念,能夠利用各區域內的資源來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優勢, 在城鎮化建設中,能夠對區域的輻射能力進行拓展,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2 區域經濟增長帶動新型城鎮化發展

區域經濟水平的提高能夠為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在區域內經濟實現發展的同時, 技術、資源等要素會在區域內得到提升,而區域內的各生產要素是實現城鎮化進程中的物質基礎, 從而進一步帶動新型城鎮化發展;其次,區域經濟水平的提升會進一步增加當地的資本供給, 使區域內的民生保障更加堅實穩固, 進而為新型城鎮化的發展夯實基礎;此外,區域經濟水平的高低制約著新型城鎮化的進程與發展潛力, 新型城鎮化的主體也包涵了實現農村地區的發展, 當地經濟的提升會進一步加強區域影響的輻射力, 以推動周邊鄉村地區的建設, 從而進一步促進新型城鎮化體系的形成。

3 構建安徽省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的耦合協調模型

3.1 數據來源

本文以安徽省為研究對象,為了保證數據的權威性以及可獲得性,選取2010-2020 年時間序列作為樣本數據,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安徽省統計年鑒》,基于此對新型城鎮化和區域經濟的耦合協調度進行探究。

3.2 指標構建

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并參照構建系統指標的基本原則,文章選取新型城鎮化和區域經濟兩大系統,綜合已有文獻的研究以及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 據此建立各個子系統的指標評價體系(表1)。

表1 新型城鎮化系統-區域經濟系統指標體系及其權重

表2 新型城鎮化-區域經濟耦合階段層次

3.3 研究方法

3.3.1 熵值法

(1)評價指標數據的標準化

由于在構建指標體系時所選取的指標性質不同, 那么數據集就具有不同的量綱和數量級,因此需要對數據進行處理,使各指標數值的取值范圍為[0,1],并且將各指標分為正向指標和負向指標,處理如下:

上式中的Zij即為進行標準化處理后的值,i表示第i 年 (i=1,2, …,n),j 指系統中第j 個指標,Xij為第i 年的第j 個指標的原始數據,max(Xij)與min(Xij)指這一指標在第i 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本文中選取的指標均為正向指標,因此均通過第一個式子進行標準化。

指標的原始數據在標準化過程中有些數據出現了0, 而使在后續的操作中無法取對數,會使在計算中的結果出現錯誤,因此,需要在對數據處理時采取平移的操作,即對進行無量綱化后的數值加上0.01,使用以下公式:

(2)計算指標比重

第j 項指標在第i 年占該指標的比重為:

其中,Pij即為第i 年第j 項指標的比重。

(3)計算指標熵值

第j 項指標的熵值為:

其中,k=1/ln(n),k>0,0≤E≤1,Ej代表第j 項指標的熵值。

(4)計算指標熵冗余度

第j 項指標的熵冗余度為:

其中,Dj代表第j 項指標的熵冗余度。

(5)計算權重

第j 項指標的權重為:

其中,Wj代表第j 項指標的權重,0≤Wj≤1,且

(6)計算綜合評價指數

采取權重和指標加權求和的方法,計算綜合評價指數:

其中,Uk指第k 個系統的綜合指數。

3.3.2 耦合協調度模型

文章對以往文獻進行梳理,通過對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的指標選取來構建二者間的耦合模型:

其中,U1為新型城鎮化系統,U2代表區域經濟系統,C 即為耦合度,C∈[0,1],C 越來越趨近于1 時,表明各系統內指標之間的耦合效應會越高;反之,當C 的值越來越小,趨于0 時,系統和系統之間的內部要素會由于缺少交互的影響,出現一種低耦合甚至完全不耦合的狀態。

耦合度模型能夠較好地對各系統間耦合度的強弱進行描述, 但不能反映系統間的協調程度, 所以有必要引入耦合協調度對二者進行分析,本文構建的耦合協調度模型如下:

其中,D 即系統間的耦合協調度,代表了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這兩個系統間的協調程度,D∈[0,1),T 是各系統的綜合評價指數,T 表達式中的α 與β 為待定系數,并且α+β=1,文章中令α=β=0.5。 在對已有相關研究進行梳理后,本文參考相關文獻[14],對于安徽省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的耦合階段與耦合協調度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4 耦合協調度分析

運用熵值法對安徽省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系統指標的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后,得到區域經濟與新型城鎮化這兩個系統指標的綜合評分。將2010-2020 年二者的數據代入耦合度以及耦合協調度的公式,得出安徽省在2010-2020 年各年份的耦合度都在0.9 以上,均處于耦合度極高的階段,并且這兩個系統間的耦合協調度也不斷上升,最終處于優質協調階段。

4.1 綜合評價指數分析

運用熵值法對安徽省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發展這兩個系統的綜合指數進行測算,得到的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安徽省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綜合評價指數

從表3 和圖2 可以看出,安徽省的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的綜合評價指數均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并且總體來看,區域經濟系統的評分較高于新型城鎮化的評分。 2010-2011 年新型城鎮化評價指數低于區域經濟綜合指數, 在此階段,新型城鎮化綜合評價指數增長放緩,區域經濟綜合指數的增長速度較高于新型城鎮化的增長速度。在2011 年之后, 安徽省的新型城鎮化評價指數增加速度加快,超過了區域經濟評價指數的增長速度, 并且在2012 年與區域經濟的綜合指數幾乎持平。 2013-2020 年安徽省的新型城鎮化水平在不斷提升,同時其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也在以穩定的態勢增加,并且區域經濟的綜合評價指數總體略高于新型城鎮化的綜合發展水平指數。

圖2 安徽省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綜合指數折線圖

4.2 耦合度及耦合協調度分析

構建安徽省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之后,運用熵值法對這兩個系統的綜合評價指數進行計算,并且設立二者的耦合協調度模型,得出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的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并分析其結果(表4)。

表4 安徽省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耦合度及耦合協調度

由表4 和圖3 可知,2010-2020 年間的每一年度安徽省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系統的耦合度都高于0.9,說明其均處于耦合度極高的階段,其中在2010 和2012 年的耦合度已經達到了1,表明2010-2020 年安徽省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穩定,并且這兩個系統相互依存。

圖3 安徽省新型城鎮化—區域經濟耦合度及耦合協調度

由表4 可知,安徽省的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的耦合協調發展歷經了三個階段。 2010-2013年二者處于拮抗階段, 其中在協調層次上,2010年二者的耦合協調層次處于輕度失調階段,區域經濟綜合水平指數略高于新型城鎮化綜合評價指數,表明區域經濟發展對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作用有限;2010 到2011 年間新型城鎮化系統的評分增長速度放緩,二者瀕臨失調,表明此階段的區域經濟對新型城鎮化的作用減弱;2012-2013 年,二者的耦合階段處于勉強失調的層次,區域經濟水平逐漸發展起來并高于新型城鎮化水平,但處于起步階段,對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能力仍然受限。 2014-2017 年安徽省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系統之間的協調性得到改善,二者處于協調上升階段,其中,2014 年以及2015 年屬于初級協調層次, 二者的耦合協調度有所增加;2016 年和2017 年發展到了中級協調層次, 區域經濟發展指數在2014-2017 年不斷提高,帶動了地區的新型城鎮化水平,反過來,新型城鎮化的建設也在不斷地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2018-2020 年間,這兩個系統處于優度耦合階段,其中,2018 年屬于良好協調層次,2019 年與2020 年達到了優質協調層次,在這一階段安徽省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的質量水平,并且區域經濟的增長也為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本文首先建立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的耦合機制,基于耦合協調模型,選取多個指標作為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的綜合評價體系,以安徽省2010-2020 年的數據進行實證研究,對二者的協調關系進行探討與分析。 通過實證得出:安徽省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水平在不斷地提升,同時其區域經濟系統的綜合評價指數也在不斷地增加;從耦合階段來看,2010-2013 年二者屬于拮抗階段,2014-2017 年這兩個系統發展到協調上升階段, 隨著各系統的不斷發展,2018-2020 年達到了優度耦合階段; 從耦合協調層次來看,2010 年安徽省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屬于輕度失調,之后出現了多種協調層次, 在2019 年二者實現了優質協調。 可見,安徽省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間的耦合協調度不斷增加,二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5.2 建議

5.2.1 加強要素資源的整合,推動新型城鎮化的高質量建設。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更加注重人的發展需求,首先要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使進入城市中的鄉村人民能夠盡快融入其中,實現高質量就業,同時建立完善的社保體系,切實保障居民的基本利益與權益;其次,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政府要對于當地進行科技創新的產業加大支持力度,使產業在創新升級的同時能夠最大限度的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而形成適合當地發展的獨特經濟體系;此外,新型城鎮化的發展也要考慮到整個區域的核心建設,要以居民的核心利益為前提,注重居民的生活環境,在城鎮化建設中構建綠色經濟與循環經濟系統,從而建設具有新時代意義的新型城鎮化。

5.2.2 實行區域聯動發展, 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首先明確政府的定位,在實施區域發展的規劃中,政府要發揮其引導與統籌作用,對于經濟建設中落后并且有困難的地區給予政策傾斜,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出發,促進區域間的經濟合作;其次,做好戰略規劃并提升比較優勢,在制定發展戰略規劃時要以整個區域為主,明確在發展過程中的中心思想,對區域內的要素稟賦進行深入挖掘,促進產業的創新升級;其三,對區域內人員加強相關的培訓與教育,要組織專業的人員對戰略的規劃人員進行指導,提升對區域經濟建設的認知,同時加強各區域各部門間的交流,進而提升戰略制定的有效性。

5.2.3 統籌協調發展,完善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良好互動的協作系統。新型城鎮化對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我國的經濟建設離不開區域的經濟發展,因此,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的良好協作有利于我國的經濟建設,為此需要多方合力為二者的發展鋪設多元化的道路。首先,在發展過程中以民生為導向,注重解決勞動力就業等問題,并且優化城鎮格局,提升城市的承載能力, 從而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其次,適當利用行政手段,對當地的政府官員提出要求,將二者的協調發展加入到績效指標中。 最終實現新型城鎮化與區域經濟的良性互動。

猜你喜歡
耦合度二者安徽省
中國北方蒸散-降水耦合度時空變化與水熱因子的關系
成長相冊
雙速感應電機繞組耦合度研究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
遼寧省經濟與生態環境耦合協調性分析
Sweden's Icehotel went all out for its 30th anniversary
搖曳
基于耦合度分析的家禽孵化過程模糊解耦控制系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