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隴南市:以“智慧+”推進“數字住建”高質量發展

2024-03-22 01:59隴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中國建設信息化 2024年5期
關鍵詞:隴南數字化智慧

文| 隴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2022 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就順應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趨勢、充分釋放數字化發展紅利、全面開創數字政府建設新局面作出了全面部署。2023 年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指出,科技進步是提升建筑業企業競爭力和建筑品質的根本,要大力推進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業數字化建設,舉全行業之力打造“數字住建”。近年來,隴南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緊緊圍繞智慧城管、智慧住房、智慧建造、智慧城建、智慧村鎮等領域,聚焦企業和群眾最關心問題、最常辦事項,著力突破需求難點堵點痛點,依托甘肅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積極開發“數字住建”應用創新、服務創新和模式創新,構建政企供需適配對接,推動全市住建領域數字技術能力大幅提升,實現大數據慧治、大系統共治、大服務惠民一體化住建體系,充分展示了住建領域信息成果大突破,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成效大轉化。

一是“智慧+”城市管理平臺,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跀底只?、網絡化、智能化,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打造人工智能城市治理基礎平臺。建設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數字城市管理平臺從全國試點到全面鋪開經歷7 年時間,隴南市積極推動改進城市管理工作,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啟動實施數字城市管理平臺建設工作,目前,全市8 縣1 區已建成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涵蓋了城市基礎設施監管等信息,劃分為3269 個單元網格,28 個責任網格,14 個子系統與省、縣區數據完成對接,實現省市縣三級平臺數據有效對接。市民積極參與城市管理工作,累計上報城市管理案件28104 件,立案26716 件,結案26627 件,結案率99.75%。通過域名備案,開通了城市管理公眾號,開發了城市“隨手拍”功能,公眾有效上報案件2318 件。建設智慧城管-智能監控分析系統。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分析等技術,建設智慧城管-智能監控分析系統,實現對城市管理事件進行智能分析、自動抓拍,同時對流動攤點、店外經營、垃圾堆放、私搭亂建、亂停亂放等城市管理亂象問題實施有效監控和處置,杜絕違法行為,改善城市環境,凈化市容市貌。建設高空望云平臺。通過配備高空望球機、高清LCD 拼接電子大屏幕、視頻綜合平臺管理系統、互聯網服務專線等設施,對武都區鐘樓灘等6 個片區重點區域實現360 度無死角不間斷監測,有效監控城區建筑及其周圍環境,極大提高了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和處置效率。智慧城管-智能監控分析系統和高空望云平臺基于現有技術和資源,針對城市管理實際問題而提出的聚合治理方案,具有鮮明的實效性、普適性和可持續性,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和完善,項目將發揮更大作用,為城市管理帶來更大的改善和提升。

二是“智慧+”工程審批系統,提升一站式利企便民服務水平。為進一步規范市場競爭行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營造穩定公開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隴南市整合建設“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建設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各有關部門和市、縣(區)兩級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涵蓋城市建設、房地產、城市運營、綜合執法、城市防汛、城市管線等內容,實現與投資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等系統互聯互通,審批業務在線申報、一窗受理、并聯審批、一網歸集、跟蹤督辦、數據共享、在線監管、全程公示。2019 年底,工程審批系統實現與相關系統平臺互聯互通,2020 年11 月底,建成全市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2023 年,隴南市深入貫徹落實全省優化營商環境攻堅突破年行動動員大會精神,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壓縮審批時限材料,將工程建設項目細化為13 類,全流程審批時限壓減至30 個工作日以內,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壓減至11 個工作日以內。上半年,系統受理工程項目474 個,辦理審批服務事項1834 件,項目縣區覆蓋率達到100%,事項申請材料減少45%以上,線上發放建筑企業資質證書、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證書、施工許可證、消防審查意見書等電子證照。目前,正在升級工改2.0 系統,完成搭建項目申報端門戶、申報功能、統一受理、并聯審批、材料云盤、用地清單、區域評估、證照變更、聯合測繪、信用監管等模塊,一張藍圖已加載了隴南市全域影像圖、電子地圖、三區三線等數據,實現與電子證照系統、電力業務系統、投資在線平臺、省工改2期系統的互聯互通。

三是“智慧+”工程消防審驗系統,為城市建設安全保駕護航。圍繞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驗新職責,緊盯“不見面”“不求人”“零跑路”目標任務,開發建設隴南市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管理系統,涵蓋轄區內市、縣區(含31 類建設工程)特殊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驗收備案抽查等業務,與消防救援部門信息互通共享,申報單位從消防審驗熱點模塊直接跳轉系統申報業務,審批人員在審批端根據項目基本信息、申報材料以及消防圖紙等辦理批復,結果網上公示公開。目前,8 縣1 區均確定了相應機構及專職人員,消防設計審驗信息化平臺框架初步建成,審驗工作進展順利,已辦理消防審批服務253 項。

四是“智慧+”房產管理平臺,全流程服務房地產市場。為居民企業社會提供及時高效智能的便民服務,進一步提高住房保障與管理水平。房產信息管理系統,為房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提供支持。房產信息管理系統包含基礎管理平臺、從業主體服務平臺、測繪成果管理平臺、樓盤表管理系統、統計分析系統、商品房交易服務平臺(含商品房網簽及合同備案等)、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系統、存量房交易服務平臺和存量房資金監管系統9 個業務模塊,2021 年12 月全市全面上線,目前已注冊企業293家,開發企業205個,測繪公司30個,金融機構48 個,經紀機構10 個,已備案項目775 個,發放預售許可證200 個,批準銷售套數38362 套,網簽備案合同26475 個,銷售金額172.4 億元。全市新項目通過系統進行資金監管,累計監管賬戶150 個,監管進賬金額31.4 億元,出賬金額9.4 億元,監管余額22 億元。2022 年7 月智慧房產系統正式辦理二手房交易,至今備案有效合同1816個。目前,市智慧房產信息管理平臺與甘肅省不動產統一登記云平臺對接,完成首個業務辦理,各項對接參數達到預期目標,成為甘肅省內住房領域實現跨系統辦理的首個成功案例,并已完成與稅務、不動產系統對接,實現線上業務交接,徹底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公租房管理系統,為困難群眾提供便捷住房服務。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實現公租房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社會化,提升公租房管理品質效率,目前隴南市9 縣區均已上線公租房管理信息系統,涵蓋12個功能操作模塊,能準確掌握公租房建設和保障情況,實現房源上線、業務受理、業務審核、公示、配租等業務全程線上辦理。武都、成縣、徽縣、西和、禮縣、宕昌、文縣和兩當均已在中國建設銀行隴南分行開立了公租房專用賬戶,2023 年實現發放補貼516 筆56 萬元。

五是“智慧+”農房隱患排查系統,推動數字鄉村建設。農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信息平臺。以數字化為支撐,通過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一戶一檔”、房屋信息全覆蓋,利用手機定位、實時拍照上傳房屋圖片,同時兼顧建筑工匠培訓管理,實現工匠信息及培訓技能信息由紙質檔到電子檔跨越。截至目前,全市62.22 萬戶農村房屋全面完成排查,并全部建立了農房電子信息檔案,對初排有危險的房屋710戶,已完成鑒定710 戶,鑒定為危房290 戶(C 級危房168 戶,D 級危房122 戶),已整治完290 戶。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對提高村落地位、擴大村落影響、推動村落保護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目前,隴南市徽縣嘉陵鎮稻坪村入駐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以圖文并茂、短視頻講解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稻坪村村史村容、族譜家訓、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村落發展等村落文化遺跡遺產,展現了村落孕育的農耕文明,對外宣傳了隴南傳統村落的故事,極大增強群眾自信感和自豪感。

六是“智慧+”建筑市場系統,推動建筑業數字化治理。建筑市場監督管理系統。依托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采用雙向登錄模式,企業數據實時更新,行政部門可不定期查詢,實現數據高效共享,規范化和精準化監管建筑市場領域各類行為,提升施工現場監管效率和行政執行力。建筑業從業人員實名制管理平臺。構建以項目為基礎、省市縣同源的三級應用體系,實現信息集約建設和互聯互通。全市141 個在建項目、647 家企業和3.6 萬余名建筑工人全部納入系統管理,實現對項目進度、人員考勤、農民工工資發放等全過程閉環監督。同時督促施工總包單位配備農民工實名制管理所必須的軟硬件設施設備,具備封閉條件的施工現場設置進出場門禁系統,利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電子考勤打卡,不具備封閉條件的施工現場推行移動打卡考勤。以實名制管理為基礎,通過簡易用工合同在線簽、勞務分包過程全留痕、工人生產活動軌跡全記錄,實現工資真實發、工人權益實時辦、技能培訓精準抓、行為風險早防范。從業人員培訓管理信息系統。依托住房城鄉建設行業從業人員培訓管理信息系統的師資力量,制定培訓計劃,提升建筑從業人員水平,目前共培訓355 期次,培訓人員達1.3 萬余人。

猜你喜歡
隴南數字化智慧
隴南茴香籽中揮發油化學成分的測定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青青之島 悠悠隴南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隴南記憶
數字化制勝
圓夢隴南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