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南山區6 個小黑麥品種適應性評價研究*

2024-03-22 09:05李滿有朱保俠趙延軍邱雪峰王茜茹馬成龍劉妍茜何尚艷
南方農機 2024年6期
關鍵詞:小黑麥干草飼草

李滿有 ,朱保俠 ,趙延軍 ,邱雪峰 ,安 瑞 ,王茜茹 ,馬成龍 ,劉妍茜 ,何尚艷

(1.寧夏薈峰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寧夏 固原 756000;2.西安水發神農集團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00;3.石嘴山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寧夏 石嘴山 753000;4.原州區科技服務中心,寧夏 固原 756000)

寧夏屬于農牧業生產結合省區,畜牧業是寧夏最具有特色的傳統產業。隨著農牧業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中央一號文件和“十四五”規劃以來,畜牧業高效發展已經成為實現農業產業化的突破口和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1-2]。草產業是隨著生態建設和現代畜牧業發展而興起的新型產業,在寧夏高質量發展中具有舉重若輕的作用[3],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當地農民收入,促進了相關企業的快速有效發展。固原市作為寧夏貧困地區的核心區[4],是國家高度重視的主戰場,原州區作為固原市的組成板塊,有發展草業良好的自然、氣候、土地資源和養殖基礎,是寧夏肉牛、肉羊等的先行培育區和養殖區。但隨著肉牛、肉羊等存欄量的增加,對優質牧草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導致當地畜牧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飼用小黑麥結合了小麥的高產、優質和黑麥的抗病、抗寒、賴氨酸含量高等特性[5-6],在適宜的播種量處理下,能夠顯著提高牧草產量,改善牧草品質[7-8]。綜上,學者針對不同地區的氣候特征、土壤性質引選出了適宜當地生長的小黑麥品種,一定程度上為緩解區域優質飼草短缺問題作出了貢獻。因此,在固原市原州區開展小黑麥高效關鍵生產技術的研究與應用,篩選出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質、高產小黑麥品種,研究出其高產栽培的關鍵技術,這對于加快牧草產業發展步伐、帶動畜牧業的轉型升級、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研究區概括與研究方法

1.1 試驗地概括

試驗于2022 年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黃鐸堡鎮曹堡村(36°17′32″N,106°09′25″E,海拔1 734 m)開展。該地區屬典型的溫帶半干旱區,受歐亞大陸和青藏高原氣候控制,冬季漫長寒冷,春季氣溫多變,夏季短暫涼爽,秋季降溫迅速。2023年降水量420.18 mm,且65%集中在7—9 月,占全年的67.58%。年均蒸發量459.72 mm,年均氣溫6.3 ℃。1 月最冷,平均氣溫-11.62 ℃;7 月最熱,平均氣溫20.24 ℃。日照充沛,年均日照時數2 985 h,年均無霜期120 d~160 d,年均大風日數13.62 d,最大凍土深度113 cm,土壤為黃綿土。2022 年試驗初期供試土壤理化性質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試驗初期供試土壤理化性質參數

1.2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由寧夏西貝農林牧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種子質量符合國家種子分級標準,具有一定的豐產性、適應性。供試小黑麥品種特性如表2所示。

表2 供試小黑麥品種特性

1.3 試驗設計

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設計,設3 次重復,共18小區,小區面積為15 m2(3 m×5 m),于2022 年9 月20 日播種,條播,行距20 cm,每小區15 行,播深3 cm~5 cm,小區間設置1 m保護行,播量12.0 kg/畝,施底肥磷酸二銨50 kg/畝,生長期間隨時進行雜草防除和病蟲害防治。

1.4 測定指標

1)物候期:小黑麥生長發育期間,記載物候期,包括出苗期、返青期、拔節期、孕穗期、開花期、灌漿期及乳熟期等。

2)分蘗數:每個小區隨機選擇30 株能夠代表整體的小黑麥,測量每株小黑麥分蘗數。

3)株高和干草產量:在小黑麥灌漿期分別選取3個樣方,測量自然株高,齊地面刈割樣方內所有植株的地上部分,立即稱取鮮產量,并將其置于自然通風陰干及35 ℃條件下放置20 d 左右,待水分含量降至30%時,稱取干草產量。

4)鮮干比:在乳熟期刈割小黑麥,利用鮮草產量和陰干的干草產量計算鮮干比,鮮干比=鮮草重/干草重。

5)營養成分:各處理隨機抽取1 kg 干樣粉碎保存,進行粗蛋白含量、粗灰分含量、相對飼喂價值指標測定。

1.5 數據處理

利用SPSS 2020 軟件對各測定指標進行方差分析,用鄧肯氏多重比較分析各處理間顯著差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綜合評價。

2 結果分析

2.1 不同小黑麥品種物候期比較

不同小黑麥品種的物候期如表3 所示,由表3 可知,從播種(2022 年9 月20 日)到乳熟,各小黑麥品種生育期天數介于293 d~306 d,其中生育期最長的是北聯4 號,為306 d,較生育期最短的石大1 號多13 d。從返青期來看,石大1號更加耐低溫,北聯4號相對較弱,表現出喜溫。從刈割最佳時間段乳熟期來看,石大1 號能夠更早地供給給牛羊飼用,北聯4 號需再生長發育一段時間。

表3 不同小黑麥品種的物候期

2.2 不同小黑麥品種農藝指標比較

不同小黑麥品種農藝指標比較如表4 所示,單株分蘗數最多的是晉飼草1號,高達3.50個/株,最少的是北聯4 號,二者顯著相差1.23 個/株(P<0.05);石大1 號株高為148.31 cm,為最高值,晉飼草1 號次之,二者相差2.69 cm,株高最低的是北聯4 號,僅為118.57 cm,顯著低于前二者(P<0.05);不同小黑麥品種干草產量不同,各品種干草產量介于7 561.65 kg·hm-2~12 350.47 kg·hm-2,其中晉飼草1號干草產量最高,為12 350.47 kg·hm-2,石大1號次之,為11 874.20 kg·hm-2,二者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0.05),北聯4號最低,僅為7 561.65 kg·hm-2;鮮干比最高的是北聯4 號,為3.67,最低的是優能,為2.84,二者差異顯著(P<0.05)。

表4 不同小黑麥品種農藝指標比較

2.3 不同小黑麥品種營養品質比較

不同小黑麥品種營養品質比較如表5 所示,從表5 可知,不同小黑麥品種粗蛋白質含量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 5),各品種粗蛋白含量介于7.87%~9.35%,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別是晉飼草1 號和優能;粗灰分含量最高的是優能,達6.74%,顯著高于最低的石大1 號(P<0.05);粗脂肪含量最高的是晉飼草1 號,為2.35%,顯著于其他品種(P<0.05),中飼1048 最低,僅為1.56%;石大1 號相對飼喂價值最高,為108.32,晉飼草1 號次之,為101.56,中飼1048最低,顯著低于前兩者(P<0.05)。

表5 不同小黑麥品種營養品質比較

2.4 不同小黑麥品種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能夠充分地反映不同播種量下的小黑麥各指標間起主導作用的綜合指標。對小黑麥的7 個主要性狀:單株有效分蘗數(X1)、株高(X2)、干草產量(X3)、粗蛋白含量(X4)、粗灰分含量(X5)、粗脂肪含量(X6)、相對飼喂價值(X7)進行相關性檢驗,如表6 所示。結果表明:5對呈顯著正相關(P<0.05),即單株有效分蘗數(X1)與相對飼喂價值(X7)、株高(X2)與相對飼喂價值(X7)、干草產量(X3)與粗脂肪含量(X6)、粗蛋白含量(X4)與相對飼喂價值(X7)、粗脂肪含量(X6)與相對飼喂價值(X7);1 對呈顯著負相關(P<0.05),即粗蛋白含量(X4)與粗灰分含量(X5);4 對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即單株有效分蘗數(X1)與株高(X2)、單株有效分蘗數(X1)與干草產量(X3)、株高(X2)與干草產量(X3)、干草產量(X3)與相對飼喂價值(X7)。

表6 不同品種小黑麥主要性狀間的相關性分析

對每個原始數據標準化后根據主成分計算模型進行計算,得出Y1和Y2,再利用位序排列公式,得出各供試小黑麥品種生產性能和營養指標綜合得分,如表7 所示。由高到低依次為:晉飼草1 號>石大1 號>冀飼草1號>北聯4號>優能>中飼1048。

表7 不同小黑麥品種綜合評價

3 討論

生育期可作為考量作物成熟度的一項重要指標,通過觀測不同品種在同一地區的生長發育天數,可以評價該品種是否適宜該地區種植[9]。本研究發現,生育期最短的品種是石大1 號,為293 d,最長的是北聯4 號,為306 d,二者生育期雖有差異,但均不影響作為青草品種。

株高和分蘗數是影響飼草產量高低的重要指標[10]。馬霞等[11]的研究表明,不同小黑麥品種(系)間株高、分蘗數和草產量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中晉飼草1 號干草產量最高,且與株高、單株分蘗數呈顯著正相關;王偉強等[6]對不同小黑麥品種農藝性狀和營養品質進行研究發現,甘農4 號分蘗數最多,干草產量也最大。本研究與前者研究結果一致,隨著分蘗數的增多、株高的升高,小黑麥的干草產量也會明顯增大,其中晉飼草1 號最為明顯,在所有品種中,其單株有效分蘗數最多,株高位列第二,干草產量最高,也說明了晉飼草1 號比較適合在寧夏南部山區種植。

牧草營養價值的高低主要取決于粗蛋白、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越高、粗灰分含量越低,牧草營養價值就越高[12]。本研究發現,晉飼草1 號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為最高,分別為9.35%、2.35%,但粗灰分含量相對較高,若降低其粗灰分含量,能夠顯著提高牧草品質,在后期刈割中應注意適當增加留茬高度等。相對飼喂價值是衡量牧草適口性和消化率的重要指標,其值越高適口性越好[13]。本研究結果與李昱山等[14]的研究結果一致,得出石大1 號適口性和消化率均高于其他供試品種,可以提高家畜采食量。

4 結論

不同小黑麥品種間生產性能和營養品質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生育期最短的是石大1號,為293 d;晉飼草1號干草產量最高,為12 350.47 kg·hm-2,石大1 號次之,為11 874.20 kg·hm-2,二者顯著高于其他品種(P<0.05);晉飼草1 號粗蛋白含量高達9.35%,顯著高于最低的優能品種;相對飼喂價值最高的為石大1 號,高達108.32。經主成分綜合分析評價,6個小黑麥品種綜合指標得分由高到低依次為:晉飼草1 號>石大1 號>冀飼草1 號>北聯4 號>優能>中飼1048,說明晉飼草1 號最適合寧夏南部山區推廣種植。

猜你喜歡
小黑麥干草飼草
難忘的體驗
飼草小黑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
河南畜牧獸醫(2021年5期)2021-01-06
高溫脅迫對小黑麥光合作用影響
Around the Farm
藏北牧區圈窩飼草種植及應用前景
關于西藏飼草種植模式探討——以拉薩市為例
混播方式對小黑麥產量與品質的影響
小小數迷澤西之智解農場報復計劃
風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